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父亲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母亲带着我们姐妹几个在农村生活,父亲一人远在城里工作。父亲只在过年时才能回家探亲,我们和父亲一年见一次,一别一整年。在我心里,“爸爸”这个称呼,和舅舅姨妈这些似乎可以归为一类,属于亲戚中的一种,而且还是不常走动的那一种。因为亲戚们大多正月里相互走动,走得勤的亲戚平日里还能来个三两回,可是父亲一年里是断不会回家两次的。对于年幼的我来说,一年真的太长了,年初送走父亲,到年末已经记不清父亲的模样。见着父亲时,总是怯怯地躲在母亲身后,眼前的父亲俨然已是陌生人。父亲在家的一个月里,总是想各种办法让我和他重新亲近起来,家人也极尽配合之能事。因为,姐姐们比我大,她们已经过了认不出父亲的年纪了,只有我,傻傻认不得亲爹。父亲身体瘦弱,经常头痛,母亲教我用双手从父亲的眉心往两侧轻轻按摩至太阳穴。父亲也指定让我给他按摩,仿佛我的小手具有神奇的魔力,一会儿的工夫,父亲就说缓解了很多,直夸我能干。每当父亲身体不适,母亲和姐姐们就会喊我来按摩,小小的我也觉得义不容辞,仿佛自己是神医再世。
  父亲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学富五车,而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仅在“扫盲班”认过几个简单的字。在世俗的眼中,这样的婚姻无疑是不般配的,但我的父母之间感情却深厚异常,一辈子没有红过脸。父亲小时家境贫寒,因父母无力供他读书,高小毕业后将他过继给了叔叔家。我的母亲八岁时被这个家庭收养,到我父亲来时,她虽然年纪尚小,在这个家却已经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了。从此,我的父母,就像长在一条苦藤上的两个瓜,相互怜惜一起成长。父亲平时在外地上学,寒暑假回家,总会带回一堆破烂的衣裤鞋袜。母亲一一浆洗缝补,还要另外赶做几双新鞋让父亲带去学校,开学时母亲总要挑着担子送父亲走几十里山路去搭车。母亲后来给我们说她和父亲年轻那会儿的事,常笑称自己是《梁祝》中的四九和银心,是父亲的书童。但在我心里,我的父母堪称现实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比起梁祝的十八相送,他们似乎更加生动鲜活,更加情真意切。两人到了婚嫁年龄,养父母既怕养子学成以后在城里成家立业远走高飞,又着实舍不得这么乖巧能干的养女离开家,便以父母之命恩威并施地极力撮合二人。殊不知,几番寒来暑往,几经春秋冬夏,两颗年轻的心相互体恤相互温暖,不同血缘相同命运的兄妹俩早已成了对方无可替代的亲人。
  从我有记忆起,就记得父亲常写信回来,母亲请人代念,我们姐妹几个则凑在旁边听。母亲的名字中有个美字,父亲每封信的开头都是:亲爱的美。信中满是对母亲的挂念和对孩子们的关爱。后来在中学的语文课本里读到林觉民的《与妻书》,被信中真实而美好的爱情深深打动。看到信首的“意映卿卿如晤”,不由得想起父亲写给母亲信中的“亲爱的美”,是同样真实而美好的爱情。我们姐妹几个听着这样的来信,慢慢长大。大姐能认字后,信就由大姐来念。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大姐教我给父亲写信,开头也是:亲爱的爸爸。内容大意是想爸爸了,要爸爸过年买糖回来给我吃。教的和被教的水平都有限,把“买”字写成了“卖”字,过年回来父亲笑着提起这事,把我羞了个大红脸。
  父亲常年一人远在城里,平日里的生活起居全靠自己,母亲很是心疼却无能为力。因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都依赖母亲。直到后来,爷爷奶奶离开了人世,国家出台了“农转非”政策,父亲一直以来与家人团圆的愿望才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父亲几经奔波,终于办好了一家人迁居城里的手续。在正式入城的前一年,暑假里母亲带着我们姐妹几个来到父亲的单身宿舍,提前体验城里的生活。父亲喜不自胜,拿出他最常做的一道菜来给我们吃,是他自创的油炸豆腐干。豆腐干本身就口感偏硬,油炸后硬度增加,枯燥干巴,吃起来味同嚼腊。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应该叫做黑暗料理。但父亲却颇为得意地告诉我们,即使在气温很高的夏天,这菜也能放很久都不坏呢。我和姐姐们直说难吃,母亲在一旁悄悄红了眼眶。
