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努力开创扶贫攻坚新局面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值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云南省扶贫开发暨整乡推进工作现场会议刚刚结束,扶贫工作面临形势任务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就如何有效推进云南省新阶段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结合扶贫部门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思考。
  第一,我省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步推进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不平衡加剧和农村贫困问题的凸现,扶贫开发作为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被国家于1986年正式提出并大规模组织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云南省通过扶贫开发解决了近千万农村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从1986年底的1200多万,减少到2010年底的337.5万,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三分之一下降到8.6%,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2011年,国家制定了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新扶贫标准,划定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提出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工作思路,标志着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其中,我省有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和四省藏区4个片区91个县被纳入国家重点扶持范围,是享受中央新一轮片区政策实惠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片区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提升到关乎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战略位置,明确了扶贫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分量,我省扶贫工作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集中体现在:一是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任重道远。我省有91个片区县,数量居全国第1位;到2012年底,有贫困人口804万人,数量居全国第2位,全省每4个农民就有1个是贫困人口。还有160.2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85元的深度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片区攻坚需求巨大,投入不足。按照实施规划,“十二五”期间需投入4个片区1.09万亿元,其中需财政投入4160亿元(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资金等)。但投入最多的2012年,4个片区各类财政资金仅投入586亿元,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是工作机制不顺,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围绕推进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动员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工作机制、投入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大扶贫的内生动力还未真正形成,贫困瞄准机制还未建立。同时,扶贫开发效益有待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性、有效性、安全性还不够。
  四是认识不到位,基层扶贫机构不适应工作需要。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扶贫工作重要性、全局性的认识不到位,有的甚至认为这是扶贫部门的事,重视不够、动力不足,落实扶贫责任不到位。机构建设上,上一轮机构改革后,除省、州(市)扶贫机构和人员队伍普遍得到加强外,落实任务最重的县级扶贫部门有86个被撤销、合并或挂靠管理,其中有55个是片区县,基层扶贫机构被普遍削弱,难以适应新时期繁重的扶贫工作需要。
  第二,做好新阶段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考。
  随着形势、任务、要求的深刻变化,做好新阶段我省的农村扶贫工作,首先要明确路径、明晰思路。
  (一)明确脱贫路径。判断选择好正确的脱贫路径是有效推进扶贫攻坚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调研思考,我认为要分三个层次,分类施策,逐步实现农村贫困对象的脱贫。一是对农村年轻一代,特别是在校学生,要着力加强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把他们转移到非农产业,成为市民,带动全家脱贫致富,并为留在农村的贫困群众腾出更多的生产资料。二是对留在农村,年龄较大和通过教育培训仍无法转移出去,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要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增收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三是对丧失劳动能力,自我发展无望,需要救济的贫困群众,要着力建立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好他们的基本生活。
  基于以上思考,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要提素质、促进贫困群众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是治本之策、长远之计。扶贫对象一旦实现稳定转移,就能带动一户脱贫,就会形成示范效应。主要的制约是素质问题。因此,要把扶贫开发逐步转移到依靠扶贫对象素质提高上来。一方面,要加大转移培训工作力度。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就业的层次和稳定性为目标,掌握市场导向,创新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健全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体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贫困群众向城镇转移、向市民转化。另一方面,要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贫困地区优先普及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和大中专院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努力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要强产业、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脱贫靠增收,增收靠产业,而产业发展的进程又受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强农政策拉动、公共财政投向变动、区域扶贫战略启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的主要任务已经分解落实到各行业部门。因此,专项扶贫必须把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产业扶贫上来,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健全财税、信贷、技术等支撑体系和农户利益保障机制,解决好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难题,使贫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增收之源。
