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第一种反舰导弹:企鹅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国际武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无疑仍是美、俄两家,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传统军工强国在美、俄之间的夹缝里腾挪闪转,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是,在这些主流的武器研制集团之外,存在一些非主流的国家。这些国家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欧四国。无论是瑞典的潜艇、萨伯公司的战斗机、博福斯公司的火炮和防空系统还是挪威的导弹,都堪称上乘之作。
  挪威西南濒大西洋,西北临北冰洋,海岸非常曲折,多峡湾和岛屿。特殊的国情促使挪威人在海防建设上投入巨大的精力,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在西方多数国家几乎停止发展反舰导弹之际,全力致力于开发“企鹅”(pen-guin)反舰导弹,使之成为了西方国家第一种反舰导弹。在反舰导弹大行其道的今天,历史充分的验证了康斯伯格公司的慧眼独具。
  康斯伯格公司涉足军事产品领域已超过200年。20世纪以后,康斯伯格公司一直与挪威陆海空三军合作,研制各种武器装备和通信系统。康斯伯格公司开发“企鹅”系列反舰导弹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该公司于1962年开始发展“企鹅”家族第一个反舰导弹型号——“企鹅”-Ⅰ舰舰型导弹,该型导弹于1972年进入挪威海军舰队服役。1970年,康斯伯格公司开始在“企鹅”-Ⅰ的基础上发展“企鹅”-Ⅱ舰舰/岸舰型导弹,随后与瑞典联合发展“企鹅”-Ⅱ的改进型,代号为RB-12,仍为舰舰/岸舰型导弹,1980年前后进入现役,并向希腊、瑞典和土耳其出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康斯伯格公司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企鹅”-ⅡMOD7和“企鹅”-Ⅲ两种空射型反舰导弹。
  目前,技术更先进的“企鹅”-Ⅳ反舰导弹已经进入项目发展阶段,“企鹅”导弹已经形成了包括舰对舰、岸对舰、空对舰多种类型的多用途反舰导弹家族。
  
  结构特点
  
  “企鹅”系列反舰导弹采用相同的鸭式气动外形布局和相似的弹体结构,4片箭羽式控制舵面和稳定弹翼分别位于弹体前部和后部,前舵和弹翼均呈x形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圆柱形弹体头部呈卯形,尾部呈半球形,弹体内部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从前到后分为3个舱段:导引头舱、战斗部舱和发动机舱。
  导引头为视场可变的热成像被动红外导引头,有宽、窄两种视场,宽视场在远距搜索目标阶段使用,当导弹接近目标时转入跟踪锁定目标阶段,此时将导引头的宽视场转换为窄视场。该导引头采用了凝视焦平面阵列技术,不是跟踪目标热点,而是由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产生的制导信号跟踪目标,可以引导导弹飞向对比度变化最为明显的舰舷吃水线附近攻击。由此发挥最大的破坏杀伤效果。该导引头作用距离较近,但中段惯导系统的精度允许其在更为接近目标处开机工作,这有利于导引头抗干扰和提高制导精度。“企鹅”系列反舰导弹的动力装置均为1台罗佛斯和大西洋研究中心设计的无烟固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均采用半穿甲爆破型,总重120公斤。
  
  舰对舰型
  
