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科学探究本质 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n2582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师》:初中物理学科经历了十多年的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目前大家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何?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式教学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马朝华:2001年版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教师们首次接触了科学探究。十多年间,教师们亲历了从理念的学习、理解、变化到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教师们已经非常熟悉并且能够在教学中主动地应用探究式教学,对话、交流、感受、体验、探究、实验、合作、自主已经成为现今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2011年版课程标准同样将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作为物理课程的内容,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的理念。在进一步推进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原有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科学探究能力各要素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总结前期探究式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或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偏差,进而研究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程标准关于科学能力的要求。
  比如,教师们对“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已达成了共识,但在课堂中常见这样一种现象,即教师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学生也很积极地提出许多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不是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想这里面存在着对课程标准关于提出问题能力要求的认识上的不足。课程标准中对提出问题能力的要求有两条:第一,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第二,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问题不是凭空想出来的,缺乏对现象或实事的观察与思考,是不可能发现问题的。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创设一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表述出问题。
  再如,在课程标准中对“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有两条:第一,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第二,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在课堂中的常见现象是只有“猜”,而没有“想”,表现在学生猜了许多,但是缺乏对猜想依据的追问,缺乏对提出问题的可能结果推测过程的合理性解释,这样的教学过程应该说也是没有落实“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基本要求。
  通过这样两个案例,我想说的就是教师在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式教学时,应该更为关注科学探究各要素能力基本要求的本质是什么,观察与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真正具备了这样的探究行为,再根据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中国教师》: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马朝华: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吸取物理实验的营养,一直是物理教师关注和研究的内容。我想优化实验教学可以从实验的形式和手段两方面作简要说明。
  首先是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理解概念规律,形成物理图景,认识物理过程等。但教师应该清楚它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因此,演示实验的内容,除了有助于形成概念的常规实验,还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组织实验,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辨析概念,深化规律。比如在学习“浮力”时,学生很容易产生“液体越多产生的浮力越大”“1N重的水产生的浮力不会大于1N”“物体浸入液体中越深,所受浮力越大”等错误认识,这些错误的认识都可以通过设计系列的典型实验进行纠正。在演示实验过程的设计上,应该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在启发性上下工夫,引导定向思维,形成不断探索的学习环境。
  其次是学生实验,包括探究实验和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实验可以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落实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提升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增强探索精神。优化学生实验的教学,应该在激发学生主体性参与上下工夫,不仅注重学生参与操作的程度与观察的内容,更要注重的是学生参与思考的热情和深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去做,能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观察、思考与交流。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应该让学生在错误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另外,在优化实验教学上,也可以兼顾实验手段上的优化。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比如可以在矿泉水瓶不同高度的地方扎几个孔演示液体压强和高度的关系,也可以用一支铅笔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还可以用两张较轻的纸片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等。利用身边的物品完成实验,并不完全在于它的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渗透用身边物品可以进行实验研究问题的意识,学生可以很容易在课外重复、模仿、拓展课堂实验的内容,或者研究他所感兴趣的新问题,这才是我们进行实验教学的本质目的。另一方面,要将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引入课堂,比如传感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手段的发展。
  《中国教师》: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也是物理教学一直倡导的。您能给大家谈谈物理教学联系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吗?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可否给予一些指导意见?
  马朝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五条基本理念中有两条都能让师生认识到物理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即“(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另外,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中也增加了联系实际的要求,比如,增加了“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增加了“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增加了“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内容,从中也可以看到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更强调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再将认识到的物理知识、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学科间的联系与共性凸显出来,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及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加强物理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来思考。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生产中的物理知识、技术中的物理应用等充实到物理课堂上。比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枝叶茂密的大树树阴处交错层叠的圆形光斑的成因;在讲“质量”时,可以让学生估测文具盒里一些小物品的质量,再用天平实测进行对比,也可以让学生估测一些小包装食品的质量,再与包装上的标称值进行对比等。教学中联系实际的事例,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对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实物、图片、视频、实验、学术游戏等方式调动各种感官增强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另外,在课堂之外,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拓展教学与实际的联系。
  《中国教师》:基于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该如何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初中物理教师培训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马朝华: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由比较广泛的自然和人文通用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部分组成。但作为一个特定学科的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积累,而忽略了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应该从教师专业结构的角度予以关注。我想发展自身专业的途径就是学习、实践与反思,但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是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反思型的教师。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够有意识地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但体现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是否能够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还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因此,在下一阶段的教师培训中,内容上应该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解读课程标准,提升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把握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科学探究各要素要求的实质,把握科学内容的要求;二是引领教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合理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在培训的形式上可以更多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讲座、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丰富培训的内容,将理念、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从而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中国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落实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宗旨和目标,是广大教师要努力与奋斗的,对此,您还有哪些建议与要求寄予广大教师?
