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而“双导师”的师资队伍被认为是推动现代学徒制有效发展,以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不可或缺要素之一。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现实困境已阻碍了“双导师”师资队伍的构建。所以,应重视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构建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结合“双导师”的特点,从政府管理部门、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双导师”师资队伍的构建。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4.041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急需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如何解决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高等职业教育被赋予培养未来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整合职业院校资源,推广现代学徒制。而现代学徒制则强调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型教师(以下简称企业师傅),即双导师共同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如何构建具有现代职教理念、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双导师”师资队伍,是目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1 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团队的要求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和学徒制融合的产物,现代学徒制已在世界各国推广。在这种学徒培训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既在学校专任教师的教授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要下企业,在实习企业师傅指导下,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在这种情形下,要求学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协同培养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此,在现代学徒制下,对“双导师”师资团队有以下的要求。
1.1 对学校专任教师的要求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中,要求学校专任教师具备“双师”能力,不仅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实践技能操作。因此,要求学校專任教师应有企业经历,这样可将企业的生产标准、要求融入课程标准的设计,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欧美职教强国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职业教育中学校专任教师的要求,如表1。
1.2 对企业师傅的要求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中,对企业师傅的要求,除了要求其具有较长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外,还应要求其道德修养好,善于沟通。毕竟,企业师傅不是简单的“带徒弟”,不但要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参与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此外,也要求企业师傅参加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专业精品教材,以及与专任教师一起改造课堂教学设计等。以德国为例,高职院校都聘请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这些专家不仅具有较长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接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从根本上保证了师资的质量。
2 我国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师资队伍构建现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相关职业院校,发现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在构建中,都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2.1 导师层面
2.1.1 专任教师的素质不高
在现代学徒制下,要求专任教师既要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业务技能,以及一定的相关行业从业经验。在现实中,年长的、职称较高的专任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重,还要负责学生管理、制定专业规划、参加专业招生、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等多项任务,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己。而年轻教师大都是直接源于大学毕业生,这些教师是从理论学习到直接过渡到理论教学,他们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不仅没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虽然,高职院校一直鼓励的专任教师拥有“双证书”,以及下企业顶岗实践,但多数专任教师还未具备与证书相匹配的业务能力,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多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其专业业务技能仍未真正得到提高。
2.1.2 企业师傅型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企业、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师傅型教师(以下简称企业师傅)。毋庸置疑这些师傅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业务技能,但是大部分企业师傅未接受过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教学能力的不足。容易产生“三不”(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教学不规范,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后果,加之部分企业师傅结构不稳定,无法保障教学的高质量。
2.2 学校层面
2.2.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
现代学徒制要求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出于多方面原因,企业与学校难以轻易找到两方共同利益的平衡点,在校企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团队过程中,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缺少双导师有效交流的平台,导致了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缺乏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双导师大都是各自为政、各管各的,从而限制了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推广。
2.2.2 “双导师”师资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尽管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在不断的改善,但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遍不高,增加了专任教师的教学难度,高教学难度与其报酬不成比例,导致不少高素质专任教师流失。而经济待遇不高,也无法吸引企业优秀专业人才投身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中,这些对“双导师”师资队伍构建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现行的高校人事制度也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师资队伍的构建。高职院校对专任教师的聘用,仍偏重知识、学历和专业,招聘手续复杂繁琐。人才进入和退出制度僵化,使得需要的人才调不进,多余的人才调不出,不利于专任教师的发展。 2.3 企业层面
在现代学徒制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学生的培养,这就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出于利益问题,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存在着学校积极参与、企业冷淡的情形,特别是在校企合作共建“双导师”师资队伍上。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师傅真正起到导师的作用,然而,在我国仍缺乏现代学徒制试行的法律和政策,加之学生就业后离职高,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往往不会派遣优秀的员工作为企业师傅参与教学,而 “被参与”的一般技术人员在没有激励措施的情况下也不会尽心尽力地指导和管理学生。
3 现代学徒制高职“双导师”师资队伍的构建途径
3.1 政府部门层面
3.1.1 建立“企业师傅团队”人才库
政府部门应发挥其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中的统筹协调作用,通过自荐或单位推荐、专家审核等方式,将品行端正、业务技能优秀、责任心强、具备言传身教能力且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优秀人才组建成“企业师傅团队”人才库,输送给高职院校,让这些优秀的企业师傅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担任青年专任教师的导师和学生的师傅,参与教改与科研项目,为现代学徒制順利运行提供师资保障。
3.1.2 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政府部门可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例如:对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工资,在企业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允许加计50%扣除。对于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的用房,准予免征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此外,地方政府部门也可建立相关专项基金或财政补贴:一是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现代学徒制;二是鼓励企业中的“能工巧匠”积极参与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中。
3.2 建立严格的职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职业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我国应学习欧美职教强国,出台严格的职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从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知识、专业技能和企业经历等多方面要求职业教师。即要求职业教师在知识方面具备良好的教育学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技能方面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还有丰富的企业经历,从而保障职业教师的高素质。
