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和中国关系的加强,并不会弱化美国与盟国日本之间的关系
在并不和谐的争议声中,11月13日至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了其上任以来首次亚洲之行的第一站——日本,这也是民主党取得日本政权后,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与奥巴马的第二次会面。因为相继进行的访问中国、韩国和新加坡,奥巴马首次访日被外界视为略显异常。
轻视日本
在日期间,日美首脑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鸠山设晚宴款待奥巴马。转天,奥巴马在东京演讲美国政府的亚洲政策,并出席日本明仁天皇午宴。
按照原定计划,奥巴马本应从本月12日开始对日本进行访问,但5日发生在美国的胡德堡陆军基地枪击事件使其推迟了访问。对此,鸠山明确表示这不会影响日美关系。
奥巴马仅在日本停留24小时,而且只参加了两场重要活动,此间舆论担心这是美国轻视日本的表现。有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将他亚洲之行的第一站放在日本,并把他的首次亚洲政策演讲放在日本发表,显然是要表明他重视这个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国。
但也如外界所料,奥巴马与鸠山的会谈不仅没能在美军基地问题上实现突破,也没有在经济领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双方仅就在全球气候温暖化和核军缩问题上加强合作达成了一致并签署了“关于气候变化协议的美日共同咨文”和“面向‘无核世界’的美日共同声明”两份文件。
访日焦点
奥巴马是在日美关系因日本政权发生更迭、双方因美军基地转移等问题而出现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访日的。所以,奥巴马日本之行,如何处理美军驻日基地问题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按照两国2006年达成的协议,美国将在2014年前让驻日海军陆战队大约8000人转驻关岛,把冲绳县宜野湾市的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至冲绳县名护市。但鸠山内阁却以冲绳地方负担过重为由,主张修改协议,把美军基地转移至冲绳县外甚至日本本土之外。
尽管日美首脑会谈取得许多共识,但在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上,不仅没有进展,还暴露出新的麻烦。事前双方商定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不作为首脑会谈的主要议题,但是两首脑在会谈中还是提及了该问题。
共同会见记者时,两首脑都表示双方就部长级工作组会议上尽早得出结论达成一致,但事后发现双方就部长级工作组磋商的内容各有解释。美方认为工作组的目的是“履行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的日美协议”,日方则将部长级工作组的目的定位为修改现行方案的磋商。
16日上午,鸠山由纪夫就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重申,日美部长级工作组磋商不以2006年的日美协议(将机场搬迁至施瓦布军营沿岸)为前提。鸠山还表示,奥巴马在首脑会谈中并没有要求日方履行日美协议。
一位日本政治记者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后关注的焦点是首次部长级工作组会议的走向,以及普天间搬迁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移驻关岛的费用是否列入日本2010年度财政预算的问题。如果日方不把相关费用列入预算,美国国会可能拒绝将美军移驻关岛的费用列入国防预算,从而导致驻日美军整编出现停滞。冲绳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在日美之间埋下了隐忧。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对《财经》记者表示,奥巴马访日只是例行公事。奥巴马选择将日本作为出访亚洲的首站,表示仍把日本看作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最重要盟国。但是对日美两国来说,民主党执政,都是新政府。美国的民主党政府有执政经验,而日本的民主党政府没有执政经验。鸠山政府对原政权政策的重新审议是正常的。美日双方也意识到普天间问题无法在奥巴马访日前做出让步。
对此,美方坚决要求日本新政府按原计划转移普天间基地。美国国防部长盖茨10月20日至21日访日期间表示,普天间基地不搬迁,驻日美军就不会进行整编。面对美国的压力,日方立场出现软化迹象。对民主党政府软化立场的表现,冲绳县民众表示强烈不满,并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集会游行。
刘江永认为,明年1月冲绳县名护市市长选举、7月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普天间问题都会成为选举的焦点。鸠山为了不失去民众的支持热度,会优先考虑民意。美国也知道日本国内情况,理解日本在政治上的调整,奥巴马此行没有发出高调的声音,目前在普天间问题上的处理方法是“明智的”。
重头戏亚洲政策
与普天间问题的悬而未决相比,奥巴马选择在日本发表上任后的首次美国亚洲政策演讲成为此次访日的“重头戏”。
奥巴马表示,“我是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太平洋总统”一说无疑拉近了遥远彼岸的美国与亚洲民众的心理距离,但一个横跨大洋的“总统”也似乎正暗示了美国在亚洲领域的战略存在。
对此,刘江永表示,奥巴马在演讲中,一是明确表示美国重视亚洲,全球经济的复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亚洲。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美国将积极参与亚洲事务,正式参与东亚峰会。二是明确表示美国不谋求遏制中国,欢迎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美国和中国关系的加强,并不会弱化美国与盟国之间的关系。
“这是美国民主党政府对亚洲格局变化提出的调整性政策。相对日本民主党提出的‘友爱外交、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来说,日本民主党政府因缺乏执政经验,与美国民主党政府在执政理念方面比较契合,但日美之间问题比较突出,合作亮点不多。”刘江永表示。
日本东京财团资深研究员渡部恒雄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日美同盟有三大课题,一是停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上的供油活动;二是民主党就日美间已经达成的“驻日美军整编计划”进行再交涉;三是民主党提出要对日美同盟“重新定义”。
