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也曾见识过医院的胡闹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zh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年轻时,有一回得了病,住进了医院。当时医院里没有大夫,都是工农兵出身的卫生员——真正的大夫全都下到各队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话虽如此说,穿着白大褂的,不叫他大夫又能叫什么呢。我入院第一天,大夫来查房,看过我的化验单,又拿听诊器把我上下听了一遍,最后还是开口来问:你得了什么病。原来那张化验单他没看懂。其实不用化验单也能看出我的病来:我浑身上下像隔夜的茶水一样的颜色,正在闹黄疸。我告诉他,据我自己的估计,大概是得了肝炎。这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当时还没听说有乙肝,更没有听说丙肝丁肝和戊肝,只有一种传染性肝炎。据说这一种肝炎中国原来也没有,还是三年困难时吃伊拉克蜜枣吃出来的——叫做蜜枣,其实是椰枣。我虽没吃椰枣,也得了这种病。大夫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你给我点维生素吧——我的病就是这么治的。说句实在话,住院对我的病情毫无帮助。但我自己觉得还是住在医院里好些,住在队里会传染别人。
  在医院里没有别的消遣,只有看大夫们给人开刀。这一刀总是开向阑尾——应该说他们心里还有点数,知道别的手术做不了。我说看开刀可不是瞎说的,当地经常没有电,有电时电压也极不稳,手术室是四面全是玻璃窗的房子,下午两点钟阳光最好,就是那时动手术——全院的病人都在外面看着,互相打赌说几个小时找到阑尾。后来我和学医的朋友说起此事,他们都不信,说阑尾手术还能动几个钟头?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罢,我看到的几个手术没有一次在一小时之内找着阑尾的。做手术的都说,人的盲肠太难找——他们中间有好几位是部队骡马卫生员出身,参加过给军马的手术,马的盲肠就很大,骡子的盲肠也不小,哪个的盲肠都比人的大,就是把人个子小考虑在内之后,他的盲肠还是太小。闲着没事聊天时,我对他们说:你们对人的下水不熟悉,就别给人开刀了。你猜他们怎么说?“越是不熟就越是要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后半句是毛主席语录。人的肠子和战争不是一码事,但这话就没人说了。
  我觉得有件事情最可恶:每次手术他们都让个生手来做,以便大家都有机会学习战争,所以阑尾总是找不着。刀口开在什么部位,开多大也完全凭个人的兴趣。但我必须说他们一句好话:虽然有些刀口偏左,有些刀口偏右,还有一些开在中央,但所有的刀口都开在了肚子上,这实属难能可贵。
  我在医院里遇上一个哥们,他犯了阑尾炎,大夫动员他开刀。我劝他千万别开刀——万一非开不可,就要求让我给他开。虽然我也没学过医,但修好过一个闹钟,还修好了队里一台手摇电话机。就凭这两样,怎么也比医院里这些大夫强。但他还是让别人给开了,主要是因为别人要在战争里学习战争,怎么能不答应。也是他倒霉,打开肚子以后,找了三个小时也没找到阑尾,急得主刀大夫把他的肠子都拿了出来,上下一通紧倒。小时候我家附近有家小饭铺,卖炒肝、烩肠,清晨时分厨师在门外洗猪大肠,就是这么一种景象。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别人也动手来找,就有点七手八脚。我的哥们被人找得不耐烦,撩开了中间的白布帘子,也去帮着找。最后终于在太阳下山以前找到,把它割下来,天也就黑了,要是再迟一步,天黑了看不见,就得开着膛晾一宿。原来我最爱吃猪大肠;自从看过这个手术,再也不想吃了。
  时隔近三十年,忽然间我想起了住院看别人手术的事,主要是有感于当时的人浑浑噩噩,简直是在发疯。谁知道呢,也许再过三十年,再看今天的人和事,也会发现有些人也是在发疯。如此看来,我们的理性每隔三十年就有一次质的飞跃——但我怀疑这么理解是不对的。理性可以这样飞越,等于说当初的人根本没有理性。就说三十年前的事吧,那位主刀的大叔用漆黑的大手捏着活人的肠子上下倒腾时,虽然他说自己在学习战争,但我就不信他不知道自己是在胡闹。由此就得到一个结论:一切人间的荒唐事,整个社会的环境虽是一个原因,但不主要。主要的是:那个闹事的人是在借酒撒疯。这就是说,他明知道自己在胡闹,但还要闹下去,主要是因为胡闹很开心。
  我们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推论:不管社会怎样,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作为杂文的作者,把推论都写了出来,未免有直露之嫌,所以到此打住。住医院的事我还没写完呢:我在医院里住着,肝炎一点都不见好,脸色越来越黄;我的哥们动了手术,刀口也总是长不上,人也越来越瘦。后来我们就结伴回北京来看病。我一回来病就好了,我的哥们却进了医院,又开了一次刀。北京的大夫说,上一次虽把阑尾割掉了,但肠子没有缝住,粘到刀口上成了一个瘘,肠子里的东西顺着刀口往外冒,所以刀口老不好。大夫还说,冒到外面还是万分幸运,冒到肚子里面,人就完蛋了。我哥们倒不觉得有什么幸运,他只是说:妈的,怪不得总吃不饱,原来都漏掉了。这位兄弟是个很豪迈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拿自己的内脏给别人学习战争。
其他文献
