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的语言风格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说中,人物语言不仅能传递与人物相关的信息,还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在这一章节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情形,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逐一登场,作者不仅详细描写了他们的衣着、外貌,还展现了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下面,笔者就谈谈《林黛玉进贾府》中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
  一、林黛玉的语言:典雅委婉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闺阁女子,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一点通过她的语言就能感受到。林黛玉进入贾府后,首先见到的是自己的外祖母。贾母先是抱住她痛哭了一场,然后携着她闲聊家常。当贾母问及林黛玉的病情时,林黛玉是这样回答的:“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起便会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这番话虽是闲叙家常,但言简意赅,既说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寒暄过后,邢夫人起身携林黛玉过府拜见大舅舅,不料大舅舅不在,并未与林黛玉相见,林黛玉本要离去,邢夫人客套地想留她吃饭,林黛玉没有当面拒绝,而是婉言辞谢:“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在这段话中,林黛玉使用了大量的敬词、谦词、雅词,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对方的敬意,既委婉表达了拒绝之意,又丝毫不会得罪人。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黛玉的语言非常典雅委婉。一是因为她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待人接物之道;二是因为她明白自己的处境,寄人篱下,在许多事情上都必须小心翼翼,收敛锋芒,不能随意招惹他人。黛玉的话在委婉谦和之间又隐藏著一丝谨小慎微,生怕出半点差错。
  二、王熙凤的语言:诙谐风趣
  王熙凤是贾琏的夫人,论辈分是林黛玉的堂嫂。她原不是荣府中人,只因是王夫人的亲侄女,才得以进入荣府,负责打理府内的事宜。按理来说,王熙凤和林黛玉一样也是“外人”,但是比起林黛玉的谨小慎微,王熙凤却显得格外大胆,这一点在她的语言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初次登场,还未见到其人,便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见到林黛玉后,王熙凤又洋洋洒洒地说了很多话,将林黛玉夸得“天上有,地上无”,还连带称赞了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态度亲昵,语气热络,言辞洒脱,一时间,她的锋芒盖过了所有人。在奉承林黛玉的同时,王熙凤还时刻未忘取悦贾母:“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这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诙谐风趣,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林黛玉这位娇客的无限热情,又捎带着令贾母众人开怀一笑。她连用两个“该打”来表现自己的糊涂粗心,有意地放低自己的姿态,博众人一乐,顿时使屋里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在贾府的一干女眷中,王熙凤的个性无疑是最鲜明的。
  三、贾宝玉的语言:乖张任性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是出场最晚的主要人物,但地位最重要。他的语言也同样富有个性,值得我们揣摩。宝玉见到黛玉,第一句话便是:“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在小说中却十分重要,因为之后所有的故事,都是源于这句话。这句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话,既表达了宝玉的内心感受,也展现了他对林黛玉的亲近之意。事实上,在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封建贵族家庭中,一位年轻男子初次见到陌生女子,说这样的话是十分不合规矩的,理应被申斥,但贾宝玉却说得如此轻松自然,语言乖张,可见他是一个不喜受封建礼教束缚的男子。又如,宝玉询问黛玉的表字,黛玉答无字,贾宝玉便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贾探春笑他杜撰,贾宝玉则不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贾宝玉这句话既是对探春的反驳,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不满。作为封建大家族的一员,贾宝玉是必须读四书五经的,但是他对此类书籍颇为不屑,言辞之间充满了轻视之意。
  《林黛玉进贾府》中出场的人物多达数十个,不同人物的穿着打扮不同,脾气禀性不同,说话的风格腔调也不同,可谓特色鲜明,各有千秋。在赏析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入手,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课后作业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课后作业是课堂的有效拓展;对于学生来说,课后作业是检验自己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布置分层作业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往布置作业方式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学科成绩,笔者将探讨分层作业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将全体学生分层  在布置分层作业以前,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全面地掌握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以此可以科
期刊
高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层次化的教学任务,有助于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基于此,教师应当注重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制定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而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均能够获得学习技能上的提升和知识的巩固。  一、目标分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进程之中
期刊
孪生素数猜想是数论领域中最著名的猜想之一,孪生素数是指那些相差为2的素数对,比如3和5、5和7、11和13、17和19、599和601……除了第一对孪生素数(即3和5)之外,每个孪生素数对中的第一个素数总是比6的倍数小1所以第+孪生素数总是比6的倍数大1.孪生素数猜想指的是,在自然数集中,这样的孪生素数对有无穷多个。  在探讨孪生素数猜想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素数的一些规律,首先,除2以外的所有素数
期刊
“读后续写”作为高考必考题型之一,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一段材料后,根据已发生的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对材料进行续写。它能很好地检测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效果,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们攻克新题型。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扩展阅读  高考的题型向来追求新颖,考题材料来源也十分丰富,这就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量,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期刊
《小妇人》是由美国女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8年。  该作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小说受到当时的大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强调了个人尊严与自立自律的观念;内容平实却细腻,结构单纯而寓意深远,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妇人》是一本以女性角色为主,强调女权意识的半自传体小说
期刊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口语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教学氛围与条件;学生缺乏口语表达的兴趣,甚至畏惧、逃避口语表达。基于此,笔者经过一番探究后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  一、运用多种模式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致,还磨灭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教学过程呈现程式化特征。基于此,笔者建议教师要打破局限,大胆创新,运用多种教学
期刊
我对他——实际上是对所有事的最初记忆,就是他的力量。那是一个下午的晚些时候,在一所靠近我家的正在修建的房子里,尚未完工的木地板上有一个个巨大可怕的洞,那些张着大口的黑洞在我看来是通向不祥之处的。时年33岁的爸爸用那强壮有力的双手一把握住我的小胳膊,当时我才4岁,然后轻而易举地把我甩上他的肩头,让我把一切都尽收眼底。  父子间的关系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化的,它会在彼此成熟的过程中成长兴盛,也会在令人
期刊
随着感恩节大餐的最后一点剩菜被扫尽,日历翻到了12月,圣诞季满目的红红绿绿开始映入眼帘。世界各地的商场和客厅都布满了这两种颜色,几乎每一处装饰、彩灯甚至连商店货架上的丑毛衣都是红配绿。为什么圣诞季和这种配色密不可分呢?  尽管对于红配绿是如何成为圣诞专属配色并无公论,但还是有几种有趣的说法可供参考。  起源一:传统剧目《天堂》中的树  这很可能是各种假说中最晦涩的一种,这种说法认为,圣诞节和红配绿
期刊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细节判断,总结段落大意或主旨大意。在完成课文理解之后,教师将文本中的生词列出,进行一一讲解,辅以习题巩固。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固定在文章的文字里,局限在选项的表述里,限定在习题的框框里。  一、概念解释  “字面,字间,字外”阅读法是指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阅读方法,其基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的处理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层思考能力。在
期刊
1与你相比,他们感觉一切都很深奥和伟大  显然,敏感的人比典型的人,在感知自己的感情方面,会更加深刻,这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在一个较深刻的层面处理事情,因为他们自己的直觉。这或许意味着他们很容易被打倒,而且也很容易哭泣,这也意味着他们会注意到那些经常被忽视的细微的事情,他们也很可能会一直注意到你的感觉。  2.他们看他其他人是平等的  敏感的人能透过其他事物看到灵魂,所以他们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无论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