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羹是一种什么羹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趣]
  闭门羹为什么代表拒绝别人?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羹?
  答:我们都知道,“闭门羹”指拒绝客人进门,但最早的“闭门羹”还真是有羹吃的。我国古代有一种食物叫“羹”,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地,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粟米羹、莲子羹、燕窝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也称为羹了。
  “闭门羹”一词最早出自唐代冯贽的《云仙杂记》:“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相传在唐代,宣城女子史凤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多年轻男子慕名前来拜访,希望能与她成为朋友,可是很难见到她。原来,史凤会客前要求客人先献上一首诗,她若看中诗文,才愿意与客人一见。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未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转地拒绝会见。时间长了,来访的客人只要见到门前的羹,就心领神会,主动告辞。史凤的闭门羹是以豆腐和鸭肠为原料,用这些不起眼的材料,表示轻视之意。不过,让史凤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些不知趣的人吃了“闭门羹”后,觉得味道不错,引得一些人专门来尝“闭门羹”。
  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客气一些。可惜的是,现代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
  问:去年暑假跟爸妈一起去远方亲戚家时,导航的地名都是一道弯子、二道弯子、小鸡爪子、喇叭沟门之类的。北方地名起得都这么随意吗?
  答:南方地名尤为水灵,富有诗情画意,什么仙居、丽水、甘霖、泽雅。北方的地名偏重粗犷,直接干脆,不是什么村,就是什么沟、什么营、什么庄,自带浓浓的乡土气息。以我的家乡为例,我家周边是张庄、李庄、王庄、周家庄……以你之姓,冠它之名。只要起名速度快,这块地盘就会被同一个姓氏的人“承包”。当然,也有一些人另辟蹊径,占据一方土地,取名为小张庄、小李庄、小王庄、小周家庄……像北京这种国际化大都市,也不乏村、庄、屯,例如中关村、海淀黄庄、后厂村、三里屯……甭管建设得多么高档、多么国际化,单听地名,总还是透出“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的乡土气息。
  其实,在我们北方,这种村、屯、庄之类的还算好听。我家附近有个地方叫老母猪洼,我随手在地图上搜了下,单单在安徽,就有老母猪山、老母猪港、老母猪地、老母猪寨等各种以“老母猪”冠名的地方。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北方的地名都这么土呢?首先是地理原因,南方气候湿润、山清水秀,有些地名直接反映这些特征:桂林、云水谣、兰溪、海宁。而北方的黄土高原、西北坡,一看就是常年缺水。另外,北方地名在起名的過程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原则就是:老实本分,实在易用,怎么省事怎么来。一个坨子,可以发展成大坨子、二坨子、三坨子、四坨子;一个吴庄,可以发展成大吴庄、小吴庄、前吴庄、后吴庄;一个台子,可以发展成大台子、小台子、老台子……无穷无尽、数不胜数。当然,我们北方也有很多大气、好听的地名,比如北戴河、山海关、平凉、云竹、即墨。
  [知心]
  问:我和小姨的关系很好,什么事情都愿意和她说,但自从她结婚之后,她反而和我妈越来越有话题,什么家里长短、打折促销,她们聊得可热乎了。我觉得她变得越来越俗气,离我越来越远。长大就意味着失去少年感吗?
