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教出你的个性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色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眼中文章各有特色,而且现在的语文更强调其人文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更增添了阅读教学的复杂性和丰富多彩的特点。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一本教参禁锢了教师的思想,大多数的教师照本宣科,出现了众口一词的现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考试制度造成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侧重于能力的检测,如果我们教出来都是千篇一律、思想僵化的学生,又如何让他们适应这个新的社会环境呢?所以要使学生思想更加开放、更加活跃,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教参,在阅读教学中展现个人的魅力。
  那么应该做到哪些才能显示自己的独特之处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例子。我曾听过两堂内容一样的课,都是教《陋室铭》,同样的一篇文章,两位教师却阐释出不同的风格。前一个教师语言特别亲切,再加上运用的多媒体画面优美、配乐典雅,学生在她所营造的情境中深情朗读,不仅领略到陋室的独特之处,而且也体会到士大夫安贫乐道、清高、自傲的生活态度。后一位教师虽年轻,但言语中充满自信,对刘禹锡的诗句信手拈来,在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在她的巧妙安排中,学生由浅入深理解课文,并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上她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多媒体画面,使听者如沐春风。
  听后我感慨良深。为什么同样的课文有的人上得死气沉沉,而有的人却能上得如此生动有趣。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认识水平和用心的多少。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够体现自己的风采呢?
  首先,要对所教文本进行深入理解,不能浅尝辄止,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同样一篇文章可以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地方,从思想上展现个人的魅力。如教《苏州园林》,一般人总是把它作为说明文来处理,分析它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讲得琐碎而又枯燥,忽视了它的审美价值。可以把它和中国的建筑特色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直观显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水平。再如教《孔乙己》,通常人们只看到他可笑可怜的一面,你可以从他可爱可悲的角度来分析孔乙己广泛的社会意义。只要善于攫取自己思想的闪光点,一定可以发现他人未发现之处。
  其次,必须全面分析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差距,以确定其难点和重点。只有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和文本理解的难易之处,才可能对症下药,便于学生掌握。比如《白杨礼赞》和《海燕》这些课文,学生不难理解白杨和海燕本身所具有的精神,但学生难以理解的是白杨和抗日军民之间的关系,海燕和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介绍写作背景。重点和难点是介绍中国传统写作手法——象征的运用,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历代托物言志的优秀篇章加以介绍。这样“避轻就重”既解决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又可以在这样的介绍中用丰富的知识征服学生。
  再次,需要注意教学形式的采用,不能所有的课都按照一个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现在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一味地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天马行空的任意发言或是搞活动。看起来热闹非凡,学生却既没有学到知识,也没有发展思维,有时还会被误导。我认为应该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诗歌就应该以朗读为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其韵味;议论性文章就应该让学生围绕有歧义的地方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辩论中深入理解课文;小说和戏剧就可以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表演中感受文本的魅力。这样通过新颖而又独特的形式吸引学生,张显个性。
  另外,教学中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如其分的手势、端正优美的语言,这些外在因素的点缀就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果再加上一点“催化剂”——激情,就会让你的课堂更加熠熠生辉。最后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要求,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也许有人要问:“你不是说展现阅读的教学个性吗,怎么放手给学生呢?”在这里我要申明,我所谓的“个性”指的是自己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知识储备、独特的形式设计和过硬的基本功,而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自我标榜。我们教师看问题的角度和学生毕竟不同,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只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学习空间,加以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开发。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陋之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关注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展现个人的魅力。
其他文献
人生成功的神秘通道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智商”因素,可现代学者认为:成功=情商(80%)+智商(20%),情商是人生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专家朱小蔓也指出:情商这一概念,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积极的启示,它提醒人们应多多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情绪的塑造与培养,强调情感智力的发展,让素质教育真正舒展“情感性”的翼翅,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我们应充分认识情商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性和重要
期刊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可为课堂教学提供材料依据;反过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中所包含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设计等都要依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去实现,并且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还能弥补教学设计编写中的失误。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教学设计主旨的实现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教学情景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教
期刊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历史课本以主题为中心,专题性强;但内容少,连贯性差,配套说明不详细,没有活动实践,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现在一般的班容量都较大,活动安排容易流于形式化,教师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更是不容易;讲授新课时过多或者过少地安排活动内容,都会影响良好的课堂效果的取得。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历史活动课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历史活动课的内容不受课程标准、教材内
期刊
由于就业的原因,中专技术学校学生普遍对专业知识比较重视,对语文基础课则认识不足。针对这种现象,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语文课教学是中专技术学校必开的一门基础课,长期以来不被中专技术学校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语文提不起兴趣。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专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理应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培养市场经济形势下学生适
期刊
尽管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梳理出数困生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下面我们排除生理因素、智力因素和早期教育因素,对其他方面的因素作如下分析。    一、非智力因素薄弱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多数困生都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讨厌看数学书,消极地对待数学作业,上课被动应付,思维迟缓。长此以往,便出现看书不懂,答题不会的结果,这样就使他们对数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优化结构,美化语言,还要深化教材,活化气氛。那么,如何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空里,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教学,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历史教学以能力为灵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训练即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关键是既要找准角度又要变换角度,对同一问题选择不同的视角进行发
期刊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进行着转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新课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它的不足,特别是存在于历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些问题,师生角色不能很好的转换。面对这些不足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引导和变革。    一、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改革之前,由于受到教学习惯、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角色是课
期刊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离不开思维,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不仅要善于激趣启思,还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运用最佳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创设情境 启发思维 合作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期刊
电子化办公的实现,使学校教学、训练、测试逐渐离开了手写时代,但是同时也导致了依赖电脑的弊病。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错别字教学就碰到了难题:我们知道错别字分为错字和别字,其中易写错字,尤其是汉字书写错误形成的不是字的字,用电脑就打不出来,这怎么办呢?通常的做法,或者干脆回避(连中考题都回避出现),或者留空手写,但是手写的字一下子就看得出与别的字不一样,在选择题中过于明显,总之,不能进行有效练习,导致
期刊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节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江泽民总书记更进一步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胡锦涛总书记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使命感赋予我们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一代。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识记、理解、运用和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