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以人为本”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dl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它不仅认为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强调人的因素第一,认为人的行为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的解放、发展和完善,因此要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人格,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一般情況下,实现“以人为本”,主要在两个方面:对外,必须为人着想,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对内,关怀员工,依靠其积极性发展事业,员工也由此而实现自我价值。教育与一般事业有极大的不同,它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其成果是人的发展而不是产品的发展,而这种人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因此,教育“以人为本”具有更为深广的内涵。
  一、理解、尊重、关怀所有学生,是“以人为本”的第一要义
  教育对象的学生,不仅是一般的认知体,而且并首先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年龄有大小,启蒙有先后,进步有迟速,秉性有差异,但都有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一定要把他们当作大写的“人”来看待。因此,教育要充满人道、人情和人性;对成长中的孩子,尤其需要无微不至的关爱。须知:教育绝不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而是一种最富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心心相应”的互动。一位现代教育家说得好:“教育的全部内涵就在于一个爱字。” 教师应当“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以平等的态度互相交流,喻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任何对学生的轻视、歧视、强制、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公道处置,都是对学生人格和权利的不尊重甚至侵犯,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了。
  二、培养合格的人,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基础任务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须有自身的生产。这种生产既有数量要求,以求人类的延续:更有质量要求,以期人类的提高。教育就是提高人类自身生产质量的事业。教育首先要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培养适应社会的合格的人,以保障社会稳定发展,保障人类文化的薪火相传。在此基础上,教育要从积极方面,努力提高人的生理心理、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每个个体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人类更需要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需要创新和开拓的能力,需要社会在竞争和合作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达到空前的高度。培养适应时代的一代新人,教育才能对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生产力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基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掌握知识,发展生产力,改造客观世界,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主观世界,知识并不是教育的一切。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当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由于物欲横流,使相当多的人情感物化,思想贫瘠,以至人性沦丧或异化。有人尖锐地指出:人类已经征服了世界,但是却在征途中的某个地方失去了灵魂。因此人类亟需人性的滋润,亟需精神文明的导引,亟需把握工具理性的价值理性,在教育上就要强化人文思想的学习和渗透。人性是人所有素质的底色,是人和谐发展的根本,教育“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就要净化和提升人性。
  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受教育者,它既是解放,又是约束。因为人只有通过教育,逐步认识主客观世界,才能进入“自由王国”;但教育的本质是使人社会化,如果这种适应性功能空前膨胀,人的发展性必然受到压抑甚至扭曲,而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了基础的班级授课制,也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有位学者曾说:“不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哲学、文学、艺术领域,几乎所有的天才人物在学校读书时都不是‘好学生’,都有过与当时的教育制度作斗争的经历”,“他们的成材史就是摆脱学校教育之束缚而争得自主学习的自由的历史”。教育“以人为本”,就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创造条件。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开发解放学生的一面,减少约束学生的一面。教育不应该选择适应它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形式。教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优势,开发潜能,实现他们具有个性特点主动而全面的发展。
  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的特点。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否发挥,发挥得怎样,不仅对他们一时的学习成效有明显作用,而且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为根据,外因为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教育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自己;教师的作用,也必须通过学生的能动才能实现;教育的最佳境界,就在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好发挥。古希腊哲人普多塔戈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通过成功的感受,充满人生的自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和创造的热情,成为持续前进不竭的动力。要强化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的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教育“以人为本”,就要充分激发学生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
  要实现以上要求,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事业和劳动,对社会和人类进步有巨大贡献,并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殊性:其一,由于他们直接的工作对象是人,是一个具体的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因此教育不可能程式化,它与一般劳动相比,具有创造性。其二,由于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种影响又是通过教师的工作实现的,因此教师本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对学生也起着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作用,与其他创造性劳动相比,它具有自身示范性。由于这两个特点,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也要求社会更好尊重他们的事业和劳动,关怀他们的发展,让他们在事业发展中实现和超越自我。因此,更好地尊重和关怀教师,也是教育“以人为本”之本义。
  总之,由于教育事业的特点,“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怀教育工作者,要关怀它的成果对人类的意义,而且要关怀这一事业的对象——广大学生,因为它对人类的深远意义以及教育工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要通过这种关怀才能获得体现。
  (作者单位:423313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七甲中心学校中学部)
其他文献
【关键词】朋友 赞许 微笑  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在一位老师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说“我们要和孩子们交朋友,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如此动听的话我们天天在说,但真正要做到与学生交朋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要和学生交朋友,首先要放下“高姿态”  真正要与孩子们交朋友,你如果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那么你与学生就谈不上交朋友。每次和
期刊
提高复习质量,应当根据“考试说明”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安排。只要切实着眼于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巩固与强化,那么应试水平和基本素质就将同步得到提高。  在这里,我想谈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要明确复习的系统  语文高考复习应从四个方面来抓,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者要统筹兼顾,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前两个方面却很容易产生盲目性,于是一味加重负担、堕入“题海”。所以明确这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做到寓教于乐,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就必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唤醒 激发 强化  英语的教学成效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可以显见的,但是在应试教育、以学生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今天,大多数教师的心理不免也被应试模式
期刊
一直很喜欢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他以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写下了一本伟大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结合生动的教学实例,娓娓道来,从侧面恰如其分地透露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感同身受,发人深省。而自己从教十四年来,一直执教语文,始终坚持认为:做一名语文教师是幸福的。幸福于可以徜徉在曼妙的语言文字之中,幸福于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那么
期刊
在现代教学中,愉快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关注。所谓愉快教学,实际上就是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它始终注意发挥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情感的积极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各自的认知需要,并主动积极地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乐于学习,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获得教育。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一年,如何在语文教学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课堂教学怎样进行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通过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来实现的,与有意义学习相对立的机械学习则只能阻碍学生素质的发展。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是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有意义学习进行了探索,总结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四个基本点,即认知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和心
期刊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有18个年头了,在18年的教育教学耕耘中笔者领悟到了教育教学的重要和不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承担着一个大写的人的教育任务,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培养一个國家和民族的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角色。我们对学生的关注,在他们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实现教育交流,思想互化的合理延伸,是教学工作的桥梁纽带。  教育是人的教育。首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当前大部分语文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应倡导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动手,乐于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乐于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要使农村学生的语文课真正的乐起来,就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发掘教材所选文学作品的文化因素,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行为习惯。同时,要
期刊
当今世界,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学实践的检验,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学改革的使命,就是要变苦学为乐学,提倡愉快教学,实现寓教于乐。愉快教学,简单的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能力,在愉快中当学习的主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精辟的指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学习本身应该充满乐趣,并让学生从中获得求知的喜悦。意大利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要面对的许多现实问题,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老家,相应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就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为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这些孩子在学习、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