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不开挂的人生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2017年6月27日,北京市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现在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而状元都是我这种,家里条件好,又厉害的人。”
  这段话戳中了无数人的心。9月开学之际,在一篇被疯转的文章《牛蛙之殇》中,作者(上海一位68岁的退休教授)这样评价熊轩昂:“我惊叹于这个学生的睿智,在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了我用了半辈子才看穿的本质。”同时他感慨:“有句土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历史中也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但不幸的是,前者是注定,后者是宿命。”
  即使是《牛蛙之殇》的作者,自身是教授,女儿是公务员,女婿是海归,他依然担忧“阶层固化”,为“我们所奋斗来的社会地位与资源阶层,能否得到很好的传承”而焦虑。事实上,“寒门难出贵子”和“阶层固化”这些话题,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早已不新鲜。
  真相说:寒门从来难出贵子
  门阀时代:阶层流动几乎不可能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这首诗中的“王谢”指的就是东晋时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两大家族,代表人物为王导和谢安。后人也以“王谢”代指名门望族。
  在魏晋时期,以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无论是政治和经济上,都居于绝对优势地位,享受着各方面的特权。在官员选拔上,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地方官员的选举、人才推荐都由世家大族掌握,世家大族拥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在那个时代,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一些大的士族又通过互相联姻(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明显的“士庶不婚”现象),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贵族阶层。
  可以说,在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垄断权力,寒门庶族基本没有途径可以突破阶层限制,更不可能实现阶层的跃升。
  科举时代:极少数人实现了阶层流动
  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南宋《名贤集》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进士二科,以“試策”取士,由此开启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极大改变了中国旧有的人才选拔方式,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让不少社会中下层人士得以通过读书进入社会上层。
  但一般的寒门是很难养活一个完全脱产的读书人的,即使是小康之家,在社会安定的情形下,也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家族的扶持,才有可能取得突破。因此能通过读书中举实现阶层跃升的人,在科举时代也是少数。而一旦实现阶层跃升,这些家族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维系自己的既得利益。
  学者茅琦如是说:“以历史为例,在人类的历史中,阶层固化确实是历史的常态,阶层流动不过是历史中的偶然。”
  《人生七年》:现实比任何虚构作品都更残酷
  《人生七年》是英国一部非常有名的纪录片。确切地说,这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系列纪录片。1964年,导演Michael Apted开始追拍14个当时都只有7岁的孩子。此后,每隔7年,Michael Apted就重访一次这批人,一直追踪着他们的少年、青年、中年三个时期,到2012年第八次跟拍时,他们都已经56岁。
  Michael Apted拍这个纪录片的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凝固化的阶级: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40多年拍下来,这一点的确大致得到确证:像Andrew、John这样的富人孩子基本上一直没有偏离精英的“传送带”,从富人区的中小学到牛津剑桥,再到律师媒体之类的精英行业;而像Simon、Jacky这样来自底层的孩子,似乎从来都没有争取去突破头上的玻璃天花板,一路按部就班地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底层的命运。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出生贫苦,但后来成了名校教授的Nick。
  深度说:故事背后的故事
  琅琊王氏:望族何以频出贵子
  这是一个宰相辈出的家族,这是一个绵延千年的簪缨世家,这是中国的第一望族。
  这个家族有“卧冰求鲤”的至孝王祥,有“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有号称“清谈领袖”的名士王衍,有一手开创了东晋半壁江山的名相王导,有旷古绝后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这部由他们共同演绎出来的家族史,宣示着一个“不王而王”的至深哲学,甚至在整个六朝时期至唐宋时期,一直存在着“不以王氏为皇后,便以王氏为宰相”的普遍现象。
  自东晋至隋唐,琅琊王氏伴随着门阀士族制度逐渐由鼎盛走向消沉,但是到了科考制度完全取代门阀制度之后的宋代,由于历代以来琅琊王氏的经济基础和教育习惯从未动摇过,琅琊王氏又逐渐适应了“政治规则”,得以重回主流政坛。虽然今非昔比,但依然能称得上人才辈出,仕宦显达。
