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聋校的计算机课需要有自己的模式,笔者就自己数年来在聋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在教学课时安排、内容选择、教法选择等方面,粗浅地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聋生;计算机;教学;练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60-2普校学生在家可以完成的练习,聋生在家往往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聋校的计算机课要改革,为了我们的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
一、课时安排
目前,绝大多数聋校对于计算机课,一般都是安排每周两节课,这对于聋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聋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常人要慢很多,而且遗忘率高,并且聋生除了在校,其余时间很少接触电脑,所以课时需要适当增加,在校内多给学生创造上机练习的机会。而且,计算机上机完成一个练习,聋生所费的时间也较常人要长很多,教师还需从旁个别指导,耗时更多。所以,安排课时,聋校应考虑安排两节甚至三节课连续上。另外,课外也应该在适当的时间段将机房对学生开放,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上机练习。
二、内容选择
目前没有针对聋生的信息技术教材,聋校所用的教材,都是普校的。这些教材对于聋生来说显得深了些,理论也多了些,学生学起来有困难,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对于聋生来说,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编程语言距离他们的实际运用太远,所以,这段讲授史完全可以省略,转为注重发展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以及文字输入等操作性的内容。聋生学会了打字,在工作中与同事交流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而不是非得让同事们会手语。这样一来,聋生就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了。有了就业的希望,学生学起来也会更有信心,更利于学生掌握课堂所学。
三、教法选择
1.讲练结合,以练促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空讲理论,学生极易产生厌烦,而且所讲知识又很容易忘记。所以,教师讲好了,学生要能及时练。最好是边讲边练,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记下来的机率就会大得多。我在讲Word的基本操作时,就是讲一点,让学生练一点。比如,复制怎样操作,我先边讲边做一遍,做好后,随及要求学生做出,逐个检查,个别指导再练。这样做虽然进度较慢,但学生学到的东西比较扎实,不易忘记。
2.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从整体上看,聋生是一个有共同特质的群体,但他们的个别差异显著。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的聋生在听力损失、智力、学习态度、学前语言康复、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聋生的各种特质与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直接导致学习结果的差异。有些学生在教师讲过一遍之后,就能自己摸索着做,而有些学生却需要教师反复指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班内成立学习小组,以优带差,这样既能让学得差的学生得到指导,又能让学得好的学生得到巩固,也可避免学生无事可做而引起的课堂骚乱。
3.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心理倾向。巴甫洛夫把兴趣视为增强紧张度、引起大脑皮层活动状态的因素,符合兴趣的活动其效果显著,反之,就会扼杀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如果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或工作产生了兴趣,我们的思想就会常常集中或倾向于这方面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我发现聋生在课堂上总是偷偷地打开一些小游戏,当看到老师时,赶紧关掉,然后装着在练习老师布置的任务。其结果往往是学生根本无法将心思放在练习上。针对这种情况,我反思了一下,可能是那种单纯的操作太过单调了,学生在开始练习时有新鲜感,但多练几次之后,失去新鲜感的同时,学习兴趣也随之消失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决定迎合学生的兴趣,以游戏来练习操作。针对各游戏的特点,我分步在课堂上实施游戏教学法。例如,我在教学中就利用连连看游戏锻炼学生使用鼠标点击;利用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游戏锻炼学生的指法和输入速度;适当运用QQ来锻炼学生的打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在讲授五笔字型中的词组的输入时,我就尝试着不讲原则,先让学生拆字,让他们在拆完词中每个字的基础上,将单个的字合成词,再自己试着拆词。虽然这样做正确率不高,但是,只要有学生拆出来,哪怕是拆对了一个词,对他自己、对别的学生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拆出来的学生很得意,并且对下面展示的原则会很认真地用自己已完成的行为去对照;而没拆出来的学生有些惭愧,促使他们对原则强化记忆,以便自己能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拆对词组,为自己挽回面子。
检验对错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机输入自己拆分的情况,用计算机来自我检查,通过投影大屏向全班学生展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1)学生如果一次就拆对了,随即出现在屏幕上的词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2)如果没有拆对,学生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检查自己的错误,即使没能拆对,经过了自己的思考,也会对该词的拆分牢牢记住,而不会像以往拆错了就不管了,等教师来检查;(3)坐在下面的学生也会产生紧迫感,荣誉感会驱使他们想在演示的同学将词组正确打出来之前,就能自己拆对词组,这样也就给了学生一种竞赛感。这样的实践证明,这种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记住了新知识——拆词的原则。
5.课件辅助,形象教学
虽然聋生的信息技术课是以实用性的知识为主,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有些抽象的教学内容还是需要讲授的,例如:计算机的信息转化过程,很多学生对此都十分好奇,这样的知识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处理这种抽象知识,光凭书上的文字描述或者教师的口头讲解,聋生肯定是无法理解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将这一过程清楚地展示的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动态的过程,感受到文字、图片等信息从输入到转化成二进制编码,再由二进制编码转化成文字、图片等信息输出的整个流程。通过课件的展示,这些抽象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就会有这样一个具体的流程图,有了这个具体的形象,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发展趋势
聋校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能到社会上去谋生,而且还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我相信,以后计算机应用对于聋校的学生而言,会成为他们一项重要的基础能力,让他们受用终生。计算机应用会帮我们的残障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走得更轻松。
