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圣旨为啥像村干部讲话?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_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
  这段通俗且有些粗糙的文字,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诏书,与传统中国皇帝工整、典雅的文言文诏书差别巨大。即使在文言衰落的当代,朱元璋都因为诏书过于通俗而不时遭到网民耻笑。

圖片 编辑 删除
  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并不难解释:朱元璋出身贫寒,做过和尚、乞丐,这种用大白话写成的诏书,正好符合他的老粗底色。
  然而这种说法明显不合情理。身为皇帝的朱元璋,不可能找不到文人打理文字工作。他以白话发布诏书,显然有更为深刻复杂的原因。

第一次白话文运动


  明初皇帝中,并非只有朱元璋文风粗糙,他的儿子朱棣也有粗浅直白的文字作品传世,如他的永乐二年诏:“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俺汉人地面西邊,西手里草地西番各族头目,与俺每好生磨道……”
  朱氏父子的大白话,与他们个人的教育水平并无关系。
  传统中国历来重视词章雅驯,诏书的写作早已被纳入官僚制度,通常在皇帝提出旨意后,由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饱学之士兼高级文臣拟定成典雅的文言文。
  明朝开国后,皇帝也不缺人润色文字,有宋濂、解缙等词臣为朱氏父子服务,都以辞章华美优雅而享誉文坛。
  而且,朱元璋的诏书虽然浅白,但也不像后世张献忠“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动辄出现生殖器粗口的圣旨那样不堪入目。
  朱元璋也并非标新立异的皇帝,即使有所创举,也尽力从前朝发掘先例,甚至不惜附会。如废除宰相后,就依照《周礼》实施春官夏官,还在《道德经》中寻找严刑峻法的依据。他登极时祭告天地的礼仪,也是由投降明朝的元朝大臣参考宋元两代先例制定的。
  大白话诏书也并非例外,它其实是继承自前朝蒙元的一项制度创新。
  蒙古人征服中原后,由于统治阶层的成员多不通汉语,语言文字政策自然以蒙古语文为先。
  然而,直接用蒙古语治理广阔的汉地,难免困难重重,这就需要数量庞大的翻译员。在汉语文献里,这些人被称为“舌人”或“通事”,蒙古语称“怯里马赤”。用当代中国人熟悉的词来说,就是“翻译官”。
  忽必烈初入中原,即在宣政院、宣徽院、中政院、储政院等机构设置怯里马赤,此后朝廷中枢机构、省路地方机关都设有通事翻译。
  这些通事往往汉语素养有限,整体教育水平也不太高,难以深入学习文言文,只得采用简明易懂的早期白话,这样就形成了“白话讲章”、“白话公牍”。这种背景下,整个蒙元时期,圣旨和高级公文往往是用汉语白话文传达。
  到后来,为了让皇帝能够听懂自己的意思,不少高级文臣和饱学大儒主动放下身段,舍弃了典雅的文言文,用上了大白话。当时的著名理学家吴澄给蒙古皇帝讲《资治通鉴》时所写的《经筵讲义》,使用的便是当时流行的白话文。白话文地位之高,甚至超过民国。
  朱元璋在青少年时代,见识到的中央朝廷的恩泽,恐怕均由这种文字承载。
  与后世的民族主义想象不同,朱元璋等明朝开国君臣,对蒙元王朝并无太多恶感,甚至常怀感念之情。朱元璋自称“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元世祖肇基朔漠,入统中华,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甚至“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
  15世纪中叶后,明代人的民族主义意识才随着越发严重的“北虏”之患而高涨起来。在那之前,“乐生于有元之世”且非常重视制度延续性的朱元璋,以继承元朝皇帝圣旨文体来显示新王朝的正统性,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蒙古化


