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小妹在德国的庄主生涯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4月下旬,笔者在合肥应约采访回国探亲的赵丽时,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邻家小妹”,竟是家产千万的“欧洲农场主”。据说她生产的有机蔬菜行销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地。出国前她是一家大公司的白领,为何千里迢迢跑到国外当农民?德国“庄主”的生活到底怎样?
  
  公司白领到欧洲当农民
  赵丽出生在合肥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2003年夏天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她留在上海一家经营医疗器械的大公司做策划文员,白天对着电脑操劳,晚上一个人在蒸笼般的小屋里辗转反侧。与这个城市升高的气温相反,她的工作热情日渐冷却。不愿拘泥于一潭死水般生活的赵丽,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着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
  有一天,在德国留学的堂妹从网上发来了一些她在当地农庄打工的照片,赵丽看后惊羡不已。只见青青的草地上,妹妹赶着一群奶牛,蓝天白云下,这位“牧牛女”简直成了天使:在漫山遍野的深紫色“海洋”里,她脸色微红,弯腰低头用小刀一丝不苟地割取薰衣草花穗……充满了异国情调的田园生活是那样惬意。“假如能去欧洲当农民,简直妙不可言啊!”这些照片,带着浪漫的质感,像一只温柔的小手,轻轻攥住了赵丽那颗无限神往的心。
  第二年春天,在旅欧经商的伯父帮助下,赵丽来到了德国波恩。汽车在田野上飞驰着,窗外不时掠过大片的牧场和森林,其间还游荡着成群的牛羊。这一切,仿佛一幅色彩浓郁的田园风光油画。
  来到偏僻的迪克尔农场时,主人斯克泰夫妇热情地接待了她。一见面这对50多岁的德国农民夫妇就给赵丽一个欧式拥抱。这里不像柏林和法兰克福等大城市,亚洲人很少,赵丽是他们第一个接触到的中国人。身着牛仔服的斯克泰太太笑眯眯地看着她说:“欢迎我们可爱的中国天使,希望你能在这里过得愉快!”
  接着,这对农民夫妇带她到农场参观。在国内,赵丽从未见过农场主有这个气派:一路排开的四幢房子,每幢都有两三百平方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圆筒状的仓库,堆着未出售的小麦和豆菽。第二幢是工具房,里面有钻床、刨床等机器,就像小工厂的车间,从修理汽车到修理拖拉机的所有工具应有尽有。第三幢房子是车库,里面存放两部卡车、两台拖拉机,还有收割机、播种机、锄草机、打捆机和挖土机等。
  当然,最气派的还是斯克泰夫妇的住处。这是一幢以乳白和粉红色为基调的欧式小楼,共3层,有20多个房间。虽是农村,里面的设施与都市住宅几乎没什么区别。有冷热水管,厨房里有燃气灶和电灶,宽敞的书房里有上了互联网的电脑,还有办公室和健身房等。室内布置得很考究,楼梯、房间的墙上都挂了许多典雅精致的风景照和静物画。
  过去赵丽只知道德国工业很发达,他们生产的奔驰、宝马卖遍了全世界。到这家大型私人农场后,她才吃惊地发现,德国人种起地来同样了不得!尽管这家农场有2000多亩地,但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平时斯克泰夫妇两人就能轻松搞定,只在农忙时雇几名帮工。
  更让赵丽感到新鲜的是,农场在每次耕种前,斯克泰先生都会开车到每块土地上取土样,车上配有卫星定位接收器和笔记本电脑,可以显示每份土样提取时的准确位置。土样送到一家专业的土壤测验室分析,数据输入电脑,对每块土地一年来土质肥力、酸碱度、有害残留物等变化及时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电脑就可以进行多方案计算,定出本季度哪块地最适宜种植哪种植物,需要施放何种肥料,以及使用土壤改良剂的数量。
  这些农作物收获后,也是通过互联网交易的。德国一些大型粮食出口公司,每天都对外公布大豆、玉米等的收购价格,浏览期货市场的行情后,觉得价格合适,便向其出售。看来,德国农民真的很“白领”。
  
  满眼新奇,打工胜过读大学
  在迪克尔农场工作近一年后,赵丽又来到Vostp,这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家庭农场。男主人托尼从部队退役后,和一位德国姑娘结了婚,并在这里买下一块100英亩的小农场。托尼先生说,经营农场是他从小就梦寐以求的生活。“要么拥有一片农场,要么拥有一艘邮轮。”
  这对年轻夫妻饲养着200多头纯种奶牛。早上是固定的挤奶时间,不过以前在现实生活中连牛都没见过的赵丽,怎么也不敢靠前。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蹲到牛肚子一侧,小心翼翼地努力了半天,挤出来的牛奶只有那么一点点,而且还没办法让牛奶准确地落入盆子里,洒得满地都是。掌握了挤牛奶的方法之后,赵丽才突然觉得,原来一件看似不经意的事情里需要耗费如此之多的心思。
  一整天,挤牛奶,去葡萄园施肥,拔草,几项工作做下来,虽有些累,但是比起昔日枯燥的办公室生活,赵丽还是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这种农场生活的饱满。
  在打工中,赵丽不仅体验到了外国农民的乐趣,同时还学会了不少东西。比如,托尼先生从不让他的奶牛吃鲜草,而是大捆大捆地喂它们干草,这就让女孩大为不解。对方告诉她:“这些牛产的奶是用来制作奶酪的,如果它们吃青草,奶酪的味道就不好了。”
