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ei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颁布,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传统阅读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精神领悟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误区和偏差。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如何?近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了一个令我担忧的问题,很多中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内并不能把一篇2500字左右的现代文完整有效地看完,试问这样的阅读能力如何去完成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各种目标。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缺失。这种现状的存在,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传统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束缚了学生阅读的范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了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型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无形中形成了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模式,脱离了新课标所体现阅读教学的本质,严重阻碍了阅读教学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阅读的范围。
  二、语文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以讲代阅读,喧宾夺主
  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缺乏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这样的语文课怎么上?把自读放在课内,时间不允许,对于较长或较难的课文更不允许。这样自读的效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主体作用发挥不了,就只能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这样的教学有时还美其名曰“精讲”。殊不知,他已经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机会了。
  三、与应试教育有关,以练代阅读,学生阅读的兴趣受到重创
  当今的农村初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升学,学生就是为了能考取一个理想的高中。在这样的一个目标背景下,与新课标精神就渐行渐远。
  阅读题本来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诊断和测试的手段,现在却演变成了提高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阅读训练纯粹成了技术性的训练,阅读就是为了答题,答题就是阅读训练,这种训练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原本的趣味与快乐,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违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乃至全面的语文素养的。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四、与学生单调乏味的生活有关。
  农村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极其单调。整天是三点一线(食堂、宿舍和课堂)。课外活动少之又少,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当阅读教学就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阅读便索然无味,毫无意义。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又该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口中想表达出来却不能恰当表述出来时,适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有创造性地去阅读。
  2、比较式阅读。我把一些内容相关的文章放在一起。比如,都是表达对北平真挚、眷恋之情的散文——郁达夫《故都的秋》和老舍的《想北平》,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阅读,让学生课内外联系起来,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去比较这两篇散文在内容、情感、写作手法有何异同。
  3、体悟式阅读。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就是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例如,我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美文时,我没有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表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体验。这时,学生自然会有许多疑问,诸如,东晋末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作者为何描写这样一个美丽如画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渔人的品行是否值得怀疑?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充斥整个课堂,这时只需老师适当提醒,学生便恍然大悟。
  总之,农村中学阅读教学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修养,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立足新时期的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要师生共同用爱来弹,定能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  一、以“退”促“进”,用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错误。  开学第一天,进行收心检测。  给学生监考时,她引起了我的注意:试卷几乎不做,眼睛滴溜溜的到处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的朗读引导十分重要。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在我们贵州某些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寥寥无几。  朗读是我们现代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项功夫。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得加以重视。在我们贵州省西南地区,语文课堂上,学生对课文朗读的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期刊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也就是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形成多维互动、多向交流,并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那么,如何让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呢?在真诚、平等、合作的原则上,本人就实施对话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重视对话引导,点起思维火花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首要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交
期刊
阅读教学历来为人所重视,在读书中得感悟、明事理,教师的阅读教学以读为主,以读助讲,这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也是现代教育改革家们所持有的共同认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语道破了多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学生读懂一篇文章,应该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读明白,而不是靠教师讲明白。只有多读,重视读,把读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受益。本文仅就如何研读课文谈一些看法。  研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分
期刊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眨眼间三尺讲台上已留下我六年的足迹。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我是怀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和憧憬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  六年,对于离开青年教师队伍的教师,是一个有些尴尬的数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工作出现问题时,已经不能再拿“刚工作,经验不足”为借口。可同时又深感自己知道的、懂得的太少太少。离“做一名好老师”的标准还相差甚远。从前每每在教学困惑之际,学校总会为及时的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
期刊
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能将学生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而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从而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情境,创造良好的思考机会,鼓励学生各显其能。那么,如何将新型教育引入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点考虑:  一、 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足够时间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要想向更深层次迈进,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离不开阅读。因此,老师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再加上
期刊
语文是什么?  语文应该是弥漫着诗性的光辉,洋溢着浪漫情怀的一种智慧,语文应该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更应该是传承延续文明的高尚灵魂,语文是语言的家园,更是寄于言语中的精神的浇灌。语言和文字也是一个载体,承载人类的全部文化与情感,让人类一步一步走向文明!语文是生活,是社会,是人生,是美!  一、语文,缚在茧中的蝴蝶  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沦落成为一种单纯的“工具性的学科”,沦落成为段落划分,沦落成为学生
期刊
信息技术与探究发现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实现了课内外教学的有效整合,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拓展与延伸,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以下是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成果展示:  【片段实录】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便有了生机与活力,我只是一个引领者,角色的转换让我和
期刊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非常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创新需要在各个学科中体现,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创新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 ,为创新做好铺垫。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在要求学生去解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习在语文课堂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线的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做好了预习,课堂上的学习进行较快,课堂完成的效果较好,能增加课堂的容量,否则就会觉得课堂只是教师的一言堂。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这几年的实际我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1、存在应付现象。学生把预习作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