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至六、七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的长托在幼儿园,有的仍在家里。家庭和幼儿园都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学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关键词:幼儿;保持;心理健康;环境;家庭;父母;陪伴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开始出现了很多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使得很多人也开始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很多初中、高校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的行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幼儿园的孩子虽然小,但是也会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而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这一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家园共同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从家庭以及幼儿园两方面谈一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
家庭搞好幼儿心理卫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的抚养方式是关键
很多父母因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幼儿,就将幼儿教给家里的爷爷、奶奶等家里的长辈或者保姆来看管,有些家里没有长辈帮忙看管的幼儿很早就被送进了托儿所。即使家长下班回到家中也是自顾自的放松不愿意看管幼儿,觉得幼儿只要有人陪着不管是谁都可以,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幼儿今后的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孩子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理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和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孩子容易受到溺爱,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观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确的教育。若把孩子交给其他亲戚或者保姆抚养,由于生怕教育不好孩子不好交待,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巨大的压力感往往使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因而对孩子的言行过分敏感,这些都是不利因素。我在教学中就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性格胆小、不与其他人交流、行为异常易大喊大叫、乱跑,安全意识差等问题。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相应的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2、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
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一个和睦家庭里,人们敬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种和谐而又温暖的气氛,是有利于幼儿心理卫生的。相反,有的家庭今天吵嘴,明天打架;还有的夫妻不和,把孩子夹在中间,拉来推去,弄得孩子无所适从,恐惧不安。有研究证明,这样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尤其是破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据一项少年犯罪的调查来看,少年犯罪出现率最高的是四岁丧母或丧父的人。在破裂家庭中,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更坏,因为丧失父母一方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离婚者的子女易受人歧视,更有害于心理卫生。
3、正确处理幼儿的特殊现象
口吃,口吃多是因幼儿模仿或精神突然紧张造成的,口吃看起来是件所谓“小事”,可对孩子的心理挫伤很严重,往往形成孤独、退缩、羞怯、自卑等不良性格待征。所以,家长要防止孩子口吃,患了口吃不要讥笑他,更不要打他骂他,要鼓励他树立信心,精神放松,慢慢纠正。再是五岁以后的孩子尿床,这叫遗尿症。遗尿症除少数是生理原因以外,大都是由于精神紧张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对孩子溺爱不加训练造成的。五、六岁的孩子尿床,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家长万万不可再用羞辱甚至责骂的办法来企图治好他的遗尿症。因为孩子越紧张,遗尿症越难治好。同时,因遗尿而挨打受到责骂的幼儿很容易形成、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性格。
4、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和过失
孩子小,知识经验少,能力不强,是非不清因而出现过失和犯错误都是不奇怪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更是在过失和错误中不断学习增长见识的。基于这个道理,对于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心平气和,教育要耐心细致,尤其要讲清道理,不要让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打孩子,骂孩子,都不是好办法,因为经常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更不易接受批评和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口径要一致。假如一方批评,一方袒护,就会使孩子非混淆,不愿接受教育。要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鼓励孩子心情舒畅地改正错误。