  在国内,牛奶中抗生素超标,是个最普遍最令奶农感到棘手的问题。对此,托尼先生另有妙招。他在草场种植了许多蒲公英和蓿苜草,因为吃这种饲料,奶牛不注射抗生素也不易得乳腺炎,所以自然也不会有抗生素超标的问题。在科技十分发达的德国,奶农们还使用我国古老的中草药来提高牛奶品质和预防各种疾病。
  此外,欧洲人推崇生态农业,托尼先生发明的“在稻田里养鱼”的高效混养模式,就令赵丽感到非常新鲜,且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每年6月,托尼都要将上千只小鸭子赶到他刚插完秧的水稻田中。这些小鸭子对那些秧苗完全视而不见(秧苗含有许多的二氧化硅等矿物,口味不佳),却狼吞虎咽地吃着稻田里的虫子和杂草。它们的排泄物是水稻极好的肥料。这些小家伙在稻田的土床上来来回回地搅动,刺激了秧苗的根部,从而使水稻更快地成长。随着季节的变换,托尼还在稻田中放养了泥鳅、草鱼之类的淡水鱼类。
  秋天,他将鸭子赶到粮仓中(否则它们将会把成熟的稻子吃掉),让它们在那里产蛋,鸭子被喂养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出售了。最后,他将大米、鸭子、蛋和鱼类,照单卖给他的订户。
  
  当上农场主,财富快乐双丰收
  在德国生活一段时间后,赵丽发现,当地人特别喜爱有机蔬菜。这种不用化肥、农药和催熟剂的生态蔬菜,尽管价格贵得惊人,但因绿色环保,在市场上格外抢手。细细品尝,女孩发现这种菜的滋味芳香清甜,特别原汁原味,哪怕是采取最简单的烹调方式,随意蒸熟,或拌成沙拉,加上少许盐,都会变得美味可口。
  尽管种菜的利润相当丰厚,但因管理麻烦,当地农场主却没什么兴趣,他们反而乐意大面积种植粮食和葡萄(用来酿酒)这类“大路货”。忽然,赵丽产生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自己何不租块地,专门种植最能赚钱的生态蔬菜?
  说干就干,2006年春天,她先在一个朋友处租了200亩地,由于手头只有3万欧元,别说购买机械设备,连租地的钱都不够,幸好银行能提供小额低息贷款,这才解了燃眉之急。在德国最贵的是人工,好在这里有很多罗马尼亚打工者,工资便宜不说,干起活来手脚麻利,效率相当高,当地人也喜欢雇用他们。
  就这样,赵丽开始带着5名工人精耕土地,铲土做埂围成一块块的畦田,每一畦都种着不同的蔬菜。国内在家时赵丽是个“五谷不分”的女孩,更不要说种菜,现在她必须学会温室培植菜苗,甚至开小型拖拉机等。
  有一天,赵丽在土豆地里见到了亚麻。当时她还因它们的美丽,从内心发出夸赞。但很快,这种开着蓝紫色花朵的植物就让她烦恼不已。因为种有机蔬菜不能使用除草剂,这种浑身带刺的杂草,只能靠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亲手拔掉。
  赵丽辛勤的汗水并没有白流。时间不长,柿子椒开始结果,挂起了碧绿的小“灯笼”。草莓也不甘寂寞,红艳艳的小果纷纷探出头来,煞是可爱。顶花带刺的黄瓜更是长势喜人。经有关部门化验,各种环保指标均达标,于是赵丽的生态蔬菜经严格包装后,被摆到了波恩市各大超市的货架上。
  第一年,除去各种开支,女孩净赚18万欧元,在德国富人眼里,这点财富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一位种菜新手来说,牛刀小试就有如此斩获已经是很不错了。这也大大激发了赵丽在异国创业的热情。
  接着她又租下一大块地,并种植了英国“王子果”、日本迷你南瓜、法国小叶欧芹及美国芫荽等,这些新奇品种不仅外观漂亮,有的瓜果造型还十分奇特,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2008年,赵丽通过朋友帮助“盘下”两家濒临破产的家庭农场,成立了自己的Aitap有机蔬菜公司,并自任总经理。如今,她已有了总面积2000多亩的生态蔬菜种植基地。
  在德国5年,除创造了100多万欧元的财富外,比赚钱更珍贵的,是赵丽观念的深刻变化及心灵的洗涤。她认识一对年轻的农民夫妇凯瑞和琳娜,第一次应邀到他们温馨的小家做客时,琳娜招待她的是夫妻俩制作的甜点和草莓酱,并自豪地称一切用料都产于自家的农场。这对农民夫妇表面上看“很能干”,甚至有些“土”,细一聊小赵吃了一惊:原来男的毕业于著名的柏林大学,曾在一家大型证券投资公司任职,女的曾是一位银行的中层管理人员。几年前因为厌倦了都市生活,夫妻俩干脆跑到山野中做起了农民。凯瑞说,过去职场上的那种不安和焦虑感一下消失了,在这里他们获得的快乐远远大于经济上的收益。
  赵丽说,现在国内不少大学生都不愿去农村当“知识型农民”,毕业后总是想方设法往大都市挤,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而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却争着到乡下居住,他们热爱这种生活,快乐地做着农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连查尔斯王子都有自己的农场,并以“农民”身份为荣。
其他文献
在丽水莲都区,有一位痴迷于花鸟虫鱼的剪纸人,她就是退休教师王浣清。凭着一把剪刀,一罐浆糊,她在传统的剪纸基础上,推陈出新,剪出了一个精彩缤纷的世界。中国美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刘频华在看了她的作品之后大加赞叹,认为老人的作品有别于传统剪纸作品,独具特色,应该叫“剪贴画”。    远看似国画 近看是剪纸    走进园丁新村王老师的家,相见时让我大吃一惊,她虽然已是满头银发,然而给人的印象却是
期刊
甘南藏区是中国众多藏区中的一块独特的地方。那里有大草原,有美丽的雪山,有黄河第一湾,还有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学府拉卜楞寺,以及存在于各地的独特民俗风情。流行于甘南各地的插箭节,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人文地理风俗,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插箭风俗源远流长    甘南的插箭节是很古老的节日,每年一次,大致在五六月间。  传说,甘南一带最早的原始部落间经常争战不休,本部落出征作战的人,为了不在陌生的地方返回
