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擦亮正在变旧的时光(组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夜,被母亲打开缺口
  油灯下 病重的母亲
  一下一下将玉米粒搓下来
  那些金色的颗粒 蹦蹦跳跳
  像金属的浪花
  一条彩色的瀑布
  从九月跌进十月 轰然作响
  轻拍着秋天的大地
  秋日将尽
  母亲还是被一条河带走了
  万物黯淡 母亲孤帆远影
  玉米 大地 寒冷的秋夜
  就那么被煤一樣黑瘦的母亲
  打开一道缺口
  洒落在雪地上的煤
  凸凹不平的道路 与
  疾驰而过的大货车 造就了
  这样的结果
  一跃而下 肯定摔痛了它们
  迅速围上来的雪 温柔地
  抚慰它
  这两种极致的色彩 此刻
  如此的和谐、友好
  一个老人趴在地上捡拾着
  黄昏转瞬间接近煤一样的颜色
  好在有雪照耀着 和
  泾渭分明这句成语
  多么旧的一个人
  如果月亮的视线再高一些
  他很容易被混淆成
  一块煤
  一块煤,气定神闲
  树木在大风中摇摆、发呆
  枝头上离去的鸟雀
  像树松开的叶子
  雪 以花朵的形式堕落
  人间即污秽
  梅 是昔年我爱过的人
  如今它出入于谁家的
  冬天或庭院
  那些被大风打扫干净的山峰
  犹如凸露于水面的礁石
  已无险可守
  滴水成冰 天下太平
  河流的宝剑 已入鞘
  一块煤 气定神闲
  拉煤的卡车从我门前驶过
  每天清晨 一辆辆拉煤的卡车
  装载着山一样的煤块
  从我门前驶过
  巨大的轰鸣与嘈杂
  轻易地就稀释掉一个早晨的
  静谧
  据说
  它们要去往三十公里外的城镇
  赶走盘踞于那里的寒冷 填平
  寒潮漩涡
  现在 它赶走了我内心的
  平静、安逸、睡眠
  它们粗重的喘息还在继续
  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直到赶走最后的一丝冷
  直到用完我身体里的
  宁静
  于成大: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已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绿风》《诗潮》等刊物发表作品六百余首,获得过《诗刊》征文等奖项。
其他文献
曹禺(1910—1996)是我国最著名的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曹禺”是他1926年发表小说第一次使用的笔名。《雷雨》是他在1933年大学毕业前夕所创作的四幕话剧。此剧不仅是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亦是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  笔者在上大学时看过此剧,也读过剧本。这里仅从煤矿和煤矿工人的角度,探求《雷雨》与煤矿的关系。换言之,仅是从剧本中摘出一些与煤矿、矿工有关
期刊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出现了以煤矿为题材的话剧,煤矿话剧的演出活动在鼓舞人民斗志、激发热情、促进民族解放事业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中话剧《炭矿夫》的成功成功演出,就是突出的一例。  1928年,由夏衍等人组织、由上海市进步戏剧人士及艺术大学的学生组成了上海艺术剧社,郑伯奇为社长。这个剧社是由中共党组织所领导的戏剧组织,提出了“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这一口号。这个剧社一开始排练与演出的就
期刊
一朵花的美丽  “一朵花的美丽  在于它曾经凋谢过”  凋谢过一地落红,一地沉默  繁华归于平静  并不是一地寂寞  是一种优雅的回归  生命,走向本我  因为凋谢过  才会又一次美丽  美丽无需言语。不招惹谁  也不被谁招惹  绽放的过程,谁也无法剥夺  因为美丽过  才又一次凋谢  凋谢,让繁花随风而去  留下心,留下一颗灵魂  再与内心作一次完美的  呼应,与契合  美好的谷雨  诗一样美好
期刊
坚守一方诗的心灵。心灵是诗歌生长的内在土壤,要生长出葱郁而充满营养的绿色诗句,少不了心灵土壤的纯真、纯净、纯洁。“诗言志” 这里的“志” 就是心志,诗就是要传递发自于“心”的声音,表达源自于“心”的志趣和志意。没有一颗诗的心灵,是不可能创作出有心的诗的。诗就是写灵魂的颤动,写灵魂的响声。  保持一份诗的情怀。诗以情胜,无情不成诗,好诗必真情。因此,永葆诗的情怀,是诗歌创作的命门。诗人应该是多思善悟
期刊
残 园  往下已经没有生长的位置  那株葛藤只能沿着墙根  朝天蔓延  一部分叶子在半空中  胡乱张扬  一部分叶子  把绿色塞入砖缝  还有些其他的低矮灌木  趴在残墙上  拼命挣扎  画上的柳枝  两路纵队,向远处延伸  看不到背景  但感觉有风  风吹,柳枝却不动  柳枝上每一片叶子  都清晰可辨  它们青绿  比真的还活灵活现  它们背光  肉眼  看不到叶子的脉络  柳 絮     它们
期刊
陕西榆林神木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仅有乌兰木伦一河之隔,这里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地带。三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一堆堆的沙窝和沙丘在风的肆虐下随时改变着地形与地貌。住在这里的人每天生活在沙尘的包围中,早上醒来,几乎看不到太阳,被子上附着一层厚厚的沙粒。每到春天,沙尘暴在此形成,黄沙滚滚,遮天蔽日,如魔鬼一般卷向中原,扑向北京……  这里却诞生了一家闻名中外的国家级煤
期刊
此时此刻,影子说  你细细地观照世界吧  灯泡的冷光中  有多少不倦翻腾的翅膀  乡间的路是这么说的  生命如此短暂  而只有我们等待一棵树时  那才是永恒  随后,仿佛黄昏是沉睡的男人  躺在她的脚前,长裙的阴影里  一滴灼热的泪落下  亲爱的,在无人的乡村  燃烧一把火,黑色低沉阵雨中  我能感觉那赤裸的风  剥开了树的皮  在惩罚前,我哑然而立  佯装这渐渐消失的炉灶  在祈祷和难熬中度过今
期刊
文学中的一个概念近些年来好像很少提了,但在我上大学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论在课堂上老师讲授还是在课堂下同学之间谈论,几乎都是离不开这个话题的。如提到浪漫主义,外国的一些作家尤其是诗人这个那个的无不耳熟能详;至于中国,屈原、李白那当然是少不了的。谈到现实主义,恩格斯的一段名言绝对不能忽略:“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总之,在相当的时段中,这两个形
期刊
连日来,我所在的这座北方小城天天下雨,雨中有潮湿而嘹亮的鸟鸣破空传来。凝视着雨雾弥漫、恣肆流淌的窗外,我想到了前些日子刚随采风团去过的贵州大地,此刻那儿正经受着百年一遇的旱魃的折磨。  最让我牵挂的是黄果树瀑布。因为我清楚,只要她能恢复过去“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的胜景,整个贵州大地的旱情就全面告退了。  大瀑布在过去是一个飘逸的标志,现在更是一个湿润的象征。可在那些干涸和龟裂的日子里,
期刊
觉 得  自从给父亲立碑以后  我就觉得父亲是在石头里坐着  打着四季的盹儿  风儿拂不去碑上尘缘  他以刻进石头里的名字  眯上一会儿  没 有  一棵白杨树粗大的树干  在寒冬里  出现一道狭长的裂缝  我往里看了看  为冬天撕裂的  将成为一棵树吹奏寒风的口器  在春天时候  它会在一夜之间  弥合了伤疤  没有了疼痛  也就不需要成为歌者  这些年  这些年  我一次次地引用一只鸟鸣  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