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以一节音乐课教学为例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82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次听到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而且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也不像低年级的学生那么尊重老师了,课堂不好驾驭。但就我曾遇到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不要那么抱怨学生,而要从自身考虑,是否做到了一个教育者该做的,现就我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仅供同仁参考。
其他文献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行为的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自主探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将具体地谈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四种方法:    一、倾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情趣渲染是讲授的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古代的孩子,看老师写课题。  (这个“氏”怎么理解?)认识他了吗?谁来说说他是谁?(杨家的小孩子)  课文中的小孩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那么在古代你就是……  [点评]这个小环节很有意思的。可以多问几个学生,女孩子则可以说“我是X氏之女”。学生说的时候,一定会为自己的家族感到
成功的教学靠的是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具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枯燥的学习变成有趣的科学探究,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利用新课引入,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我校历史学科着手建设历史教学网站。建站的原则是:探索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实现智慧资源和信息资源在学习中的协同发展。本网站体现了以下4种功能。  一、资源的多样性、流动性、共享性  资源的多样性体现在: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图片、动画、影像、音乐、文字五种表现形式。知识结构全面,介绍中外历史和师生的教学情况,网站共分为七个栏目:素材库、中国历史、
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师要树立教师的尊严,但不是威严,在课堂中教学要民主,不要以主人对仆人的态度或封建家长式的方法对待学生;人格上要平等,但不是朋友式的随便。搞好关系不是为了让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赋予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灌输教育,而是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其次,要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及时性与形象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以下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
一、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要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就必须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分配上,教师要精心构思合理布局。在化学课堂中,我常根据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如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真情失落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假花尽管美艳,但缺少生命的活力;假话尽管动听,但缺乏生活的激情!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要努力培养真诚性,就是要把过去
新课程标准针对现代教师角色的成长提出:要以情绪教学代替惟智教学。这就要求现代教师要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汲取,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开展“情趣”教学可以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怎样在小学英语学科开展“情趣”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搞好“情趣”教学的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趣”教学的好坏主要看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细节是活的,它体现在不同的情境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体现在处理活的情景中,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力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平静?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和发现的惊喜?”对于这些,也许我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