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物理导学案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里中学屠建平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于任教九年级物理学科的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利用每节课45分钟的教学时间可谓是一门“技术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运用从网上直接下载的或是不经过教师精心编写的“导学案”不但起不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反而会搅乱学生学习的思维、学习的方向、学习的目标。所以,教师如何精心编写每一份优质的导学案要比如何合理使用一份导学案显得更为重要,导学案的编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成败。
  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学”出发,重在解决这节课中学生要“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去,始终体现“一切为了学生” 的设计理念。
  本文主要从如何备好优质的“导学案”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希望“导学案”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合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备好学生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而是主动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在备“导学案”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学习,并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讲“欧姆定律”时,我们可以选择让学生边实验边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必要时加以辅导;在学习“热机(汽油机)的结构”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置成动画的形式加以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在教学中,我们还会碰到一类既难以用实验来直接教学又难以用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时,这时教师就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做好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工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变通”为学生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备好学生学习的“思路图”
  每一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教师心里都要十分清楚。每上一节课之前,可以自己所思所想的教学内容精心编制成用于学生学习的思路图,在上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时参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图来学习,这样的导学案既方便学生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课后复习,教师也不用喋喋不休地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真可谓是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根据思路图,学生可以清楚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可以有的放矢地,一个个解决学习任务,可以以最快速度完成学习目标,课后可以按照教师的框架图有效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备好教学精彩片段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上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所以备每一份导学案时,都要精心预设一个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设计一段文质优美的语言导入,或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的情境,或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或制造一次认知冲突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例如,在讲“杠杆平衡条件”时,先是根据教材编排学习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在得到杠杆平衡条件后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如何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头牛的重量,牛有多重?肯定比5N大多了!怎么称?这时,学生都会怀着好奇心七嘴八舌地讨论问题,学习的氛围达到了高潮,学习兴趣被这疑问激发了。
  四、备好教学巩固与反馈手段
  初中阶段教学任务很紧,一节课的教学容量一般都是比较大的,因此每节课后学生必须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所以教师必须备好一定量的“作业”或“问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当然我们在设计作业或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层次性、梯度性,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螺旋状上升。同时教师还要采用适当的反馈手段对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进行评估,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课堂小测验,或者不定期地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在备导学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而使一般学生受到激励,更要使学习困难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导学案的编写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紧扣目标抓落实,每课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能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产生思维碰撞,勇于质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江苏赣榆县海头第一初级中学张夫涛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摆在  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活动是活动化的教学,而主体参与则是活动化教学的前提。因此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对于落实新课改精神,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一、教学
当前中学生挑食、偏食、厌食现象严重,中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率双重高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营养知识的匮乏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也为学生的身体健康留下了隐患.高中生物新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每个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合理渗透营养教育,丰富学生的营养学知识,培养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数学和谐课堂具有愉悦性、心理和谐性、参与性、合作性和全面性等特点.那么,如何给学生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其情感因素得以培养,
技术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举足轻重.长期以来,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很难调动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因而物理实验创新这一课题早早被提上议程,却至今未能打破瓶颈.  从实验本义出发,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深厚、生活性显著、实践性明显的知识学科.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理念标准,通过使用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践学习活动,实现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点与学习技能的有效掌握.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纲要中对教师主导特性的发挥和主体特性的运用,提出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要求.“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作为新课改下教师主导特性和学生主体特性有效展示和运用的教
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完善,营造一个真正自主、趣味、高效课堂愈来愈成为高中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与此同时,高中物理具有思维逻辑性强、知识转化要求高、题型难度大等学科特点,这为教师的课程教学、学生的知识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是所有高中物理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钻研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意识到兴趣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导向和促进作用.特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通过广泛的联想,使学生的思维触角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发展,这样不仅能使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在九年级之前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和小学自然课程中,仅仅是对化学的一些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一定的化学思维.可见,九年级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是一片空白,那么化学的入门学习就变得分外重要,如何走好这一步,就成为广大教育者研究的课题.  一、更新观念,建立“以生为本”的启蒙理念  学生对化学的了解主要源于对实验的好奇.对一些抽象的元素符号、化学反应,学生还比较陌生,谈不上学习化学的方法
许多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学生都喜欢玩电脑,而且玩得相当熟练,自然都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老师上课也应该比较轻松,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所有科目中最难做的.究其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向其他学科一样按一个统一的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教学大纲,不属于必修课,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所在地区、学校以及家长、学生
一、课堂上的环保教育    在化学课堂上贯穿环保知识,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深挖教材中可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教材上的环保教育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到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环境主题.分别归述如下:  高一年级,重点讲述氯气、氟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氨、硝酸盐、亚硝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