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卫一的使命和中国旅伴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7年5月22日,中国第一次公布其研发的首颗火星探测器将同俄罗斯航天器“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一起发射飞往火星。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命名为“萤火一号”。其模型曾在上海航展开幕前夕展出。
  “萤火一号”由上海航天局所属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中科院航天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上海气象台也参加了此项工作。该探测器外壳为平行六面体,尺寸为750×750×600立方毫米,带有两块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7.8米。配备有与地面联系的定向天线,探测器质量为110千克,设计寿命二年,包括飞往火星和环绕火星一年的时间。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技术代表,“萤火一号”设计负责人陈长亚指出,在研制期间中国需解决一些航天器在星际间控制的关键技术、自主工作技术和热控技术。陈长亚说,火星探测器的任务包括研究火星附近空间,寻找火星上水消失的原因,以及揭开地球类行星进化的特点。“萤火一号”将携带等离子体探测包,用于观测穿过火星大气层流星的照相机,光学成像仪,磁力计及其它仪器。当中国制造用于卫星的科研设备时,肯定会用到与欧空局合作的“双星计划”中的技术。
  同时,在俄罗斯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正在生产“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该科研生产联合体总设计师、总经理Γ.M.巴里舒克在接受《俄罗斯报》记者采访时说,设计任务书已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批准,预算经费按所需额度定期拨付。如果一切正常,那么在2009年10月,“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将同中国旅伴一起搭乘“联盟2-1B”发射升空,并于2010年8月到达近地点高度为700千米、远地点高度77000千米和倾角5°的环绕火星轨道。2011年4月,经过几个月的机动飞行,“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将着陆在火卫一“福波斯”上。
  按照计划,“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从火卫一表面提取100立方厘米的土壤作为样本,这些样本将存放在返回装置的密封舱内。2011年8月探测器从火卫一表面升空开始返回地球。在2012年6月20日至7月15日期间,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并着陆。这些样本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太阳系星球45亿年来的演变进程,研究其成分和理化特性可以得到关于火星卫星起源的数据以及太阳系微粒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数据。
  “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的轨道飞行器组件将留在火卫一表面,在着陆区附近继续进行研究。这个组件上将装备作用半径15米的控制器、样品采集装置、用于土壤成分分析的频谱计、微型摄像机。此外。它还将从火卫一着陆点远程研究火星及火星附近空间的特性,测试记录微型陨石,揭示太阳风与火星周围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条件。
  完成“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计划后,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计划2012年发射“火星研究卫星”,并于2015年将火星车释放到火星表面。
  在现代深空探测竞争中要考虑成本因素,在俄罗斯暂时还没有发射自己的空间站前,需要考虑一项更具竞争力的火卫一探测计划。
  无独有偶,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科学家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
  早在2004年,英国人安德鲁保尔和约翰泽涅斯基教授就提出“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探测计划”。设想中的航天器重310千克,装备类似“火卫一土壤”的探测器和离子发动机装置。首先飞到火卫二卫星轨道以便详细研究这颗卫星。然后飞向火卫一并空投到其表面一个小型重量为16千克的着陆装置。项目任务书包括获得火卫一和火卫二精确起源的数据,寻找它们与小行星的类似之处,研究火星与其它卫星的联系,寻找卫星组成中的挥发物,揭示火卫一上著名的沟槽现象等。
  目前,英国Astrium公司正在进行火卫一项目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火卫二、火卫一卫星和在其上面的着陆,以及火卫一土壤试样的工艺演示验证。按照最新的说法,着陆装置应能从火卫一表面返回到轨道上,与轨道舱对接后能返回地球。因此可以看出,英国的研究计划几乎与“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计划完全一样。Astrium公司的主任项目工程师梅里-克拉勒确信将在2016年发射,飞行时间约三年。
  2009年5月3日,加拿大Optech公司宣布获得了加拿大航天局的火卫一研究项目的订单。“火卫一探索和国际火星探测”(PRIME)计划是从12个用于概念和技术准备的推荐方案中选出的。航天分部的经理罗伯特-理查德负责这项工作。技术方面由美国的帕斯卡尔-李博士和加拿大的阿兰-z吉布兰博士负责。
  按照PRIME计划,首先加拿大探测器要飞向火卫一,接近它并最终降落在其表面上。通过测绘雷达进行火卫一表面图形绘制、选址和着陆。
其他文献
美国东部时间1月17日,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重型德尔它4H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的一颗卫星,代号NRO L-26。据称这是一颗重5吨~6吨的静地轨道电子情报卫星,带有直径达107米的先进展开式天线。它将增强美国对敌国政府和恐怖组织的通信窃听能力。这是2009年全球首次航天发射,也是联合发射联盟公司首次用德尔它4H火箭发射国家侦察办公室的卫星。美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发射
