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分析与反思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bq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7-29页的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具、教具、课件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应用,贯穿于整堂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发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使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背景 教学实施 分析与反思
  1.教学背景
  “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7-29页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在前几册教材中还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课题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而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使学生由认识二维空间发展到认识三维空间,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如何培养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拼、摆、量、比等多种方法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具、教具、课件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应用,贯穿于整堂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发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使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教学实施
  2.1 创设情境,认识“相对”、“相交”的位置关系。研究鼓掌动作,使学生认识“相对”、“相交”的位置关系。
  2.2 导入新课。出示多媒体课件,复习平面图形,认识立体图形。
  2.3 新授。
  (1)让学生通过触摸,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制作操作材料(课本第145页附页1),先用它围成一个长方体,再用小棒(课前准备好的)拼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注意,在你们拼摆的同时,想一想: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小组间进行合作讨论,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这时,课堂上学习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围得围、拼得拼、量得量、比得比……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给本组的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说出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回答时,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并出示课件,验证学生发现的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平面示意图。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4 巩固拓展,创新思维。
  课件出示:判断下面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为什么?并把它“改造”成长方体。
  3.分析与反思
  3.1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因为长方体中各部分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对”或“相交”的位置关系,而抓住了这两种关系就抓住了长方体的结构特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核心。那么如何使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并理解这两种关系呢?我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鼓掌这一动作中,找到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切入点,上课时,我让学生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听课的老师,然后通过研究鼓掌动作,引出“相对”与“相交”的位置关系,通过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乐趣,从而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在引出“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题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所见到的长方体形状的实物或近似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地举手发言,这样使学生将数学中的长方体与生活中的长方体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3.2 加强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注意用眼观察、并用手触摸长方体实物,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并为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奠定基础。二是通过小组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先围成一个长方体,再拼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先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在组内进行交流,通过合作学习从而得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向性,因而得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两个特征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其方法有: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数一数、画一画等。在这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没有作过多的指导和要求,只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材料,营造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则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水平,采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富有创造性地认识、体验、探究、发现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多种感官交互并用,并亲历这样一个自主探究,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学习过程,其获取新知与对新知理解的深度和传统教学是不可比拟的,参与体验的情感也是鲜明、深刻的。三是在认识长方体的平面示意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长方体,从而使学生懂得观察长方体时,不可能从一个角度同时看到长方体的6个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其中的3个面。四是在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所带的长方体实物的长、宽、高,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长方体因摆放位置不同,其长、宽、高也不同。   3.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中,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我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所发现的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由该组同学和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补充。在整个汇报过程中,教师没有作过多的提问,只是根据学生的汇报,作出适当的引导,相机概括。这样,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样设计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主体意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3.4 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课件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如:在教长方体特征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发现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利用课件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等特征。这样,把静态的知识通过动态加工,使声、像并茂,静观和动态结合,让抽象的长方体特征直观化、动感化,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有层次地设计练习,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为巩固练习,如:找出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拓展性练习,教师出示该练习后,首先让学生判断该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理由。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面将该物体改变成长方体由于方法的多样化,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究思维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思维需求。使得他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中,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由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多向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操作、实践的多种形式教学,运用了多种教学媒体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关键词】教师范读 指导朗读 着重朗读  小学语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有步骤、严格地训练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学习 习惯培养  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 、读、写基本功。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①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②教学各个阶段创设情景,引起兴趣,发掘问题;③学习英语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应注重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教学 兴趣 培养 关键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
期刊
【摘要】通过化解一桩学生间约架危机,表明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既要及时,又要找到症结所在,更要讲究技巧策略。  【关键词】矛盾 疏导 化解  2012年7月2日下午,我刚从学校加班评期末试卷回到家,准备吃晚饭,手机接到班上学生陈惠兰一个短信:“老师,我是陈惠兰,陈树红刚才又打我同桌(黄梦巧)的电话,她朋友等下过来打架呗。她说是我们针对她。”我第一时间向年级领导汇报情况,接着赶回学校,拿班上的一张集体照
期刊
【摘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深沉的爱、博大的爱、奉献的爱。无论是怎样的学生,一旦是你的学生,你就应该把师爱撒向他们,用师爱去塑造他们,用师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用师爱去帮助他们改掉“小毛病”。只要我们真诚地付出,多给孩子们一个机会,那么孩子们就会在爱的海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用“心”管理 关爱学生 施爱 细微之处 意料之外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
期刊
【摘要】except意为“只有……除外;除去……”,后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强调从整体中除去部分,即except后的部分不包括在整体之内。因此,常和all, everything, no one, nothing等词一起使用。还可以接that,what,when等引导的从句;besides表示“除了…还有…”的意思,表示包含在内;except for表示“除了因为……; 要不是……; 除去……一点外
期刊
【摘要】化学用语作为最基本的化学语言,能简明扼要、准确深刻地反映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是化学入门的一种重要工具。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在“理解”和“巧记”上下功夫,那么其他化学用语的学习也不例外。而且“理解”是为“巧记”服务的,而“巧记”的实质也就是按照化学知识和记忆科学的规律来记。根据这个道理,大家可以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找出更多巧记的办法,更好地提高化学用语学习的效率是完全可能的。  【关键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都是古文,有的文章篇幅相当长,文言知识点众多,其中大多数篇目都要求全文背诵,并且课程安排在学生要学习九门功课的高一阶段,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给予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思路点拨,化文章、知识点的繁难为简易,从而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一文言文教学 罗列重
期刊
【摘要】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scattering of light)。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个现象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
期刊
【摘要】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多看多写,勤于积累。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是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使小学生把习作当作一种乐趣,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根据笔者多年习作教学的经验,认为可从本文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培养 提高  众所周知,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