  答:少年时期,每个人身上似乎都带着点“仙气”,不屑于打折、砍价,不沾染人间烟火。可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你会发现大部分人无可避免地沾上了烟火气。以前,为了显得自己有年轻的体面,我也很嫌弃砍价、薅羊毛以及各种贪小便宜的行为,讨厌转发朋友圈集赞领奖品。但有一天,当我住个酒店,要把洗漱用品、一次性拖鞋带回家的时候;当我买个东西,先把它加进购物车,再在各个平台比价并且到处领优惠券的时候;当我想为自己添一件新衣,在商场犹豫半天,最终直奔打折区的时候;当我不再触碰那些“没用”的东西,只讲究实用的时候;当我写个稿子,还要琢磨给的稿费是否值当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骤变成油腻中年人的恐惧。
  大概,我早已经失去了少年感,披上了实用主义的外衣,变成了我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可进一步想想,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自我、个性已经不再是生活的全部追求。比起那些,成年人还有更重要的事,譬如家庭、事业以及日渐沉重的责任。在责任感面前,曾经花钱大手大脚的少年,多少也会变得收敛;腹中满是诗词歌赋的少年,也会关注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总会使人显得俗气不堪,但当我用“责任感”三个字为成年人开脱的时候,发现我们的油腻并没有那么讨厌,反而多了一丝温柔。至少,我们不会在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做出担不起后果的事情,也不会整天嘴里嚷着要随心,却要亲人来承担自己随心所欲带来的后果。
  问:身边有些人特别喜欢炫耀,比如家里有点钱,就经常显摆:“那点小钱算什么啊?!”长得稍微好看点,似乎就目中无人。如何对待这类喜欢炫耀的朋友?
  答:炫耀是一种人人都有的心思,就像虚荣一样,说自己不虚荣的人都不客观。喜欢显摆的人,大多没城府,没防备心,情商中等,这样的人可以正常交往。就算他们“无意”之中露出衣服的牌子,或者使用的什么高档学习用品,亦无可厚非,你一笑而过便可。
  从你的言辞里可以看出,你对这类炫耀的朋友,特别看不惯,或者想揭穿他们。但当你想着怎么回怼他们,或者做点什么让他们出丑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而当你真正不在乎这些人,就是对他们最狠的回应。曾经有段时间,我也遇到过喜欢炫耀的人。一开始觉得这样的人挺可爱的,就哄着她让着她。但久而久之,发现不对劲,明明和她谈论着家里长短,她转而就把话题引到“我又买了个包”上了,时不时拿她新买的口红来显摆。我表面上对她和和气气,内心早已在咆哮:装什么装?就你买的那个破包,你以为我买不起啊?就你那工作能力,我甩你几条街!现在想想,我那么生气,或者那么看不惯,实在是修为不够、定力不够。我只做到了鄙视,却没做到无视。不知不觉中,我也变得自以为是了。
  真正内心丰富的人,通常是不会炫耀的。而真正有修为的人,也不会去计较那些爱炫耀的人,因为他明白,即使这些东西他没有,他还有别的东西。
其他文献
陈崇正的笔法老练,李敬泽、苏童、毕飞宇、谢有顺等先生都赞过他。在这里,我们只谈他叙事里隐藏的“创作逻辑”。叙事,就是讲故事。叙事有很多技巧,最高的技巧就是功夫在诗外,犹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样,见招拆招,无招胜有招。《偷书贼》构思精巧,一气呵成,表面上说的是小时候偷书的故事,其实他说的是创作的秘诀、成长的过程、生活的哲理。我们知道,这世上哪有什么成功秘诀,我们所渴望、所拥有的“武功秘籍”,不过
期刊
@耳机对当代人有多重要?外出没带耳机,就像上厕所没带手纸。生活中,很多人习惯在公交车、地铁等嘈杂的地方戴耳机听歌,这很容易造成听力损伤。一般来说,当声音持续高于85分贝,就会造成听觉疲劳。高音不断冲击、震荡耳蜗中的液体,内耳毛细胞会因受到过度刺激而死亡,久而久之,听力就会有所降低。  @在做过自我介绍之后,为什么我们的名字总是不能被别人记住?原来,记忆有一个特点:如果一口气接触很多信息,记忆系统就
期刊
好久不见,我终于搬来了山城。这里老是下雨,我不很喜欢。今晚又是一个雨夜,淋湿的桂花香幽幽飘进我窗,我就想提笔给你写信。  最近依旧在翻神话故事。我时常想起西西弗斯——神的嘲讽一声声降落到头顶,他却无法捂住耳朵,只能一步步往上、往前,再度等石头滚落。  每个故事都会有结局,而困在永恒的荒谬中就是西西弗斯的结局。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但我又羡慕他,西西弗斯至少因此而永远年轻鲜活。那么,我呢?  在十七岁