  马朝华:首先,教师应该认真学习2011年版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从课程的角度思考物理教学的方向。其次,提升学科专业素质及教学基本素质,使知识结构呈多元化发展,从而能够胜任新课程物理教学的需求。另外,加强“教”和“研”的力度。研究课堂教学规律,从而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行为;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林静)
其他文献
“思品采集生成”教学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经验与崭新道德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创造性地生成自己学习过程的思品教学模式。“思品采集生成”教学由“课外采集”“课内反刍”“整合生成”三个环节组成。其中,“课外采集”环节既是“课内反刍”环节和“整合生成”环节的基础,又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开展课外采集活动呢?笔者针对香洲区小学品德教学创新实验研究课题中的教学案例进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选择成为美国基础教育界最为流行的改革风潮,这一改革源自于人们对于公共教育效益及公平的不满,为了使教育更加公平、有效益及满足多元需求,美国政府摈弃了公立学校“就近入学”的传统做法,试图通过其他不同的形式赋予学生和家长更加灵活的选择权。学校选择的改革潮流对美国近20年的基础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术界对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一、美国学校选择的主要模式 
挪威一名皮划艇爱好者,多年来,他荡着皮划艇在挪威旅游,他拍摄下的挪威风光有迷人的峡湾,崎岖的山峰,这些都如同波澜不惊的世外桃源,美到醉人。
骨干教师,是指在教师群体中,职业素质较高,教育、教学能力较强,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研有成果,在教育、教学、管理、教研中取得明显的成绩,产生良好影响,并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师。他们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重要的群体,是中小学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中坚力量,即教师们所谓的“顶梁柱”。[1]  一位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受到学校文化的濡染。校长的办学理念、领导风格,教师之间互相支持、彼此欣
亲爱的孩子:  很高兴知道你有了一个女友,也高兴你现在就告诉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多指导你。对恋爱的经验和文学艺术的研究,朋友中数十年悲欢离合的事迹和平时的观察思考,使我们在儿女的终身大事上能比别的父母更有参加意见的条件,帮助你过这一人生的大关。  首先态度和心情要尽可能保持冷静,否则观察不会准确。初期交往容易感情冲动,单凭印象,只看见对方的优点,看不出缺点,便是与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对异性更是常
老爸的“广东梦”  老妈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我的外公外婆早给自己买好大号墓地,希望将来与子孙同葬在这片土地上。  我老爸祖籍广东,爷爷奶奶是广东汕头人,老爸小时候随北调工作的爷爷奶奶来到河南,在郑州长大,始终保持着“哪儿都没广东好”的优越感。  从我记事开始,老爸的电视节目永远锁定广东频道,买电脑炒广东的股票,关注广东的房价与教育,还跟广东的亲戚们保持亲密的关系,总是蠢蠢欲动地想回广东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教育管理对象日趋复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教育监管与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保证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把每所学校和教育机构都纳入监管范围,构建让每所学校和教育机构都享受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的行业监管体系成为教育的需要。  建立全覆盖、无缝隙的有效“四维”监管模式,形成教育督导的长效工作体制,增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效能;强化教育督导职能
书面考试,作为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在1 300多年间的科举时代大行其道。而且,缘于它有效的量化考核功能,许多教师至今都乐于选用这种结果评价,甚至把书面考试当成唯一可信赖的评价方式。  且不论书面考试能否促进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单就判断学生学业水平的优劣而言,书面考试就不是百分百可靠。例如,一年级小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有时各班成绩相差很多。但那并不真实反映学生在整个学期学习水
郑板桥,江苏扬州兴化人,清乾隆年间进士,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并称“三绝”,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郑板桥所著《郑板桥集》是宝贵的历史文献,其中关于家教的观念,至今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郑板桥认为,富贵贫贱不是天生的,由此激励后人奋发有为,勤勉不倦。  郑板桥52岁时才有了一个儿子。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之才,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的教子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后人学习。对孩子不能溺爱  他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在他看来,儿童的兴趣和思维等机能都不是无中生有的,离不开真实感性的生活。只有从儿童现实生活与已有经验入手,教育才是有效、生动、活泼的,而不是简单机械的。为此,杜威特别看重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当下性与社会性的教育意义,因为生活所具有的其他意蕴都要落实到这两个方面[1]。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是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