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j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随着耕地质量与数量的锐减,耕地质量管理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就土地开发整理中对耕地质量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讨论了土地开发整理中耕地地力以及耕地生态环境评价与管理,提出了耕地质量管理相关对策。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民以食为天,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土地特别是耕地问题不得不说是一个关乎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因此,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切实做好耕地质量管理工作就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土地开发整理的提出及不足
  土地开发整理概念的提出在我国相对较晚,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却很早就已开展,特别是新的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后,人们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当前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践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仅追求开发整理土地的数量,忽视开发整理土地的质量这种开发的主体通常是建设用地单位或一些地方政府,开发的方向主要是耕地,其开发土地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使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以满足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审批的需要,这种开发往往速度很快,但开发出的耕地的质量较差,很难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这实际上是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结果是造成资源的破坏,开发资金的浪费。
  2、仅追求开发近期的局部利益,忽视长远的整体利益。这种开发的主体主要是农民个人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受资金技术的限制,不能对被开发的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因而也就很难兼顾被开发区域的小气候环境、土壤环境和土质水文环境。开发的方向主要是靠个人的经验,这种开发在短期内能有所收获,但由于开发时没有统筹规划,随时间的推移,小区域环境的恶化将逐步显现,至使所开发的土地再一次的荒芜。
  3、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开发土地的成本过高。这种开发的主体主要是专门的开发整理机构或一些受政府委托开发土地的房地产经营公司。由于目前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和规划设计工作相对滞后,理论体系不完善,开发整理项目的统计样本少,使得对开发项目评估、工程的概算、预算的合理参数难以确定,造成一个开发项目的投入资金标准和规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耕地质量管理的内涵
  所谓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田间基础设施和耕地环境等构成的满足农作物的安全和持续产出的能力。构成耕地质量的3个要素:一是耕地地力。是耕地质量的基础和核心,指由耕地土壤地形地貌条件、成土母质特征、培肥水平和土壤理化性状等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二是田间基础设施,主要指满足耕地种植农作物所需的沟、渠、路、田埂、涵洞和闸等;三是耕地环境,是指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耕地内的水、热、气和野生生物等。
  四、耕地地力评价与管理
  1、对占用的和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进行地力评价与管理
  2000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基本实现占补平衡,实现占补平衡的省份由1999年的24个增加到29个,全年全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29.1万公顷,与同期建设占用耕地相比,占补相抵,增加耕地12.8万公顷。这表明,全国建设占用的耕地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的耕地在面積上相比,前者小于后者,在面积上平衡有余。但因缺乏对占用的与补充的耕地地力的比较,仍然难以判断我国在年耕地占补的数量与质量的总量是否平衡。
  对于确认耕地占补是否平衡的规范性问题,国土资源部与农业部应尽快制定:耕地占补平衡验收管理办法;规定耕地占补平衡验收的程序、内容、方法。特别要明确土地部门与农业部门在验收工作中的职责、验收鉴定书的内容等。
  对于确认耕地占补是否平衡的技术性问题,涉及到耕地面积与地力的平衡。对于判断占用的与补充的耕地在面积上是否相当,在技术上可以采用已有的测绘方法,但如何判断占用减少的与开发整理等措施补充耕地的质量是否相当,特别是当出现异地开发整理的情况下,现有的有关评价指标与方法则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2、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对象进行宜耕评价与管理
  我国在五、六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开始了刀耕火种式的未利用地开发,其后的各个朝代,都有一定的土地开发活动。经过几千年的土地开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耕地总面积为9778.1万公顷。近几十年来,我国因人口增加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广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从1949年到1996年全国土地详查汇总完成止,在27年的时间内累计开发和复垦耕地7080.5万公顷,是1949年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2.3%,是土地详查汇总的1996年全国耕地总面积13003.9万公顷的54.5%。
  国家在今后继续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为耕地的过程中,要强化耕地地力的评价与管理。把是否进行过开发项目区土地的宜耕评价作为立项前提,评价结果为不宜耕的土地。切实做到禁止开发。国家投资坚决不予资助,在宜耕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对开发方法,开发后的利用方式等进行周密、详细的论证,确保开发后的耕地地力不退化。
  五、土地开发整理的耕地生态环境评价与管理
  耕地生态环境的评价与管理是一个大题目,这里仅仅以我国耕地环境的污染情况为例,阐明土地开发整理中应进行耕地环境评价与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管理的主要内容。虽然在土地开发整理区内发生耕地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还鲜见报道。但是一些典型的耕地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耕地受到污染后,利用污染的耕地生产的农产品也将受到污染。大量田间验研究证明,春小麦根、茎、叶、籽粒中锌与铜等污染物的含量都与土壤中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中这些污染物的含量呈正相关。
  加强耕地环境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作用,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工作中,必须把是否考虑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作为开发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否则,即使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再多,通过对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建设,使耕地地力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但如果在土地开发整理后项目区内的耕地已被或将遭到严重污染,利用耕地生产的耕地农产品也因此遭到污染,那么,可以判定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完全失败的。
  六、耕地质量管理对策
  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耕地保护管理与地力培育机制。尽快制定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同时在耕地的认识思路上,一是在继续重视保护高产稳产农田同时,要下大力气改造中低产田,使中低产田变高产田。二是在继续提倡依靠科技高产,再高产甚至超高产的同时,必须树立可持续再高产的思想,因此,中低产田变高产田,高产田要可持续高产,这是我们对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应作的选择。
