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空调市场的2012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wei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维咨询(AVC)数据显示,2011冷冻年度家用空调行业实现终端销售规模4919万台,同比增长34.4%,是继2010冷冻年度后又一个行业增长“大年”。但值得注意的是,冷年末旺季的天气状况并不利于市场需求释放,加之前期受政策性涨价预期影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2011冷年终端销售增长幅度略低于企业内销出货增幅39.5%,年末渠道商业库存较上年同期增加380万台。
  从品牌表现来看,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AVC数据显示,2011冷冻年度,前三品牌(格力、美的、海尔)销量占比为64.9%,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美的依托全产业链及多品类整合营销优势,在内销和出口市场同时发力,总销量已略超格力,跃居行业榜首。与此同时,志高、奥克斯、格兰仕、TCL等国产品牌也有着突出的市场表现,销售增长高于市场大盘。而合资品牌市场表现乏力,市场占比由上年的8.5%下降至6.3%。除松下、三菱重工、三星表现比较稳健外,三菱电机、上海日立、富士通、沈阳三洋、大金的增长是差强人意,甚至出现负增长。
  另外,受节能惠民补贴的大幅缩水、经济通胀因素的不断加强及营运成本的不断增大,2011冷冻年度空调企业的毛利水平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从家用空调行业的五家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美的电器、青岛海尔、海信科龙、春兰股份)历年财报可以看出,2010财务年度行业的毛利润水平为19.6%,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
  在销售量持续高增长的表象下,企业的盈利增长率却在下降,这充分表明国内空调市场正面临着新的课题与挑战。
  根据AVC需求分析模型计算,在人口红利、城镇化、更新加速等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未来5年中国空调市场容量仍可保持年均17%左右的复合增长率。但就2012新冷年而言,市场将面临宏观政策调整、节能惠民政策退出,成本压力累积等诸多短期性利空因素的影响,需求或许并不能得到充分释放。AVC预计2012冷年国内终端销售规模将在5315万台左右,同比增长7.4%,增速将出现显著回落。
  其中预计的具体走势有:
  1.无氟变频成趋势,定频能效或倒退
  2011冷冻年度,“变频”依然保持高速成长态势,变频空调终端销量为1756万台,同比增长112.2%,2011冷年市场占比已攀升到35.7%,较上年升高13.1个百分点。
  AVC对空调消费者的调研结果表明,用户对空调产品的诉求不再简单地停留在制冷制热这个层面,“节能环保”已经被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2010年购买空调的用户中,有51.1%的用户将“是否节能环保”作为选购空调的重要因素,其中75.7%的用户将“无氟变频”作为衡量“节能环保”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行业政策层面,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协议里对HCFC淘汰时间表的规定,家用空调行业无氟制冷剂的推广应用也将被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R410a制冷剂专利费在2011年底到期,国内企业生产无氟空调产品的成本也将有所下降,这对推动冷媒无氟化无疑将产生巨大利好。
  AVC认为,2012冷年“无氟变频”将是空调产品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预计该类产品的销量占比将达到25.7%,较2011冷年上升8.5个百分点。目前,海尔在无氟变频空调市场的份额处于领先地位。
  受核心技术自主化的制约,以及产品成本价格差的影响,无论从市场供给端,还是市场需求端,目前都不足以支撑变频完全淘汰定频,预计定频空调在未来3年内依然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在定频空调的能效等级上,在惠民补贴取消后,之前享受补贴的高能效定频一、二级空调的销售占比开始走低,而成本更具优势的定频三级空调则呈现出走高趋势。2012冷年或将出现“能效走低”的现象,定频3级空调终端销售量占比将回升到32.8%。
  2.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边缘品牌面临淘汰风险
  如前分析,2012冷年在诸多短期利空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家用空调市场或将出现规模增速下滑现象。在此条件下,企业必将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以往跟随市场大盘“水涨船高”式的增长转向抢占对手份额的“掠夺”式增长。
  随着各项刺激性政策的逐步减弱,中小品牌的市场生存空间将会受到挤压,甚至不排除被淘汰出局,而产业规模大、渠道效率高的品牌将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主流空调企业经过多轮“跑马圈地”,已逐步实现了三、四级市场的渠道布局,渠道重心不断下沉,海尔、美的、格力等白电龙头企业更是将自建渠道网络的触角延伸到乡村一级市场。
  有理由相信,在市场规模增速回落的行业休整期,品牌格局将更加呈现出“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现象,家用空调市场的品牌份额将进一步集中。AVC预计,2012冷年美的、格力,海尔、志高、奥克斯等前五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将有望超过80%。