  “企鹅”家族中最早设计的两型反舰导弹均为海上平台设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舰对舰导弹系统。“企鹅”-Ⅰ型舰舰导弹系统包括导弹和舰载设备两部分。“企鹅”-Ⅰ型反舰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整个导弹分为头部、战斗部和动力装置三个舱段。弹体为圆柱形,头部为卵形。4片燕尾形鸭式控制舵和4片燕尾形弹翼均呈x型配置。动力装置包括固体火箭助推器和火箭发动机,速度为亚音速,最大射程20公里。制导设备包括惯导系统、自动驾驶仪、红外导引头和激光高度表。惯导系统用于导弹飞行中段的控制,飞行25公里的导引精度为200米;激光高度表用来控制导弹飞行的高度;红外导引头用于导弹飞行末段的制导。战斗部采用了美国“小斗犬”导弹的MK-19型半穿甲爆破型,重120公斤,装药50公斤,有一个延时触发引信,保证导弹在穿破目标外壳后,进入其内部爆炸,取得最大的杀伤效果。
  舰载设备包括目标探测(探测雷达)、火控系统(火控雷达和火控计算机)和发射装置。作战时,由舰载雷达或被动探测设备探测目标,根据探测到的目标数据和搭载舰艇的运动参数,火控系统的处理机进行数据处理。操纵员选定目标、飞行弹道和导引头工作方式,操纵舰艇进入发射阵位,对导弹进行发射前检查并组织发射。由于导弹发射后为自主控制,所以舰艇发射导弹后即可退出。导弹在爬升到巡航高度(40~60米)后助推器脱落,主发动机启动。导弹根据预编程序先转向目标飞行,接着在惯导系统和高度表控制下巡航飞行。当飞至预定的导引头开机点时开机,对目标搜索、捕获和跟踪。最后,根据发射前选定的末段弹道,对着目标或迂回到目标后面攻击。
  在“企鹅”-Ⅰ型导弹服役后,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又在“企鹅”-Ⅰ的基础上发展出“企鹅”-Ⅱ多用途反舰导弹。“企鹅”-Ⅱ型舰舰导弹的气动布局和内部结构配置与“企鹅”-Ⅰ完全相同,不过动力装置采用了高能推进剂,射程增加到30公里,“企鹅”-ⅡMOD7型达34公里。制导设备更加先进和精确,中途制导采用了可编程惯导系统,导弹发射后能按程序左转或右转、直线或迂回飞行。红外导引头是一种视场可变的热成像导引头,以宽视场搜索、捕获目标后转入窄视场跟踪,由目标与周围背景的对比度来产生制导指令,引导导弹攻击目标。现在说的舰对舰、岸对舰两用型“企鹅”-Ⅱ是老“企鹅”-Ⅱ的改进型,有多种型号。
  “企鹅”-Ⅰ在挪威共装备了30艘舰艇。“企鹅”-Ⅱ装备的舰艇包括挪威14艘、土耳其8艘、瑞典16艘、希腊6艘。
  
  空对舰型
  
  在连续开发了两型舰舰导弹后,挪威康伯格公司把视线投向了固定翼战斗机和海军舰载直升机。显然,飞机在执行反舰任务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良好的视野、相对宽大的探测范围以及更好的平台机动性。因此,从1979年开始,挪威康斯伯格公司连续研制出两型空对舰的“企鹅”导弹——主要装备固定翼战斗机的“企鹅”-Ⅲ型和装备海军舰载直升机的“企鹅”-ⅡMOD7型。
  “企鹅”-Ⅲ空对舰导弹主要用于抗两栖登陆,特别用于封锁海域和攻击舰艇目标,也可作为空对地和地对地导弹使用。“企鹅”-Ⅲ的弹体气动布局、内部结构和整体设计理念与“企鹅”-Ⅱ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尺寸上有所变化——导弹弹体加长了200毫米,翼展则缩短了400毫米。由于导弹装备的平台是高速飞行的固定翼战斗机,平台本身即可赋予它所需要的高度和速度,因此“企鹅”-Ⅲ型取消了固体火箭助推器,腾出空间装载更多的火箭发动机推进剂,其结果是“企鹅”-Ⅲ型的最大射程增大到55公里,达到了中程反舰导弹的标准。这就为搭载 “企鹅”-Ⅲ的空中平台的作战使用带来了巨大方便,“企鹅”-Ⅲ可在敌方防空火力范围外发射,极大的保证了发射平台自身的安全。它的允许发射高度最低可到50米,载机发射导弹时飞行马赫数为0.5~0.96之间(这是战机在执行任务时最通常采用的亚音速模式)。发射后,导弹在惯导系统控制下左右转弯,进入初始航向,然后自动下滑到预定高度。到达海面上空时,导弹再次下降进入掠海攻击模式,在预定的航线分段点转入末段攻击航线,并在两种预定掠海飞行高度中选择一种。接近目标时,导弹爬升至两种掠海高度中的较高的那个高度上,红外导引头开始搜索;发现目标后,进行自动跟踪和锁定,将导弹导向目标,使导弹击中目标舰吃水线上方,将其击毁。
  “企鹅”-Ⅲ每片弹翼后缘均增加副翼,仍为3个舱段,制导控制设备有所改进,采用高尔德导航公司生产的雷达高度表,它使导弹可选用不同的巡航和末段掠海高度,将液压伺服系统改为气压伺服系统。“企鹅”-Ⅲ的另一个特点是适应性极强,它对载机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只要装有雷达、火控计算机上有对舰攻击模式的战斗机都可装备“企鹅”-Ⅲ。F-16战斗机(可携带2枚或4枚)、P-3巡逻机等都可装备。以装备范围很广的F-16战斗为例,挂载“企鹅”-Ⅲ型空舰导弹唯一需要的改进就是把1553数据总线延伸到第3和第7武器外挂点,并重编存储管理装置的程序,以便平台获取的关键的目标数据能在发射前传输给导弹。
