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德上寨 翻阅你令人迷恋的篇章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来两个多月了,还在想郎德苗寨。仿佛把灵魂丢在了那儿。丢在了那儿的柔风里,丢在那里的溪水中,丢在那儿的石板路上。
  那天上午,我们在西江千户苗寨的停车场,坐上了开往雷山县的班车。刚到雷山县汽车站,正好有一辆车要去郎德。司机很热情地帮我们放好行李,雷山县城到郎德下车点很近,5元车费,30多分钟。
  郎德上寨在山里。从下车的公路边到郎德上寨,有一条乡村公路。一打听,只有两三里地。我们想看看风景,就走路进山了,没有搭乘当地的“摩的”。乡村公路虽然不宽,可村民们也在上面晒上稻谷。拐过一个弯,远远就能看见寨子,看见寨子前的风雨桥。
  这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资料所载,郎德上寨是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
  郎德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资源,1985年,郎德上寨作为民族风情旅游点对外开放。它以魅力无穷的苗族歌舞、绚丽夺目的苗族服饰、独具匠工的吊脚楼、民族抗暴英雄杨大六的故里以及众多的苗族传统文化习俗,如拦门酒、过苗年、吃鼓脏、载花树、请保爷、祭桥、游方等吸引中外游客。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芦笙之乡”。还另有“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之美誉。
  郎德上寨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民族地位,成为奥运火炬传递过的地方。所以今天,在寨子入口的显目处竖立着一块很有民族特色的纪念碑:郎德上寨,奥运圣火走过的地方。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环绕,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流入美丽的丹江。跨溪有风雨木桥,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鸭嬉戏,两岸水车成行。郎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筑,为木质结构吊脚楼。有5条花街路通向寨中。东、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顶护寨门楼,简称“寨门”。寨上,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寨中道路、院坝及各户门庭,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
  郎德上寨的芦笙场是它出名的标志,青石片铺地,中竖一杆,高约三四丈,上作牛角刀山样装饰,牛角上吊一铜鼓。杆座是圆石板,据说是仿古代铜鼓面造型,周围以白色石片镶出12道太阳光芒。芦笙场四周的木房屋檐下,挂着串串金黄色的玉米。此时场上空无一人,淡淡烟雨中,显出几分神秘与肃穆。我正在想象跳芦笙的场景,忽然周围嘈动起来,转眼间,许多穿苗族服装的村民不知打哪里冒了出来,匆匆从我身旁经过,渐渐地,人群向芦笙场周围汇集,跳芦笙的表演真要开始了。
  喧闹中,一阵呜呜声响起,七八个穿黑色对襟衫的男子吹着芦笙,十来个穿苗族绣花长裙的女子手捧牛角酒,且歌且舞,唱起祝酒歌。芦笙吹得悠扬,舞姿却有些随意,怎么也算不上整齐划一,或许他们平时也就是这么跳的,不必拘泥,自然就好。一曲歌罢,苗族女子捧着牛角,一一请游客喝酒。敬酒已罢,出来十几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大大方方,跳得甚是认真,赢得不少掌声。继之上来一队年纪较大的中老年男性,身着深蓝长衫,每人手持或长或短的芦笙,最长的芦笙有五六米高,最粗的芦笙筒径超过大腿——想必是为表演特制的。列成一排,边吹边绕场中心徐徐转圈。最后,全村老少100多人一起上场,伴着音乐在芦笙场中绕行。
  郎德上寨是欣赏苗族服饰的好地方。苗族服饰反映了历史和风俗,不同支系之间有区别,服装的主色调和裙子长短也不一致。苗族服装做工讲究,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技艺并用,而从刺绣图案还可以看出苗族的历史,比如,江水状纹路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交错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不同身份和年龄的人,服饰的图案也不同。还有象征古代的练兵场和令旗的,这与苗族的祖先经过多次战乱、迁徙,最终退居到云贵高原的历史有关。郎德上寨的苗女穿长裙,所以又称为长裙苗。
  歌舞结束之后,脱去苗族盛装的男女老少换上了轻便的衣服,各回各家,除了头上高挽的发髻和插的绢花外,基本与汉人无异。有几位苗族妇女挽着竹篮子,围着我们兜售银饰,既有花样繁复的苗银,也有纯银,还有淬了药水显得古旧的所谓老银。她们卖的银饰很便宜,一只30克左右的纯银手镯只要10元。
  我们原计划住宿苗寨,感受苗寨的民俗风情,但询问得知,全寨只有路边的一座简陋厕所,晚上,全寨子的人都在一条河里洗澡,我们之中有的女士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习俗。离开苗寨的时候,我们看着那弯弯绕绕的清澈溪水中人牛共沐,同享山水之乐的场景,虽然没有亲身感受,但也觉得灵魂被洗礼了一番。
其他文献
攀登是人类的本能,攀登是很多人的向往。人们一切关于攀登的学习、培训都是为了更好、更安全的享受攀登,同时攀登技能的提高,实践的成分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户外运动非常发达的西方,户外的攀爬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为人们所推崇。去到不同的地方攀登,可以接触不同情况和攀爬方式,领略各种关于攀登、自然、人文的乐趣,同时这也是一个优秀攀登者养成的必经之路。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理论基础,在良好的安全保障下尽可能多的
期刊
多年前我参加过两天北京礼仪学校的培训课,主讲男老师个子不高但长相性感、穿戴体面,声音又标准又男人味,很“范儿”的模样,讨人喜欢。  老师用两个课时讲人的气质。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乎”字,一个“于”字,说,你们仔细端详“乎”,是不是觉得它很华贵、典雅?可它又有“于”的气质是不是?就像人一样,这个人的身上可能具有另一个人的气质。同学会意的笑声还没落,“但是,”老师转身一个亮相,“气质有相同的吗?没有!
