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面对文化多元化和知识经济新常态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想信念定向、道德教化指导和科学方法训练上的主流价值导向功能,而且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独立人格塑造、创新思维熏陶、创新方法指引和务实精神养成方面的创新素质培育功能,更要倍加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交往能力和致用能力等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功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流价值 创新素质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76-03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周年大会上,将“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等院校的核心职能,并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不但指明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而且特别强调了高校在培育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肩负的特殊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面对文化多元化和知识经济新常态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功效,尤其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创新素质的培育功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教育方针,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始终要守望的办学理念。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古人云:“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皆失谓之愚人,德胜才可谓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可见,在“品德”与“才能”两端中,“品德”重于“才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重任,其中心工作在于加强青年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塑造,即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解决“主义真”的问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解决“品德正”的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方法对”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伟大的理性力量,是时代精神最宝贵的精华,是关乎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相互关联的大智慧,对于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定位、伦理道德教化、科学方法训练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理想信念定向功能。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失去理想,就缺失前进方向;没有方向,就缺乏前进动力。”崇高的理想、执着的信念,是青年学生安身立命之本,是攻坚克难力量之源,是创造财富、开启智慧之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功用就在于解答人生乃至人类的终极追求和终极关怀问题,就在于明确定位一个人的人生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逻辑,指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是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解、社会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统一的理想境界,这为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确立个人的方位,选择发展目标和道路,明确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提供了基本的参考系和指南针。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个人理想提升到终极关怀,将人生境界提升到社会责任,对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定位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大量西方政治思潮和价值观念涌入境内,对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强烈冲击,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存在信仰缺失、信念迷乱问题,需要教育者及时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塑造功能。
道德教化指导功能。《左传》写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是儒家成就高尚人格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今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个体角度看,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心灵上的快乐和谐;从社会角度看,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社会有序运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学生的道德教化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受经济基础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特殊的社会规范。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还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唯物辩证法,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者与道德学习者互动的过程。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高校青年学生的道德教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一些青年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道德习气和某些领域“道德失范”的影响,出现功利思想严重、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失真、道德心态扭曲、道德理想淡化、道德意识冷漠、道德信仰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提高。为此,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导向功能,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重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科学方法训练功能。著名科学家梅森认为,与任何特殊科学理论相比较,对人类价值观影响更大的恐怕还是科学方法。认识是行动的前导,认识真才能方向明,方法正方能认识清。思维能力高低,思维方法妥否,直接影响认识的成效。思维能力阙如,尤其是理论思维能力欠缺,思维方法机械片面,必然给认知带来障碍,导致认识上的错误和行动上的疏漏。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形塑具有独特的训练功效。“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认识与实践、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观点为人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一般方法。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攻坚期,贫富差距、物价高企、环境受污、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凸显。面对这些社会热点,不少青年学生认识有些偏差,滋生消极情绪,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功能,科学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功能
育人为本、能力为重,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教育方略,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始终要坚守的办学理念。有学者指出:才德皆有为正品,有德缺才为赝品,无才无德为废品,有才失德为毒品。高校人才培育既要注重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也要注重创新才能的培养。当今时代,是创新勃兴的时代,创新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渠道,肩负着培育青年大学生独立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务实精神等创新素质的重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对培养高校青年学生创新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教育功能。 独立人格塑造功能。马斯洛和吉尔福特的研究结果表明:独立人格是创新人才的“脊梁”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因为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不仅对事务有独特的视角和评价,而且具有强烈的创造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具备独立人格的人具有稳定而持久的创新心理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学生独立人格塑造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实践,力求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和商品经济下人的畸形、片面发展和人的异化问题,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依归。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个体在社会历史活动中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正是个体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启示我们,高校人才培养要有效地提升青年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为规避和改变我国传统教育理念造就的依附型人格,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人格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创新思维熏陶功能。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重要前提。创新思维有助于人们更顺遂地解决实践问题,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技能,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运用到知识再生产过程中去。创新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具有反思性、超越性与现实性。它要求人们对传统思维框架进行批判性反思,打破陈规,锐意改革;它要求对传统思维框架进行创造性反思,超越传统,创造新知;它要求以实践创新为终极取向,来自现实,又回归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学生创新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熏陶功能。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反思品格。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事物,按其本性而言,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创新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对传统哲学包括西方哲学进行创造性反思建构的产物。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本质,它突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性标准。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崇尚权威、迷信传统、故步自封等陋习,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功能。
创新方法指引功能。笛卡儿指出:“人如果没有方法,想去研究真理,那是绝不可能的。”人只有掌握了方法系统,才能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主体与客体的高度统一。创新方法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青年学生创新方法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内蕴的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既是人们科学认知宇宙自然和人类世界的中介,也是人们正确开展理性思维和社会实践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在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实践主体需求而建构的思维规则和工具手段,对人类从事科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1955年,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物理学研究,指出基本粒子是无限可分的,从而成功预言了“毛粒子”(夸克)的发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教育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青年学生创新方法上的指导功能。