  “企鹅”-Ⅲ空舰导弹基本上可以做到发射后不管,从而提高了载机的生存能力。导弹重量本身很轻,价格又便宜(大约相当于“捕鲸叉”导弹的1/4),在实战使用中,即使因为战斗部威力较小不能直接击沉吨位较大的舰只,也能起到很好的骚扰和辅助攻击的效果。而且由于“企鹅”导弹体积小,目标小,拦截相对比较困难,如果攻击方能同时在多个方向发射多枚“企鹅”-Ⅲ导弹,达到饱和攻击的密度,就能对敌方舰队构成很大威胁。“企鹅”-Ⅲ空舰导弹从1987年开始装备挪威皇家空军的F-16战斗机。1988年,美国空军的F-16战斗机成功试射3枚“企鹅”-Ⅲ导弹。由于美国自身并未研制类似体积的小型空舰导弹,擅长拿来主义的美国很快向挪威购买了160枚“企鹅”-Ⅲ反舰导弹,美军正式军用编号为AGM-119A。
  “企鹅”-ⅡMOD7是康斯伯格公司于1984年发展的直升机载型反舰导弹。它在“企鹅”-Ⅱ舰舰型的基础上直接改进而来,与基本型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折叠式弹翼,这主要是为了在直升机机身两侧面积不大的短翼能够挂载四枚“企鹅”导弹。装备“企鹅”-ⅡMOD7型的直升机需要做一些适应性改装,比如安装雷达、数据处理/传输系统以及导弹发射控制设备。1985~1986年,“企鹅”-ⅡMOD7型空舰导弹进行了飞行试验,1993年开始装备美国海军的SH-60B“海鹰”舰载直升机,美海军正式编号为AGM-119B。此外,希腊海军的SH-70、澳大利亚海军的SH-2G、“超级山猫”和贝尔-412P也装备了“企鹅”-ⅡMOD7型。
其他文献
“黑鹰”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建陆军航空兵。当时解放军内部的直升机奇缺,国产的直-5性能较差,开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陆军航空兵成立后,迅速将军内的所有直升机集中起来。在这批直升机中,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特别引人注目,不光因为其特殊的背景,而且还因为该机优良的性能。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迎来了破天荒的蜜月时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
期刊
近年西方舆论总是大发“看好印度、贬抑中国”的论调,在军事工业方面也常搞“龙象对比”。若是抛去政治偏见,认真研究对比,南亚“象”的军工水准与中华龙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中华崛起对美、日等国带来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军事上鼓噪“中国威胁论”,“抬印抑华”成为西方的一种战略选择。2006年7月,美、日等国鼓动联合国安理会谴责朝鲜试射导弹时,印度发射了一枚“烈火”Ⅲ型中程导弹,西方却几乎没有反应。俄罗斯从地缘
期刊
为了打造21世纪的海上力量,美国海军正在发展新一代航空母舰、水面舰、濒海战斗舰、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等耗资巨大的装备,加之每年为伊拉克驻军要投入上百亿美元,尽管军费连年增长,布什政府为2006年度国防预算更是开出了4500亿美元的大单,但也显得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斯普鲁恩斯”必然选择下岗,由“阿利·伯克”独挑大梁。身兼数职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退役后,阿利·伯克级要身兼数职。或许有人会担心它能
期刊
孙守鹏 编译    2004年12月10日,日本内阁安全保障会议通了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新《大纲》对日本现有的防卫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标志着日本防卫政策已从单纯“专守防卫”走向全球性军事战略。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因此一向视海洋交通为其生命线,非常重视反潜能力。日本要走向海外,则必然要研制大型运输机。实际上,日本早就做好了这种准备,自2001年就已经开始研制