期刊
韩绍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副秘书长,1960年出生于万里长城八达岭脚下、有北京夏都之称的延庆。16岁时,初中毕业的他开始走上社会,拿起瓦刀,成为了一名泥瓦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经过30多年的拼搏努力,终于事业有成。虽然地位和金钱都拥有了,韩绍文却感觉身心疲惫,没有太多值得留存的东西。偶然与朋友的一次聚会,让他与相机,与摄影,与自然界的生灵结下了不解之缘。  摄影对他来说是一口新鲜
期刊
龙云飞,凤凰县山江苗族首领,人们称之为“青帕苗王”,也是中国最后一代苗王。而龙云飞曾经居住过的苗王府,如今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民间苗族博物馆。1982年的时候,苗族国际著名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为其题写了馆名,湖南省政府督学、湖南省苗学会会长、资深苗学研究专家、苗族教育家龙文玉先生担任馆长,著名苗族歌唱家宋祖英任名誉馆长。  曾经的苗王府,现在的苗族博物馆,这就是中国最后一代苗王龙云飞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期刊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安全返回,身体状况良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航天专家孙锦云教授,参与到神舟九号着陆现场,记录全过程,尤其把镜头对准记录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风采。  神九升空的十多天来,全国人民关
期刊
被称为“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春日山花烂漫,秋天层林尽染,风景独秀,自然资源丰富,有三千多种植物,是地球北纬31度上唯一的绿洲。华夏先祖神农氏在此尝百草,教民耕种,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  在这里居住着一群美丽的居民,它们淡蓝色的面孔上有大而突出的嘴,鼻子因极度退化而没有鼻梁,逢雨天只能低着头安静地休息,以防雨水灌进去。它们的尾巴几乎与身体等长,身上长着柔软的金毛,光亮如丝,故称“金丝猴”。它们跳跃在
期刊
初次见到冯立国是在中国野生动植物生态摄影科考训练营上。瘦高的个子,棱角分明的脸型,眉宇间坚定的神情,透露出一名律师的职业特点。但显然,出现在这种场合的冯立国还是一名鸟类摄影师,抑或是一位爱鸟护鸟志愿者。  冯立国说:中国古代有“三十不学艺”一说,而我却是在年近50岁才开始学习摄影。  2010年下半年,偶然的原因让冯立国拿起了数码相机,开始了摄影的生涯。近些年,在冯立国生活和工作的抚顺市户外暴走活
期刊
神舟九号飞天,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来自河南的刘洋成为这个幸运者,我国的航天史上,将重彩地写下她的名字。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航天专家孙锦云教授,参与到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发射及神舟九号着陆现场,记录全过程,尤其把镜头对准并记录了中国第一个女航天员刘洋的风采。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
期刊
新加坡很小,25个新加坡才赶上一个北京城大,但我却对它魂牵梦萦。  问朋友什么季节去新加坡最好?回答是任何时间,一年中随时可以,轻松踏上旅途,正是新加坡旅游的最大魅力。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温差很小,年平均温度在23~31℃之间,全年都很温暖。一年中的降水很多,全岛经常会有阵雨及雷雨。不过下雨的时间都很短暂,雨后清凉舒爽,而且没有台风,昼夜温差不大。  朋友告诉
期刊
灯红酒绿,繁弦急管,外滩缠着黄浦江,给上海一个奢华的定义。曾几何时,突然听上海行人在耳边飘过一句:看,那被高楼镶嵌得形态各异的夕阳。不知是要开心,或是苦恼。  如果问你,上海的海呢?很多人知道淀山,知道西塘,知道同里,知道周庄,知道崇明,可把老上海的记忆拉扯出来时,却发现,没了那个文字里边的“海”。  奉贤似乎被遗忘在了脚边。2000年以前,奉贤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得不到一个与上海中心城区或其他上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