  琅琊王氏家训: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翻译:言行经得住审察,是最大的信;有好事就让给别人,有过失就归给自己,是最大的德;使名声传扬,使亲族显耀,是最大的孝;兄弟和顺,宗族喜乐,是最大的悌;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行为——这五条,是人的立身之本。
  说明:公元269年,王祥以85岁的高龄谢世。这个家训是他谢世前给子侄们留下的,其后人虽偶有违逆,却大体遵循了下来,尤其是“扬名显亲”和“宗族欣欣”,成为了琅琊王氏家族几百年间的处世准则。
  John:唯有努力,才能让这一切看起来毫不费力
  《人生七年》中的John算得上是人们所说的典型精英阶层子弟,7岁的他天真烂漫,但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他知道自己会上哪个高级中学——然后上牛津大学——然后成为著名律师著名人物之类的角色。多年以后,John确实上了贵族私立学校,大学在牛津读法律专业,毕业后去了法院工作,娶的是前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他自己的曾祖父就曾是保加利亚首相,可见其背景之雄厚。   在节目的第三季,John21岁时,他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人们总以为他们这个阶层的人生就是顺风顺水,想去哪所学校就去哪所学校,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但是人们并没有看到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看不到他背后的付出,这正是社会对他们的误解。
  在节目的第七季,也就是他56岁的时候,他才坦言,在自己9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母亲为了继续送他上私立学校,不得不承担起生活的重任。在读大学时,他也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奖学金。
  奇葩说:没占上好地,就不修仙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
  于是有人吐槽:人真是生而不平等,有人家徒四壁,有人吃香喝辣。
  于是有人平静地回复:人真是生而不平等,有人能定下决心,朝着目标努力前进;有人就只能唉声叹气,自怨自艾。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确实,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能够生来就享受到优质的家庭资源,就像只有很少一部分成人能到达金字塔的塔尖。好比修仙,身在大宗门灵气充裕之地,自然是值得庆幸。没占上好地,就不修仙了吗?
  修仙榜样——庞众望,生在这个家庭,不能不努力
  庞众望的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先天残疾,常年卧床;自己在5岁时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母亲坐着轮椅为他借钱做手术,他才拥有了健康的身体;他还曾多年捡卖废品,补贴家用。2017年高考,庞众望取得684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修仙门道——通过学习改变思维方式
  灵气稀薄,那就摆个聚灵阵吧!
  学习是最好的聚灵阵,通过学习改变思维方式,才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
  我们读网络热文《寒门难再出贵子》,看纪录片《人生七年》,不是为了羡慕精英阶级表面上所拥有的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也不是为了哀叹下层民众实现阶层跃升的困难,而是要通过研究和学习精英阶级拥有并保持传承的内在特质。
  我们读《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不仅通过作者的“卧底”經历,了解到“太长时间工作,太需要不计一切专注在眼前的事情上,使我不知不觉变成一个眼界狭窄的人”,更要警醒自己,不能因日常的琐碎事务和眼前的困境而变成那样一个眼界狭窄的人。
  我们读《富爸爸穷爸爸》,不仅学到理财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富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在不理想的环境下,个体是选择被环境同化,还是选择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这个问题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并对自身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新的动力并重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和能力(例如社会实践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等),需要获取哪些资源来帮助自己发展。
  ——刘德斌,2016年云南省高考理科状元
  话题拓展:何为贵子?
  庞众望考上了清华大学,人们纷纷感慨,寒门亦能出贵子。
  而更让人感慨的是,即使家境如此贫寒,庞众望还是拒绝了来自社会各方的资助。他表示,大家没有必要资助我,每个人赚钱都不易。
  在习惯了靠自己的庞众望看来,接下来的人生之路他仍然能独立走好。
  懂得他人的不易,明白路要靠自己走,假使没有考上清华大学,出身寒门的庞众望仍是一个品性富贵之子。
  关于寒门的定义,人们并没有太多的分歧;但对于贵子,究竟贵在哪里,是分数的贵,还是上的学校的贵或者是毕业后对社会贡献的贵?是人前的贵,还是骨子里的贵?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附上本刊的评刊表后寄到《求学》编辑部,你将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精美礼品,并赢得第六届“求学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复赛资格!
