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不应成为教育的薄弱环节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lig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近年来学校美育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对照文件审视今天教育的现状,美育这个薄弱环节的确需要我们重视了。
  其实,从表面看来,现在许多学校都把美育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学校领导、教师都在进行各种美育的探索、尝试,只是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借助以下三个事例来分析。
  A校是西北某省份的一所名校。走进校园,完全不见印象中西北的风沙和黄土,满眼看到的都是绿色,加上精心的校园文化设计,每个人的感触都是一个字——美!这是美育,环境育人中的美育。
  但是,当我们走进教室时,与校园所见到的情况形成巨大的反差:讲台上贴着一张课表,反复查看,也找不到一节音乐、美术课;教室后墙赫然悬挂为考试搏击的标语;每张课桌上都放置着一摞摞的教科书,桌旁还有一个装满各种练习册的塑料收纳箱:教室内的图书角也全都是辅导书……这哪里是教室,简直就是冲击中考、高考的战场。
  像这样重应试、轻素养,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其他省份,甚至“北上广”等核心城市也时有看到。这里的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家长,是不懂得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一环,艺术对孩子未来成长有深刻的影响吗?其实道理大家都懂。然而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只能说是在当前的教育现实面前,人们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出了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普遍认可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家长更是认为高考是成才的唯一路径,学校则以为了家长和学生的名义去追逐分数,因为名校、高考、分数是眼前即可获得的价值,而素养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其应有价值的。
  应该说,应试教育的方向和美育是不一致的。假如社会视技能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同等重要,假如家长能够为孩子选择多种成才路径,假如学校能够抛弃教育评价中的功利因素,方向正确了,那么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应地把美育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B校是某沿海省份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最大特点,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每一节课。早在几年前,当我们还在使用电子白板技术时,这所学校已经普及ipad教学,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课堂上随机、及时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达到极致。老师们都在说“我们的双手和双脚都得到解放,课堂教学的可拓展性大大加强了”。在羡慕和惊叹现代教育技术的出色功能的同时,有一个现象使我们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一节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师先让学生听《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等,接着围绕几个问题互动,如作词作曲、演唱者、使用的乐器等。这时候谁答得快,谁的人头标志就会立刻出现在屏幕上。这是音乐欣赏课吗?分明就是音乐常识竞赛。
  哪里出问题了?是教师对美育的认识出问题了。美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因此,这节音乐课的重要任务,应该是让学生感受到:在金色秋天里,《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中华大地上人民发自心底的丰收喜悦;《丰收锣鼓》用大锣鼓等打击乐器奏出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扬鞭催马运粮忙》这支笛子独奏曲,描写了当年丰收后的农民喜气洋洋交售公粮的情景。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感受美、鉴赏美,陶冶情操,洗涤心灵。而教师却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抢答上,把好端端一节体现美育的音乐课变成了孤立传授知识、技能的竞赛。可见,每一位教师对美育的正确认识,直接关系到美育能否真正落地。
  C校是北京市城区的一所普通中学。学校非常重视艺术教育,严格执行艺术课课程设置。必修课、选修课等课程都开齐、开足。学校也有美术小组、管乐队、话剧社、合唱团等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学校在请专家,添置服装、乐器、材料用具,专业教室建设等方面没少投资,但是一直以来上艺术课时学生总是不在状态,参加社团和兴趣小组的学生很少,每到艺术节时,学校上下动员、反复要求,班主任要做很多工作才能保证参赛人数。
  不少校长经常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其实,不是孩子怎么了,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没有好好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出在这所普通中学的生源来自四面八方,既有老北京胡同里的孩子,也有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数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缺少艺术教育,许多家长从未带孩子看过话剧、听过音乐会、进过美术馆,更没有上过钢琴、舞蹈、美术、声乐、器乐辅导班。对于这些先天缺失艺术教育的孩子,怎么能要求他们马上就走进艺术呢?