务实精神培养功能。周恩来认为,人们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创新是人类能动的高级活动。但是,进行创新需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创新需要积极探索,更要脚踏实地。创新在本质上反对一切虚假行为和形式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青年学生求真品格和务实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它要求人们在认识自然社会时,不凭主观臆想和旧有结论,只根据事物本身所呈现的规律展开认知,从事实间的有机联系来把握宇宙世界。当前,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存在着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心理浮躁等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学生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功能,鼓励青年大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向实际,尊重事实,成为理性、成熟的真理探索者和捍卫者。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功能
高校人才培育不仅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科学真理和创新思维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知”与“行”需合一,认识与实践要统一,青年大学生方能获得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挑战,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出的学会共存的能力和学会做事的能力,因为学会这两种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两大支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在于实践性,它特别强调不仅要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更要在实践中改变世界,这对于培养青年学生交往能力(情商)和致用能力(智商)具有重要的指导功能。
交往能力形构功能。社会交往是个体得以生存发展、社会得以存在永续的基础和保证。因为,对个体来说,人类本质中最为急迫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和认同;对社会而言,正是交往使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群、社群与社群联结成有机系统。青年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维持和发展青年大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仅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和谐与自我完善,而且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融入与社会营建;忽视、淡化或迟滞青年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不仅会使个体出现心理偏差和交往障碍,也会导致社会越轨和社会失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青年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功能。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不是个体的简单堆积,而是人们交往互动的结晶,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任何人的存在都具有交往性,交往是人类集体性的存在方式,也是个体的存在方式;没有交往就没有健全人格,没有交往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交往就没有社会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明示,人只有通过自主的而非被迫的交往实践,才能形构自己的交往能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前,面对转型社会和网络社会少部分高校青年大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封闭化、交往实践虚拟化、交往目的功利化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功能,摒弃传统的无主体性教育和反主体性教育,积极推行主体性教育和自主性教育,使高校青年大学生在主体性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会交往共存。 致用能力导引功能。荀子曰:“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其意思是说,懂得事理却不付诸实践,虽认识丰厚但必遭困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周年大会上和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共同强调:青年学生应坚持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可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致用能力,是我国高等院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事实上,大力培养以致用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也是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更是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对青年大学生的致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引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体系中的辩证决定论、社会本体论、阶级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以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观点,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论,是指导青年大学生制订科学方法和具体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导青年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最有力的武器。针对教师本位、知识本位、讲授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青年大学生致用能力短缺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导引功能,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多方互动建构的教育场域中充分凸显实践主体的角色、地位和功能,科学设计实践教育教学体系,规范运用案例切入、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网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从而增强高校青年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面对文化多元化和知识经济新常态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创新素质的培育功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陶国富,王详兴.大学生创新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 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法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余源培.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的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
[5] 董德刚.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概要[J].学术研究,2008(10).
[责任编辑:覃侣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流价值 创新素质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76-03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周年大会上,将“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等院校的核心职能,并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不但指明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而且特别强调了高校在培育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肩负的特殊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面对文化多元化和知识经济新常态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功效,尤其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创新素质的培育功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教育方针,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始终要守望的办学理念。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古人云:“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皆失谓之愚人,德胜才可谓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可见,在“品德”与“才能”两端中,“品德”重于“才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重任,其中心工作在于加强青年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塑造,即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解决“主义真”的问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解决“品德正”的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方法对”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伟大的理性力量,是时代精神最宝贵的精华,是关乎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相互关联的大智慧,对于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定位、伦理道德教化、科学方法训练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理想信念定向功能。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失去理想,就缺失前进方向;没有方向,就缺乏前进动力。”崇高的理想、执着的信念,是青年学生安身立命之本,是攻坚克难力量之源,是创造财富、开启智慧之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功用就在于解答人生乃至人类的终极追求和终极关怀问题,就在于明确定位一个人的人生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逻辑,指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是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解、社会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统一的理想境界,这为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确立个人的方位,选择发展目标和道路,明确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提供了基本的参考系和指南针。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个人理想提升到终极关怀,将人生境界提升到社会责任,对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定位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大量西方政治思潮和价值观念涌入境内,对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强烈冲击,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存在信仰缺失、信念迷乱问题,需要教育者及时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塑造功能。
道德教化指导功能。《左传》写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是儒家成就高尚人格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今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个体角度看,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心灵上的快乐和谐;从社会角度看,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社会有序运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学生的道德教化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受经济基础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特殊的社会规范。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还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唯物辩证法,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者与道德学习者互动的过程。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高校青年学生的道德教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一些青年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道德习气和某些领域“道德失范”的影响,出现功利思想严重、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失真、道德心态扭曲、道德理想淡化、道德意识冷漠、道德信仰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提高。为此,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导向功能,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重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科学方法训练功能。著名科学家梅森认为,与任何特殊科学理论相比较,对人类价值观影响更大的恐怕还是科学方法。认识是行动的前导,认识真才能方向明,方法正方能认识清。思维能力高低,思维方法妥否,直接影响认识的成效。思维能力阙如,尤其是理论思维能力欠缺,思维方法机械片面,必然给认知带来障碍,导致认识上的错误和行动上的疏漏。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形塑具有独特的训练功效。“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认识与实践、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观点为人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一般方法。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攻坚期,贫富差距、物价高企、环境受污、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凸显。面对这些社会热点,不少青年学生认识有些偏差,滋生消极情绪,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功能,科学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功能
