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討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治疗,共治疗6个月。 结果 (1)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L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及MELD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研究组肝癌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使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载量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情缓解,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核苷(酸)类似物;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19-0075-03
  Effect of antiviral drug on long-term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YANG Zhiyong WU Xiaofeng ZHANG Mingxiang WANG Jingbo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henyang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enyang 11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iviral drug on the 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May 2017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3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antiviral treatment using nucleoside (acid) antiviral drugs (adefovir dipivoxil, lamivudine, etc.)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for 6 months in total. Results (1) The levels of ALT, AST, and TBIL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AL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ALT, AST, and TBIL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level of AL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2) The HBV DNA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 of HBV DN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3) The Child-Pugh score and the MELD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two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4)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liver cancer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Antiviral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hepatitis B viral load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relieve the condition, improve the liver function and prognosis, and can be clinically promot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Antiviral therapy; Nucleoside (acid) analogues; Prognosis
  慢性乙型肝炎易发展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报道表明,全世界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约为3.5亿,其中亚洲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1]。HBV持续高水平且复制活跃为肝硬化不断进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导致病情不断加重,在所有HBV感染患者中,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所占比例约为1/4,未经过治疗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年病死率为14.0%,而失代偿期则高达84.0%[2]。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会发生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使乙型肝炎病毒最大限度的消除,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迅速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降低病死率及肝细胞癌的发生率[3]。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的关键为保肝治疗及抗病毒治疗,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8例,采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以观察该种治疗方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相应的诊断标准[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0岁,平均(43.7±6.9)岁,病程最短4年,最长15年,平均(9.6±1.8)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9岁,平均(44.1±7.3)岁,病程最短6年,最长16年,平均(11.2±2.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入组6个月前接受过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排除严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排除乙肝病毒外其他病毒重叠感染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措施包括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7例用阿德福韦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66,规格10 mg×14粒)治疗,剂量10 mg/d,12例用恩替卡韦(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7,规格0.5 mg×7 s,)治疗,剂量0.5 mg/d,19例用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1,规格0.1 g×14 s]治疗,剂量100 mg/d。共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5]
  (1)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Beckman)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水平进行检测,具体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2)HBV DNA定量,采用核酸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载量。(3)Child-Pugh评分于治疗前后各评定一次,该评分共包括5个指标,分别为肝性脑病、TBIL、ALB、凝血酶原时间等,总分最低3分,最高10分,根据得分分为A、B、C三级,相应总分分别为5~6分、7~9分、10分;MELD评分,R=9.6×肌酐 3.8×胆红素±11.2×国际标准化比值 6.4×病因,结果中略去小数部分,保留整数部分进行计算。(4)临床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形式表示计数資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ALB水平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L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HBV DNA定量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HBV 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前,研究组Child-Pugh评分及MEL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临床结局情况
  2.4.1 肝癌发生情况 研究组2例患者发生肝癌,肝癌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肝癌,肝癌发生率为26.32%,研究组肝癌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3,P<0.05)。
  2.4.2 死亡情况 研究组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2.63%;对照组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79%,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P<0.05)。
  2.4.3 肝移植 研究组肝移植患者0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行肝移植,肝移植率为2.63%。研究组肝癌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5)。   3 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则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的主要决定因素为HBV持续复制和肝脏炎性反应坏死,而肝硬化患者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后,病情将迅速发展[6],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乙肝病毒在体内的长期存在并持续复制,造成肝功能的进行性损害,最终发展为肝衰竭或肝细胞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的关键为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目的为使病毒复制受到抑制,肝细胞炎症坏死明显减轻,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使肝硬化的进展速度减慢,肝移植的需求得到延缓或减少,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7]。此外,由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属于晚期肝病,通常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且如果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病毒活跃复制情况则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风险会明显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患者的病死率[8-9]。
  为了阻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对我院收集的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临床主要采用α-干扰素、核苷类似物作为抗HBV药物应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等α-干扰素类药物治疗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限制了临床使用,此外,由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已经不再适合,是干扰素应用的禁忌证,因此,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药物为目前常用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要药物[10-13]。不同类型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过程中可使病毒复制得到持续抑制,主要是由于该类药物作用于逆转录过程,可以替代天然底物形式合成于HBV DNA负链中,使其分子的继续合成、延伸终止而发挥作用[14]。本组资料显示,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L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变化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及MEL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癌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移植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与王用兵等[15]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总之,抗病毒治疗可使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的活动复制受到抑制,乙肝病毒载量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情缓解,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有效降低肝癌发生率,使生存率也明显提高,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改玲,刘小玲,李建平.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 9(11):153-154.
