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核糖核酸miR-766通过靶向调控环腺苷酸活化交换蛋白1促进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凋亡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766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的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确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

在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正常糖5 mmol/L、高糖15、25及35 mmol/L)培养的心肌细胞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iR-766的表达差异,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环腺苷酸活化交换蛋白1(Epac-1)、Bax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活化片段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766的靶基因,并进一步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进行验证。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与5 mmol/L相比,miR-766在15、25及35 mmol/L组的心肌细胞中表达上调(3.40±0.38,4.61±0.34,6.17±0.42比0.97±0.04,t=11.131~21.493,P<0.05),而转染miR-766抑制剂后,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16.43±0.31)%比(26.45±0.31)%,t=-39.566,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人心肌细胞中miR-766高表达者Epac-1的蛋白表达减少(0.48±0.07比1.00±0.12,t=-6.695,P<0.05),而抑制miR-766的表达后Epac-1的表达增加(1.23±0.12比0.70±0.10,t=5.884,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表明,miR-766模拟物或抑制剂与Epac-1基因3'-非翻译区野生型报告基因共转染时,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变化(3.22±0.07比5.01±0.96,6.98±0.61比5.01±0.96,t=-3.239~-3.008,P<0.05);在高糖培养条件下抑制miR-766表达能够部分拮抗高糖对Epac-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0.80±0.05比0.53±0.05,t=6.810,P<0.05);在miR-766模拟物处理的H9c2细胞中回补Epac-1,caspase-3活化片段蛋白的表达则明显降低(0.67±0.07比1.07±0.12,t=-5.050,P<0.05)。

结论

在高糖培养的心肌细胞中高表达的miR-766通过靶向调控Epac-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细胞的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诊断中磁共振(MRI)弹力成像联合血清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6例,均行肝脏穿刺活检确诊,分别使用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IV型胶原蛋白(IV-C)及层粘连蛋白(LN)等血清指标及MRI弹力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HA、PCⅢ、IV-C及LN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6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68例患儿中,复发53例,两种分析结果都显示患儿初次发病年龄<4岁、血尿、症状缓解天数多、疗程短、尿蛋白定量高等均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复发的常见危险因素,感染是引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目的分析医院血液透析室内瘘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12月3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住院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栓塞者设为栓塞组,98例内瘘功能正常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龄、内瘘使用寿命,透析超滤量占干体质量比例及透析后平均动脉压波动(透析后平均动脉压-透析前平均动脉压)情况(栓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受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受累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脉冲多普勒超声观察研究组病变段血管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病变段血管声像图典型表现为对称的内-中膜弥漫性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甚至闭塞,且病变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海马组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海马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13周龄、体重(290±10)g的雄性GK大鼠19只作为模型组,另选与GK大鼠具有基因同源性的同周龄、体重(290±10)g的雄性Wistar大鼠17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喂养2、10周后测量体重、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喂养10周后测量空腹C肽(FC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检测有或无感染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降钙素原(PCT)/乳酸(Lac)值,评估其在DKA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及急诊内科就诊的DKA患者81例,根据是否感染分为两组,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并明确患者糖尿病类型。入院1 h内抽取急诊血常规、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CT并行动脉血气分析,
目的探讨显性负效应(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突变型蛋白自身无生理功能且影响另一正常蛋白发挥生理功能的一种干涉现象)在不同类型胰岛素基因突变所致青少年型糖尿病(MIDY)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观察3个与MIDY相关的突变型前胰岛素原C(A7)Y、G(B8)S、R(SP6)H对共存的野生型前胰岛素原分泌的影响,并引入一个含有MIDY相关突变但不能形成二硫键的突变型前胰岛素原-DelCys,共分为7组:分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