  三要建保障、解决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困难。对丧失劳动能力、需要救济保障的贫困群众,要着力完善基本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把符合条件的扶贫开发对象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二)明晰工作思路。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针对新阶段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提出了“做大蛋糕、找准平台、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合力推进”“五句话”的工作思路。   具体来说,“做大蛋糕”,就是要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扶贫工作、加大帮扶云南力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机遇,加强请示汇报、积极协调争取,实现财政资金、行业资金、帮扶资金、信贷资金的有效增长,拓展帮扶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促进区域合作项目向贫困地区集中倾斜,举全社会的力量配置好扶贫资源,千方百计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找准平台”,就是要以整乡推进为有效平台和抓手。我省的实践证明,整县推进范围过广、涉及面太大,现有资金项目难以统筹跟进,短期内无法见效。整村推进资金项目散、小、弱,行业部门资金项目进入难、实施效益不明显。而以乡为单元实施整乡推进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布局优势产业、统筹解决基础设施制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收到明显成效。为此,必须把整乡推进作为片区攻坚的有效平台和抓手,在思路上明确、工作上突出、力度上加强,提高扶贫效益,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创新机制”,就是要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投入增长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扶贫对象瞄准机制,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形成大扶贫的内生动力。


  “突出重点”,就是要以4个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为主战场,瞄准扶贫对象,突出深度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体,集中力量限期解决。突出实施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建设六大工程,加快扶贫攻坚步伐。
  “合力推进”,就是要构建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合力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第三,有效推进我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要措施。
  (一)广泛动员,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注重专项扶贫的基础保障作用,切实解决好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问题;注重行业扶贫的重点帮扶作用,结合各自职能和特点,加快片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注重社会扶贫的协同帮扶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帮扶单位的优势和作用,完善社会参与扶贫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注重扶贫对象的群众主体作用,解决好思想贫困、观念落后的问题,使贫困群众成为扶贫开发的实施者、监督者、受益者,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以片区实施规划为统领,以整乡推进为重要抓手和平台,突出深度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基础设施工程。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交通、水利、能源、现代通信网络、城镇、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二是产业发展工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建设年”3年行动计划、打好“三大战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十百千”工程等重大部署,编制实施好4个片区和91个片区县产业扶贫规划。三是民生改善工程。大力实施行之有效的专项扶贫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四是公共服务工程。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生态环境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六是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基础教育,深入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着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整体提升贫困群众基本素质。
  (三)瞄准对象,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针对底数不清、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的突出问题,实行精准化扶贫,下决心摸清贫困底数,以原有数据为基础,在全省统一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完善贫困识别机制,改“大水漫灌”为“滴灌”,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实行动态管理,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切实做到瞄准重点、精确制导、定点清除。
  (四)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切实加大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打破条块界限和部门分割,攥指为拳、捆绑使用。努力争取除了法律有规定、国家有要求的专项预算资金外,对所有涉及贫困县的各类资金,都要以整乡推进为平台,通过一定形式和机制统筹安排使用。变追求数量为注重质量,克服扶贫资金投入“天女散花”、各自为战、撒胡椒面的做法,聚集资金、配套项目,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
  (五)加强对接,充分发挥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单位的优势和潜力。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对云南的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力度,帮扶单位数量增加、力量加强、资源充沛的良好机遇,着力加强与68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定点帮扶单位,教育部、国土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片区联系单位和上海对口帮扶单位的沟通对接,充分挖掘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力,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做大帮扶蛋糕、拓展帮扶空间、拓宽合作领域,努力实现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效果最大化,更好地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
