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文本细读方式来自西方,但是这种方式在中国有全新的发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适用性非常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先阐述了文本细读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策略,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概念分析;有效策略
  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无所获,对文章的阅读并不能让我们学习、掌握更多知识。读懂了修辞,却不能感受其背后的美感;看见了文字,却不能感受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没有真正走进文本“内心”。语文课程的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换句话说,就是“文”与“心”是一体的,细读则是“文”与“心”的契合过程,在一层一层的深剥与细读中,才能发现、感受文本的美。
  一、 文本细读概念分析
  (一)文本细读
  在阅读教学层面,我们所说的文本细读就是指教师以文本为核心,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的語言、结构、体裁等内容,找到文本中的“开关”,引导学生深入欣赏、鉴赏文本,感受文本的魅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将他们内心的感受“唤”出来,构建出指向读者的文本意义。
  (二)从新批评到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
  1. 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细读
  所谓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细读,其实就是一种基本原则,是文本细读需要遵守的原则,也可以称其为笼统的阅读方法。相关学者
  主张细致缜密地分析文本作品,完全以文本为中心,对其中的语气、手法、词义、意象进行仔细推敲,这更偏向于研究文本的内部结构。
  2. 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
  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相对于阅读教学语境而言的,因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所占比例也非常大。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与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细读有一定联系,我国现代文学家在探索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批评派的影响。但是也有一定区别,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细读主要是对文本内部的研究,而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则将读者、作者、文本有效联系起来,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解读文本的方法。
  课程语境下,文本细读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尊重文本。文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一定不可以偏离文本本身;第二,结合语言和语境。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分析语言,感受语境,以此欣赏、感悟文本,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第三,读者参与。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本中,主动构建文本的意义。
  总的来说,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既融合新批评理论下文本细读的特点,又渗透人文性,将读者的感受与作者的情感融入文本当中,更加适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一)享受朗读,走进文本
  在阅读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朗读和默读,下面我们来说朗读。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之所以会这么要求,主要是因为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加深对文本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阅读教学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读”,这是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有效途径。多读是文本细读的前提条件,朗读则是走进文本的主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对朗读的重视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环境,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语速、语调、音准等,让他们带着感情、带着思考进行朗读。
  在朗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利用文本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感情朗读,将文本中所描绘的景象以及所体现的感情读出来,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动力会更充沛。就《春》这篇文章而言,是绝佳的朗读文本,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构建画面。《春》当中的语言节奏感非常强,再加上长短错落的句子,使得整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例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话,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就会自发地在脑海中想象,润朗起来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水涨得有多高呀?太阳的脸红到了什么程度?这样,在朗读结束以后,脑海中也就呈现出一幅山水画。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朗读过程就变成了“绘画”过程,每朗读一句,便在画板上添一笔,在反复朗读中完善自己的绘画。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在朗读中能领悟、感受文本的美与情,而且还可以创作一幅完美的作品,一举多得。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对朗读的重视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构建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朗读的快乐,走进文本并细读文本。
  (二)反复阅读,多角度进行细读
  1. 文本关键词、句、段——感受文本语言魅力
  在文本细读中,语言是起点,整个阅读过程其实就是语言分析的过程。为此,教师可以以关键词、关键句以及关键段为切入点进行文本细读教学。注意,在寻找关键词的时候,一定要先对文章有一定把握,然后再去寻找关键点。这样,当关键点成为“亮点”的时候,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强烈,阅读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想要感受文本中语言的魅力,必须要学会品味语言。在文本细读时,对语言的品味就是对文本字里行间中所具有的情感与生命力进行挖掘。
  就《散步》这篇文章而言,其中有句话为“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从“熬”中可以挖掘、感受到什么呢?第一,在之前的严冬中,母亲备受煎熬,但最终还是挺过来了;第二,母亲又度过一个严冬,“我”很开心。继续深挖可以发现,除了母亲在“熬”,“我”又何尝不是在“熬”呢?相较于母亲身体方面的煎熬与难受,“我”承受的是心理方面的煎熬与难受。可见,“熬”这个字除了体现目前的煎熬,还体现儿子对母亲的担心和关怀。因此,在文本细读教学中,要从关键词着手,不仅要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章情感与思想,还要让学生对更深层次的内容与意义进行挖掘。   叶圣陶先生曾经表示:“在文艺鉴赏中,最好的着手点就是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这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但是只要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找到关键词、句、段,并对作者的情感以及所蕴含的内容有透彻的领悟,感受文本的美就足够了,这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2. 文本情感点——用自我生命进行情感感知
  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学科,具有人文性这一特点。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是作者对生活以及生命的感悟。如果说从关键词、句、段着手可以掌握有效进行文本细读的方法,那么从情感点着手则可以在文本细读中感受文本与心灵的碰撞,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以《背影》为例,虽然课堂氛围比较沉重,学生也会触景生情,但是却可以让学生用自我生命去感受作者情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没有看到学生内心的情感诉求,这就导致他们变得越来越叛逆。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这篇课文,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这样,他们既解决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读懂了文章,可算是两全其美。
