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六十年代,她生于武汉市一个艺术世家,父母都是楚剧演员。因为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她从小就对演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9年,湖北省戏曲学校恢复招生,设京剧科、楚剧科。12岁的她要求报名,但父亲觉得演戏太苦,出路太窄,坚决不同意她学戏。
她知道父亲性格倔强,求情不可能奏效,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母亲。母亲勉强同意,但让她背着父亲。于是她偷偷报考了京剧科。很快,她如愿收到了戏曲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父亲顿感失望,从此很少理她。为此,她暗暗对自己发誓:一定要学好戏,当主角,当名角,让父亲刮目相看。
那时,戏曲学校刚刚恢复,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宿舍设在一座大庙里,夏天,蚊子、苍蝇乱飞,热气逼人。冬天,北风呼啸,寒风刺骨。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她因为被子被同床的伙伴卷走,受冻感冒了,第二天高烧达40℃。那天正好星期六,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不敢捎信给父母,更不敢回家,生怕父亲知道了生气。她在身上盖了三床被子,仍像钻进了冰窟窿似的,冷得浑身发抖。她嘴咬枕头,不停流泪,当时脑海里只有个念头:“我一定要好起来,给自己争一口气。”
从这以后,她更加拼命地学习,刻苦训练唱、念、做、打基本功。为了练习眼神,每天,她对着镜子练,看着飞鸟、树木、云彩等实物练,自演小品练。几年下来,她的腰腿柔软,四肢灵活,姿态优美,一转一闪,一顾一盼,富有韵味,她成为学校最有实力的京剧苗子。
不想临近毕业,戏曲学校被解散,别无选择,她只有拎着铺盖,失魂落魄地回家。一到家,父亲脸色铁青,母亲唉声叹气,她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整整哭了一天。当时,她已15岁,改上普通中学,功课肯定跟不上,找工作,年龄又太小。别无他路,她只能一个人在家里呆着。
几个月后,她听说武汉话剧团招收学员,立即前去报考。毕业后,她留在话剧团工作,无论大角色,还是跑龙套,她都演得很上心。虽然收入不高,也不可能出名,但有戏可演,她就感到很知足。
1986年春节前夕,19岁的她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杨立新寄来的贺年卡。杨立新是一年前在武汉拍电视剧时和她认识的,合作中两人成为挚友。她打开贺年卡看到里面夹着一张便条,便条上说,这年春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合办一个班,成绩优秀者有希望留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就是这年春节,她的母亲卧病在床,她自己也因贫血住院,每天大脑昏沉沉的,稍稍活动就眼冒金星。直到考试的前三天,她才下定决心去北京碰碰运气。她以家中有事为由,向医生请了三天假,偷偷地跑到北京。当时,她兜里的钱只够买来回的硬座票。考试那天,她按照要求表演了一个小品,不想这成为她命运的一个重大转折。1987年3月,她被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正式录取了。
上学期间,由于家贫,她是班级中惟一一个始终在大食堂吃饭的学生,靠跟老师出去配音打工挣自己生活费。她最奢侈的生活,就是每个礼拜到杨立新家打打牙祭,改善一下伙食。
大学毕业,她如愿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1992年,她担任了电影《大撒把》的女主角。接着,她又主演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等一批影视剧,一路走红。2010年,她主演的《唐山大地震》更是获得了各方好评,先后荣获第一届粤港澳青年电影盛典最受欢迎女主角奖、华鼎奖最佳电影女演员奖、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影后等殊荣,演艺事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她就是徐帆。有人将徐帆和她在《唐山大地震》扮演的主角李元妮划上等号。她把主人公的情感生活演绎得如此真实自然令人惊叹,她在角色中绽放出的生命力令人动容。的确,徐帆与李元妮有着不少相似的元素。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但更要有平衡的心态。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也别把自己看得太低。永远有多远,平平淡淡才是真。”
1979年,湖北省戏曲学校恢复招生,设京剧科、楚剧科。12岁的她要求报名,但父亲觉得演戏太苦,出路太窄,坚决不同意她学戏。
她知道父亲性格倔强,求情不可能奏效,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母亲。母亲勉强同意,但让她背着父亲。于是她偷偷报考了京剧科。很快,她如愿收到了戏曲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父亲顿感失望,从此很少理她。为此,她暗暗对自己发誓:一定要学好戏,当主角,当名角,让父亲刮目相看。
那时,戏曲学校刚刚恢复,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宿舍设在一座大庙里,夏天,蚊子、苍蝇乱飞,热气逼人。冬天,北风呼啸,寒风刺骨。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她因为被子被同床的伙伴卷走,受冻感冒了,第二天高烧达40℃。那天正好星期六,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不敢捎信给父母,更不敢回家,生怕父亲知道了生气。她在身上盖了三床被子,仍像钻进了冰窟窿似的,冷得浑身发抖。她嘴咬枕头,不停流泪,当时脑海里只有个念头:“我一定要好起来,给自己争一口气。”
从这以后,她更加拼命地学习,刻苦训练唱、念、做、打基本功。为了练习眼神,每天,她对着镜子练,看着飞鸟、树木、云彩等实物练,自演小品练。几年下来,她的腰腿柔软,四肢灵活,姿态优美,一转一闪,一顾一盼,富有韵味,她成为学校最有实力的京剧苗子。
不想临近毕业,戏曲学校被解散,别无选择,她只有拎着铺盖,失魂落魄地回家。一到家,父亲脸色铁青,母亲唉声叹气,她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整整哭了一天。当时,她已15岁,改上普通中学,功课肯定跟不上,找工作,年龄又太小。别无他路,她只能一个人在家里呆着。
几个月后,她听说武汉话剧团招收学员,立即前去报考。毕业后,她留在话剧团工作,无论大角色,还是跑龙套,她都演得很上心。虽然收入不高,也不可能出名,但有戏可演,她就感到很知足。
1986年春节前夕,19岁的她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杨立新寄来的贺年卡。杨立新是一年前在武汉拍电视剧时和她认识的,合作中两人成为挚友。她打开贺年卡看到里面夹着一张便条,便条上说,这年春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合办一个班,成绩优秀者有希望留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就是这年春节,她的母亲卧病在床,她自己也因贫血住院,每天大脑昏沉沉的,稍稍活动就眼冒金星。直到考试的前三天,她才下定决心去北京碰碰运气。她以家中有事为由,向医生请了三天假,偷偷地跑到北京。当时,她兜里的钱只够买来回的硬座票。考试那天,她按照要求表演了一个小品,不想这成为她命运的一个重大转折。1987年3月,她被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正式录取了。
上学期间,由于家贫,她是班级中惟一一个始终在大食堂吃饭的学生,靠跟老师出去配音打工挣自己生活费。她最奢侈的生活,就是每个礼拜到杨立新家打打牙祭,改善一下伙食。
大学毕业,她如愿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1992年,她担任了电影《大撒把》的女主角。接着,她又主演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等一批影视剧,一路走红。2010年,她主演的《唐山大地震》更是获得了各方好评,先后荣获第一届粤港澳青年电影盛典最受欢迎女主角奖、华鼎奖最佳电影女演员奖、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影后等殊荣,演艺事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她就是徐帆。有人将徐帆和她在《唐山大地震》扮演的主角李元妮划上等号。她把主人公的情感生活演绎得如此真实自然令人惊叹,她在角色中绽放出的生命力令人动容。的确,徐帆与李元妮有着不少相似的元素。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但更要有平衡的心态。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也别把自己看得太低。永远有多远,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