期刊
在世界轮式车辆发展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芬兰帕特里亚车辆公司研制的新系列“模块化装甲车”可谓异军突起,在“旨在满足全球范围内对8轮轮式装甲车辆迫切需要”的目标指引下,凭借其前瞻性的设计、高水平的性能和与国际接轨的兼容性,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崭露头角,赢得了众多国家的青睐。    开发过程    “模块化装甲车”研制和投产的惊人速度与其他同时代轮式装甲车辆旷日持久的缓慢研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1998
期刊
空天力量已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关键工具。在美军空中战役理论人士的观点和美军在海湾战争及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的巨大影响下,中国已经认识到,空天力量、战区导弹及信息战方面的巨大优势将迫敌屈服。而台海冲突一直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毫无疑问将优先发展空天力量并且将使用压制手段而不是发动大规模战争来统一台湾。  海湾战争以来,解放军在建设能够在联合作战环境下实施空中打击的空天力量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期刊
2006年9月23日,一艘造型和用途都颇为独特的战舰在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旗下威斯康星州马里内特造船厂船台上,以少见的侧向下水方式滑入水中,它就是美国海军订购的第一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事情是很有意思的,原本稀松平常的事物只要美国人一来“捧场”,便会一下子变得非常惹眼。就像这次“自由”号的下水,使得这种被设计成专门用于浅水作战的中小型舰只又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其实,这种独特
期刊
“千万不要向中国、巴基斯坦提供‘枭龙’战斗机发动机”,这是俄总统普京2006年11月访问新德里时,印度某些人发出的呼吁。  近来,印度在加强与俄罗斯军火贸易同时,也在不断向俄施加影响,并且把目标指向中巴联合生产的FC-1“枭龙”战斗机(巴方称为JF-17“雷电”战斗机)。由于该型战机装备的是俄制发动机,印度希望俄停止向中国出口发动机,以防止“雷电”战机装备巴空军。    印度希望影响俄方政策   
期刊
编者按:本文是在德国活动的韩国军事专家赵明镇博士发表在英国权威杂志《英国国防体系》2006年春季号上的一篇文章。赵明镇是德国柏林ADIA咨询部门东亚分部的主管,是《东亚空军力量的平衡》、《韩国国防航空航天工业的重组》以及《欧盟扩大及对其国防工业的影响》的作者。  自从利用商用飞机进行恐怖袭击的“9·11”事件发生后,当前的安全领域一直更多地强调反恐。韩国的国防决策者们仍旧视朝鲜为巨大的威胁,他们有
期刊
于 君 编译    编者按:中日两国在东海能源问题上的分歧早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外间舆论也益发关注两国海上权利的维护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力量对比。本文作者理查德·费舍尔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本刊刊载此文并不代表本刊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与日本对相邻的海域都提出自己的权利要求。这种要求不但增加双方在海上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而且突出双方海上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