渡部认为,印度洋的供油活动与奥巴马的“非核化外交”紧密相关,而“非核化外交”的核心是“实现核不扩散”,对于美国来说,安全是最优先的课题。反恐问题是日美共同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问题,但两国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在涉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反恐问题上,日本迄今除在民生领域对阿富汗进行援助外,还向印度洋派遣自卫队舰艇为从事反恐战争的美国等国军舰补给燃油。但是,在这一问题上,民主党在上台前一直持反对立场,上台后又表示将于明年1月结束自卫队在印度洋上的供油行动。
作为向印度洋派遣自卫队的替代方案,日本政府本月10日出台了新的对阿富汗、巴基斯坦援助政策。日本政府将根据阿富汗今后的局势,在从今年开始后的约五年内,向阿富汗提供总额最高为50亿美元的援助,以取代此前日本政府已承诺的20亿美元援助。对巴基斯坦,日本政府今后两年也将提供总额最高为10亿美元的援助。在美军深陷阿富汗之时,日本此举无异于“雪中送炭”,而且也是奥巴马访日前,日本向美国送出的“大礼”。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15日下午在新加坡就日本的亚洲政策发表演说。他在强调重视亚洲的同时对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有关强化与亚洲关系的演说“表示欢迎”,明确了将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参与地区事务的立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刘军红博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从奥巴马在东京的演讲中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坚持日美同盟,对亚洲新兴国、新兴势力的崛起予以肯定,奥巴马重视中国为主的新兴势力的崛起。日本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地位下降是一个事实,而且下降的速度很快。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深了亚洲许多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同时便相应地削弱了日本的影响力。中日两国对于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零和”博弈。
刘军红认为,停止在印度洋上供油,特别是普天间基地的搬迁问题,使日美关系产生了一定的摩擦。而且日本首相鸠山提出的要与美国建立“对等关系”,全面修正日美同盟,这都是日本国际政治诉求的自然表现。
追求“普通政治大国地位”,实现“国际政治赶超”,是日本长期的国家战略,甚至是民族的戰略,而不是某个政党、某届政府的战略。刘军红表示,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日美摩擦集中反映在经贸摩擦,那么今后日美摩擦恐将更多的反映在安全、地区战略,乃至国际秩序构建上的摩擦。
刘军红表示,冷战后20年,以及中国的崛起,使得中美在全球力量结构变化中处于有利的战略位置,“这不是日美同盟能够相抵的。”■
在并不和谐的争议声中,11月13日至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了其上任以来首次亚洲之行的第一站——日本,这也是民主党取得日本政权后,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与奥巴马的第二次会面。因为相继进行的访问中国、韩国和新加坡,奥巴马首次访日被外界视为略显异常。
轻视日本
在日期间,日美首脑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鸠山设晚宴款待奥巴马。转天,奥巴马在东京演讲美国政府的亚洲政策,并出席日本明仁天皇午宴。
按照原定计划,奥巴马本应从本月12日开始对日本进行访问,但5日发生在美国的胡德堡陆军基地枪击事件使其推迟了访问。对此,鸠山明确表示这不会影响日美关系。
奥巴马仅在日本停留24小时,而且只参加了两场重要活动,此间舆论担心这是美国轻视日本的表现。有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将他亚洲之行的第一站放在日本,并把他的首次亚洲政策演讲放在日本发表,显然是要表明他重视这个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国。
但也如外界所料,奥巴马与鸠山的会谈不仅没能在美军基地问题上实现突破,也没有在经济领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双方仅就在全球气候温暖化和核军缩问题上加强合作达成了一致并签署了“关于气候变化协议的美日共同咨文”和“面向‘无核世界’的美日共同声明”两份文件。
访日焦点
奥巴马是在日美关系因日本政权发生更迭、双方因美军基地转移等问题而出现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访日的。所以,奥巴马日本之行,如何处理美军驻日基地问题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按照两国2006年达成的协议,美国将在2014年前让驻日海军陆战队大约8000人转驻关岛,把冲绳县宜野湾市的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至冲绳县名护市。但鸠山内阁却以冲绳地方负担过重为由,主张修改协议,把美军基地转移至冲绳县外甚至日本本土之外。
尽管日美首脑会谈取得许多共识,但在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上,不仅没有进展,还暴露出新的麻烦。事前双方商定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不作为首脑会谈的主要议题,但是两首脑在会谈中还是提及了该问题。
共同会见记者时,两首脑都表示双方就部长级工作组会议上尽早得出结论达成一致,但事后发现双方就部长级工作组磋商的内容各有解释。美方认为工作组的目的是“履行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的日美协议”,日方则将部长级工作组的目的定位为修改现行方案的磋商。
16日上午,鸠山由纪夫就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重申,日美部长级工作组磋商不以2006年的日美协议(将机场搬迁至施瓦布军营沿岸)为前提。鸠山还表示,奥巴马在首脑会谈中并没有要求日方履行日美协议。
