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幻想的猫

来源 :世界科幻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I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晨:
  1993年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毕业后,在中学工作7年,现为某杂志社编辑。1995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已发表科幻小说5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鬼的影子猫捉到》、《月球背面》,中篇小说《深渊跨过是苍穹》、《睡豚,醒来》、《黑暗隧道》,短篇小说集《天隼》、《提线木偶》等。短篇小说《信使》和《猫》分别获得1996年和 1998年“银河奖”。作品取材广泛,别具一格,作品被评价为“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女性色彩”、“善于将虚幻的未来与现实生活融合,营造独特氛围将读者带入她的故事”、“在平直的叙述下充满了澎湃激情”、“刚柔相济,具有浪漫的英雄主义情怀”。
  
  陈楸帆(以下简称楸):凌晨姐姐好,你应该是我个人科幻小说阅读史中最早接触到的女性作者,当时的《天隼》和《信使》如今仍印象深刻,而十年之后,仍能看到你的新作品不断发表,是什么样的力量诱使你或者促使你在科幻这条道路上一路走下来的?
  凌晨(以下简称“凌”):“诱使”这个词儿用得好,就是像有根胡萝卜在你前面晃,你得一直努力往前走——内心深处,如果说当年写第一篇科幻小说是冲动,那么现在则是一种责任和挑战,就是要写,用科幻小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然后要看看自己究竟能写多久。我已经写了十年,那么我的创作力还能不能再坚持十年?这个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只有继续科幻创作,这样才能看到结果啊……
  楸:一直觉得少年时的阅读经验便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道路,你最早接触的科幻小说是哪篇,现在还有印象吗?
  凌:不好说,可能是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也可能是早期《知识就是力量》上的一篇讲时间加快的小说,记不清楚了。
  楸:我知道你是学物理教育专业,这是否跟你的科幻创作有关系。
  凌:有关系。物理教育专业是师范学院开设的,培养中学物理老师,所以我学到一些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我的思维模式是理工科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大学图书馆里的科幻小说比较多,给了我很丰富的营养。
  楸:跟现在许多在校作者不同,你是在毕业后才发表了你的处女作,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吗?因为一般说来,上班后的人会忙一些,也没有太多时间写作。你是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凌:原因是……我上班以后才在北京遇到铁杆的科幻迷!其实是一直在看小说和写小说,到了一个时候,文字就有了一个质变的过程,可以达到发表的标准了。我这个质变过程时间长了点,一直到工作两年后才完成。透露一个小秘密:其实我大学时代曾给《科幻世界》投过稿,呵呵,当时没有打印机和电子邮件,是用400字格子稿纸工工整整抄写了寄过去的,也没有起笔名。这篇稿子当然没有被发表,它水平不到发表的程度嘛。
  楸:科幻小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改变了你的生活吗?
  凌:意味着一种生活态度。你可以随时游离这个世界,上下五千年,用历史或者未来的眼光分析现在。但这不一定“好”,因为它在增加生活乐趣的同时也将你从人群中剥离,你会有孤独感,某时还会很疏远,但是你没有办法抛弃这种生活态度,因为它已经深入骨髓。
  楸:我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地方,在你的小说中有许多关于“猫”的情节,比如《猫的故事》、《鬼的影子猫捉到》等,你在圈内的外号也叫做“猫”,这里有什么典故吗?
  凌:我家里曾经养过一只猫,猫是在家里出生的,而且是我父亲亲手接生的,那种感觉,就是一个家人,很难用对宠物的眼光去看它。这只猫陪着我度过了12年光阴,正是我成长的那段岁月。它病故后我埋葬了它。所以猫对我来说,是有很温暖色彩、亲情的动物。因而从此热爱包括猫科动物、包括所有与猫有关的文学作品。
  楸:我最喜欢的是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说起来,你近期的小说有比较强的主流文学色彩,比如《潜入贵阳》,《在烈日与暴雨下》等,这些小说可以说模糊了幻想与现实的界限,是你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吗?
  凌:其实我早期的科幻小说中就很强调现实的细节,科幻小说归根结底还是反映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困惑或者思考,还是基于现实出发的文学作品。我目前的作品,是对现实有更多思考了吧,也是人渐渐成熟了后,会自然而然更关注现实,并不是特意要靠近主流或者模糊幻想与现实的界限。
  楸:尤其是你最新的一篇《到得克萨斯学汉语》,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争论。你看了那些评论吗?其实特别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凌:这篇文章就是设想一个比较夸张的场景,把一些东西极端化了后给读者看。如果读者能够因此思索讨论争执,那真是太完美地达到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网上的评论我看了一些,因为当初编辑编发稿的时候提到可能会被读者议论,所以留意了一下。评论是正常的。但有一些读者认为这篇文章不是科幻小说,甚至由此怀疑编辑的审稿能力,这些读者对科幻小说的理解有点狭义和概念化,这会妨碍他们阅读更多的科幻作品。
  有一个评论我比较认同,它其中有一句话:“可以说这篇文章重点就在于对于文化这个概念之下的一些行为主体性的质疑。比如说继承,比如说侵略,比如说学习,究竟什么才是这些行为的合法边界?是否行为主体的变换就改变了这些边界呢?”