关键词:聋生;计算机;教学;练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60-2普校学生在家可以完成的练习,聋生在家往往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聋校的计算机课要改革,为了我们的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
一、课时安排
目前,绝大多数聋校对于计算机课,一般都是安排每周两节课,这对于聋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聋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常人要慢很多,而且遗忘率高,并且聋生除了在校,其余时间很少接触电脑,所以课时需要适当增加,在校内多给学生创造上机练习的机会。而且,计算机上机完成一个练习,聋生所费的时间也较常人要长很多,教师还需从旁个别指导,耗时更多。所以,安排课时,聋校应考虑安排两节甚至三节课连续上。另外,课外也应该在适当的时间段将机房对学生开放,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上机练习。
二、内容选择
目前没有针对聋生的信息技术教材,聋校所用的教材,都是普校的。这些教材对于聋生来说显得深了些,理论也多了些,学生学起来有困难,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对于聋生来说,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编程语言距离他们的实际运用太远,所以,这段讲授史完全可以省略,转为注重发展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以及文字输入等操作性的内容。聋生学会了打字,在工作中与同事交流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而不是非得让同事们会手语。这样一来,聋生就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了。有了就业的希望,学生学起来也会更有信心,更利于学生掌握课堂所学。
三、教法选择
1.讲练结合,以练促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空讲理论,学生极易产生厌烦,而且所讲知识又很容易忘记。所以,教师讲好了,学生要能及时练。最好是边讲边练,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记下来的机率就会大得多。我在讲Word的基本操作时,就是讲一点,让学生练一点。比如,复制怎样操作,我先边讲边做一遍,做好后,随及要求学生做出,逐个检查,个别指导再练。这样做虽然进度较慢,但学生学到的东西比较扎实,不易忘记。
2.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从整体上看,聋生是一个有共同特质的群体,但他们的个别差异显著。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的聋生在听力损失、智力、学习态度、学前语言康复、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聋生的各种特质与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直接导致学习结果的差异。有些学生在教师讲过一遍之后,就能自己摸索着做,而有些学生却需要教师反复指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班内成立学习小组,以优带差,这样既能让学得差的学生得到指导,又能让学得好的学生得到巩固,也可避免学生无事可做而引起的课堂骚乱。
3.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心理倾向。巴甫洛夫把兴趣视为增强紧张度、引起大脑皮层活动状态的因素,符合兴趣的活动其效果显著,反之,就会扼杀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如果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或工作产生了兴趣,我们的思想就会常常集中或倾向于这方面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我发现聋生在课堂上总是偷偷地打开一些小游戏,当看到老师时,赶紧关掉,然后装着在练习老师布置的任务。其结果往往是学生根本无法将心思放在练习上。针对这种情况,我反思了一下,可能是那种单纯的操作太过单调了,学生在开始练习时有新鲜感,但多练几次之后,失去新鲜感的同时,学习兴趣也随之消失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决定迎合学生的兴趣,以游戏来练习操作。针对各游戏的特点,我分步在课堂上实施游戏教学法。例如,我在教学中就利用连连看游戏锻炼学生使用鼠标点击;利用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游戏锻炼学生的指法和输入速度;适当运用QQ来锻炼学生的打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在讲授五笔字型中的词组的输入时,我就尝试着不讲原则,先让学生拆字,让他们在拆完词中每个字的基础上,将单个的字合成词,再自己试着拆词。虽然这样做正确率不高,但是,只要有学生拆出来,哪怕是拆对了一个词,对他自己、对别的学生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拆出来的学生很得意,并且对下面展示的原则会很认真地用自己已完成的行为去对照;而没拆出来的学生有些惭愧,促使他们对原则强化记忆,以便自己能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拆对词组,为自己挽回面子。
检验对错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机输入自己拆分的情况,用计算机来自我检查,通过投影大屏向全班学生展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1)学生如果一次就拆对了,随即出现在屏幕上的词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2)如果没有拆对,学生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检查自己的错误,即使没能拆对,经过了自己的思考,也会对该词的拆分牢牢记住,而不会像以往拆错了就不管了,等教师来检查;(3)坐在下面的学生也会产生紧迫感,荣誉感会驱使他们想在演示的同学将词组正确打出来之前,就能自己拆对词组,这样也就给了学生一种竞赛感。这样的实践证明,这种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记住了新知识——拆词的原则。
5.课件辅助,形象教学
虽然聋生的信息技术课是以实用性的知识为主,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有些抽象的教学内容还是需要讲授的,例如:计算机的信息转化过程,很多学生对此都十分好奇,这样的知识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处理这种抽象知识,光凭书上的文字描述或者教师的口头讲解,聋生肯定是无法理解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将这一过程清楚地展示的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动态的过程,感受到文字、图片等信息从输入到转化成二进制编码,再由二进制编码转化成文字、图片等信息输出的整个流程。通过课件的展示,这些抽象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就会有这样一个具体的流程图,有了这个具体的形象,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发展趋势
聋校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能到社会上去谋生,而且还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我相信,以后计算机应用对于聋校的学生而言,会成为他们一项重要的基础能力,让他们受用终生。计算机应用会帮我们的残障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走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