一位日本政治记者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后关注的焦点是首次部长级工作组会议的走向,以及普天间搬迁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移驻关岛的费用是否列入日本2010年度财政预算的问题。如果日方不把相关费用列入预算,美国国会可能拒绝将美军移驻关岛的费用列入国防预算,从而导致驻日美军整编出现停滞。冲绳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在日美之间埋下了隐忧。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对《财经》记者表示,奥巴马访日只是例行公事。奥巴马选择将日本作为出访亚洲的首站,表示仍把日本看作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最重要盟国。但是对日美两国来说,民主党执政,都是新政府。美国的民主党政府有执政经验,而日本的民主党政府没有执政经验。鸠山政府对原政权政策的重新审议是正常的。美日双方也意识到普天间问题无法在奥巴马访日前做出让步。
对此,美方坚决要求日本新政府按原计划转移普天间基地。美国国防部长盖茨10月20日至21日访日期间表示,普天间基地不搬迁,驻日美军就不会进行整编。面对美国的压力,日方立场出现软化迹象。对民主党政府软化立场的表现,冲绳县民众表示强烈不满,并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集会游行。
刘江永认为,明年1月冲绳县名护市市长选举、7月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普天间问题都会成为选举的焦点。鸠山为了不失去民众的支持热度,会优先考虑民意。美国也知道日本国内情况,理解日本在政治上的调整,奥巴马此行没有发出高调的声音,目前在普天间问题上的处理方法是“明智的”。
重头戏亚洲政策
与普天间问题的悬而未决相比,奥巴马选择在日本发表上任后的首次美国亚洲政策演讲成为此次访日的“重头戏”。
奥巴马表示,“我是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太平洋总统”一说无疑拉近了遥远彼岸的美国与亚洲民众的心理距离,但一个横跨大洋的“总统”也似乎正暗示了美国在亚洲领域的战略存在。
对此,刘江永表示,奥巴马在演讲中,一是明确表示美国重视亚洲,全球经济的复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亚洲。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美国将积极参与亚洲事务,正式参与东亚峰会。二是明确表示美国不谋求遏制中国,欢迎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美国和中国关系的加强,并不会弱化美国与盟国之间的关系。
“这是美国民主党政府对亚洲格局变化提出的调整性政策。相对日本民主党提出的‘友爱外交、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来说,日本民主党政府因缺乏执政经验,与美国民主党政府在执政理念方面比较契合,但日美之间问题比较突出,合作亮点不多。”刘江永表示。
日本东京财团资深研究员渡部恒雄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日美同盟有三大课题,一是停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上的供油活动;二是民主党就日美间已经达成的“驻日美军整编计划”进行再交涉;三是民主党提出要对日美同盟“重新定义”。
渡部认为,印度洋的供油活动与奥巴马的“非核化外交”紧密相关,而“非核化外交”的核心是“实现核不扩散”,对于美国来说,安全是最优先的课题。反恐问题是日美共同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问题,但两国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在涉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反恐问题上,日本迄今除在民生领域对阿富汗进行援助外,还向印度洋派遣自卫队舰艇为从事反恐战争的美国等国军舰补给燃油。但是,在这一问题上,民主党在上台前一直持反对立场,上台后又表示将于明年1月结束自卫队在印度洋上的供油行动。
作为向印度洋派遣自卫队的替代方案,日本政府本月10日出台了新的对阿富汗、巴基斯坦援助政策。日本政府将根据阿富汗今后的局势,在从今年开始后的约五年内,向阿富汗提供总额最高为50亿美元的援助,以取代此前日本政府已承诺的20亿美元援助。对巴基斯坦,日本政府今后两年也将提供总额最高为10亿美元的援助。在美军深陷阿富汗之时,日本此举无异于“雪中送炭”,而且也是奥巴马访日前,日本向美国送出的“大礼”。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15日下午在新加坡就日本的亚洲政策发表演说。他在强调重视亚洲的同时对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有关强化与亚洲关系的演说“表示欢迎”,明确了将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参与地区事务的立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刘军红博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从奥巴马在东京的演讲中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坚持日美同盟,对亚洲新兴国、新兴势力的崛起予以肯定,奥巴马重视中国为主的新兴势力的崛起。日本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地位下降是一个事实,而且下降的速度很快。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深了亚洲许多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同时便相应地削弱了日本的影响力。中日两国对于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零和”博弈。
刘军红认为,停止在印度洋上供油,特别是普天间基地的搬迁问题,使日美关系产生了一定的摩擦。而且日本首相鸠山提出的要与美国建立“对等关系”,全面修正日美同盟,这都是日本国际政治诉求的自然表现。
追求“普通政治大国地位”,实现“国际政治赶超”,是日本长期的国家战略,甚至是民族的戰略,而不是某个政党、某届政府的战略。刘军红表示,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日美摩擦集中反映在经贸摩擦,那么今后日美摩擦恐将更多的反映在安全、地区战略,乃至国际秩序构建上的摩擦。
刘军红表示,冷战后20年,以及中国的崛起,使得中美在全球力量结构变化中处于有利的战略位置,“这不是日美同盟能够相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