  所以说,这篇小说还真是比较典型的科幻小说,是麻辣的饭前开胃汤。
  楸:没错,科幻的概念也是随着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变迁。你曾经说过,自己见证了中国科幻小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重新走出低谷的整个过程,能否详细说说?现在回头来看,有些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凌:那过程可是好长的故事,详细说三天也说不完。我在1994年加入了北京的科幻迷队伍,这以前都只是在看科幻杂志。杂志上出现的人一个一个变得具体生动,他就在我的面前出现、说话、辩论,因为爱科幻所以能聚在一起,什么现实的问题都不想。然后大家就开始互相督促写东西、组织社团、出同人杂志,慢慢就有“北京帮”这个词儿传出去,其实就是一群整天异想天开活在梦想里的大孩子,挺单纯的,后来因为现实生活散开了,这也挺正常的。
  现在回头看,挺美好的,那是我的青春岁月,记住的全是闪亮的日子。
  楸:谈到国内的女性科幻作家,你和赵海虹总是两个会被拿出来相提并论的名字。你是否接受这种以性别来划分的方式?你最欣赏的女性作家(不单纯是科幻)有哪些?
  凌:不接受吧,但是不能阻止这样划分,这个事情一点办法都没有。赵海虹是很努力的作家,创作力也很强,她未来会有很好的作品,但可能不是科幻类型的。我们都是不用类型来给自己定框架的。
  读书的时候是不会看作者性别的,看到的书里,有陈若曦、聂华苓、舒婷、沉樱的作品,她们都是伟大的女性。
  楸:我注意到你最近也开始写奇幻小说了,实话实说,这是为了迎合潮流还是因为自己有这种创作的冲动?
  凌:最近的那篇《青螺》是因为有创作冲动吧,是一个挑战。其实这篇小说如果写30万字,你会发现它仍然是一篇科幻小说。我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创作,奇幻小说的尝试去年就在做了,在某文学网站留下巨大的坑——而且这个坑最后还得用科幻补上去。
  楸:你本身是从事编辑工作的,这对你的创作是否有帮助?你对目前国内奇幻科幻创作有一个什么样的判断?包括水平上和商业上的。
  凌:编辑工作对创作是有帮助的,锤炼语言,精简故事。
  国内幻想文学创作上,其实新人辈出,语言优秀的很多,但是在内容题材上还差很多,浮光掠影缺乏创新的不少。商业上来说,模仿是很难有价值的。
  楸:你最欣赏的外国科幻作家有哪些?他们对你的创作产生过影响吗?
  凌: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家们,冯·尼古特,H.G.威尔斯,乔治·奥威尔……太多了。我这儿没有最,只有更。有很多影响,都没法儿仔细挖掘。
  楸: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什么创作计划?最近构筑架空世界很热门啊,你有没有考虑过加入其中的某个世界?
