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星IR项目合同在京签署等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g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星IR项目合同在京签署
  
  因太阳帆板驱动机构故障而在轨失效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简称“尼星一号”)的替代星——尼日利亚星通信卫星1R(简称“尼星1R”),将于2011年第四季度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升空。3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通信卫星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尼星1R项目合同。
  尼星1R采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星上装有28路转发器,其中8路Ka波段,14路Ku波段,4路C波段,2路L波段,卫星设计寿命15年,将定点于东经42.5°赤道上空。该卫星将主要用于尼日利亚通信、广播、远程教育、宽带多媒体、导航服务等。
  根据合同,在尼星一号项目中建成交付的尼日利亚阿布贾和中国喀什两个地面测控站,将继续为尼星1R提供卫星测控和管理服务。
  
  我国大推力固体发动机首发试验成功
  
  3月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为进军宇航发射新领域而研发的新型大推力固体发动机,进行了关键技术考核——首次地面热试车,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动机试验的圆满成功,表明我国掌握了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具备了研制大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条件和基础,将有力地推进我国固体发动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航讯)
  
  钱学森获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
  
  “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8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落下帷幕。这场盛典由中国内地、香港、东南亚、美加等地区最富影响力的十余家华文媒体共同举办。在颁奖典礼上,2008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团队以及感动了无数人的北川中学等获奖人和获奖团体,被授予“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其中,盛典的最高大奖“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被授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他的夫人蒋英女士代他到现场领奖。
  (航讯)
  
  航天科工集团斥资500万打造航天后备队伍
  
  3月8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宣布斥资五百万元在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五所高校设立奖学金,打造航天后备队伍。同时,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该公司今年将引进大学生逾两千人,比去年增加7.7%。
  (航讯)
  
  钱老贺孙家栋院士华诞
  
  4月8日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80岁华诞,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特写信致贺,全文如下:
  孙家栋院士:
  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祝贺!
  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设一名百岁航天老人。
  谨祝生日快乐!走人面前代致问候!
  钱学森
  二○○九年三月三日
其他文献
早在2007年5月22日,中国第一次公布其研发的首颗火星探测器将同俄罗斯航天器“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一起发射飞往火星。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命名为“萤火一号”。其模型曾在上海航展开幕前夕展出。  “萤火一号”由上海航天局所属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中科院航天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上海气象台也参加了此项工作。该探测器外壳为平行六面体,尺寸为750×750×600立方毫米,带有两块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7
期刊
53 美国航天员对太空行走总结出20条经验,这20条经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太空行走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以便视觉效果好,看得清楚。  (2)第一次出舱的航天员,在头几小时主要是熟悉太空失重环境,可以在载人航天器周围移动,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这种安排有利于让航天员体验地面1g重力环境中的训练与太空实际环境有何差别。  (3)由于身材、身体素质和力气大小的不同,有时候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技术
期刊
空气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力学范围,是研究航空航天器飞行时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力、热和其他物理现象的科学。  空气动力学是飞行器研制的“先行官”。它的使命是发现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通过三种基本研究途径解决实际问题:1.建立基本原理、理论研究模式以及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各种特性。2.地面实验模拟,在缩小的模型上利用不同的地面实验设备,如风洞等,进行实验
期刊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并有很多卫星,很像是一个微型的太阳系,故科学家认为,了解它有助于揭开行星系统的起源之谜,找到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模型。    顺访的首批使者    第1批访问木星的是先驱者10号和11号探测器,它们是采用在行星际漫游的方式进行探测的多面手,先后探测了木星、木星的卫星、土星和土星的卫星等。1972年3月2日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首次飞过木星并首次发回木星照片的探测器,它
期刊
2009年7月14日,为期105天的火星之旅地面模拟实验结束,6名志愿者从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一个专门隔离设备中走了出来,3个多月来首次见到明媚的阳光。  这次模拟火星任务是“火星500”计划中的一部分,该计划由欧洲空间局和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合作实施,目的是收集数据、知识和经验,帮助我们理解长期太空飞行期间人类在生理、心理和医学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为未来真实的火星任务作准备。很明显,这6
期刊
(一)  又见杨柳白絮飞,缤纷春景更增辉。  万物生存各有道,何需人为论是非。  (二)  益虫害虫非物性,皆因人群利益定。  试想害虫灭绝日,益虫还会是益虫?  (三)  地球母恩育生命,多姿多彩相共容。  人类出众作主宰,应记恐龙亡族恨。
期刊
2009年4月5日,是苏联航天事业奠基者之一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梁赞斯基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梁赞斯基是苏联科罗廖夫为首的航天总设计师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这个委员会决定苏联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道路。梁赞斯基在这个委员会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负责提出火箭和航天器的控制方式和确定无线电电子设备。  苏联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实施了诸如飞向月球、金星和火星的科学计划,由于严格保密的原因,梁赞斯基
期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对能源的需求日趋加大,对石油的需求也更加依赖。我国大部分属于低渗透油层,开发难度极大,石油资源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探究低渗透岩石在失重环境下的渗流机理,为地面研究渗流机理提供新思路,从而进一步降低开采成本、提高低渗透油田的产能,以缓解能源紧缺问题。也为今后人类拓展宇宙生存空间打下基础。  为此,我将“太空环境下低渗透岩石的渗流
期刊
行星科学家鲜有机会能够挑选下一个大型探测计划的目的地。但是是去土卫六呢,还是是木卫?  2005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行星科学家乔纳森·卢宁成为了第一批看到土星卫星土卫六表面的人。在“惠更斯”探测器下降的过程中,一片陆地进入了视线。这是一个冰封的世界,布满了由液态甲烷“开凿”出的山脉和沟壑。“然而一时间我却悲喜交加,”卢宁说,“喜的自不待言,悲的是我意识到在我的科学生涯中无法再一次看到这个地方了。”
期刊
飞行途中的探测    在飞往土星的途中,“卡西尼”号探测器也有惊人之举,进行了一系列探测,包括对处于火星和木星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木星。  2002年10月,它成功拍摄到首幅土星照片。自2004年2月起,“卡西尼”号每周一次向地球传回土星照片。从2004年4月起,开始每天拍摄照片,4月中旬拍摄到首批土卫6照片;2004年6月12日,到达距土卫9的最近点,开始近距离观测土星的卫星;2004年7月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