育人为本、能力为重,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教育方略,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始终要坚守的办学理念。有学者指出:才德皆有为正品,有德缺才为赝品,无才无德为废品,有才失德为毒品。高校人才培育既要注重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也要注重创新才能的培养。当今时代,是创新勃兴的时代,创新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渠道,肩负着培育青年大学生独立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务实精神等创新素质的重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对培养高校青年学生创新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教育功能。 独立人格塑造功能。马斯洛和吉尔福特的研究结果表明:独立人格是创新人才的“脊梁”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因为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不仅对事务有独特的视角和评价,而且具有强烈的创造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具备独立人格的人具有稳定而持久的创新心理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学生独立人格塑造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实践,力求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和商品经济下人的畸形、片面发展和人的异化问题,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依归。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个体在社会历史活动中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正是个体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启示我们,高校人才培养要有效地提升青年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为规避和改变我国传统教育理念造就的依附型人格,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人格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创新思维熏陶功能。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重要前提。创新思维有助于人们更顺遂地解决实践问题,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技能,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运用到知识再生产过程中去。创新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具有反思性、超越性与现实性。它要求人们对传统思维框架进行批判性反思,打破陈规,锐意改革;它要求对传统思维框架进行创造性反思,超越传统,创造新知;它要求以实践创新为终极取向,来自现实,又回归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学生创新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熏陶功能。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反思品格。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事物,按其本性而言,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创新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对传统哲学包括西方哲学进行创造性反思建构的产物。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本质,它突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性标准。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崇尚权威、迷信传统、故步自封等陋习,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功能。
创新方法指引功能。笛卡儿指出:“人如果没有方法,想去研究真理,那是绝不可能的。”人只有掌握了方法系统,才能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主体与客体的高度统一。创新方法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青年学生创新方法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内蕴的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既是人们科学认知宇宙自然和人类世界的中介,也是人们正确开展理性思维和社会实践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在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实践主体需求而建构的思维规则和工具手段,对人类从事科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1955年,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物理学研究,指出基本粒子是无限可分的,从而成功预言了“毛粒子”(夸克)的发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教育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青年学生创新方法上的指导功能。
务实精神培养功能。周恩来认为,人们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创新是人类能动的高级活动。但是,进行创新需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创新需要积极探索,更要脚踏实地。创新在本质上反对一切虚假行为和形式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青年学生求真品格和务实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它要求人们在认识自然社会时,不凭主观臆想和旧有结论,只根据事物本身所呈现的规律展开认知,从事实间的有机联系来把握宇宙世界。当前,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存在着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心理浮躁等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学生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功能,鼓励青年大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向实际,尊重事实,成为理性、成熟的真理探索者和捍卫者。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功能
高校人才培育不仅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科学真理和创新思维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知”与“行”需合一,认识与实践要统一,青年大学生方能获得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挑战,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出的学会共存的能力和学会做事的能力,因为学会这两种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两大支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在于实践性,它特别强调不仅要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更要在实践中改变世界,这对于培养青年学生交往能力(情商)和致用能力(智商)具有重要的指导功能。
交往能力形构功能。社会交往是个体得以生存发展、社会得以存在永续的基础和保证。因为,对个体来说,人类本质中最为急迫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和认同;对社会而言,正是交往使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群、社群与社群联结成有机系统。青年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维持和发展青年大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仅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和谐与自我完善,而且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融入与社会营建;忽视、淡化或迟滞青年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不仅会使个体出现心理偏差和交往障碍,也会导致社会越轨和社会失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高校青年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功能。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不是个体的简单堆积,而是人们交往互动的结晶,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任何人的存在都具有交往性,交往是人类集体性的存在方式,也是个体的存在方式;没有交往就没有健全人格,没有交往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交往就没有社会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明示,人只有通过自主的而非被迫的交往实践,才能形构自己的交往能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前,面对转型社会和网络社会少部分高校青年大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封闭化、交往实践虚拟化、交往目的功利化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功能,摒弃传统的无主体性教育和反主体性教育,积极推行主体性教育和自主性教育,使高校青年大学生在主体性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会交往共存。 致用能力导引功能。荀子曰:“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其意思是说,懂得事理却不付诸实践,虽认识丰厚但必遭困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周年大会上和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共同强调:青年学生应坚持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可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致用能力,是我国高等院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事实上,大力培养以致用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也是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更是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对青年大学生的致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引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体系中的辩证决定论、社会本体论、阶级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以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观点,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论,是指导青年大学生制订科学方法和具体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导青年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最有力的武器。针对教师本位、知识本位、讲授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青年大学生致用能力短缺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导引功能,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多方互动建构的教育场域中充分凸显实践主体的角色、地位和功能,科学设计实践教育教学体系,规范运用案例切入、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网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从而增强高校青年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面对文化多元化和知识经济新常态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创新素质的培育功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陶国富,王详兴.大学生创新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 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法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余源培.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的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
[5] 董德刚.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概要[J].学术研究,2008(10).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