  1、健全耕地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农田量的保护和质的管理。近年来,全国人大通过的《农业法》、《土地承包法》等更明确地规定相关部门的责任,要依法加强部门协作,保护耕地,维护耕地使用者的权益和积极性,更要重视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2、开展耕地质量调查评级工作
  耕地是自然本身的产物,当它被用于社会生产之后,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所固有的生产力,而且还有人类活动所赋予的劳动生产力。同时,生产力的大小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经营活动的手段和方法。人们一方面要充分地利用自然生产力,另一方面还要有目的地补充营养物质,改良它的自然特征,使之可持续的利用。
  3、建立健全耕地土壤定位监刚体系
  土壤定位监测是通过土壤化验、植株分析、田间作业记载等方法,对农区主要耕地土壤类型的理化性状和生产力,进行动态监测,以达到掌握主要耕地土壤的基础地力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和提高地力并指导当前农业生产服务;为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农业规划、农村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加强对耕地污染监测
  通过对耕地污染监测,按污染程度进行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属重度污染的耕地,除用于绿化外,主要用于工矿用地;其它污染耕地要进行科学治理,有限制地种植农作物。
  七、结束语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规范,提高我国耕地的质与量,是目前土地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应该十分注意的。实际工作中既确保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又要保证耕地质量,只有两方面都兼顾到了,才是切实的实现了耕地质量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
  [2]王蓉芳.中国耕地的基础地力与土壤改良[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王万茂.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J].中国土地,1997.
  [4]刁承泰.经济效益分析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地政,20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现状入手,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论述了建筑施工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关键字: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创新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工程部分明挖基坑施工实例的分析与介绍,尤其是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险情的分析,找出了基坑施工的难点和风险点,同时通过采取施工措施,克服了险情,有效控制了周边地面沉降及房屋管线的沉降开裂,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并初步总结了基坑开挖中变形控制与周边建(构)筑物保护的一些好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字:基坑支护;影响因素;施工质量;监测  Abstract:
期刊
【摘要】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好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建筑市场的招标投标工作也取得了稳步、有序、深入的发展,投标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成了重中之重的工作。施工企业在投标时应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施工图及做好投标前的现场考察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及市场价格情况做好投标书。文中介绍了基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定额及费用选取、报价分析及最终报价中的一些技巧性问
期刊
摘要:3DGIS的应用,一方面使城市规划所需要的一切信息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城市规划和管理人员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城市各类信息,从更大和更广的范围研究和探讨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通过GIS提供的多种分析手段和模型,对城市现象进行更多的定量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3DGIS; 应用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3DG
期刊
【摘要】 本文论述了什么是城建档案目标管理工作,阐述了目标管理工作的优越性,指出了当前目标管理达标晋升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城建档案目标管理综合评估工作做了深入细致地探讨。  【关键词】 城建档案目标管理 十分必要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what is the goal of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期刊
摘 要:交通工程是道路建設的重要环节。而道路设计在系统工程里,发挥着重要作用,道路设计的总体要求是为了完善道路的利用功能,增强安全性。应依据道路上的固定物与地貌,统一筹划路线布局。应该依据几何形状和尺寸,明确桥梁和涵洞的具体方位与安全功能,使得道路设计体现出安全性、科学化。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安全;研究  Abstract: traffic engineering is an impor
期刊
摘要:生态环境恶化是现在全球乃至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的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开发利用的程度逐渐提高,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检讨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始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从自然资源开采的不平衡再到新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作为现代的水利工程建设应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平衡问题。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水
期刊
[摘要]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目前我国高等级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因设计、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施工、使用等因素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路面易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本文从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入手, 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施工预防措施。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 裂缝 ; 成因 ; 施工预防措施  [Abstract] the cement concret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如何有效控制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就如何做好机械设备的安装工作做一探讨。 关键词:机械设备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施工图设计质量和选用的材料问题。一些施工图设计缺少真正的审核和设计质量控制,把关不严,设计图纸粗糙,施工图
期刊
摘要:消防设施施工是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建筑安装工程。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防用水的安全程度、供水的可靠性和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除了在设计和材料设备选择等方面外,很大程度需要施工安装质量的保证。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从日常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与工程验收情况来看,施工过程中还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