5、要支持孩子多做游戏、支持孩子们一起玩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的天职,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周围以及教学过程中就碰到过。父母不带孩子出去玩,出去玩也从来不让他跟其他幼儿接触,这样就使幼儿患上感统失调疾病,严重时甚至出现自闭症。要让孩子多玩自己爱玩的游戏,要支持孩子们在一起玩,成人不必多加干涉。孩子们多在一起玩,就是学习,就是交际,而且更能饱尝游戏中的乐趣,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二、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難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得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得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得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2、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心理问题,家园共育
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往往家长意识不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接触的孩子经验丰富,发现幼儿的心理有问题要及时与孩子的父母沟通,给出一些建议,家园共同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例如:我在教小班的时候有个小朋友叫小茗,刚入园时他的行为就与其他幼儿不同,不哭闹就自己蹲在角落里,我拉着他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他也不过来,即使安抚他坐到小朋友中间一会儿自己就又找个角落坐着,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总是自言自语,老师跟他说话他也跟听不懂一样。发现这些问题我也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合群,有可能是家里长辈带孩子,父母很少带孩子,孩子在家中也很少出去和同龄人玩。有了初步的分析我及时与小茗的爸爸沟通了解幼儿情况,从跟小茗爸爸的谈话中也印证了我的想法,小茗生下来就被送到了外地的外祖父母家,直到幼儿园开学前才把小茗接到自己身边,小茗妈妈又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没有时间陪伴小茗,小茗的爸爸也是忙于工作只能接送小茗,到家就讓他自己看动画片或者玩玩具。我也很详细的给小茗的爸爸说明了一下孩子在园的表现,也给孩子爸爸分析了幼儿行为出现的原因,并建议孩子的爸爸,在家中让妈妈也多陪伴幼儿,孩子小更需要母爱,有了母爱孩子才能建立安全感。平时多陪孩子玩,要多带孩子出去玩多郊游,郊游时要邀请自己也有小孩的好朋友出去玩,孩子多爱模仿父母的行为,在父母和自己的朋友交往时,孩子能学会父母与朋友间交往的方式。而在幼儿园我们总是抱着小茗聊天,聊他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一起做游戏。通过一学年的家园共育,小茗到了中班就可以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上课,虽然还是不太爱和其他幼儿交往,但是可以跟班上的老师交往,对于他来说进步已经很大,小茗的爸爸也很感谢我们老师对他家庭的帮助。
3、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对小班幼儿刚刚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害怕,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便油然而生。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简单,通俗易懂,进行拟人化教育会调动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消极情绪,培养幼儿积极情绪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抓住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活动结果产生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结合小班小朋友的身心特点,我们开展了“我和**宝宝一起上幼儿园”的活动,请家长帮助幼儿把他最喜欢的玩具,每天和孩子一起送入幼儿园。通过一系列“我和**宝宝一起游戏”、“我和**宝宝一起睡觉”、“我和宝宝一起学练本领”等活动,幼儿的积极情绪逐渐被调动了起来,幼儿园在他们心里是一个让他们觉得宽松,自由和充满安全感的地方。 墨墨是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非常腼腆的孩子,从不主动地找老师和同伴说话,家长也说孩子胆子太小,不知如何是好。我与他沟通时,也大多以点头或摇头表示,引导小朋友和他交流,效果也不明显。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找到了教育的契机。一天早上,孩子来园的还不太多,我发现墨墨站在动植物角的一旁,在自言自语,我轻轻走进一听,原来他在和那里的小鱼“对话”呢,“小鱼宝宝你有妈妈吗?你有好朋友吗?我能和你做好朋友吗?……”看到这,我连忙一边把耳朵凑近鱼缸,一边告诉墨墨,小鱼宝宝在和老师说悄悄话,我的动作和表情一下子吸引了他,接着我转换了角色,以他喜欢的小鱼的口吻告诉他,“‘我’喜欢墨墨,愿意与他成为好朋友。”“真的吗?太好了!”这个时候墨墨脸上兴奋的表情,愉悦地动作是我从未见过的,我继续以小鱼的身份与之交流,于是我们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谈话。在以后我也经常转换角色,以其它他所喜欢的事物并将之拟人化,与墨墨谈心。久而久之,他开始喜欢和我说话,也愿意与其他幼儿交谈,我看到墨墨的心灵之门在慢慢敞开,性格也在慢慢变得活泼。
中班、大班多采取的榜样示范法、引导法、激励法等教育方法,本园针对于大班幼儿引入《比比和朋友》情商课程,通过系列绘本故事对幼儿进行情商教育,让幼儿了解自己悲伤、高兴等情绪,并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我们在班级内建立了心情小屋,当幼儿心情好或者不好时都可以跟竹节虫“比比”说一说,有一次我经过心情小屋,我发现森森小朋友正在跟比比聊天,森森对比比说:“比比我生病了,咳嗽很严重,我很难受”说到这里森森还伤心的哭了,听到森森哭我没有立刻走进去而是继续观察,他抱着比比继续说道:“不过妈妈给我吃了药,我现在已经好,所以我也不伤心了。”听到这里我也欣慰的笑了,孩子们从课程中学会了疏解自己情绪的方法,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都压在心里不去跟别人诉说。
