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生存空间:猫有猫道,狗有狗道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k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务周刊》:今年是“中国制造”问题频发的一年,中国政府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去消除这些问题。但还是有人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比如佛山利达玩具厂副董事长张树鸿的自杀。要解决中国制造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和企业、企业家们需要做些什么?
  梅新育:中国政府对于挽救“中国制造”是做出了很大努力的。中国制造的很多问题是一开始就潜藏在里面,然后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治支持。赢得政治支持的前提条件往往是这个问题要严重到一定程度,让大家都感受到,都再也无法忍受。中国制造的问题同样如此。如果哪个政府领导人有先见之明去解决的话,也许就会被批评为破坏经济发展,特别是破坏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的问题,有一种是严重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政府还没有采取行动,还有一种是政府采取了迅速有力的行动。
  所以应该承认,在解决中国制造的问题上,政府的行动能力是有所差异的。关键在于问题严重到一定的程度以后,能不能抓住契机去解决并采取迅速而有力的行动。
  对于玩具厂老板的自杀事件我表示同情,他可能是受到的打击太大,丧失了继续奋斗的勇气。但是光有同情没有用,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这个事情背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老板自杀的表面原因是他的朋友向他提供了质量不合格的油漆,却暴露出几个方面问题。第一,投资环境以及信用环境十分恶劣;第二,玩具厂没有建立足够严格的检验体系;第三,友情取代了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个老板的经营策略有问题。首先,仅仅一个客户就让他走上绝路,表明他的销售市场集中度太高,甚至高到了致命的程度。小企业销售市场集中是应该的,足够的量赢得足够的效益,但是如果它达到一定的规模,销售市场应该逐步分散以分担风险。
  其次,负债率比较高,一批货出了问题就导致他的资金周转不灵。因此,其他的企业需要考虑一下,应该为未来不可预见的风险预备足够的准备金。
  总之,中国制造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正如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说,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中国政府应该一方面注意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基础结构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注意产业结构的提升。而企业和企业家们需要意识到,社会环境正在转变,应该具备长远的眼光去发展自己的事业。有些企业家宁愿拿钱去享乐,也不愿投资壮大自己的事业,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商务周刊》:中国制造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也是一个层次性的问题。在您看来,处于低端的制造企业走向高端的路径是什么?对于处于高端的企业来说,又该怎么办?
  梅新育:整个制造业体系有高端产业,也有低端产业。在同一个行业,有低端环节和高端环节。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不可能脱离低端产业和低端环节独自存在。
  比如说芯片这样的高端产业,如果没有低端的需求,也就无法发展。在世界分工中,一个小的经济体可以只占有高端,但对于像中国这样占有世界1/4人口的巨型国家,想只占有高端产业或高端环节是不可能的。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高端环节和低端环节必然同时存在。中国需要高端产业,但不能完全否定低端产业。世界上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各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创造条件和环境让能走高端的企业脱颖而出,让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就是在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上丢得太多。今年5月,我去参观上海一家航空制造公司,我在飞机上仔细观察他们的机舱,发现除了有汉字标注的部件表明是中国自己设计和制造的外,其他诸如油泵的密封等比较重要的部分都来自国外。可悲和可笑的是,据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该公司将30年前就已经解决了的关于密封的技术在最近两年当作新的重大科技攻关成果来用。
  自主化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立足的根本。有时候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走引进的轻巧的路子时间太长了,我们有必要重温毛关于自力更生的思想,学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奋发图强、不甘落后的精神。
  以前的中国企业主要是引进技术。在企业内部,虽然人的才能和分工各有不同,但是善谈引进技术,善于索取政府优惠政策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相对而言,埋头做自主研发和生产管理的人才就难以更好地表现,提升的也较慢。时间一长,企业内部,行业内部,和整个社会的权力和利益都更多地分布在前者,形成忽视自力更生的负面激励。
  现在从中国现状来看,所谓引进然后国产化这条路已经走到了死胡同,现在就必须要走自主研发的路,这就涉及到人的利益调整。所以中国企业要调整改革意识的话,就该将更多精力放在改变环境因素,调整人的利益关系这方面,这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总之,中国的人才很多,我们应该更加注意的是怎样组织好人才,协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开发。有些中国企业忽视国内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利用和组织好国内的人才资源,反而去一丝不苟地抄袭国外的知名品牌设计,这是让人悲哀的。
  
  《商务周刊》:国外“喊打”中国制造,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制造在质量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更有来自政治上的原因。国外的工会认为中国制造抢夺了他们工人的饭碗,这些工会向政府施压,给中国制造掺杂了很多政治等复杂因素。我们该怎么办?
  梅新育: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政府只需要积极应对就可以了。其实,我倒觉得我们可以此为自豪,将此看作是中国正在成长的一种表现。对一个大国来说,是宁可受攻击,也不能接受怜悯。接受怜悯,只能说明你的无能;而受到攻击,却说明中国正在崛起,这是一件好事。比如前苏联受到国外攻击时,它是正在崛起的。而当戈尔巴乔夫向美国请求援助时,前苏联已经面临解体了。
  
  《商务周刊》:中国制造业要走向高端,外部环境很重要。有人说,现在西方国家开始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等全方面对中国进行一场“货币战争”,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产业调整带来很多不利环境。我们将如何应对这些复杂的因素?