  第二年夏天,父亲的单位给他分配了一套两居室,我们一家终于在城里团聚了。在母亲的精心安排下,家里的餐桌上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饭菜绝对新鲜爽口。父亲也从此过上了下班回家就能吃上热饭的日子,说不出的惬意与满足。他的油炸豆腐干,再也没有出镜的机会。这一年的春节,虽然没有了家乡过年的热闹气氛,但一家人在一起,说不出的安宁祥和、其乐融融。大年三十,没有电视不放鞭炮,一家人静静地围坐在收音机旁,听一位自称王大聊的主持人天南海北地神侃,倒也趣味横生;知道母亲爱看戏,大年初二父亲带上全家去老街戏园子看徽剧。
  多么希望一个童话故事已经迎来了它的美好结局,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住,一家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生活有时就像一个恶毒的女巫,总爱玩弄人于股掌之间。春节过后没多久,父亲就被查出肝癌晚期,住进了医院。母亲天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忙得心力交瘁。父亲最后的那一段时间,消瘦得没了人样,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但是每天要吃大把药片,只好把稀粥与药片和在一起,艰难地咽下。有一天,父亲突然和母亲说,想喝汽水。母亲帶着我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去给父亲买汽水,那时汽水的瓶子是要回收的,如果带走需要付押金。母亲身上的钱只够买一瓶汽水,没有多余的钱付押金。情急之下,母亲只好和店主商量把我留在店里,等她拿了空瓶来还时再接我走。看着母亲来去匆匆的身影,我有一些心疼,觉得父亲要喝汽水的想法不免有些孩子气。但母亲毫无怨言,对于父亲的每一个要求都无条件做到。现在想来,那时的母亲是家里压力最大的一个人,丈夫去日无多,孩子们年纪尚小,满腹心事无处可诉,只能自己默默承担。但她无论对父亲还是对我们,都一直保持着平和的样子。因为母亲深深地知道,只有她足够强大,才能让病床上的父亲稍稍安心一些。
  当年十月,父亲带着对家人的万般不舍,溘然离世。
  从此以后,再没有一个人能走进母亲心里,一直到她生命的终点。母亲常常在我们面前念叨父亲,说的全是父亲的好。唯一的怨,是怨父亲狠心丢下一家人,走得太早。说是怨,其实是心疼,心疼父亲没有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心疼他孤苦艰辛充满煎熬的短暂一生。
  父亲走时,刚刚年过五十,母亲也才四十多岁的年纪。如今,我也差不多到了母亲当年的年纪,才渐渐体会到母亲那时的心境。四十多岁的母亲,何谈心如止水。选择独身,只是因为自父亲去后,世间再无人及他。
其他文献
一  2010年7月,在某网站一个名为《中国人的一天》的摄影活动中,一组名为《俺娘收废品》的照片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迅速蹿红,那些照片被不断地复制转载,点击量飙升到几十万。照片的拍摄者,是二十三岁的江苏农村大学毕业生冯英龙,而他不过用一架廉价的傻瓜相机,真实记录了自己拾荒母亲的一天。  “俺娘从我初二时就开始一个人来江都收荒。屈指一数到现在已经有九个年头了。”  “娘经常对我说:我一个人在外边,感冒
期刊
近几年,随着高收入人群的增加,有人认为,妻子应该在家里照顾孩子和老人,而丈夫全力在外拼搏事业、努力挣钱,这样才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于是,全职太太,尤其是“高知全职太太”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在现实社会中,女性回归家庭带来不少的问题。  人本身是群居的高级动物,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全职太太回归家庭,大多数与社会脱钩,活动半径越来越小;而丈夫的活动天地却越来越广阔,这必然使夫妻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反差。  夫
期刊