  艺术需要情感体验,需要一种氛围,特别是对于这所学校的孩子来说,更需要先创设艺术环境,而不是急于组织参加艺术比赛。创设环境要动动脑子,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营造了比较好的审美环境。比如有所学校有一个童声合唱团,他们就是在人来人往的楼道内排练节目,唱歌的孩子因有观众而激发表演欲;听歌的孩子因好奇而驻足。还有的学校在校园内最醒目的位置为某个学生举办个人画展,这个孩子的绘画技术不一定很好,但他一定爱好画画,他的作品有自己的特色,举办个人画展可以点燃他的艺术激情,点燃的激情又可以感染很多孩子。还有学校曾为一个自闭症的学生举办钢琴演奏会,在渗透了学生情感的乐曲声中,参加的老师、学生和家长无不为之动容。还有很多学校,积极推行小乐队、课本剧展演、书法自习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艺术环境建设创意,有了好的方法才能有好的效果。
  许多学校的美育之所以成为薄弱环节,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认识不到位。对于美育怎样才算认识到位呢?至少应该达到四个度。
  一是高度。不能簡单地把美育理解为掌握审美能力。美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由于美是使人成为主体,彻底摆脱动物界的最后环节,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全面实现的标志,因此,美是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或最高境界。
  二是深度。美育不能在审美阶段止步,而是要直达人的灵魂深处,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美育的突出特点是直达心灵。单纯的智育只能获得知识,单纯的德育只能解决伦理规范的执行,唯有美育才能克服它们的局限性,走向内心的自觉。
  三是广度。不能片面地把美育局限在艺术课和参加艺术兴趣小组上。要把美育与所有的教育结合起来,要在所有课程中都渗透美育;大中小幼的美育要互相衔接;课内课外相互结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美育相互联系;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个性需要互相促进。
  四是浓度。美育不能是干巴巴的几条理论,也不是孤零零的几种技术。美无处不在,世界之美、社会之美、人生之美、生活之美,都应该是美育的内容。美育总是在和德育、智育、体育完美的结合中发挥作用。
  (责编 再澜)
其他文献
文章用新型的P87LPC767单片机,以3种串行接口技术组成大屏幕LED显示系统,可方便显示内容,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遗传算法设计和开发了针对爱立信GSM900系统的频率规划软件.在设计中,采用了交叉点存储、变异回退以及分割分步降维的方法,从而提高遗传算法的执行速度.
当前在不少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存在许多问题,一堂口语交际课往往只有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而无学生交际,还有些教师把它上成了习作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教师对课程的定位不够准确,教学方法不对头;学生不会口语交际、不愿发言,对这样的课程不感兴趣。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性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运用语言技巧,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主题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直线拟合与合并在图形矢量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拟合使曲线用短直线逼近 ,便于曲线的识别和快速显示 ;合并使处于一条直线上的短直线成为一条长直线 ,能够有效地压缩数据量 ,更准确地表示图形的拓扑结构 ,为图形识别创造更好的条件。提出的算法能够完成直线的拟合与合并 ,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作为信息革命最重要的标志,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其规模和速度远远领先于整个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
<正> 一、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近年来,医院购置现代化医用仪器设备(以下简称仪器)逐日增多,仪器的性能、操作难易及对病人和操作者的危害程度均不相同。如果不能正确驾驭这些技
<正> 最近,国家批准在京创建“肢体伤残康复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的任务是对肢体伤残者进行训练,以及其它的康复医疗手段,使之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理生活和一定的劳动、工作能力
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号的采集一般都使用模数转换器把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本文主要描述的是使用PC机通
<正> 管理程序,是包括着一连串管理行为,并主要是牵涉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程序。它可以按照管理职能被划分为组织、计划、领导及控制四个程序,这是管理程序理论的
介绍了一种新型数字化终端,他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能够实现脉冲应答测距和指令数据接收双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