期刊
一  大学毕业典礼,伴随着校歌的激昂旋律走出大会堂,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别了,我的大学。”这是一场源自心底的无声告别,意味着一段生活的结束和下一段旅程的开始。  犹记得高中我也做过这样的仅为己知的一句话告别。那是在高考考场上,两天四门考试,每一场的结束铃声响起时,我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  “我往后人生的四分之一已经定了。”  “我往后人生的一半已经定了。”  “我往后人生的四分之三已经定了。
期刊
人人都有过梦想,或微小,或宏大。只是,有些梦想像一闪而过的星光,只在某个瞬间短暂地照耀过我们的渴望:而有些梦想却如同倔强的种子,一旦落在心上,便会不顾一切地生根发芽,在黑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那天。不管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梦想,终究会随我们一起走进青春的坎坷里,走进生活的风雨中。就如同我们常常会感慨“现实跟想象的并不同”,梦想有时候也会被時光洪流冲刷成另外一副模样。  从儿时仰望星空时的畅
期刊
如果瀑布逆流、火车返回、子弹退膛。时光穿越回多年前那个平凡的午后,我一定会走到那个无助的小男孩身边,蹲下身,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自己解开那根系紧的鞋带。  第—次发觉自己的勃勃野心  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我曾持续过一段长久的失眠,最严重的时候,要靠服用药物才能勉强入睡。万籁俱寂中,月色一点点爬满墙壁,我翻来覆去尝尽百种睡姿,往往都以失败告终。各路情绪纷纷登台,在眼前有声有色地演着肥皂剧。我抓狂极了,
期刊
上  她每周都去看海,就像看望已故的丈夫——这成了阴天必会发作的病症,成了孤独的仪式,成了习惯。  绕过镇子上最繁华的路,路过十七个指示牌,穿过一片小树林,就离海滩近了。海滩寂寞的脸色上,胡乱堆放着沉睡千年万年的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如同世间万物最初的朴素与神秘。  暂时脱离繁杂凌乱的心绪,此处犹如远在东方神话中的天池,让她暂时只能静听阵阵来袭的海浪声。时间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递来海风,风间夹杂腥
期刊
小明一直没能成为人见人夸的“别人家的孩子”,他甚至从来没拿过一张奖状。印象里,似乎只有一个人夸过他聪明,那已经是小学三年级时候的事了。  那天晚上,小明和另外两个同学开车穿过沙漠时,他们的车抛锚了,因此不得不徒步离开。嗯,没错,小明做了这样一个梦。  同学甲拿了车上的一瓶水,同学乙带走了一把伞,小明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取走了一张车门。恰在这时,一位和善的老人走了过来。  老人对同学甲说:“我知道你
期刊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选择。年少的我们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茫然着、彷徨着,不知该如何选择,不知该尋求安稳,还是该追求挑战。  在生活面前,人皆如蝼蚁一般。我们都太过渺小,小到看不清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对我来说可真是个美好的词,既绮丽又遥远。我们总是在被迫选择,或许是听从父母之命,或许是追求年少轻狂。很多时候,我们似乎选择了自己认为的那条光明大道,可前路是否一帆风顺却无从知晓。  青春的我们仿佛在黑暗
期刊
1.艺术之森美术馆  飘动着雪花般滋味的札幌小城,怀揣着独有的空灵感,造就出相当别致的“艺术之森美术馆”。  它坐拥绘画、影像等艺术作品,雕刻乃重头戏。室外馆中,七十四座风格迥异的雕像妥妥地望着你,它们大多由其主人光临此馆时量身而造;室内馆里,包括佐藤忠良眼中最美丽的女性与最天真的娃娃,柔婉的线条体现出中式诗意般的内涵,完全切合他本人所追求的创作理念:努力以温和的目光去发现和再现和平、安定、美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