我的朋友杨树,前几年开了一家很传统的搬家公司。经营一段时间下来,他钱是挣到了一些,可每一分都是辛苦钱。近年来,他公司附近突然开了几家新的搬家公司,竞争一下子加大。杨树心里着急,却不知怎么去改善经营状况。  有一次搬家时,他发现客户正与社区旁的一家废品店老板商谈。原来,客户房子里的家具跟新家的装修风格不符。她想处理掉原本8000元购买、八九成新的一套实木家具,于是找到废品店老板,希望对方能以800元
期刊
袁咏仪和张智霖在一起26年了。中年夫妻什么样,看他们就是了。  两人的日常就是互相吐槽、互相怼。他嫌她太爱唠叨、太爱买包,她嫌他逛街没耐心、一套衣服穿好几天。曾经爱得热烈的金童玉女,如今在机场走路隔了老远。  《妻子的浪漫旅行2》里,节目组要求张智霖完成一个任务:让袁咏仪说出“我爱你”。张智霖使尽浑身解数,准备烧烤,回忆往事,买棉花糖,可袁咏仪完全没进入状态,除了喊饿就是吐槽他的厨艺。  一番浪漫
期刊
当很多白领在努力攒钱,购买LV、GUCCI、普拉达这些所谓“彰显身份”的奢侈品时,一些真正的超级富豪却在计算着怎样节省22欧元的理发费。  著名平价家具品牌“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就是这样一位超级“吝啬”的人。  2001年4月初,北京宜家家具的区域经理得到一个准确消息:宜家的全球CEO英格瓦·坎普拉德将于两周后抵达北京。消息一传出,所有的员工都开始为坎普拉德的到来做精心的准备。  所有
期刊
01  前一段时间,张嘉倪“回应拒合影被骂”这个消息上了热搜。  事情是这样的:某网友在米兰偶遇张嘉倪,求合影被拒绝后发文大骂,言辞很激烈,随后张嘉倪本人给该网友留言,说:“在米兰遇到好多可爱的朋友我们都有合影,并不介意合影,只是身体不舒服还有其他原因。”同时,她感谢他夸奖自己老公。  下面跟了好多条留言,有人骂那个网友素质太差,有人夸张嘉倪情商高,还有人说张嘉倪太温柔,应该骂回去。  其实我倒觉
期刊
1  在上大学前,我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大学里,内向的人靠边站》。  虽知道说法过于绝对,理智也提醒着我,性格不会决定人的全部命运,但我还是从那些说内向不好的言论中衍生出了些紧迫感。  因为,我的确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  我的内向不是天生的,确切地说,从转学到南方上学的那个冬天起,我才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内向这个标签放在我身上开始变得恰如其分。  我从北方来到陌生的南方,穿着土气的紫红色棉袄站在讲
期刊
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集让我印象深刻:正焕妈妈有事出门了,父子三人在家虽然出了一系列乱子但都机智解决了,正焕妈妈回家的时候看到父子三人在开心地看电视,不愁吃不愁穿,瞬间感到深深的失落。  后来,体贴的正焕发现了妈妈不开心的原因,于是故意制造一些乱子,传递出一种“没有你在,我们许多事情都做不好”的感觉,正焕妈妈嘴里一边念叨着,但却有一种“被自己所爱之人需要”的价值感,重新焕发活力。  我们都觉
期刊
所谓女神,天生拥有权力,无须他人赋予;天生就被尊重,无须证明自己。  作为一个12岁女孩的母亲,我把现实中的女性和女神关联起来,其实是在舆论的包围下,不得已而为之。  我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女儿:“你是女神,别人的爱虽然美好,但远不及你对自己的爱珍贵;别人的膜拜能满足虚荣,但一定要让膜拜成为别人的事,你不需要别人把‘女神’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有意思的是,“女神节”,也出现在女儿的词汇表中。
期刊
父母家里有四块表,可那天父亲打电话叫我再去买一块。我生气地吼了一句:“家里那么多表了,还买什么!”说完,我觉得有点后悔,但感到自己说的也有道理。  星期六那天,我還是照例回父母家里过,看到厨房里竟然多了一块表,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晚上,我美美地吃了一顿父亲做的饭。一个星期五天都是凑合,只有到爸妈这里来的两天,我才能好好地吃一顿饭。晚饭后,我抬头看了一眼餐厅的表,已经7点了。我来到客厅,打开电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