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管理与钦差大臣情结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t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直管理—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当作根治现实顽疾的灵丹妙药,从金融行业到司法部门,再到统计部门,如今又被建议用于环保部门。
  近年来,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已严重影响到公众生活甚至国家形象,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有志之士纷纷献计献策。9月15日,吴湘韩先生在《中国青年报》以《何时不要看当地领导眼色?》为题撰文,并做出以下分析:在许多地方,环保部门官员的帽子在地方领导手里捏着,职务的升迁变动往往取决于地方领导的“满意”与否,工作经费、人员工资由同级政府财政供给。环保部门只有主动积极地配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生存”下来。试想,一个在财务、人事受制于地方政府的基层环保部门,执法怎能硬起来?
  吴湘韩先生就此提出:环保部门这种属地管理的体制已严重滞后于环保形势的需要,必须来一个彻底的变革,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即各级环保部门的人、财、物应由上一级环保部门负责。
  应该说,吴湘韩先生对环保工作现状的分析是非常客观的。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他只是对影响环保工作的因素进行了部分的解释,甚至可以说只是对一些并不重要的因素进行了解释,而其由此提出的要用“垂直管理”来解决当前环保工作不力形势的建议,当然也就显得非常幼稚!
  类似于以“垂直管理”来加强某项工作的建议,说起来绝不新鲜。当现实中每一项工作问题突出时,我们几乎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呼声,理由也大致与吴先生有关环保工作不力的理由相仿。金融是在这样的呼声中“垂直”起来的,司法似乎也是在这样的呼声中“垂直”起来的。前一段时间,当统计问题百出,遭到舆论的围追堵截时,不是也有人喊出了这样的呼声吗?
  这里,我们有必要先看看这个“垂直管理”究竟是个什么“底子”。很明显,所谓的“垂直管理”,其实不过就是要追求相对更高行政级别的权力。形象一点说,它就是要追求“钦差大臣”的地位!至于有了更高行政级别的权力、有了“钦差大臣”的地位后,是否真的就能做好工作—让金融不再有那样多的不良资产,让司法不再有那样多的不公,让统计不再有那样多的假数字,让环保不再允许污染肆无忌惮……像吴先生这样的“垂直管理”呼吁者们,对此的考虑似乎非常不深入。
  说来话长,此类思维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不良的习惯影响。他们一般认为,行政级别越高,它所代表的权力就越纯洁。
  但笔者认为,制度安排是影响权力特征的最根本性因素,且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各级政权的建设中都具有基本意义上的同一性。所以,当制度安排不能保证最基层领导者正确行使权力时,它恐怕也就同样不能保证更高级别的领导者正确地行使权力。
  笔者只想就此申明一个观点:做好地方任何一项工作之最经济、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必须是立足于地方,也只能是立足于地方。比如,吴先生在他的分析中其实向我们“暗示”了现实中地方政府有滥用权力的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努力通过变革制度安排,使地方政府不敢、也不能再滥用权力。
  如果我们不做这样的努力,而是像吴先生建议的那样,用“垂直管理”来制约地方政府的滥用权力,结局会如何呢?其實也就是期待用一个更高级别的“被滥用的权力”,来制约地方政府“被滥用的权力”。其荒唐可想而知!而从实践来说,看看那些目前已经实行了“垂直管理”的部门,就知道“垂直管理”的建议是多么地不得要领!
其他文献
最近,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名法官,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我也陷入一系列思索之中:法官如何通过公正判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促进社会的平衡运行;如何通过
2006年2月14日,辽宁孙家湾的一声巨响,不仅惊动了中央,也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在此次矿难中有213人丧生、1人失踪,30人受伤。
一 任何文艺作品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一个整体。它由许多部分构成,这些部分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并产生某种功能,也就是说它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作家在写作
自2001年以来,我接手的案子每年结案都在160起以上,且调解率均达到90%多,2003年个人结案243起,其中调解结案234起,调解率达到96.2%,判决案件无一改判或发回重审,真正做到案结
中外资银行很大的一个差距,就是创新能力的差距。近年来,国际上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超过50%,有的银行甚至达到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利
丽江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江古城、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以及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的纳西族东巴古籍以及传说中的香格里拉,正吸引着每年300多万的
春耕时节,农活催人。然而,屋内个别地方出现“备耕冷清、耕地撂荒”情景。农民抱怨,“没有肥料,怎么种”、“化肥太贵买不起”、“粮价前脚小涨,农资后脚大涨,怎么种都是亏”。
即将揭幕的金融期货盛宴,已经把期货公司变成各方抢夺的“疯狂石头”——身价从以前的50万元,窜升至最高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