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绽放青藏高原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部百姓把那些最美丽、最芬芳的花儿,统称为“格桑花”,它被藏族乡亲视为爱与吉祥的象征。有个爱心志愿者组织叫格桑花助学协会,她以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为平台,经过3年多的运作已筹集捐助资金达1000多万元,使数万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公益慈善品牌。而她的创始人却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女性,追寻她的生命足迹不难发现,这是一部大爱无疆、催人泪下的生命宣言。
  
  格桑花凋零撼心魄
  
  今年39岁的洪波家住合肥,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审计科的高级工程师。她性格开朗,喜爱旅游,特钟情西部的绚丽风光。2002年她作为第一批全国招募的志愿者,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工作了一个多月。那年夏天,洪波途经青海省玉树县一片荒凉的戈壁,她口渴走进一户牧民家庭借水喝,发现一脸稚气的女主人只有十五六岁,怀里竟然抱了个自己的小孩。女主人告诉她,9岁时因家庭困难便辍学在家,没有办理婚姻登记就结了婚,她的丈夫是个16岁的少年。为了照顾常年生病瘫痪在床的阿爸和年迈的奶奶,本该在学校里读书的他们只得早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若非亲眼所见,洪波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活生生的现实!
  2004年春,洪波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时遇到一对衣衫破烂年纪只有七八岁的小姐妹卓玛草和拉毛草。当她们见到洪波时,举起松开的手心露出两根虫草,女孩很害羞地问,“阿姨,刚采到的虫草要不要?”原来,女孩们的爸爸去世了,妈妈靠给别人放牧、洗衣服艰辛地供养两个女儿上学,因此她们放学以后,只得去挖虫草攒学费。同为人母的洪波被女孩们的不幸遭遇深深震撼了,紧紧拥住小姐妹。至此,洪波的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帮扶欲,当即决定捐助两个孩子的学费,每年几百元一直到高中毕业。卓玛草姐妹俩高兴得哭了,拉着她跳起舞,更让姐妹俩欢喜的是,洪波阿姨利用住在她们家的几晚教她们写作文做数学题。卓玛草姐妹书是读上了,可洪波却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青藏高原还有许许多多个卓玛草和拉毛草翘首以盼,谁来帮他们一把?”
  从2004年夏天起,洪波开始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那些孩子身上。她在爱人的大力支持下花费1万多元数次深入西部高原进行实地调查。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她的足迹踏遍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她克服着常人不能想象的艰难,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牧区,一家一家地访问,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奔走,常常顾不上休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在西部一所中心小学的调研给洪波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她看到一间教室的天棚上露个大窟窿,墙壁时不时地往下掉一层土,课桌上落满了灰尘,地面坑坑洼洼。当她看到一些孩子因为没有课桌而不得不趴在地上写字时,她再也看不下去了。于是,洪波当场把身上所带的钱留了下来……洪波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到,在西部贫困地区,不少成年人因没上过学,成了文盲、法盲。由于缺乏生存技能,一些人只能靠非法捕杀藏羚羊为生,贫苦因此进入恶性循环。所以,从源头上解决西部孩子们学习知识、掌握生存技能问题,已迫在眉睫。也是在2004年的那次考察中,洪波结识了来自上海的刘祎,她们谈得很投机成了好姐妹,并立下誓言:我们成立一个二人组合吧,能做多少是多少,为可可西里的孩子们读上书竭尽所能!
  从西部回到合肥后,洪波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在合肥,洪波每到一处都饱含泪水地向亲朋们讲述自己在西部的所见所闻:江永卓玛,15岁的女孩,虽然聪明伶俐,学习优秀,但因父亲瘫痪在床,她不得不辍学;格来江措,14岁的男孩,小学4年级时就被父母遗弃,只好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70多岁的奶奶靠讨饭供养孙子读书;还有……这些只能以青稞面果腹的孩子,家里穷得连铅笔、写字本都买不起,随时都面临着失学的境遇,“我们能不能在政府的援助外,动员民间力量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和上学条件”?
