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982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民办高校办学模式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问题,抓住“应用型人才”这个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研究和实践,提出校企合作“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3+1”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031-01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中分别提出: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基于此,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针对民办高校办学模式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陈旧、实际动手能力非常薄弱,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问题,抓住“应用型人才”这个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研究和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民办高校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内容,此模式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紧跟技术发展前沿,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制定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指标体系,并按照该指标体系全面改革创新教学课程体系。
  1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内容
  所谓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是指完成教学计划全部专业学位课程的教学,“1”是指第四年在企业集中进行以专业素质与实践技能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知识学习的一种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的显著优点是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后,通过一年的专门性、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学生将拥有丰富的实践项目经验,为学生就业和解决校企间的“零距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要实现此模式,其关键内容有三点。
  1.1 课程体系与专业技能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首先,在制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时,应淡化原有按一级学科设置的理论体系,强化按专业技能设置知识体系。
  其次,在制定专业技能能力指标体系时,必须针对计算机企业的岗位群,决定其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置须以逆向顺序的思维方法,分析岗位所需求的专业技能指标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得出若干应用能力指标与实施途径,再将其组合成教学单元或课程,从而组成课程模块,强调专业技术知识要与专业技能能力指标体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最后,课程体系与专业技能能力指标体系要注重创新方面的培养“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关键,主要看我们在校内培养三年的学生,是否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专业基础素养和专业技能来体现出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要做到:树立注重实践、注重专业技能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注重创新教育的思想。
  1.2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走校企合作之路,即按企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创办以企业冠名的定制培养的特色班,通过校企共建课程体及实践教学体系,由企业承担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计算机技能培训、新技术讲座、课程设计、短期实训等实践活动,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二是,学校的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训基地,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三是,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专家担任校内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以及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参与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的实训。
  1.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没有创新的实践成果,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3+1”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保证。依托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并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根据我系“3+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通过专业技能能力指标体系确定学生就业方向为.NET软件开发工程师、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和数据库系统管理与维护工程师岗位群的职业岗位需要。基于以上出发点,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以项目驱动课程的方式开设专业技能和专业方向课程。因此,调整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软件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为例,从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上划分为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经过阶段知识和技能培养,大一阶段掌握C/S模式体系结构;大二阶段掌握B/S模式体系结构;大三阶段的强化训练,实现与企业零对接;大四阶段到企业进行专向化实训和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为此,我们修改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从学生就业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按照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和职业岗位群模块来整合课程体系。由于模块化课程体系中每个模块承担了明确的培养任务,从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到职业岗位群模块的目标有了极强的针对性,为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调整和整合了一些课程,如《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应用SQL server》这两门课程整合为《数据库系统及SQL server应用》;在原《网页编程》中增加了JS脚本和JSP,由此修改课程名为《JSP网页编程》;《JAVA技术及应用》中去掉原有JDBC部分内容,调整为主要讲授JAVA基础知识及面向对象思想,由此学时由60学时调整为50学时;《JAVA Web应用开发》中增加了MVC设计模式内容。这样调整的结果,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校内学习任务,然后用一年的时间到合作企业参加岗位实训和实习,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体现了课程体系由传统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向注重工程实践的综合性转变,以实现“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兰景英.应用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维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71-73.
  [2]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2-74.
  [3]卢森锴.综合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5):172-180.
其他文献
摘 要: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由于民族院校的学生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民族地区,其文化背景、知识水平、风俗习惯均有较大差异,而金融学的相关课程需要较高的文化基础、数理水平和人文素养。因此,本文结合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从民族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以期推动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
百色市安全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部署,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通过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八项
360度绩效考评方法在上世纪9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国际500强企业,由此传入国内,我国许多企业都使用过这种考评方法。但目前我国企业在运用这一方法上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该方法在
职业性哮喘是哮喘中的一类,它是一种与职业性吸入物密切相关的呼吸道疾病,是因工作吸入致喘物引起的。职业性致喘物广泛分布于化工、合成纤维、橡胶、塑料、冶炼加工等行业。尤
文章从煤矿生产管理科学化角度,对矿井地质条件量化分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文章主要针对水电站安全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的问题,从人、机、环、管理四因素确定水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要素,根据水电站现有体制和实际情况,提出一种适合水电站建设
<正>近年来,江苏省兴化市总工会以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组建为重点,着力破解非公企业建会难、巩固难、作用发挥难的"困局",整体推进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完善机制
研究自然晒干、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4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黄绿蜜环菌外观品质、物理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方面,真空冷冻干燥产品效果最好;真
电能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由于目前我国电能利用的效率较差,因此节电的潜力很大。文章提出目前电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