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举办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围绕“互联网+”带来的跨界融合做主旨发言。她认为 现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它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与之前只是在信息工业领域中的跨界不同现在是跟各行各业之间实现融合,这种跨界是前所未有的,且它将重塑工业和互联网的生态。在这当中,由于跨界,协同是非常重要的。
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深度变革着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过去对整个信息通讯领域产业的变革,到现在已经跟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带来更大的变革,互联网从服务于消费到服务于生产,从服务于普通的消费者到服务于企业,在这当中最突出的就是和工业的融合。因为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和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力化间的交汇,必将带来工业化的变革甚至革命。
今年国务院出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是“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把互联网定义成是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希望通过这样的融合来推动技术进步、效益提升和组织变革。它带来了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耍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当中“互联网+”协同制造也是非常核心的内容。
另一个条件——《中国制造2025清晰地提出了以加快新一代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九大任务、五大工程和十大重点领域,非常明显地突出了推动两化融合以及智能成长的内容。它的背后都是信息技术或者信息通讯技术,或者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其实这样的融合已经开始了。
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中的融合集成应用,是支撑智能制造关键性的基础设施。
我们从两大视角分析工业互联网。它本身是互联网发展与工业发展的交汇,从互联网汇聚了几十亿的用户,这个巨人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发掘各种各样新模式、新业态的条件,这是从互联网的视角去看对工业的影响。另一个视角则是从传统的制造业出发,或者从工业的视角出发,它更看重的是产品,甚至制造产品的工厂。这和国际上工业4.0都是从工业视角看工业互联网发展是不同的。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到底对整个互联网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将之比喻为一个是工厂内,一个是工厂外。
过去一个企业内部的IT系统和生产系统,或者叫运行系统,信息是完全隔离的,虽然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了IT技术,但真正能相互连接打通的还是少数,所以说工业领域目前存在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我们曾经分析过一个工厂,其内部的工业软件和系统之间相互不能互通,都是信息孤岛。但将来这个工厂内的网络会慢慢打通,形成一个由多个连接,包括控制系统和机器,机器和机器,控制系统和工厂内的工人等多种多样的连接,构成厂内的网络和市场。而工厂外则是说这个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典型的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可以透过网络企业实时地远程监控汽车的运行状况,并在监测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预警。
当然,还有工厂和工厂之间的协同。一般来说,有些产品的生产工厂会分散在很多地方,即有许多的企业来为这个产业提供设备,比如说一架飞机可能会有三千多个厂家。因此,建立互联体系是必须的。
当下的互联网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而如果将来的生产领域、工业领域对于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那么现有的互联网是难以满足的。
过去,互联网是对主机和域名进行解析,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或者说物联网时代,我们是向物体进行解析,因为这个产品有可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使用,所以它的解析也将发生变化,另外还有其新的应用服务体系,这些都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需要去明确的。
由此,我们也看到它可能带来的变化,首先是工厂内,上述提到的工厂内过去使用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会走向开放、走向互联、走向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所以工厂内将会采用大量的连接或者网络技术,将原有的信息系统和运行系统打通,网络出现扁平化。
对工厂外的网络也一样,当我们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它的生产企业很多是跨国家、跨地域的,我们需要一个宏大的、性能极高的、可靠安全的网络来支撑。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会使用很多技术来实现,包括我们正在研究的5G技术、SDN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等,实际上很多技术之间打通了,来共同完成定向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比如5G技术,恰恰它的标准当中定义了两大场景,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场景,一个是移动物联场景。移动物联网场景是为了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要求,它要求毫秒级的迟延。在这个状态下,它的带宽可以达到一个G,甚至更高的速度,这些指标恰恰跟工业下一步发展的需求是非常契合的。
因此我们发现,在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内,我们所描绘的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完全是可以分步实现。
现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引起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央下发之后地方都非常积极,那么怎么看待这个趋势?首先,它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我们原来在谈到互联网时都说跨界融合,但是它的跨界只存在于信息工业领域中,而现在将是跟各行各业之间实现融合,这种跨界是前所未有的,且它将重塑工业和互联网的生态。在这当中由于跨界,协同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实现空间互联网,你仅仅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是没有用的,因为你跟工业的结合,你对工业的了解,如果没有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互联网通讯、大数据,也无法发挥作用,因而合作和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在这当中制定共性的技术标准和推动共性的产业也不容忽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工信部提倡建构整个工业互联网架构,以及后续的系列技术标准等等的原因所在。