  
  
  爱的使者:格桑花西部助学网
  
  机会来了,2004年底,洪波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说拉萨德吉孤儿院的孩子们衣服单薄无法过冬,洪波觉得这正是实现她和刘祎愿望的机会,于是立刻发动身边的朋友们开始募捐。在这次募捐中,拉萨德吉孤儿院的60个孩子收到1万元钱和很多棉衣。初次成功竟让洪波和刘祎这两个快乐的女人在电话里开怀大笑!很快,洪波又有了新的想法:还有别的孩子也需要帮助,依据目前的力量,寻找100个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孩子,一直帮他们读完小学、初中!目标定下来之后,洪波和刘祎开始分工,洪波负责去寻找落实资助对象,而刘祎负责去筹钱。从2004年年底到2005年的2月份,不到3个月的时间,洪波和刘祎已经陆续为70个孩子找到了捐助人。但是,在欣喜之余,洪波也感到力不从心,繁琐的联系不仅严重分散工作精力,每月3000多元长途电话费更使她囊中羞涩,“不如做个网站,把资料发布在网上,谁都可以看,谁都可捐,岂不更好?”想法虽好,可洪波和刘祎对建网站一无所知。于是,她在网上寻求帮助。爱是无声但也最能引起共鸣的。很快,同样做过可可西里志愿者的大连小伙子于峰“揭了榜”,令洪波感动的是,于峰不仅自己花4000多元钱注册买了一个局域空间,还亲自对网站进行设计。经过细致斟酌,洪波的网站选在2005年2月19号开通,网站取名为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开通的那天,创办人洪波在《斑竹倡议书》中无限深情地写道:“为什么我的眼睛总是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你背起行囊走遍青藏高原,当你驾着汽车穿越苍茫雪域,当你在飞机上俯瞰圣洁的圣地……在你的目光里一定晃动着许多影子,那一双双渴盼的大眼睛闪烁着是好奇。他们为何如此好奇,是因为他们缺少知识;他们为何缺少知识,因为他们贫穷。他们也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涓涓细流可以流淌成浩瀚大海,点滴爱心可以汇聚成博爱洪流,许多贫困的藏族孩子需要您的爱来滋润!”洪波定期把孩子的信息发布到网上,网站运作短短一个多月,洪波和刘祎要资助100孩子的目标就实现了。
  此后,洪波每天下班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这个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与加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义工和网友联系助学事宜,而一个个好消息总是不断,这让疲惫的洪波十分兴奋。2005年11月4日,网站运行9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洪波,打紧急求援电话的是青海称多县民族一中的智明龙珠校长,“洪女士,我们这里从10月15号开始下大雪,到11月4号还没停。雪灾消耗完燃料,零下20多度孩子们冻得没办法上课只好放假,可家中也没有燃料取暖,孩子们快冻得不行了,救救他们吧,我给您磕头了!”20多分钟后,学校的一位老师冒着生命危险,到牧区拍下了雪灾中几个孩子还只穿着单衣几幅图片,从网上传给了洪波,洪波的心一下揪紧了,她立即打字,大颗泪珠滴在键盘上。仅仅10多分钟后,一封数百言的《给大雪中的孩子一点温暖吧》紧急求助信上了网,洪波写道:“有了您的爱,孩子们的手就不会冻僵了,他可以写字喝上热水,他们就会在滴水成冰的恶劣天气点燃对生命的希望,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感受到真实美好……”网友们纷纷跟帖说洪波是“神”,是勇士。她的话语总是那么自然质朴,却能打动每个人的心,她的动情企盼,总会让人们泪流满面,总会有一种责任和力量让人们行动!
  
  洪波自己首先捐了1000元。短短一个多星期,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已经募集了3万元和大量棉衣,洪波把钱换成了50多吨煤和5吨炒面,找了4辆大卡车,由西宁的义工张亚莉运往灾区。押运这批货到实地去发放,天寒地冻在冰雪路面翻山越岭非常危险。为了孩子,为了翘首以盼的生命,张亚莉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走了2天2夜,终于赶到了称多县。在国家气象局和民政部刚刚发布雪灾消息时,他们就把第一批物资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这场由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发起的这场救灾活动持续了1个月,在网上有2万人次参加到了这场救灾活动中,网站一共募集到6万元捐款、20吨棉衣,陆续送往灾区。后来新华社做这个雪灾的报道时,惊讶地发现,“原来竟是一个民间网站在发起组织这场声势浩大影响广泛的救灾行动……”通过这次行动,洪波惊喜地发现,一个小小的助学网站,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说明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善良的愿望去实践呀。
  2006年9月,洪波一行从上海、合肥等地来到青海,这是格桑花义工第17次来青海。每到一地,洪波一行都亲自发放捐款并监督捐款的使用情况。格桑花运作模式是:孩子的信息在网上公布以后,网友在网上认捐,直接汇款到当地学校的指定账户,捐款结束后,格桑花义工在网上招募网友,介入监督,由当地学校、格桑花义工及监督人三方到场发放捐款。洪波笑着说:“我们有公开透明制度作保障,所以能够取得公信力,这次同来青海的监督人费先生是位来自台北的美籍华人。”洪波介绍说,“格桑花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宁波等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工作站,当地的义工会在各地定期开展活动、做宣传,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格桑花未来几年内覆盖所有发达城市。”
  格桑花是藏族乡亲心目中的圣洁之花,格桑花助学使者们更是藏胞心目中的“爱使”,他们用百倍的爱来回报。一次格桑花义工去黄河源头曲麻莱县实地调查和发放助学金,路上吉普车被洪水冲翻进河,20多名藏胞衣服未及脱,齐刷刷跳进冰凉刺骨的河里,硬是用麻绳把车子给拖了上来,“你们是来帮助穷孩子读书的,不能误了你们的大好事!”