期刊
1月10日,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首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以及为我国管理科学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作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等出席了会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及其所属的二院210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王礼恒分别获得管理科学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达哲代表集团公司上台领奖,副总经理方向明代表获奖单位发言。会上,还颁发了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奖
期刊
印度国防部计划在更靠近边境的拉贾斯坦邦建一个大型空军基地,以保卫其西部边境地区的安全。并将在该基地部署射程达300千米的布拉莫斯超声速巡航导弹。  印度国防部正上述地区购买土地,以便使空军在那里部署一批远程导弹。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印度空军最大的训练基地。  印度国防部的资料显示,空军已经启动了两项工程:Richard工程和Thukrana工程。Richard工程包括建立一个导弹基地。该基地不仅仅部
期刊
2009年2月9日,美国“铱”通信卫星星座的33号卫星和俄罗斯的报废卫星“宇宙2251”在780千米高度相撞,两星顿时化为两团碎片云,继续在轨道上飞行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发生正式的卫星相撞,给外层空间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空间碎片也俗称太空垃圾,本文将同时使用这两个称呼。    “当事人”简介    这次太空“车祸”的双方“当事人”,一个是美国的“铱”卫星,一个是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
期刊
1月25日,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模型亮相央视春节晚会,这场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处子秀,让民众对太空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为7更清晰地让读者了解“天宫”是如何建成的,本刊特从这期开始以图解的方式连载“国际空间站是如何建成的?”,敬请关注。  ——编者按    相关链接    简介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于1993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实施。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
期刊
折射望远镜是“天文望远镜”这个大家族中两个最基本的成员或类型之一,另一个当然是反射望远镜。美国空间望远镜研究所的一个公众科学教育网站把天文望远镜的发展脉络和其成员或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比拟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的主杆根基是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由此衍生出两个主支杆,这就是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而在反射望远镜的支杆上又衍生出太阳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三个次支杆。从这个“天文望远镜发展树枝图
期刊
据雷锡恩公司网站1月22日报道,美国海军飞行试验了雷锡恩公司研制的新型标准一2导弹目标探测器。通过采用该设备,将增强标准-2系列导弹探测和摧毁威胁的能力。  试验中,标准-2 Block IIIB导弹从正在进行全舰作战系统联调试验的斯特雷特号驱逐舰上发射,同时进行飞行试验的导弹还包括标准-2 Block IIIA和标准-2 Block III导弹。通过在复杂环境下模拟一系列的威胁场景,这些导弹分别
期刊
1月29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载人航天计划负责人称,该局近期将向政府建议建设一座低轨道空间站,用以支持未来的月球和火星探测。他说,俄和一些其它国家都在把月球作为中期探测目标,不仅要实现月球往返飞行,还要建设月球基地,以便能在未来开始探测火星。他说,这只是打算,但俄航天局正在努力保证这些计划得到政府经费和立法上的充分支持。俄曾在无人探月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70年代中期登月竞赛结束后放弃了探月计划
期刊
2008年12月15日,在中国航天科工四院“陈德仁科技奖”设立暨捐赠仪式现场,当年近八旬的徐瑞芝老人遵照我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陈德仁院士的遗愿,将50万元捐赠款亲手交到四院院长潘旭东手中的时候,现场所有的人都肃然起立,掌声久久不息。此时距陈德仁院士离别他所珍爱的航天事业将近一周年,作为陈老的伴侣和生命中最亲密的人,徐瑞芝老人落下了欣慰的泪水。她喃喃地念道:“感谢四院,感谢四院的领导!谢谢
期刊
撇开火星北部平原不谈,如果按照美国亚利桑那州土桑的标准,纽约的宜瑟佳岛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但是冬天就要来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彼得·史密斯正大步走向康乃尔大学的校园,此时道路两旁的秋季观叶植物已经过了它们的最佳时期。他此行的目的是在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部年度会议上做一个关于美国航宇局(NASA)“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目前状况的报告。史密斯是“凤凰”号的首席科学家,同时他也是以“学院派”身份执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