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的可行性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nlong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的可行性。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环形混合痔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45.0%(18/40)(P<0.05)。结论: 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可行性
  本研究对我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环形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环形混合痔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痔的诊断暂行标准》中混合痔的相关诊断标准[1],均知情同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0-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36±15.25)岁;病程在6-3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8.62±14.62)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在19-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12±14.63)岁;病程在5-3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7.64±15.28)年。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让患者取右侧屈膝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对其进行骶管麻醉。运用双食指交叉扩肛,从而充分松弛肛门,直到能够容纳4根手指头,将痔核部位及数目有效暴露出来,将切口位置确定下来。用组织前将外痔提起,在外痔两侧皮肤上用电刀做皮肤切口,形状为V形。钝性剥离外痔静脉,直到齿线上0.3cm处,以使术后肛门疼痛得到极大的减轻。用弯止血钳将内痔根部纵向垂直夹住,用7号丝线在钳下内痔正中基线进行贯穿缝扎,形状为8字形,在松止血钳的同时结扎,将混合痔体切除,将0.2cm残端保留下来,彻底止血,通常情况下不将其缝合。尽可能使所结扎的痔核分布在不同平面上,将中间的至少50%的肛管皮肤有效保留下来,同时将至少0.5cm的皮桥和0.2cm的黏膜桥有效保留下来[2]。
  1.2.2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患者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首先在钢管内伸入左手食指,将括约肌间沟摸清,同时将外括约肌皮下部和内括约肌下缘探明,然后再截石位左后或右后位将一1.5cm左右长的放射状切口做在剥离的外痔创面处,用弯止血钳挑起内括约肌下缘1.0cm,同时用刀将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切除方向为自内向外,离断长度和厚度分别在1.0cm和0.5cm以内,对创缘进行修剪,使切口呈V形,从而为引流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2横指能自由通过是适宜的松解程度[3]。
  1.3 术后处理
  手术之后1d对排便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便后定期坐浴换药,浴液为1:5000高锰酸钾液,每天1次。
  1.4 观察指标
  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肛门疼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然后将其详细记录下来。
  1.5 疗效评定标准
  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创口愈合,即具有正常的肛门外形及功能、通畅的排便,没有便血及肛门下坠感,便后没有痔脱出,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有效改善,但创口没有愈合,即具有基本正常的肛门外形,没有显著便血及肛门下坠感,便后有痔脱出,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有效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迹象,则评定为无效[4]。
  1.6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45.0%(18/40)(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我国具有较高的痔发病率,达到了46%左右[5],临床通常很难对环形混合痔进行有效的治疗,手术治疗是临床采用的常用方法。但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无法完善切除,患者术后具有显著地肛门疼痛及较多的并发症。相关医学研究报道,肛门狭窄和失禁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1%、2%[6]。肛门括约肌的主要作用为扩约肛门,因此在痔手术中如果将其切断则极易造成患者肛门失禁,而内括约肌的持续性痉挛能够在其大部分切断的情况下彻底结束,降低肛管内压力,但仍然能够对腹内压的增加进行有效的对抗,从而对肛门自制能力进行有效维持。因此,肛门失禁不会在将部分内括约肌切断的情况下发生,因此说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具有极大的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了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伯虎,李宁汉.实用痔瘘学[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9-181.
  [2]唐孝良,王亚儒.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庤6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78-1379.
  [3]陈文平,张 平.PPH手术操作细节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6):409-411.
  [4]刘锋.中西医结合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85例[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240.
  [5]魏凌云,王俊.PPH术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形混合痔5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08-1409.
  [6]穆云,姚健,王顺和,等.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4):213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处于重症监护病房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各种治疗行为都要参考心功能的监测情况。以往心功能监测往往使用CVP(PCW),但是该监测方法受机械通气干扰较多,且部分患者无法使用Edwards等连续监测心排量。近年来,多采用动脉波形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严重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为此,本文对动脉波形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升重症心力衰竭患者PICCO监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规范导管维护措施对早产儿PICC堵管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我院留置PICC的早产儿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6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导管维护措施。结果:产儿PICC堵管发生率,对比组13.85%,实验组2.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对
期刊
摘要:血清酶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并且能够对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有合理的判定。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资料,综述血清酶在肝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肝功能;评价;血清酶  在肝功能评价中血清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结合相关研究现状分析肝功能评价中的血清酶应用。  1 转氨酶  转氨酶类型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酸以及丙氨酸转氨酶。前者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肾脏,在心肌以及骨骼肌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后者则主要是分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孕前患者的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和妊娠结局的关联。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孕产期系统管理并跟踪妊娠结局的380例单胎孕妇,根据BMI评分将他们分为超重组61例和正常组243例及消瘦组76例。比较三组产妇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低体重儿、巨大儿、胎儿窘迫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并比较不用孕期增重指数产妇的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和巨大儿的发生率。结果: 超重组产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对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后苏醒期疼痛抑制的药效学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完成气道插管后,使用机械通气。切皮前,采取序贯法使用芬太尼静脉注射,术中可追加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在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注射,结束手术时,同时结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注射。详细对术后拔管时间及手
期刊
摘要:探讨医学检验实习的带教方法。通过医院实习,使检验专业学生成为既精通专业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的检验技术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习生;带教体会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linical examination courses. Through the hospital interships, students w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的实证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两种方法对患者的实证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其在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均获得了有效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实验室检验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儿科、内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201例,搜集其临床检查资料,并与同期200例细菌性肺炎小儿做以对比,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20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127例阳性,74例阴性,阳性率为63%;细菌性肺炎患者11例阳性,189例阴性,阳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T导引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操作技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CT导引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CT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CT穿刺活检结果分为诊断正确组和错误组,判断CT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可能影响CT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结果:(1)CT穿刺活检对恶性病变、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5%(292/330)、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加减重步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肢体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