期刊
我国西部百姓把那些最美丽、最芬芳的花儿,统称为“格桑花”,它被藏族乡亲视为爱与吉祥的象征。有个爱心志愿者组织叫格桑花助学协会,她以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为平台,经过3年多的运作已筹集捐助资金达1000多万元,使数万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公益慈善品牌。而她的创始人却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女性,追寻她的生命足迹不难发现,这是一部大爱无疆、催人泪下的生命宣言。    格桑花凋零撼心魄    今年39岁
期刊
2008年4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2008年度考古发掘任务,  并与包括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内的17家项目承担单位正式签订工作协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线路从荆楚文化遗存富集的丹江口库区向北穿越夏商文化鼎盛的中原沃土、燕赵文化繁荣丰茂的京畿大地。这是一个穿越中华文明腹地的浩大工程,是继三峡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考古会战。宁波考古工作队所在的丹江工地是黄
期刊
明洪武十七年(1384)正月,过年的喜气还未散去,皇帝朱元璋坐上龙椅时还面带喜色,可接了第一份奏章之后立时浓眉紧锁,甚至脸露怒色。这份奏章说:“大批倭寇侵犯浙东,焚烧民居,抢劫财物,还将婴儿挑在长矛上,将孕妇肚皮剖开……”朱元璋愤怒得胡子都颤动起来,但很快就沉静下来,说:“海疆需要宁静,派谁领兵去抵御倭寇的侵犯呢?”众大臣面面相觑,一时默然无语。谁都知道,开国名将徐达、常遇春等皆已去世。朱元璋这时
期刊
龙是中国的象征,关于它的传说,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夏朝。  相比之下,中国民间的舞龙风俗源于何时何地,传说的版本缤纷呈现。最近,一个新的版本在网上盛传:中国舞龙的发源地在金华磐安。记者立即跟着香港的阳光卫视摄制组匆匆赶到了磐安,探寻这个现实中的民间传说。    版本来自台湾的一本书    磐安县玉山镇党委书记孔令维告诉记者,中国舞龙的发源地在金华的这个版本,早在10年前,就在我国台湾宝
期刊
2009年5月24日晚7点,上海。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内,灯火通明,高朋满座。  台下,是复旦大学的博学鸿儒、莘莘学子,以及来自各地的资深“张爱玲迷”。  台上,是主持校订《张爱玲全集》的内地散文家止庵,以及香港资深文艺评论学者马家辉。  他们讨论的只有一个话题:张爱玲的遗作、一出版便引发文化界热议的《小团圆》。  止庵说:“《小团圆》是一部情感小说,一部心理小说,是张爱玲对自己一生中的各种感情,包
期刊
传统的民俗文化是民族先人创造的历史实录,是民族凝聚力、认同感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价值观和审美理想的反映。  温州宁村“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相继入选市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筹备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村先后被评为区、市、省级科普示范村。2008年宁村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授予“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宁村,正以汤和文化为核心,打出三张金名片,展示
期刊
At the China Arts and Crafts Exhibition that lasted from January 10 to February 10, 2009 in Beijing-based China Art Gallery, Children are the Teacher’s Life, a boxwood carving by Zhejiang artist Zheng
期刊
我驻美首任大使柴泽民回忆中美建交往事­­­——    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2日下午会见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时,积极评价中美关系3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长足发展,对两国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中美关系改善与发展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高度赞赏。  卡特,邓小平称之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尽管85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路十分清晰。“中美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