3.3 学校层面
3.3.1 加强“双导师”师资队伍的培训
(1)鼓励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
构建优秀“双导师”师资队伍的关键要素之一,就在于强化专任教师的培训。首先,学校应鼓励专任教师参加继续再教育,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及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其次,还要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提升专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水平等。此外,鼓励专任教师下企业参加顶岗实践。专任教师通过顶岗实践,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技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融通,又通过与企业师傅交流,能够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有利于专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培养具有教学能力的企业师傅。
构建优秀“双导师”师资队伍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企业师傅的培养,毕竟企业师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企业师傅不仅要指导学徒的技能实践,而且还要对学徒的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导,所以企业师傅需要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技巧。鉴于此,应对企业师傅进行教育教学通识、职业教育基本规律、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等培训,以提高企业师傅的教育教学水平。
3.3.2 校企共同构建“双导师”师资队伍,实现“双赢”
在现代学徒制下,学徒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完成。因此,校企共同构建“双导师”师资队伍十分重要。一方面,高职院校将优秀的专任教师派遣到企业锻炼,不但能帮助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培训,还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让企业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企业得到实惠后,为了培养适合自己企业的、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愿意选拔优秀员工作为企业师傅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中。这些企业师傅既掌握专业技能,又了解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将企业一些真实的案例融合到实践教学内容里,能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3.3.3 健全“双导师”师资队伍考核激励机制
在明确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工作职责前提下,学校应健全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对于下企业顶岗实践的专任教师,在保证其待遇不降低的同时,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普升和年总评优的政策依据,给予其倾斜。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师傅,第一,应提高其课时费标准。在设定课时费标准时,可以高于专任教师课时费的30%-50%。第二,学生在企业跟岗学习期间,支付企业跟岗师傅津贴。第三,除了物质上的激励外,可通过拜师仪式,或是师傅表彰大会等形式,利用荣誉激励,提升企业师傅职业的成就感。
3.4 企业层面
第一,应让企业意识到,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企业的发展。第二,应明确企业有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第三,应向企业宣传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新的职教模式,其核心就是企业和学校共同育人,作为最大的受益者,企业理应从师资上、资金上为职业教育做出贡献。在师资方面,企业应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与学校合作,选拔道德高尚、专业技能功底扎实的技术骨干或行业专家成为学生的企业师傅。企业除了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外,还应在经济报酬上,给予他们支持。
4 结语
想要解决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而构建“双导师”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各司其职,克服种种困难,携手共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为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传伟,董先,姜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2).
[2]顾心怡,杨志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7,(28).
[3]欧阳斌,易利英.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4]严辉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2).
[5]陈运生,张新艳.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师资团队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8,(01).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4.041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急需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如何解决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高等职业教育被赋予培养未来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整合职业院校资源,推广现代学徒制。而现代学徒制则强调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型教师(以下简称企业师傅),即双导师共同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如何构建具有现代职教理念、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双导师”师资队伍,是目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1 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团队的要求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和学徒制融合的产物,现代学徒制已在世界各国推广。在这种学徒培训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既在学校专任教师的教授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要下企业,在实习企业师傅指导下,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在这种情形下,要求学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协同培养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此,在现代学徒制下,对“双导师”师资团队有以下的要求。
1.1 对学校专任教师的要求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中,要求学校专任教师具备“双师”能力,不仅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实践技能操作。因此,要求学校專任教师应有企业经历,这样可将企业的生产标准、要求融入课程标准的设计,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欧美职教强国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职业教育中学校专任教师的要求,如表1。
1.2 对企业师傅的要求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中,对企业师傅的要求,除了要求其具有较长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外,还应要求其道德修养好,善于沟通。毕竟,企业师傅不是简单的“带徒弟”,不但要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参与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此外,也要求企业师傅参加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专业精品教材,以及与专任教师一起改造课堂教学设计等。以德国为例,高职院校都聘请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这些专家不仅具有较长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接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从根本上保证了师资的质量。
2 我国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师资队伍构建现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相关职业院校,发现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在构建中,都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2.1 导师层面
2.1.1 专任教师的素质不高
在现代学徒制下,要求专任教师既要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业务技能,以及一定的相关行业从业经验。在现实中,年长的、职称较高的专任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重,还要负责学生管理、制定专业规划、参加专业招生、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等多项任务,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己。而年轻教师大都是直接源于大学毕业生,这些教师是从理论学习到直接过渡到理论教学,他们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不仅没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虽然,高职院校一直鼓励的专任教师拥有“双证书”,以及下企业顶岗实践,但多数专任教师还未具备与证书相匹配的业务能力,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多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其专业业务技能仍未真正得到提高。