  3.盈利压力增大。产品涨价预期强烈
  AVC数据显示,2010冷冻年度的终端市场销售均价为2815元/台,2011冷冻年度终端市场销售均价为3278元/台,同比每台平均增加463元/台,零售均价同比增长16.4%。
  尽管诸多利空因素将拉低来年市场规模增速,尽管行业内又在进行新一轮的产能扩张,但从行业的品牌格局和企业的盈利压力来判断,2012冷年国内空调市场爆发“价格战”的可能性较低,反而企业通过上调产品价格和调整产品结构实现整体均价上涨的预期较为强烈。
  首先,当前的品牌格局与早期价格战时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多寡头竞争格局已逐步成型,中小品牌再单纯地依靠价格战已无法对现有格局造成更大影响,同时在品牌份额高度集中的竞争状态下,一线品牌对市场有着较强的定价话语权,尤其是作为上市公司的几家龙头企业,出于对自身盈利状况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考量,发动“价格战”的可能性较低。
  其次,就2012冷年空调行业外部宏观环境而言,通胀压力、银根收缩、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上升、物流及销售费用升高等成本因素仍可能持续,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美的、格力2011年上半年上市财报显示,尽管其空调业务营收总额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毛利水平进入了下行通道,较去年同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三,节能惠民政策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新冷年空调价格上涨的潜在推手。在各项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背景下,企业无法自我完全消化补贴取消所带来的隐性成本,龙头品牌已开始上调产品出厂价格。
  AVC预计,在上调产品单价和优化产品结构的双重作用下,2012冷年国内家用空调市场整体均价将有15%左右的上涨。
  4.三四级市场仍是市场引擎,一二级市场需谨慎对待
  继彩电、洗衣机、冰箱在三四级市场普及爆发期过后,家用空调进入居民家庭也开始加速。2011冷冻年度全行业在 三四级市场实现终端销售1015万台,同比增长66.2%,其所占整体市场的销量比重也上升4个百分点,已经突破20%。一二级市场的终端销量为3904万台,同比增长28.0%,增幅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目前一、二级市场销售规模已达到较高基数水平,加之外部利空因素对该级别市场影响较大,AVC测算,2012冷年一、二级市场空调销售规模将在3852万台左右,略低于2011冷年销量水平。看低一、二级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
  首先是当前一、二级市场居民家庭的空调保有量已处于较高水平,新增需求缺乏快速增长空间;其次是作为节能惠民政策的主要目标市场,在该政策退出前的涨价预期下,一、二级市场的部分需求已提前释放;其三,随着各城市限购令的出台,商品房销售处于高压下,而保障房建设完工直至交付使用仍需等待1-2年才能对空调销售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
  不同于一、二级市场的低迷,三、四级市场依然将会是2012冷年国内空调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说,目前全国大部分县、乡居民家庭的空调保有量仍然较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lO年底家用空调器在农村家庭的百户拥有量为16台,仅相当于城镇家庭1997年的拥有量水平,而农村家庭收入对家用电器的购买力已相当于城镇家庭2002年的购买力水平,相信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民增收项目等新农村建设措施的深入,加之家电下乡带动以及城乡人口流动对农村家庭生活、消费习惯的影响,三、四级市场空调销量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从市场供给角度来说,节能惠民政策取消后,空调厂商也开始纷纷加大对三、四级市场的资源投放力度,同时还可借助前期冰洗产品下乡所拓展的经销渠道,充分利用空调下乡的后发优势,这将极大地带动三、四级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预计2012冷年三、四级市场空调销量将达到1430万台左右,同比增速41%,占全国市场比重也将上升6.1个百分点,达到27%左右。
  综上所述,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2冷年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增长引擎仍将是广阔的三四级市场,一二级市场可能出现负增长,整体规模的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马太效应更加凸显,但在成本及盈利压力下,市场再次爆发“价格战”的概率较低,这也将有助于整个行业回归到理性发展的轨道上。
其他文献
据CTR最新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中国广告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由于产品上游成本增加,企业主缩减营销费用,2011年上半年中国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刊例花费同比增长14%,低于去年同期。    电台广告潜力攀升    电视媒体增长保持相对稳定,增幅与整体广告市场持平,为14%。在61号令效果渐显下。改版是2011上半年电视媒体的主旋律,其中中央台只增长了0.4%的广告资源,实现了22%的刊例收入增长;