电影《爱廉说》是一部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类主旋律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周敦颐清正廉洁的一生。  周敦颐,生于公元1017年,今湖南省道县清塘镇楼田村人,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在《爱廉说》中,我们可以倾听到主旋律的声音。以前,一些教育类艺术电影的导演,在创作时很容易陷入
阅读教学面对的是整篇课文,一些教师习惯于从整体开始经过局部分析再进行总结学习,看上去有条不紊,但不论教什么课文都是这个套路,时间久了,不仅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寻有效的切入点,让学生借助这个切入点“撬动”整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关注。  一、扣课文题目切入,牵引全文  一篇课文的题目看上去字数不多,可是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
呀,有人倒地啦!  他头上有个包,身上湿漉漉的,看来是被饮料瓶砸中的。  刚才好像听到一声响,一定又是有人在楼上乱扔东西了!  看,旁边草丛里有个喝剩的饮料瓶,砸人的应该是它。  肇事者也太缺德了,得查出此人来!  怕不容易查吧?  可以请社区里那群神探小子们来试试呀。  对!  瞧,这是那个肇事者丢掉的饮料瓶。  请大家往后站,不要破坏现场痕迹。  凭借这些线索,有可能破案吗?  喝过的饮料瓶上
说出来就不灵了  为了给班主任过生日,我们用班费买了个蛋糕,自习课时点上蜡烛,各种祝福后请她许愿,她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同学们少玩儿电脑,认真做作业……”这时角落里传来一个声音:“老师,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抢红包  我坐在窗户边的位置,上课时用手机抢红包,太投入,手机还不好使,气得我咬牙跺脚。  正当我快要崩溃时,窗外的班主任冷冷地说道:“你这‘手速’不行啊,看来不罚抄50遍校规很难抢到大的
拍摄人:王玉龙  拍摄地点:嘉峪关城楼  拍摄时间:2015 年10月8 日  年轻的时候,忙,总在想,退休后就晒晒太阳喝喝茶看看孙子,哪也不去。这种想法直到退休了,却又变了。看着身边相伴了大半辈子的妻子,突然想带着她,去看不同的四时风景。从嘉裕雄关开始,从这轮日出开始,陪着身边的这个老太太,放下所有的责任,就我们俩,看戈壁大漠,赏日出日落,下江南古镇,观美景风情。这辈子为家庭,为子女,牺牲了太多
一天,新型冠状病毒们在家里开会。  突然,门被推开了,一群全副武装的警察冲了进来。“不许动!”警察满脸严肃地说,“请跟我们走一趟!”病毒们大喊:“为什么要抓我们?冤枉呀!”警察叔叔二话不说,把它们全部拎到了法院!  “开——庭——”法官大人庄严地宣布,整个法庭安静得出奇,一根针掉到地下的声音都能听见。  突然,“啪——”的一声,法官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愤怒地说道:“新型冠状病毒,你们可知罪?”新型
“看到起火先打119,朝着逆风方向逃生……”家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仁达乡仁达村的降初正拿着手机读给不识字的阿爸听。  降初读的内容来自甘孜州林业局新媒体运营团队一篇名为《森林防火10问》的科普文章。根据当地季节变化,利用新媒体及时推送林业科普知识,是甘孜州林业局打造“掌上林业”的一项重点工作。  近年来,甘孜州高度重视宣传平台建设,组建专业团队运营甘孜林业新媒体宣传矩阵,改变了传统的印发宣
拿几颗已经萌芽的种子,比如水萝卜或豆类的种子,放到两块玻璃板中间的吸墨纸上,用橡皮筋把两块玻璃板固定住,然后放入靠近窗子的一个有水的容器内。每两天把夹有萌芽的玻璃板调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植物的根往下扎,而茎却永远往上长。  植物的根部永远朝地心的方向生长,其芽茎则朝相反的方向生长。在山坡上生长的植物,其根部不是朝山体的方向生长,而是朝地心的方向生长。
秋天来了,许多果子成熟了!有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苹果、紫水晶般的葡萄,还有惹人喜欢的、毛茸茸的猕猴桃……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葡萄!因为它的形状、颜色和味道都让我难以忘怀!  每年秋天,葡萄成熟了,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远远望去,像一颗颗小珍珠!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  葡萄的果肉很好吃!轻轻剥开葡萄皮,露出水灵灵的果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熟透的葡萄味道好极了,里
前段时间,已经在空间站上待了300来天的网红宇航员Scott Kelly在Reddit上回答了网友们的问题,里面有不少有关太空生活的有趣细节,下面是一些摘录。  问:你为啥拍照时老是抱着胳膊?  答:在太空中,你的胳膊可不会乖乖垂在身体两侧。胳膊在面前乱飘,这让我觉得尴尬,抱着胳膊更舒服一些。睡觉的时候我也不想让胳膊乱飘,我会把它们塞睡袋里。  问:能告诉我们一些在太空中待着会产生的意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