  
  给格桑花以尊严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不仅帮助西部的孩子上学,同时还始终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质量。格桑花资助学生的标准,不是那些贫困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所有贫困的学生,家庭是否贫困是格桑花选择资助孩子的唯一标准。洪波认为,“对学生的关心是一种人文关怀,把所有孩子看成平等的生命,不歧视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更不放弃对他们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健全的人格比优异的成绩更为重要”,“即使孩子没有感恩的心,也不代表他永远没有觉悟的一天。有的种子发芽早,有的种子发芽迟,有的种子也许永远不发芽,但是我们并不能停止我们的播种”。
  在这种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爱的浸润下,让受捐助的孩子们找回了爱的尊严。一次,洪波去青海省一个中学发放100多位同学的助学金后,一个高二女孩子在她走前交给了她一封信,女孩写道:“尊敬的洪阿姨,我们每个月的生活费还不足20元,几乎天天都是白开水冲馍馍。对于生活的贫困,我们既不怨恨父母,也不抱怨命运。相反,我们抱有或多或少的感激。可亲可敬的格桑花的叔叔、阿姨们,你们的援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是你们的援助增添了我们一个个贫困生对于生活的信心,给予我们贫困生应有的尊严!”洪波摩挲着洁白的信纸,展读良久……
  洪波的行为感动了安徽7600万乡亲父老,也感动了中国。2007年11月中旬,她被推荐并入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12月14日晚,洪波却给“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节目组打去电话,“请工作人员务必将网络上发布的关于我的资料稍作修改,说我‘创办中国最大的民间助学组织’,这让我担当不起,能不能把‘最大’两个字去掉。另外,能不能让‘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的全体志愿者作为一个团体参评,因为这其中还有太多感人的故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够代表的,能把那么多有志于西部助学的人士凝聚在一起,我充其量只是根绳,用网络这根绳把有爱心的人们连结在一起”。洪波有这样的想法,令组委会的许多成员感到意外和感动。虽然最终没有当选年度人物,但洪波和她的格桑花义工组织已经享誉华夏。
  2008年6月21日上午,洪波应国家奥组委的邀请,参加了在西藏拉萨举行的奥运火炬传递。“当国家奥组委邀请我选择一座传递火炬的城市吋,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拉萨,因为我希望‘格桑花西部助学网’能够惠及到更多需要帮助的藏族孩子们。我的孩子在哪里,我就得出现在哪里!”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现在网站已经拥有了4万名参与者,组成了一个温馨的网络大家庭。这朵品牌助学之花已经在青海、西藏、甘肃等4个省、市、自治区的51个乡镇200多所学校灿烂绽放,受益人数超过2万人,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改善藏区教育,培训西部乡村教师200余人次。针对西部地区冬季时间长、燃料紧缺的现状,格桑花还实施了燃料计划、冬衣计划、馒头计划,几年来格桑花共募集燃料、冬衣、文具、体育用品等物资捐助价值超过400万元。洪波本人资助的女孩卓玛草也已经上初三。这位女孩说,自己长大后要专职去做公益事业,帮助更多人。“看到爱的事业后继有人,我很欣慰。格桑花播下的种子,将会在青藏高原开出更多娇艳的花朵。”洪波兴奋地说。
其他文献
记者:陈老师,今天想请你谈谈杭州西湖申遗的事。  答:我作为一个了解西湖历史和文化的过来人,主要是思考者的角色,所以,下述谈话内容,也只能是我个人的观点。  记者:请告诉我,西湖申遗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  答: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各有关国家政府必须把下一年度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提前一年,于这一年的1月底前送达巴黎的教科文组织总部。截止到今年1月底,西湖已经完成了2010年递交世界遗产组织大会
期刊