  [2] 刘少杰,王桂芬,郭伟,等.恩替卡韦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肝脏,2017,22(4):329-331.
  [3] 吕耀青.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7):54-55.
  [4] 李鹏,丁惠国.肝癌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与筛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3):193-195.
  [5] 马萍,薛燕,王磊,等.长期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13):22-24.
  [6] 杨丽.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分析[J].疾病監测与控制杂志,2016,10(8):670-671.
  [7] 吴剑,肖霞.恩替卡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10):1753-1754.
  [8] 周学斌,肖绍树.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2):150-152.
  [9] 尚华,张国顺,张文缓,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2):1254-1256.
  [10] 杨龙,杨阳,龚守军.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1年随访观察[J].肝脏,2008,13(2):175-176.
  [11] 彭小华,垄堂英,杨求真,等.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4):830-832.
  [12] 范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或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影响比较[J].医学综述,2016,22(13):2653-2655.
  [13] 彭福江,陈福生,张天晓.替诺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的比较[J].肝脏,2017,22(6):535-538.
  [14] 肖绍树,邵红征.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4(2):39-41.
  [15] 王用兵,艾池波.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远期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3):3525-3527.
  (收稿日期:2018-02-0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慢性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0例,分为慢性组21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非慢性组187例(首发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服用的药物分为四组,喹硫平组113例,利培酮组105例,奥氮平组131例,氯丙嗪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PANSS总分、四组不同治疗药物
[摘要] 目的 探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诊的8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提高对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CT表现病灶内未显示出脂肪密度影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全部病例做CT平扫与增强检查及B超检查。结果 4例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位于肝右叶前段,1例位于肝右叶后段,2例位于肝左叶。CT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病灶均表现高密度较均匀整体强化,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结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死亡的发生。 方法 对200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129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22例发生死亡者设为死亡组,其余107例未死亡者设为生存组。收集所有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的临床及理化指标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症状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为肿瘤专科护理要点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7年1~6月收住我院96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QLQ30量表及安德森评估表,对其一般资料、生活质量和症状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住院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不高,总健康状况评分(52.78 14.32)分,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报销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B型尿钠肽水平及动脉血气指标PaO2在临床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经肺动脉CTA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8 例,依据PaO2水平分为PaO2>60 mmHg肺栓塞组和PaO2≤60 mmHg肺栓塞组,另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B型尿钠肽水平及动脉血气指标PaO2结果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解剖鋼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
燕崖村的牛多亭家种了5亩桃子。为了有个好收成,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桃园里,儿子小虎的学习就靠不上了,小虎成绩一直不理想,成了牛多亭的一块心病。  小虎再有一年就要中考了,这成绩关系着能不能进县一中。如果成绩一直这样不死不活,进不了县一中,高考时就悬。县一中是县里的重点学校,只要进了县一中,就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校园。牛多亭下了狠心,无论如何也得让小虎成绩提上去,顺利考进县一中。  牛多亭正为小虎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22(miRNA-2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法检测48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miRNA-22的表达水平,分析miRNA-22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miRNA-22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癌旁组织(3.51±1.05 vs 1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后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对预防感染及应用抗生素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2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并在治疗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組仅接受内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内镜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1天、第7天的PCT与CRP水平,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