期刊
“逸林”中式唯美,“希尔顿”两式奢华,两者结合到一块相得益彰。这家酒店不仅名字优雅,其整体定位也是颇有艺术气息。笔者就是在这样舒适优雅的环境中,找到了同样气质优雅的舒迪凡——这间酒店的新任总经理。  在希尔顿相关的任命介绍文字中,是这样写的:舒迪凡来自奥地利,在亚太地区拥有着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在20多年的酒店工作期间,他工作过的酒店包括阿联酋迪拜希尔顿酒店、阿曼塞莱拉希尔顿酒店、尼罗河希尔顿酒店
期刊
最佳CEO的价值    同期,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1年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最佳CEO榜单。  在排该榜的过程中,福布斯中文版从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市的1041家非国有上市公司中,选择最近三年连任的CEo、总裁、总经理(统称为CEO),对其领导的公司在较长的时间段内进行跟踪考察,最终共有448位入选。福布斯中文版重点考察这些CEO所管理公司的基本面及其市场表现,以及其从上市公司领取的薪酬,最
期刊
我觉得消费品企业,尤其是营销类消费品企业管理重点还是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的建设,二是企业文化的建设。  21年前我刚下海的时候,产品研发之后的生产很简单,很多人其实都在销售。当时我们的公司还没有100人,没有什么管理,因为什么事都是老板说了算,还好没出什么问题。但公司员工有上千人之后管理就出了问题,制度没有跟上。于是就开始进行制度建设,制定的制度都很细,厚达一尺,表面上看都很完善,但现在回过头来看
期刊
高管薪酬是否合理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有研究。1925年Baker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高管报酬与企业业绩的直接相关性很小。随后,60多年过去了,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脱钩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我国股票市场建立后,在这方面也有相关研究。2007年的一项研究更表明,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增长幅度远高于公司业绩增长幅度。也就是说,即使公司经营业绩不佳,高管们也可以拿到高昂的薪酬。  根据对2011年
期刊
把握精力的节律    有个自己开公司的总经理朋友坚守一套能量守衡的哲学。他的观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平衡点,肌体里自身制造的能量必须及时而且适当地释放出去。释放的太少,会感到不适;释放的太多,同样也会不适。  有例为证:在体力持续透支达半年之久后,他决定连续休14天假,除了吃和睡,其它什么都不干。结果在第四天开始生病,头疼,腿有点麻,连视力也下降了。去医院求得的解药是“压力太大,建议多休息”。
期刊
时间,是职场中人最感稀缺的资源。“高效人士”往往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绝不浪费时间。每天都忙忙碌碌,总是在与时间赛跑,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干完最多工作。就如很多经理人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很少正常吃饭,不是随便抓点什么匆匆填进肚子,就是坐在办公桌旁边干边吃;要么就是没完没了的应酬,无法与家人共进晚餐;睡眠不足,没有时间运动;心怀愧疚和不快,身心俱疲,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了经理人的生活常态。  我们大多
期刊
最忙的人最能找出时间    英国历史学家诺思科特·帕金森拿这句谚语作试验,分析为何大型组织会变得太而无当、毫无生气。帕金森拟出了一个定律:“事情增加,是为了填满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时间。”这条定律解释了为什么一个组织常会超过实际需要,以及个人效率降低的原因,即他们给了一个计划太多的时间。  帕金森描述了一位老太太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寄一张明信片给她的侄女:一个小时找那张明信片,一个小时找眼镜,半小时查地
期刊
在过去十年,中国时装行业的市场规模增加了两倍,到2010年底接近4,000亿元人民币。然而,14至45岁城市消费者的人均时装消费仍较低,每年仅为1,15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和英国,同类消费水平折合人民币分别为5,770元和5,020元。我们预计中国时装市场将在未来十年内再增长两倍,在2020年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但是,由于中国消费者在不断发展且零售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
期刊
这是一个加速的年代。铁路在加速,经济建设在加速,工作生活同样在加速。但速度快并不代表效率高,相反,如果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那么出现问题便不可避免,轻则“脱轨”,重则“翻车”。  为了不被淘汰,企业不断调高任务指标,追加人力、物力的投入,员工在无休止地工作……然而最后出现的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员工离职率上升,企业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前程无忧的一项调研显示,2010年19个行业员工离职率平均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