  不过,朱元璋的大白话虽然比文言文浅白,但现代人读起来,不会比读文言文容易,且会感到语法有些怪异,比如下面的《谕西番罕都必喇等诏》选段:
  俺将一切强歹的人都拿了。俺大位里坐地有。为这般上头诸处里人都来,我行见了。俺与了赏赐名分,教他依旧本地面里快活去了。似这般呵,已自十年了也。止有西番罕都必喇拜桑他每这伙人,为什么不将差发来,又不与俺马匹牛羊?
  这一段诏书中,大略意思虽然还算明了,却存在着诸如“俺大位里坐地有”、“我行见了”这样奇怪的句子。
  这种怪腔怪调同样继承自前朝。
  元代的翻译官们不仅把白话发展成了公文用书面语,还独创了一种与宋代早期白话完全不同的“翻译腔”。其主要特点,就是虽然以汉语白话写作,但很多汉人却看不懂。写于1314年的“元氏开化寺圣旨碑”碑文就是其中的典型:
  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和尚、也里可温、先生每,不拣甚么差发不着,告天祝延圣寿者……这的每宫观里,他每的房舍里,使臣休安下者,铺马、鄶应休与者,税休与者。但属宫观的水土、园林、碾磨、店舍、铺席、解典库、浴堂,不拣甚他每的,不拣谁休倚气力者。更这和尚每道有圣旨么道,没体例的勾当休做者。做呵,他每不怕那甚么!
  为了保留原意,避免纰漏,元朝翻译官在把蒙古语译成汉语时,并没有使用汉语中常用的“主-谓-宾”结构,而是机械套用了蒙古语最常见的“主-宾-谓”结构,从而生造出“没体例的勾当休做者”这样令人费解的句子。
  具体用词中,强行翻译的痕迹也不少,如蒙古语中存在,汉语中却不存在的名词复数,就被强行翻译成“每”。
  翻译官或偷懒、或能力低下,把当时北方地区流行的白话词汇直接硬塞进了蒙语语法结构中,便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XXX每”、“XXX有”、“XXX呵”、“XXX那般者”这样奇怪的语言。
  这种“硬译”的翻译方式,十分类似于日本人和他们的翻译官所使用的“协和语”。如“俺大位里坐地有”这一句,就与“你的皇军的帮助,我的钱的大大的给”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元朝版“协和语”的影响与通行程度,大大地強于后世日军翻译官搞出的“协和语”。
  在今天汉族视角史观里,一千年以来的中国王朝为“宋元明清”,宋明之间只有不足百年的少数民族统治。但对于元大都一带生活的汉人而言,直到元皇室北逃,他们经历的王朝是“辽金元”,四百余年里,各族往来早成了日常,而居统治地位的族群都来自阿尔泰语系。
  因此,诸阿尔泰语融进汉语,从五代十国时期就开始了,在蒙古词汇进入前,中国北方很多地区早已形成了所谓“汉儿言语”。与我们理解的汉语不同,“漢儿言语”中已经出现了“主-宾-谓”结构这样的语法。
  到了元代,它甚至被收入高丽的汉语会话教材,因为“如今朝廷一统天下,世间用着的是汉儿言语”,在多民族杂糅的大都,不通“汉儿言语”,做买卖都会遇到障碍。
  不过,北方的“百姓每”用惯了的“协和语”,南方人就不太容易接受了。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在位最后一年)春节,江南盐官县学教谕黄谦之就创作了一副春联,讽刺到处通行的“协和语”:“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协和语”影响之广泛,即使在汉人创作、欣赏的元代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出其影响。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即出现过典型的“协和语”句子:
  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骂吃。
  甚至看重文字优雅的儒家学者,也会在作品中写出“协和语”特征明显的词句。
  如著名理学家许衡,在他进呈忽必烈御览的理学著作《大学直解》里,就一改“之乎者也”的刻板形象,非常“协和”地使用起了蒙古皇帝能够看懂的汉文,用词之浅白,几乎超过为中学生讲解文言文课文的当代语文教师:
  如人身上有尘垢,今日洗了,明日又洗,每日洗得身上干净,若一日不洗呵,便尘垢生出来。恰似人心里常常地思量呵,好公事每日行着,不教错了,若一日不思量呵,恐怕便行得错了。
  包括朱氏父子,使用白话文除了依袭前朝制度外,可能也有方便沟通的考虑。朱元璋发给户部、军户的文书常用白话,而供全国人民阅读的《大诰》就以文言写成。
  更别提在特殊的历史时刻,用白话文下达命令更能简明扼要,如朱棣在处置建文帝遗臣的妻女时,就用白话文向锦衣卫作出指示:“抬出门外着狗吃了。钦此。”
  (宋秀英荐自《视野》)
  责编:Ester
其他文献
“你有邮件了!”是人们熟悉的美国在线提示声,据推测,这种服务软件将被命名为Gotvoice,它具备特殊的服务功能,能够把语音邮件转化为善意提醒的收件箱格式。 “You have a m
http://www.miniyouxi.com/mini_play/flash_1826.htm上班的时候你会一边做事一边干私事偷懒吗?老板来巡视的时候马上收手,比较好吧,要不然可是会连工作都丢掉的哦!游戏操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邮政速递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甚至丢失了部分市场。针对这一市场状况,集团公司和速递物流总部审时度势,加大了邮政速递物流能力建
宋人李颀《古今诗话》载:“淳化中,合州贡桃花犬,甚小而性急,常驯扰于御榻之侧。每坐朝,犬必掉尾先吠,人乃肃然。太宗不豫,此犬不食。及上仙,号呼涕泗,瘦瘠。章圣(宋真宗)初及位,左右引令前导,呜吠徘徊,意若不忍。章圣令谕以奉陵,即摇尾饮食如故。”  宋朝经济发达,特产丰富,地方上都会挑选最昂贵、最奇巧、最质高的特产进贡皇帝,如端州的砚、徽州的墨、宣州的纸、成都的锦等等。北宋合州即今重庆合川,曾以出产
王宝钏,戏曲中唐代宰相王允的女儿。她不顾父母之言,下嫁贫困的薛平贵为妻。薛平贵入伍后,王宝钏独自一人在寒窑中苦度18年。后来薛平贵成为朝廷功臣,夫妻团聚。然而仅过了18
记者看Lava-Lava在被QQ和MSN称霸的IM世界,Lava-Lava能独辟蹊径,冲出第三路来。在越来越多的商用企业之中,即时沟通和共享平台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越来越关键的用户需求,Lav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看书能力、迅速抓住文章中心的重要手段。现在对小学阅读的教育通常采用情境创设的模式,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结合实际深入了解文章并获得实际的感受。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许多小学教师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模式,在教学中往往只抓片面,不能将情境创设需要的艺术性與实效性有效结合。本文针对这一普遍性问题,深入理解何为情境创设,并探讨了如何让情境创设模式在
14年前,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流行”理论开始流行,营销人们幻想着通过少数几个意见领袖就能以低成本有效地推销其产品。上世纪90年代,倡导休闲舒适的品牌暇步士想要
第一节儿童“行走日记”的分类指导根据儿童“行走日记”的内容,我们把它们分为观察日记、活动(游戏)日记、学科日记、反思日记、博客日记等,并进行分类指导。一、观察日记(
在我的家乡,当形容一个人神通广大时,会说他是一个“能蜘蛛”。当然,被称为“能蜘蛛”的人,其“能”一定是很不正派的。明洪武年间,溧阳县一个名叫潘富的衙役犯了事,状纸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