  (六)加强领导,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以全面推进片区实施规划的落实为目标,切实加强各级各部门对扶贫攻坚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并落实“领导小组统筹、省级领导挂片(联县)、片长单位协调、行业部门支持、州市全力推进、县抓具体落实、合力扶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脚踏实地的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其他文献
当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土、进城谋生时,一些都市人却想返朴归真、回到农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刊记者好奇地访问了下乡种地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德强。他说:“现在,种植业离不开农药、化肥、除草剂,养殖业离不开抗生素和激素,食品安全的源头出了问题。想吃到放心的疏菜瓜果、鸡鸭鱼肉,似乎只有一个办法——自己种。再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推崇耕读世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我也很欣赏。于是就动员一些学
期刊
针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2013年8月21—23日,在广西防城港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上,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政府官员、扶贫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围绕城镇化进程中的减贫问题,进行了政策和实践经验交流,并就如何增强社会包容性、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热烈讨论,积极寻求城镇化进程中减贫难题的破解之道。  城乡一体化下的“困境
期刊
近年来,一些企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着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的现象,这不仅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也给单位发展和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内部存在按“身份”分配薪酬的劳动分配制度,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活儿,收入却差出好几倍,这是身份歧视;还有同样的工作,男人和女人的工资不一样,这是性别歧视。面对这些歧视,许多人即使知道待遇存在差别却“敢怒不敢言”。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
期刊
“雁户”,中国古代对流徙之人的雅称。  据《辞源》注释,“雁户”是古代指居于异乡之民户,雁因时迁徙,故以为喻。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就有:“洛苑鱼书至,江村雁户归。”按照这种比喻,古之雁户便是今之农民工,不过古人风雅胜今人,不称流动的农民为“盲流”,而称“雁户”。这称呼形象还准确,不似“农民工”之名偏狭而薄情。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始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中国
期刊
2012年7月2日,北京西郊鹫峰脚下诞生了一座幼儿园:太阳花幼儿园。在西六环外的这一幽静之处,几位理想主义者开始了人生新征程。他们的状态,可以用20世纪初著名教育家杨昌济的一副名联来形容:“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为穷孩子办一所好幼儿园  太阳花幼儿园规模不大,但环境优雅、理念特别、收费不贵。现有6名老师,照看着30多名幼儿,月平均收费只有450元。这些幼儿中,除了几位老师自己的孩子
期刊
9月23日—27日,全国地市扶贫办主任研讨班在广东清远举办。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洪天云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广东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清远市副市长谢杰斌致辞,开班式由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主任陈武明主持。来自28个省、169个地市的相关领导同志22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洪天云首先表示,国务院扶贫办党组对办好这期培训非常重视,政策法规司、培训中心做了认真的准备,广东
期刊
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生长着乳香和歌声,繁衍着鲜花和彩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驻扎着一支英雄的部队——武警内蒙古总队(以下简称“总队”)。他们视驻地为家乡,把群众当亲人,真情为边疆各族群众扶贫帮困、排忧解难,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鱼水情歌。总队连续3次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为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兴安盟支队政治处原副主任李强被国务院表彰为“定点扶贫先进个人”。  时光回转到2006年,接到定点扶贫
期刊
10月12日,凤凰卫视中文台在黄金时间开播了《公益中国》特别节目《发现新公益》,在这档以草根NGO全程“PK”获取公募基金支持的真人秀节目中,许戈辉毫无争议的担纲主持,为这档季播节目带来了极高的公众关注度。  解码公益,回归透明。《发现新公益》正是在国内慈善饱受争议,行业信誉亟待重建的背景下推出的。节目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全程支持,凤凰卫视中文台拍摄播出,很多人都将扶贫领域的此次试水看成是双方一次美妙
期刊
10月19日至24日,中国扶贫开  发协会在河北正定县职教中心举办“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第七期培训班。协会会长胡富国,中组部组织二局巡视员、副局长曾贤钦,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副司长曲天军,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梁滨,协会副会长谷永江、温克刚、李宝库、袁文先、李守山、杜远明、朱幼棣、黄祖绍、曹金龙、张玉和等参加了20日的开班典礼。  本期培训班是继山西省壶关县创业培训班之后又一次积极探索
期刊
2013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在北京共济国际酒店举行了第八期名人讲坛系列讲座,本次邀请的专家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  在讲座开始前,罗伯特·蒙代尔被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聘为高级顾问,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为其颁发聘书。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司长李春光出席,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左常升主持了受聘仪式。  名人讲坛是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为推进减贫与社会发展领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