  凌:挖了两个大坑得填上,还有一些短篇的科幻小说要完成。架空世界要看设置有没有参与的可能了,还没有具体考虑过。
  楸: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请你对我们的读者说一句话吧。
  凌:《世界科幻博览》是一本新杂志,和它一起成长,领悟科幻小说的魅力,这种感觉会很美妙。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文明向外部世界的扩张,文明本身的形态会发生什么样的演化,这是科幻小说永远的主题之一。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返祖的文明。  在《最后的城堡》中,从星际重返地球的人类龟缩在一个个封闭的城堡里,与地球的原野完全隔绝。城堡中的人类均拥有贵族身份,城堡由一群技术熟练的外星奴隶维持运转,人类贵族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他们中的许多人虽自奉为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四肢不勤,不懂任何具体的技术
期刊
李重民 译    鲜红的晚霞。  我在这血色的晚霞中散步。我是精神科医生,近来找我看病的患者很少,尤其是今天,一名患者也没有。我闲得发慌才出来悠闲地散散步。  这时,我发现有一名男子将脑袋往电线杆子上撞了几次。他的年龄大约二十岁。我猜想他大概是烦恼缠身吧。  “锵——”有把钥匙从他的口袋里掉落下来。我把它捡起。  “喂,你钥匙掉了!”  “呃……啊,哦哦,谢谢。”  他回过头来。我一看见他的脸便不
期刊
李 芳 译    “哎呀!”他们在塔顶叹息,“看看这些可悲的生命。他们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被杀人机器毁灭掉,那样他们在阴间还有可能再见到太阳。”    人们蜷缩在炉火旁窃窃私语:“太阳绝不会就这样永远离我们而去,但是谁知道它何时才会回到人间呢?”据说,太阳逃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所在,即使是大毒蛇阿格利西斯也无法发现它的藏身之处。在那漫长而漆黑的白昼里,人们整日都在谈论太阳,以打发自己的时间。当世间没
期刊
李重民 译    左手因事故被截肢了。尽管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但只好死心了。这时,听到一则令人高兴的信息。  听说,那家最新建造的医院可以使身体失去的部分复原。因此,患者带着听天由命的心情决定去试一试。  医院是一幢整洁的白色建筑。  院长是一位消瘦的男子,长着一张稍稍有些神经质的苍白的脸。  “的确,这只能靠我们的技术来进行治疗。”  “这……能治愈吗?”  院长微微地笑着:“只要移植左手就能
期刊
[美]彼得·柯拉比斯蒂芬·埃德  绘图/[美]怀恩·巴楼  编译/杨渝坪    国际在线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20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和英国生物学界的科学家们,用计算机模拟出了两个可能在银河系中存在的外星天体——它们分别被命名为“达尔文四号”和“蓝月亮”。模拟结果显示,这样的行星如同“第二地球”,上面完全有条件孕育外星生命!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2006年5月30日播出的特别节目《外星
期刊
黄培清 林莉莉 译    乔·斯莱特米尔突然意识到他得赶紧出门,要不然就得将脑门敲碎,好拿脑壳碎片来修补这摇摇欲坠的房子了。要是没有大壁炉、烘箱和厨房边上的烟囱,他的房子看上去就像由一块大木头、塑料布和几张墙纸拼起来的烂玩意儿。  但实际上,这些东西跟石头似的,结实得很。壁炉正烧着火,轰轰作响。壁炉上面是一排方形烘箱盖,他妻子就在烘箱上烤面包外卖,以补贴家用。烘箱上方是壁炉台,有一堵墙那么长,壁炉
期刊
[旅英]刘 江 译    周围有灯光、声音和温柔的双手。  但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感觉,一个新生儿看不见东西,听不见声音,也无法感觉到抱着他的双手。光线聚集在他的视网膜上;断断续续的噪声振动着耳鼓。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无法与任何意识或者概念联系起来。所有这些不同的感觉似乎都是“自我”的一部分,“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头脑,包含了一切。  婴儿如果第一次感到饥饿总会哭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来让人给
期刊
李志民 译    1    “克列姆别力士”牌电吉他震耳欲聋的鸣奏伴随着隆隆的雷声和直击大地的闪电,打破了黑夜的寂静。闪电就像照相机闪光灯一样瞬间照亮了窗外死沉沉的树林。乐曲跌宕起伏,仿佛你是坐在轿车的后座上,而车子正奔驰在一条坎坷不平的马路上似的。  带爱尔兰萨满口音的女声练习曲盖过了滂沱大雨,像榔头敲击铁皮屋顶的声音。  “碰上这样的天气想必是好运。”克拉皮温一边这么想着,一边从苏联时期造的一
期刊
我们不是感知现实,而是设想现买。假想往往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灾难。然而,历史的悲剧实质大部分就是源于这个无穷无尽不断反复的错误。  ——奥斯卡·哈姆尔《思考人类的困境》  两个太阳都已经下山。西边的群山恰如一道黑沉沉的波浪,波澜不惊。似乎这道波浪原先形成浪尖时,来自“遥星”的寒冷碰触到了它并把它冷却下来。这是通往“允星”飞行道的第一道海屏障。紫色的天空里,点缀着几颗晨星,还有两个小小的月亮——镶着黄边
期刊
王 琢 译    第八大街海运银行门外,特种部队正在犯罪现场各就各位。一个女人,帕梅尔,正站在街边旁观着这一切。她三十岁上下,看起来忧伤而又疲惫。穆德和史卡丽的主管斯金纳奔至现场,蹲在布置好的掩体后面,亮出自己的证件:“谁是这里的负责人?”  “我是指挥官,FBI要接管这里?”指挥官问斯金纳。  “没有那个意思。这里发生了什么情况?”  “警报三十分钟前响起。我们分析应该只有一个劫匪,有武装,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