  梅新育:在泡沫经济时期做实业投资确实不容易,我们的制造业企业一定要站稳脚跟。在这个时期,企业会受到相当强烈的诱惑,企业本身也想获得更快捷的赢利,但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本业丢了。当年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当时很多日本企业投资炒股,也曾经获得比投资实业更多的赢利。但是泡沫经济一破灭,很多企业就破产了。
  因此,我敢肯定的是,如果我们不从中吸取教训,很多中国企业也会在泡沫经济结束后破产甚至一无所有。所以,我所赞成的观点是,就如康奈集团的老总所说的,“我们的企业家去推动企业上市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精力用来炒股就是错误的”。
其他文献
《商务周刊》:目前很多奥运赞助企业的奥运营销到了冲刺阶段,在您看来,它们准备好了吗?  沙伊峰:奥运营销是体育营销的一种形式。体育营销是指利用体育实现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过程。既然是体育营销,那么奥运营销并非是赞助了奥运会以后可以直接享受到的权利,更多还是在如何运用这些权利和资源进行体育营销。体育营销的一个特点是,前期投入是1的话,那么后续还需要投入2来激活这些前期资源,那么投入的成本就是3。成本很
期刊
中国企业在“奥运商场”上进步神速,其意义或许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很长一段时期之后才能完全显现    奥运来了。跟在后面的除了体育,还有商业。来头都不小。  有数据显示,常规营销每投入1亿美元可以提升品牌价值1%,而奥运营销是其三倍,产品销量的增长也同样如此。比如,联想加入奥运TOP计划一年后,其品牌价值从307亿元人民币一下子越过了600亿元大关,品牌美誉度也从53%上升到了62%,产品销售拉力净增4
期刊
内部整合和外部竞合是全球公司的共性    每一场重大技术革命都会给商业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蒸汽机到火车再到发轫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信息技术,无不如此。早在托马斯·弗里德曼惊呼“世界是平的”之前,世界就以其固有的规律自行不息了,就像人类发现大爆炸之前宇宙就已经在混沌之中演变一样。  世界永远不会是平的。但是,在一个相对空间因技术发展而大大缩小的世界里,企业的“权力”陡然增大——它们可以利用全球范围
期刊
换在5年前,很多人都认为国有企业天生就不可能成功,甚至两年前郎咸平关于国有企业也可以做好的论断还招致国内主流经济学界一片奚落声。而今天,人们已经开始讨论向国有企业学习管理的话题。我们惊奇地发现,国企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似乎就在昨天,我们还在讨论国有企业如何解困。今天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国企已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就在几年前,我们对于国资委的成立和李荣融将如何来改造那些庞然大物还
期刊
《商务周刊》:与传统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淡化了母公司以及地理总部的概念,这是否首先意味着原有组织形态的颠覆?   吴伯凡:“全球公司”是很新的概念,还只是一种理想类型,这个概念能不能被企业和管理学界普遍接受还很难说,但是这个概念所描述的趋势和指向的图景大家都可以感觉到。国际上现在对未来的公司有一种提法叫“一个共同创新的社区整合者”,过去公司是一种“产品提供中心”,这种变化里面也包含所谓全球公司的
期刊
《商务周刊》:您现在为什么不回避改革的话题了?  袁国利:因为我们已经在改革了。其实还是存在决定意识,以前我不愿意跟你谈改革的事,那是因为我们那时候还没有动呢。但不是说我们当时没有改革的思路,我要是把我的思路给你说了,你再报道出去,这不合时宜。我们现在已经动起来了,而且有了实际效果。    《商务周刊》:那么现在改革的难点是什么?  袁国利:最大的难点还是我们的体制改革没有到位,我们还是没有打破旧
期刊
匆忙的逃离低端并不符合中国的经济现实,在低端站稳并逐步走向高端才是中国制造应该走的升级之路    在前往珠三角考察中国制造业困境和解困之道的飞机上,记者翻看到了《环球时报》上的一篇报道,说美国人快过圣诞了,需要购买很多送给孩子的玩具,但是又担心中国造的玩具存在铅含量超标等影响儿童健康的安全隐患。“想拒绝它,又离不开它”,是国外对中国制造普遍的看法。  在珠三角的实地采访,让记者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这
期刊
两年来,本刊两次对国家邮政局速递局局长兼中国邮政速递服务总公司(EMS)总经理袁国利的专访,都安排在8月份。去年8月,EMS开始启动改革(见本刊2006年9月5日发表的《EMS重装上阵》一文),当时记者就跟袁国利约定,2007年的8月再对她进行一次专访,谈谈EMS改革元年的故事。  然而,这个一年前的约定被推迟了4个月。今年8月,记者跟袁国利联系时,EMS正处在冲击百亿元销售额目标的关键时候,她笑
期刊
以中国汽车工业为代表,在经历了“失去的50年”之后,自主品牌成为从口号论争到竞相行动的新热潮    四年前,自主品牌突然成为中国汽车行业讨论的焦点,在经历了50年发展后,失去了太多的整个汽车产业仿佛突然被人从春秋大梦中敲醒。到2007年,所有国内汽车厂商都已经开始行动。  2004年,“中国需不需要自主品牌”这样的专题还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现在已经成为不值一哂的话题;2006年,“合资企业能不能产生
期刊
高成长是每个公司的梦想,但成长总是会带来烦恼,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规模和效率总是互相矛盾的。近20年来,我们看到跨国公司们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以在规模和效率两者间找到平衡,IBM公司CEO塞缪尔·帕米萨诺指出,变革后跨国公司正演化为一个新的组织形式:全球公司。  ABB是一家由百年老店合并而成的年轻跨国公司,1988年公司成立后,第一任CEO快速完成了其全球业务布局,并保持了近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