2.1.2 企业师傅型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企业、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师傅型教师(以下简称企业师傅)。毋庸置疑这些师傅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业务技能,但是大部分企业师傅未接受过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教学能力的不足。容易产生“三不”(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教学不规范,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后果,加之部分企业师傅结构不稳定,无法保障教学的高质量。
2.2 学校层面
2.2.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
现代学徒制要求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出于多方面原因,企业与学校难以轻易找到两方共同利益的平衡点,在校企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团队过程中,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缺少双导师有效交流的平台,导致了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缺乏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双导师大都是各自为政、各管各的,从而限制了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推广。
2.2.2 “双导师”师资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尽管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在不断的改善,但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遍不高,增加了专任教师的教学难度,高教学难度与其报酬不成比例,导致不少高素质专任教师流失。而经济待遇不高,也无法吸引企业优秀专业人才投身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中,这些对“双导师”师资队伍构建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现行的高校人事制度也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师资队伍的构建。高职院校对专任教师的聘用,仍偏重知识、学历和专业,招聘手续复杂繁琐。人才进入和退出制度僵化,使得需要的人才调不进,多余的人才调不出,不利于专任教师的发展。 2.3 企业层面
在现代学徒制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学生的培养,这就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出于利益问题,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存在着学校积极参与、企业冷淡的情形,特别是在校企合作共建“双导师”师资队伍上。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师傅真正起到导师的作用,然而,在我国仍缺乏现代学徒制试行的法律和政策,加之学生就业后离职高,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往往不会派遣优秀的员工作为企业师傅参与教学,而 “被参与”的一般技术人员在没有激励措施的情况下也不会尽心尽力地指导和管理学生。
3 现代学徒制高职“双导师”师资队伍的构建途径
3.1 政府部门层面
3.1.1 建立“企业师傅团队”人才库
政府部门应发挥其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中的统筹协调作用,通过自荐或单位推荐、专家审核等方式,将品行端正、业务技能优秀、责任心强、具备言传身教能力且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优秀人才组建成“企业师傅团队”人才库,输送给高职院校,让这些优秀的企业师傅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担任青年专任教师的导师和学生的师傅,参与教改与科研项目,为现代学徒制順利运行提供师资保障。
3.1.2 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政府部门可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例如:对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工资,在企业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允许加计50%扣除。对于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的用房,准予免征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此外,地方政府部门也可建立相关专项基金或财政补贴:一是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现代学徒制;二是鼓励企业中的“能工巧匠”积极参与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中。
3.2 建立严格的职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职业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我国应学习欧美职教强国,出台严格的职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从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知识、专业技能和企业经历等多方面要求职业教师。即要求职业教师在知识方面具备良好的教育学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技能方面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还有丰富的企业经历,从而保障职业教师的高素质。
3.3 学校层面
3.3.1 加强“双导师”师资队伍的培训
(1)鼓励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
构建优秀“双导师”师资队伍的关键要素之一,就在于强化专任教师的培训。首先,学校应鼓励专任教师参加继续再教育,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及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其次,还要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提升专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水平等。此外,鼓励专任教师下企业参加顶岗实践。专任教师通过顶岗实践,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技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融通,又通过与企业师傅交流,能够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有利于专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培养具有教学能力的企业师傅。
构建优秀“双导师”师资队伍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企业师傅的培养,毕竟企业师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企业师傅不仅要指导学徒的技能实践,而且还要对学徒的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导,所以企业师傅需要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技巧。鉴于此,应对企业师傅进行教育教学通识、职业教育基本规律、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等培训,以提高企业师傅的教育教学水平。
3.3.2 校企共同构建“双导师”师资队伍,实现“双赢”
在现代学徒制下,学徒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完成。因此,校企共同构建“双导师”师资队伍十分重要。一方面,高职院校将优秀的专任教师派遣到企业锻炼,不但能帮助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培训,还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让企业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企业得到实惠后,为了培养适合自己企业的、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愿意选拔优秀员工作为企业师傅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中。这些企业师傅既掌握专业技能,又了解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将企业一些真实的案例融合到实践教学内容里,能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3.3.3 健全“双导师”师资队伍考核激励机制
在明确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工作职责前提下,学校应健全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对于下企业顶岗实践的专任教师,在保证其待遇不降低的同时,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普升和年总评优的政策依据,给予其倾斜。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师傅,第一,应提高其课时费标准。在设定课时费标准时,可以高于专任教师课时费的30%-50%。第二,学生在企业跟岗学习期间,支付企业跟岗师傅津贴。第三,除了物质上的激励外,可通过拜师仪式,或是师傅表彰大会等形式,利用荣誉激励,提升企业师傅职业的成就感。
3.4 企业层面
第一,应让企业意识到,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企业的发展。第二,应明确企业有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第三,应向企业宣传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新的职教模式,其核心就是企业和学校共同育人,作为最大的受益者,企业理应从师资上、资金上为职业教育做出贡献。在师资方面,企业应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与学校合作,选拔道德高尚、专业技能功底扎实的技术骨干或行业专家成为学生的企业师傅。企业除了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外,还应在经济报酬上,给予他们支持。
4 结语
想要解决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而构建“双导师”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各司其职,克服种种困难,携手共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资队伍,为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传伟,董先,姜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2).
[2]顾心怡,杨志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7,(28).
[3]欧阳斌,易利英.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4]严辉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2).
[5]陈运生,张新艳.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师资团队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