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记(组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e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雨后
  漫长的豪雨之后,是南方
  傍晚的天空
  宝石般深邃的蓝
  白云抽丝,幻成苍狗
  橙黄色的太阳,出来了
  公园里鲜花开放
  蝴蝶兰张着翅膀
  眉睫上的露珠,又大又亮
  姑娘们,也盛开了
  面孔上是潮湿的笑意
  一阵风吹过,白皙的长腿划动
  黄昏橘色的空气
  远处工地上的打桩机也停了
  只有虫子,在蛰伏的草丛中
  拼命地嘶喊
  重生记
  钟声退去,腾出的树木即是我将要
  降生的身体
  我没有耳朵用来倾听
  身子刚刚在雨后的沙土中站直
  转眼已经绿荫如盖
  当一百年如一瞬
  鸟叫声顺着高坡泄落,清澈,像海浪
  撤出沙滩。我即是山中
  高居的木屋
  散落的木板剛刚在早晨的风中聚拢
  我没有脚掌用来踩踏地上的
  泥泞。当树影移动,空气中布满
  下落的炊烟
  我用一个静静的下午
  来慢慢出生。当你
  独自下山。很久之后
  市声记
  远一些。高一些
  这一团乳浊的声响之雾
  概括性的黏稠中漂泊着
  突然的树叶和金属的锐响
  它以十八楼为界
  在它之下,是一声声具体的叫卖
  人间的絮语,纸醉金迷
  细小的景观植物在拔节。在它之上
  星际灿烂下稀薄的嘈杂。它们来自一头蛰伏的
  咀嚼的巨兽
  把夜晚让给
  这些搅动灵魂的声音。把听觉献给
  这样一些夜晚。我们没有感觉在倾听
  那是因为还在爱着并深陷其中
  唐旺盛:曾在《诗刊》《作家》《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诗歌、小说等作品。诗作收入《青年爱情诗抄》《中国当代校园诗歌集萃》等。
其他文献
坚守一方诗的心灵。心灵是诗歌生长的内在土壤,要生长出葱郁而充满营养的绿色诗句,少不了心灵土壤的纯真、纯净、纯洁。“诗言志” 这里的“志” 就是心志,诗就是要传递发自于“心”的声音,表达源自于“心”的志趣和志意。没有一颗诗的心灵,是不可能创作出有心的诗的。诗就是写灵魂的颤动,写灵魂的响声。  保持一份诗的情怀。诗以情胜,无情不成诗,好诗必真情。因此,永葆诗的情怀,是诗歌创作的命门。诗人应该是多思善悟
期刊
残 园  往下已经没有生长的位置  那株葛藤只能沿着墙根  朝天蔓延  一部分叶子在半空中  胡乱张扬  一部分叶子  把绿色塞入砖缝  还有些其他的低矮灌木  趴在残墙上  拼命挣扎  画上的柳枝  两路纵队,向远处延伸  看不到背景  但感觉有风  风吹,柳枝却不动  柳枝上每一片叶子  都清晰可辨  它们青绿  比真的还活灵活现  它们背光  肉眼  看不到叶子的脉络  柳 絮     它们
期刊
陕西榆林神木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仅有乌兰木伦一河之隔,这里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地带。三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一堆堆的沙窝和沙丘在风的肆虐下随时改变着地形与地貌。住在这里的人每天生活在沙尘的包围中,早上醒来,几乎看不到太阳,被子上附着一层厚厚的沙粒。每到春天,沙尘暴在此形成,黄沙滚滚,遮天蔽日,如魔鬼一般卷向中原,扑向北京……  这里却诞生了一家闻名中外的国家级煤
期刊
此时此刻,影子说  你细细地观照世界吧  灯泡的冷光中  有多少不倦翻腾的翅膀  乡间的路是这么说的  生命如此短暂  而只有我们等待一棵树时  那才是永恒  随后,仿佛黄昏是沉睡的男人  躺在她的脚前,长裙的阴影里  一滴灼热的泪落下  亲爱的,在无人的乡村  燃烧一把火,黑色低沉阵雨中  我能感觉那赤裸的风  剥开了树的皮  在惩罚前,我哑然而立  佯装这渐渐消失的炉灶  在祈祷和难熬中度过今
期刊
文学中的一个概念近些年来好像很少提了,但在我上大学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论在课堂上老师讲授还是在课堂下同学之间谈论,几乎都是离不开这个话题的。如提到浪漫主义,外国的一些作家尤其是诗人这个那个的无不耳熟能详;至于中国,屈原、李白那当然是少不了的。谈到现实主义,恩格斯的一段名言绝对不能忽略:“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总之,在相当的时段中,这两个形
期刊
连日来,我所在的这座北方小城天天下雨,雨中有潮湿而嘹亮的鸟鸣破空传来。凝视着雨雾弥漫、恣肆流淌的窗外,我想到了前些日子刚随采风团去过的贵州大地,此刻那儿正经受着百年一遇的旱魃的折磨。  最让我牵挂的是黄果树瀑布。因为我清楚,只要她能恢复过去“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的胜景,整个贵州大地的旱情就全面告退了。  大瀑布在过去是一个飘逸的标志,现在更是一个湿润的象征。可在那些干涸和龟裂的日子里,
期刊
觉 得  自从给父亲立碑以后  我就觉得父亲是在石头里坐着  打着四季的盹儿  风儿拂不去碑上尘缘  他以刻进石头里的名字  眯上一会儿  没 有  一棵白杨树粗大的树干  在寒冬里  出现一道狭长的裂缝  我往里看了看  为冬天撕裂的  将成为一棵树吹奏寒风的口器  在春天时候  它会在一夜之间  弥合了伤疤  没有了疼痛  也就不需要成为歌者  这些年  这些年  我一次次地引用一只鸟鸣  来
期刊
秋夜,被母亲打开缺口  油灯下 病重的母亲  一下一下将玉米粒搓下来  那些金色的颗粒 蹦蹦跳跳  像金属的浪花  一条彩色的瀑布  从九月跌进十月 轰然作响  轻拍着秋天的大地  秋日将尽  母亲还是被一条河带走了  万物黯淡 母亲孤帆远影  玉米 大地 寒冷的秋夜  就那么被煤一樣黑瘦的母亲  打开一道缺口  洒落在雪地上的煤  凸凹不平的道路 与  疾驰而过的大货车 造就了  这样的结果  
期刊
疤爷驾鹤西去已有十年,疤爷的音容常现眼前,至于笑貌却难以追忆,一经想起,伴随我的多半是淡淡的忧伤,还有挥之不去的对于他那破旧老宅的记忆。  疤爷说他那左脸是为守护老宅不让小日本进院而被生生劈去的,而这一刀没有斜劈在他的项间,纯属万幸,他说日本人的大刀落下时,恰有一坨鸟粪滴落在举刀者的眼角,于是那锋刃才出了些许偏差。日本人的大刀片子像是剔骨刀一般,顺着疤爷的颧骨将原本厚实的左脸剔了个干净,仅留下蝉翼
期刊
我自幼喜欢涂鸦是因为我的母亲,她出生在淳安縣赋溪乡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岭脚村,翻过玳瑁岭就是建德寿昌。母亲是个小脚女子,目不识丁,但她的巧手能绘出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无论在娘家还是婆家,两个村子里所有绣花的花样大都出自她手。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母亲对人的热忧和善与有求必应。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小也喜欢涂涂画画,直至上初中遇到美术老师洪勲先生,才接触到真正的绘画。在杭州商业学校的三年,因为学校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