其他文献
@刘刘西红柿:高三的晚自习管得严,不准吃东西。教导主任每晚都会在教室后门的玻璃窗后面观察有没有人玩手机吃东西啥的。  我同桌有一天晚上买了迷你奥利奥,实在忍不住打算偷吃一个,他轻轻地撕开包装,拿出一块奥利奥,正准备放到嘴里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突然看到教导主任那犀利的眼神,同桌微张的嘴立马就定住了。  接下来就是“神转折”了,同桌面色不改地用奥利奥擦了擦作业本,还吹了一口气,把奥利奥装进笔袋里,又拿起
期刊
【名师简介】向明康,湖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湖南省基础教育成果奖语文学科专家评审组评委,怀化市学科带头人;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学论著56部,其中多篇(部)获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此,袁枚把写文章比作观赏山峰,喜欢雄峻高耸,奇势迭出。这是因为,只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才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才会使读者内心涌起急欲解开谜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一张显示名字为“王者荣耀”的户口本照片在各大新闻门户网站流传。据了解,这张加盖西安市公安局三桥派出所户口专用章的常住人口登记卡显示,一名2017年8月初出生的女宝宝姓名一栏居然写着“王者荣耀”。该女孩出生地为西安鄠邑区,籍贯为河北省沙河市。后经警方有关部门证实,确有一名新生婴儿被取名为“王者荣耀”,且已正常上户口。  日前,西
期刊
【题目】  近段时间,“怼”字的使用率不断飙升。语言专家就该字的升温,作了一番追根溯源的解释。  最早,“怼”的使用可追溯到《诗经·大雅·荡》中的“而秉义类,强御多怼”。这里的“怼”是形容词,“凶狠”的意思,而此后“怼”更常见的用法则是动词,表示“怨恨”的意思。汉代以后,“怼”不再以单音节词的形式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与“怨”“怒”等字构成复音词,如“怨怼”“怒怼”等。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的使用
期刊
这本小说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以女主人公埃莱娜的视角记录了她和好友莉拉少女时代的故事。莉拉是一个聪明的女孩,虽然在学校里非常调皮,但因突出的学习能力深受老师赏识;莉拉也是一个勇敢的女孩,面对男孩的欺凌她不逃跑,反而回敬男孩以“石头”;莉拉还是一个漂亮的女孩,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出落得越发美丽……这样的莉拉,对于埃萊娜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又带着危险的存在。莉拉是埃莱娜最亲密的朋友
期刊
无眠的夜晚,空对寂寥,美酒一杯,没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却也在微醉中体会着诗人的情感,感受着光阴似水的无奈。走入他们的世界,忧伤着他们的忧伤,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感知古时清明时节的漠漠清寒,欣赏画屏的淡烟流水,感知小楼人的“自在飞花轻似梦”和“无边丝雨细如愁”……  相信读了上面一段文字的人,一定会为作者的语言所折服。“云想衣裳花想容”,孔雀靠一身亮丽的羽毛吸引人,牡丹靠雍容华贵的
期刊
最近豆瓣上有个帖子火了,是一位网友吐槽自家十岁的小侄子。这个小侄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等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这么优秀的孩子,当然是父母的骄傲。但是,小侄子竟吐槽自己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能让自己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十岁小侄子”火了,家长们炸了锅。一个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规划得极其清楚的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到童真和感性,这让不少网友觉得“冷汗直冒”
期刊
【事件】2017年8月29日,腾讯公益活动“小朋友画廊”刷爆朋友圈。“小朋友画廊”公益活动是参与活动的用户花1元购买一幅精智障碍群体的画作,就相当于向腾讯公益平台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这些画作的作者均为自闭症患者、脑瘫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智力障碍患者。正像任何一次现象级话题被炒热后会受到质疑一样,这次“小朋友画廊”也遭受了“诈骗”的质疑。针对网友的质疑,“小朋友画廊”相关方面回
期刊
“八一”来临,各地军民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然而,社会上有少数人认为,建军节是军人的节日,与老百姓无关。这种认识不正确。“八一”建军节,是全军官兵的节日,同时也是人民的节日,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随后,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
期刊
【押题导练一】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照要求作文。  2016年8月3日,据厦门网报道,一座架构在屋顶的“天空之城”,一处诚意十足的“爱心候车座”,由年轻人书写的暖心故事,正在老城区幸福上演。随着“美丽厦门”规划的持续推进,老城区改造的新思路也在不断探索。两名90后女生,在最大限度保持轮渡老城区风貌的同时,重新规划了建筑间的连通方式,释放出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天空之城”一经报道,引发了热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