最后,还需在我们做一些顶层设计,而对若干年后要实现的目标,按阶段扎扎实实地分步推进,一步一步走向这个目标。
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深度变革着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过去对整个信息通讯领域产业的变革,到现在已经跟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带来更大的变革,互联网从服务于消费到服务于生产,从服务于普通的消费者到服务于企业,在这当中最突出的就是和工业的融合。因为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和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力化间的交汇,必将带来工业化的变革甚至革命。
今年国务院出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是“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把互联网定义成是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希望通过这样的融合来推动技术进步、效益提升和组织变革。它带来了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耍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当中“互联网+”协同制造也是非常核心的内容。
另一个条件——《中国制造2025清晰地提出了以加快新一代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九大任务、五大工程和十大重点领域,非常明显地突出了推动两化融合以及智能成长的内容。它的背后都是信息技术或者信息通讯技术,或者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其实这样的融合已经开始了。
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中的融合集成应用,是支撑智能制造关键性的基础设施。
我们从两大视角分析工业互联网。它本身是互联网发展与工业发展的交汇,从互联网汇聚了几十亿的用户,这个巨人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发掘各种各样新模式、新业态的条件,这是从互联网的视角去看对工业的影响。另一个视角则是从传统的制造业出发,或者从工业的视角出发,它更看重的是产品,甚至制造产品的工厂。这和国际上工业4.0都是从工业视角看工业互联网发展是不同的。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到底对整个互联网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将之比喻为一个是工厂内,一个是工厂外。
过去一个企业内部的IT系统和生产系统,或者叫运行系统,信息是完全隔离的,虽然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了IT技术,但真正能相互连接打通的还是少数,所以说工业领域目前存在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我们曾经分析过一个工厂,其内部的工业软件和系统之间相互不能互通,都是信息孤岛。但将来这个工厂内的网络会慢慢打通,形成一个由多个连接,包括控制系统和机器,机器和机器,控制系统和工厂内的工人等多种多样的连接,构成厂内的网络和市场。而工厂外则是说这个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典型的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可以透过网络企业实时地远程监控汽车的运行状况,并在监测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预警。
当然,还有工厂和工厂之间的协同。一般来说,有些产品的生产工厂会分散在很多地方,即有许多的企业来为这个产业提供设备,比如说一架飞机可能会有三千多个厂家。因此,建立互联体系是必须的。
当下的互联网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而如果将来的生产领域、工业领域对于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那么现有的互联网是难以满足的。
过去,互联网是对主机和域名进行解析,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或者说物联网时代,我们是向物体进行解析,因为这个产品有可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使用,所以它的解析也将发生变化,另外还有其新的应用服务体系,这些都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需要去明确的。
由此,我们也看到它可能带来的变化,首先是工厂内,上述提到的工厂内过去使用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会走向开放、走向互联、走向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所以工厂内将会采用大量的连接或者网络技术,将原有的信息系统和运行系统打通,网络出现扁平化。
对工厂外的网络也一样,当我们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它的生产企业很多是跨国家、跨地域的,我们需要一个宏大的、性能极高的、可靠安全的网络来支撑。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会使用很多技术来实现,包括我们正在研究的5G技术、SDN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等,实际上很多技术之间打通了,来共同完成定向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比如5G技术,恰恰它的标准当中定义了两大场景,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场景,一个是移动物联场景。移动物联网场景是为了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要求,它要求毫秒级的迟延。在这个状态下,它的带宽可以达到一个G,甚至更高的速度,这些指标恰恰跟工业下一步发展的需求是非常契合的。
因此我们发现,在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内,我们所描绘的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完全是可以分步实现。
现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引起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央下发之后地方都非常积极,那么怎么看待这个趋势?首先,它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我们原来在谈到互联网时都说跨界融合,但是它的跨界只存在于信息工业领域中,而现在将是跟各行各业之间实现融合,这种跨界是前所未有的,且它将重塑工业和互联网的生态。在这当中由于跨界,协同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实现空间互联网,你仅仅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是没有用的,因为你跟工业的结合,你对工业的了解,如果没有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互联网通讯、大数据,也无法发挥作用,因而合作和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在这当中制定共性的技术标准和推动共性的产业也不容忽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工信部提倡建构整个工业互联网架构,以及后续的系列技术标准等等的原因所在。
最后,还需在我们做一些顶层设计,而对若干年后要实现的目标,按阶段扎扎实实地分步推进,一步一步走向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