总之,即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参与。只有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 高月梅/张泓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2]《幼儿心理素质教育》 高志方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分析百科》徐闫玉.[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幼儿;保持;心理健康;环境;家庭;父母;陪伴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开始出现了很多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使得很多人也开始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很多初中、高校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的行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幼儿园的孩子虽然小,但是也会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而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这一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家园共同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从家庭以及幼儿园两方面谈一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
家庭搞好幼儿心理卫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的抚养方式是关键
很多父母因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幼儿,就将幼儿教给家里的爷爷、奶奶等家里的长辈或者保姆来看管,有些家里没有长辈帮忙看管的幼儿很早就被送进了托儿所。即使家长下班回到家中也是自顾自的放松不愿意看管幼儿,觉得幼儿只要有人陪着不管是谁都可以,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幼儿今后的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孩子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理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和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孩子容易受到溺爱,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观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确的教育。若把孩子交给其他亲戚或者保姆抚养,由于生怕教育不好孩子不好交待,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巨大的压力感往往使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因而对孩子的言行过分敏感,这些都是不利因素。我在教学中就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性格胆小、不与其他人交流、行为异常易大喊大叫、乱跑,安全意识差等问题。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相应的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2、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
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一个和睦家庭里,人们敬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种和谐而又温暖的气氛,是有利于幼儿心理卫生的。相反,有的家庭今天吵嘴,明天打架;还有的夫妻不和,把孩子夹在中间,拉来推去,弄得孩子无所适从,恐惧不安。有研究证明,这样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尤其是破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据一项少年犯罪的调查来看,少年犯罪出现率最高的是四岁丧母或丧父的人。在破裂家庭中,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更坏,因为丧失父母一方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离婚者的子女易受人歧视,更有害于心理卫生。
3、正确处理幼儿的特殊现象
口吃,口吃多是因幼儿模仿或精神突然紧张造成的,口吃看起来是件所谓“小事”,可对孩子的心理挫伤很严重,往往形成孤独、退缩、羞怯、自卑等不良性格待征。所以,家长要防止孩子口吃,患了口吃不要讥笑他,更不要打他骂他,要鼓励他树立信心,精神放松,慢慢纠正。再是五岁以后的孩子尿床,这叫遗尿症。遗尿症除少数是生理原因以外,大都是由于精神紧张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对孩子溺爱不加训练造成的。五、六岁的孩子尿床,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家长万万不可再用羞辱甚至责骂的办法来企图治好他的遗尿症。因为孩子越紧张,遗尿症越难治好。同时,因遗尿而挨打受到责骂的幼儿很容易形成、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性格。
4、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和过失
孩子小,知识经验少,能力不强,是非不清因而出现过失和犯错误都是不奇怪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更是在过失和错误中不断学习增长见识的。基于这个道理,对于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心平气和,教育要耐心细致,尤其要讲清道理,不要让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打孩子,骂孩子,都不是好办法,因为经常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更不易接受批评和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口径要一致。假如一方批评,一方袒护,就会使孩子非混淆,不愿接受教育。要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鼓励孩子心情舒畅地改正错误。