“君不见,安溪金桂铁观音,齿颊留香味悠悠……外洋环流家乡水,且看闽南奇茗具奇功。”这是茶学名家、安徽农业大学王泽农教授赞美“安溪铁观音”的诗句。    铁色皱皮入诗韵    铁观音是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因此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铁观音的原产地在福建省安溪县。据安溪《清水岩志》记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安溪唐代已产
期刊
田野欢歌 沈建强 摄 A Pastoral(by Shen Jianqiang)  作者敏锐地把镜头对准工余闲暇的滩头捕鱼。画面中男青年手抓一尾鲜鱼,左躲右突于小嫂大婶们的包围圈中,那翻起的泥浆、撩起的水花和欢娱的场面是那样的真切鲜活,耳边似乎还传来银铃般的笑声。感谢作者,为我们捕捉到如此欢乐的生活场景。      春雾浓浓 邬敬善 摄 Spring Fog(by Wu Jingshan)  高高
期刊
来自浙江省天台县的姚沁,1995年10月参加了美国国际小姐选美大赛,从全世界130个国家、162名佳丽中脱颖而出,戴上国际小姐的“皇冠”,并获最上镜头小姐称号。1998年,姚沁被邀请到北京,《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她是“和平大使”。如今出任美国法兰克林国际金融财团唯一亚裔执行董事。姚沁因其金融界的知名度及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气质,赢得中美政商界高层“广大人脉”,也颇得老小布什和克林顿等前总统的赏识,获
期刊
秋天,杭州的空气中洋溢着温暖和舒适,地处钱塘江畔的杭州杨绫子学校礼堂一片欢声笑语,就在宽敞而简单的舞台上,享誉全球的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正在举行一场心灵的演出,台下听众是一群活泼无羁的智障儿童。在音符的跳动中,让人体会到海顿的话:“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教育和生活世界的音乐    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成立于1919年,是加拿大第三大交响乐团,其表演主
期刊
她这么优雅地在我面前一坐,言谈举止亲切随意,落落大方,仿佛是老友聚会似的。黑色缎面的中式上装,而袖口所镶的金黄红蓝四色大花宽边和紫色的指甲、硕大的紫晶戒子,张扬着她作为舞者的风韵气质。眉宇间的秀爽之气,顾盼有情的眼神,敏锐犀利的言词,直言无讳的观点……我面前的她,是真实、亲切的,甚至是唯美的、诗意的。这是此次我在沪上与她面对面访谈时的感觉。  金星是东北人,出身军人家庭,自幼酷爱舞蹈,曾是沈阳军区
期刊
2008年秋,台湾省最高的农业学术团体“中华农学会”将今年的“谢和寿研究奖”颁给了台湾农科院校内茶业学的潜心研究者。这一项事业奖金,从1982年设立至今,已有整整26个春秋了,已有近百位在茶业学上有抱负而家境清寒的研究者得到过这项基金的资助。“谢和寿研究奖”的基金,来源于世界著名茶叶专家谢和寿先生的毕生遗款以及他生前好友的慷慨捐赠,这是中华农学会自1917年创立以来所设立的唯一一项专业性研究基会。
期刊
西泠印社资深社员、印坛宿将郁重今倾数十年心血精心编注的《历代印谱序跋汇编》,已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为“天下第一名社”献上一份厚礼。  这部约40万字的“汇编”,以西泠印社社藏印谱500余部为基础,精选其中最重要的142部,从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开始,至近代吴昌硕《若铁印选》止,广收名谱的序跋题记,并加详细注释,具有印学理论典籍方面的学术价值。  古代印谱中的序跋,涉及有关印学、文史、艺术等方面的
期刊
在丽水莲都区,有一位痴迷于花鸟虫鱼的剪纸人,她就是退休教师王浣清。凭着一把剪刀,一罐浆糊,她在传统的剪纸基础上,推陈出新,剪出了一个精彩缤纷的世界。中国美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刘频华在看了她的作品之后大加赞叹,认为老人的作品有别于传统剪纸作品,独具特色,应该叫“剪贴画”。    远看似国画 近看是剪纸    走进园丁新村王老师的家,相见时让我大吃一惊,她虽然已是满头银发,然而给人的印象却是
期刊
甘南藏区是中国众多藏区中的一块独特的地方。那里有大草原,有美丽的雪山,有黄河第一湾,还有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学府拉卜楞寺,以及存在于各地的独特民俗风情。流行于甘南各地的插箭节,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人文地理风俗,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插箭风俗源远流长    甘南的插箭节是很古老的节日,每年一次,大致在五六月间。  传说,甘南一带最早的原始部落间经常争战不休,本部落出征作战的人,为了不在陌生的地方返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