  文章细读就是心灵之间、生命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的过程。在细读的过程中,学生要从自身出发,并将自己的感受与生命体验融入其中,不要从表面理解文本,要从内在着手,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这样,学生的情感越来越丰富,生命也越来越灿烂。
  3. 文本空白处——丰富文本内涵
  中国艺术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就是留白。也就是说,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为了让画面更具想象、章法更加精美、协调而留下相应的空白。这种手法也渗透到文学作品中,很多文学作家在写作的时候,都会采用留白手法,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而这些留白也为文章细读提供了延伸。在文本细读中,通过对文本空白的细读、深读与想象,可以进一步丰富文本内容,让文本更具内涵。
  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鲁迅在结尾写道“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用了一个不确定的词和一个确定的词,分别是“大约”和“的确”,“大约”是作者自己的猜测,而“的确”则表示事物一定会发生,这两个词从表面上看相互矛盾,但是实际上却将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揭露出来。鲁迅先生在结尾处的留白,就将丰富的情感与体会暗藏在空白处,让人感受到世态炎凉。
  又如在《最后一课》中,作者在结尾处主要描写了韩麦尔先生的語言和动作,“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读者想象后续会发生的事情以及韩麦尔先生的情况。教师在文本细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韩麦尔先生的手势与寥寥几语中想象其复杂的心情。这样,学生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与爱国之痛才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可见,从文本的留白处着手进行文本细读,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想象力与阅读兴趣激发出来,还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思考,提高创造文本的能力。每篇文章中的留白都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并不是无意间遗忘了书写。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结合文本,对留白之处进行联想,促进文本的延伸。同时,学生通过留白丰富文本内涵,使得文本更具闪光点。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读文章,认真细致地揣摩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段,挖掘文章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通过文本细读,学生的阅读水平也能得到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慧.文本细读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误区及其改进措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王丽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0(2):33-34.
  [3]董国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3):185-186.
  [4]于银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19(27):32-33.
  [5]陈圆亮.关于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的思考[J].读与写,2019,16(3):61.
  [6]闫正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
  作者简介:赵秋江,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武山县咀头九年制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也更加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加大了对各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力度,这无疑对各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学习的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结合新课标的发展趋势,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更好地顺应和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法为
摘 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开始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初中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应当积极响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效果。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语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为现代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文章基于当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语文教学效
摘 要: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并积极将翻转课堂和远程开放  式教育应用到课堂上。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对翻转课堂视域下的远程开放式教育语文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远程开放教育式;语文课程教学  一、 引言  以往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基本上是通过教师讲解和做题。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能够确保教学的顺
摘 要:语文教育要有历史深度,教师不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认知加以引导,切实提高教育成效,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并不关注,亦或者在渗透教育中存在内容、方式单一等问题,并且未能从情感教育入手,对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加以强化,为此,要作出积极转变,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渗透与传承。文中首先就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价值予以分析,研究了优秀文化渗透的现状,并对如何
在市政桥梁工程建设中,伸缩缝施工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分析伸缩缝目前的应用状况,研究其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规模,了解市政桥梁伸缩缝技术对于市政桥梁施工质量的积极作用.通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疫情时期,我们看到了线上教学的优势,线上教学便捷,它可以不受时间和
生物监测技术作为一项关键性监测技术,可以用于评价水环境综合毒性,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因此,为充分发挥技术效能、不断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人们应加大对生物监测技术的研发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一些发达国家手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现阶段,我国的采矿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采矿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虽然有效促进了采矿行业的发展,但是实际的采矿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相
随着全国桥梁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城市高架桥钢箱梁由于质量优越、环保性能高,在桥梁工程建设中的比重在逐渐提高.因钢箱梁的构造多样和施工环境交通的影响,加工制造和现场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