5、要支持孩子多做游戏、支持孩子们一起玩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的天职,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周围以及教学过程中就碰到过。父母不带孩子出去玩,出去玩也从来不让他跟其他幼儿接触,这样就使幼儿患上感统失调疾病,严重时甚至出现自闭症。要让孩子多玩自己爱玩的游戏,要支持孩子们在一起玩,成人不必多加干涉。孩子们多在一起玩,就是学习,就是交际,而且更能饱尝游戏中的乐趣,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二、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難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得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得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得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2、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心理问题,家园共育
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往往家长意识不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接触的孩子经验丰富,发现幼儿的心理有问题要及时与孩子的父母沟通,给出一些建议,家园共同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例如:我在教小班的时候有个小朋友叫小茗,刚入园时他的行为就与其他幼儿不同,不哭闹就自己蹲在角落里,我拉着他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他也不过来,即使安抚他坐到小朋友中间一会儿自己就又找个角落坐着,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总是自言自语,老师跟他说话他也跟听不懂一样。发现这些问题我也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合群,有可能是家里长辈带孩子,父母很少带孩子,孩子在家中也很少出去和同龄人玩。有了初步的分析我及时与小茗的爸爸沟通了解幼儿情况,从跟小茗爸爸的谈话中也印证了我的想法,小茗生下来就被送到了外地的外祖父母家,直到幼儿园开学前才把小茗接到自己身边,小茗妈妈又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没有时间陪伴小茗,小茗的爸爸也是忙于工作只能接送小茗,到家就讓他自己看动画片或者玩玩具。我也很详细的给小茗的爸爸说明了一下孩子在园的表现,也给孩子爸爸分析了幼儿行为出现的原因,并建议孩子的爸爸,在家中让妈妈也多陪伴幼儿,孩子小更需要母爱,有了母爱孩子才能建立安全感。平时多陪孩子玩,要多带孩子出去玩多郊游,郊游时要邀请自己也有小孩的好朋友出去玩,孩子多爱模仿父母的行为,在父母和自己的朋友交往时,孩子能学会父母与朋友间交往的方式。而在幼儿园我们总是抱着小茗聊天,聊他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一起做游戏。通过一学年的家园共育,小茗到了中班就可以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上课,虽然还是不太爱和其他幼儿交往,但是可以跟班上的老师交往,对于他来说进步已经很大,小茗的爸爸也很感谢我们老师对他家庭的帮助。
3、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对小班幼儿刚刚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害怕,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便油然而生。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简单,通俗易懂,进行拟人化教育会调动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消极情绪,培养幼儿积极情绪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抓住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活动结果产生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结合小班小朋友的身心特点,我们开展了“我和**宝宝一起上幼儿园”的活动,请家长帮助幼儿把他最喜欢的玩具,每天和孩子一起送入幼儿园。通过一系列“我和**宝宝一起游戏”、“我和**宝宝一起睡觉”、“我和宝宝一起学练本领”等活动,幼儿的积极情绪逐渐被调动了起来,幼儿园在他们心里是一个让他们觉得宽松,自由和充满安全感的地方。 墨墨是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非常腼腆的孩子,从不主动地找老师和同伴说话,家长也说孩子胆子太小,不知如何是好。我与他沟通时,也大多以点头或摇头表示,引导小朋友和他交流,效果也不明显。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找到了教育的契机。一天早上,孩子来园的还不太多,我发现墨墨站在动植物角的一旁,在自言自语,我轻轻走进一听,原来他在和那里的小鱼“对话”呢,“小鱼宝宝你有妈妈吗?你有好朋友吗?我能和你做好朋友吗?……”看到这,我连忙一边把耳朵凑近鱼缸,一边告诉墨墨,小鱼宝宝在和老师说悄悄话,我的动作和表情一下子吸引了他,接着我转换了角色,以他喜欢的小鱼的口吻告诉他,“‘我’喜欢墨墨,愿意与他成为好朋友。”“真的吗?太好了!”这个时候墨墨脸上兴奋的表情,愉悦地动作是我从未见过的,我继续以小鱼的身份与之交流,于是我们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谈话。在以后我也经常转换角色,以其它他所喜欢的事物并将之拟人化,与墨墨谈心。久而久之,他开始喜欢和我说话,也愿意与其他幼儿交谈,我看到墨墨的心灵之门在慢慢敞开,性格也在慢慢变得活泼。
中班、大班多采取的榜样示范法、引导法、激励法等教育方法,本园针对于大班幼儿引入《比比和朋友》情商课程,通过系列绘本故事对幼儿进行情商教育,让幼儿了解自己悲伤、高兴等情绪,并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我们在班级内建立了心情小屋,当幼儿心情好或者不好时都可以跟竹节虫“比比”说一说,有一次我经过心情小屋,我发现森森小朋友正在跟比比聊天,森森对比比说:“比比我生病了,咳嗽很严重,我很难受”说到这里森森还伤心的哭了,听到森森哭我没有立刻走进去而是继续观察,他抱着比比继续说道:“不过妈妈给我吃了药,我现在已经好,所以我也不伤心了。”听到这里我也欣慰的笑了,孩子们从课程中学会了疏解自己情绪的方法,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都压在心里不去跟别人诉说。
总之,即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参与。只有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 高月梅/张泓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2]《幼儿心理素质教育》 高志方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分析百科》徐闫玉.[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