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改革出红利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i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十年的经济主题中,城镇化被认为是最大的关键词。但中国城镇化面临着欠账、赶超和制度三大问题。改革可以使城镇化回归到一个自然提升过程,只有改革才能突破城镇化的现实约束。
  在十八大之后的未来十年经济主题中,城镇化被认为是最大的关键词。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近50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时,经济社会变化的一大主流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将生活在城市。中国就处于这样的发展阶段。在一些观察家看来,执政者推动城镇化,就抓住了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变化的主流。果真如此吗?
  人口、财力制约城镇化
  按照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就开始下降,比此前的预测早3-5年。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在城市低端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情况下,是否有足够多的人口可供转移?
  我们的测算表明,中国向城市可转移的农业劳动力,大概只有4000-6000万。国家统计局多估了将近1亿的农民。原因是国家统计局计算的时候,没有区分全职农业劳动力,我们估计中国兼职的农民数量大概8000万(详见2012年10月号李迅雷专栏文章)。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城镇化的空间可能不大。
  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必须要从“低端工人奉献”到“向低端工人反哺”的阶段,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务覆盖更多的城镇化人口。但中国财政收入进入长期减速阶段,土地转让金收入受制于房地产调控,政府财力日益显得捉襟见肘。简单推算,全国有1.6亿外出农民工,如果全部市民化,按每人15万的费用计算,则需要支出24万亿元。如此大支出负担使得一些地方政府面对城镇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城镇化的关键在市民化
  然而,城镇化不继续推进,中国无疑将陷入一个中等收入陷阱。一个8.3亿的庞大群体(农村居民和城市农民工),人均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另外一个5.1亿城市群体的1/3,如果结构固化,中国显然没有希望。
  从经济结构看,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内需不足、服务业滞后、区域和城乡差距大,这些问题都和城镇化有关。问题的对策是低端工人需要从“生产因子”转变成“消费因子”,土地的“敛财功能”需要让位给“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
  从社会结构看,中产阶级和城市“小资”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稳定力量,农村居民受益于近年来的减税和社保措施,对社会满意度提高。唯有“夹心层”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这包括1.6亿常住城市的农民工和城市贫民,以及未来还要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居民。如何让其在城市安居乐业,不至成为“流民”,是城镇化的重大课题。
  按照人口普查数据, 2010年内地分别有6.7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6.7亿城市居民中,有5.1亿城市户籍人口,还有约1.6亿在城市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在6.7亿农村居民中,青少儿童(34岁以下)3.1亿,中年人(35-59岁)2.5亿,老年人(60岁以上)1亿。面对人口约束,城镇化的关键是,已进城和新转移农民工及家属的市民化。
  市民化意味着,未来十年内,中国需要让现有的1.6亿农民工和即将进城的1.4亿农民工及家属过上正常的城市生活。这对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个系统工程
  市民化不会自动实现。地域转变不足以实现市民化,过去十年里,数以亿计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他们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但客观上恶化了经济结构,因为他们有力生产而无力消费。身份转变也面临障碍,假设10年3亿、每年3000万居民从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地方政府很难配合,因为公共服务(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配套将遭遇瓶颈。
  市民化的现实路径是:在中小城市开放户籍准入,大城市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淡化户籍壁垒,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促进就业和扶持创业,解决收入问题;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让农民享受更多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红利,给予农民更多的进城资本。
  从财力角度,市民化反而增加了财力约束,因为征地补偿标准提高意味部分征地收入从地方政府转移到农民。地方本来就财力紧张,如何能应付不断增加的公共服务配套压力?
  第一,增加地方政府财源,扩大征收资源税和房产税等。扩大资源税需要全面理顺资源品价格体系,因此,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是前提;第二,逐步推行财政预算阳光化,限制各级政府支出铺张浪费;第三,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使得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更加匹配;第四,推动市政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建设主体和融资方式多元化;第五,将更多的国有股权划拨到社会保障领域,弥补社会保障缺口。
  从物质角度,城镇化涵盖更广泛内容。当前日益紧张的资源能源环境,如何能满足未来8亿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多个超大城市群和城市带之间及其内部如何实现功能分工与协调?
  从问题出发,我们将中国城镇化内容归结为三个方面:一类欠账问题,这和中国特殊国情或制度扭曲有关,包括,城市化人口未能过上“城市”生活,土地城镇化远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发展中的低效高耗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分布不合理,大城市发展受限而小城市发展滞后,房地产市场不规范增加城市化成本;第二类是赶超问题,中国城市和其他国家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使城市发展更符合人居生活,包括节能环保、智慧城市等发展潮流;第三类是制度问题,因为城镇化是个系统工程,制度改进必不可少,包括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财税体制、市政建设投融资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改革启动城镇化红利
  从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看,如果各种商品和要素能以市场化方式交易和流动,城镇化率上升是个自然结果。中国经济发展至今,人均GDP跨入中等收入水平,正在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直接进行需求刺激的空间已经不大,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在于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拉动产业升级。
  两方面都指向要素市场化。要素市场化是实现“供给创造需求”的关键,生产潜力发挥,各要素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收入,需求自然能增加;要素市场通过市场选择使资源集中到效率高的企业和产业,推动技术进步。
  城镇化是实现要素市场化的推手。劳动方面,城镇化将给予全国居民更均等的社会保障,促进劳动力流动,保障劳动者权益和鼓励创业;土地方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意味着增加土地流转自由度,赋予土地使用权人更多权益;资金方面,促进民间投资意味着给予国民平等金融待遇,利率市场化使得资金价格更能反映其稀缺程度,流向更有效率生产领域;税制改革和公用事业价格改革也将促进资源能源的集约使用。财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减少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干预。
  改革可以使城镇化回归到一个自然提升过程,只有改革才能突破城镇化的现实约束。值得注意的是,局部领域的改革正在推进。2012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12月初,媒体报道发改委已向国务院上报煤电价格并轨方案。只有当类似更多改革被推出时,一个8亿城市居民、靠消费和服务业推动的巨型经济体才值得期待。
  作者李迅雷为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陈勇为首席宏观分析师。
其他文献
刘堃,野营旅的驴友圈里尊称其“旅长”,资深户外达人,属“腕儿”级的人物,同时也是经验丰富的领队。见到他是8月底,他刚从四川徒步带队回来,晒了一身黝黑的肤色,“高原的日晒挺毒,脸
上一期的杂志挺热闹的。好多人来电表示,好看。那期内容,我们做下来也感觉五花八门,大家都觉得内容丰富而好看吧。关于养什么的都有,养人(《二宝时代》)、养物(《旅行博物学》)、养宠
“细微处见修养”,如果不文明陋习不除,那也只是物质的富人、文明的侏儒。因此,生活中的文明细节看似小事,实乃大事。生活中的小细节多如牛毛,哪些小细节容易被人忽视?又有哪些不文
幼儿街头便溺,游乐园公然插队,电梯左行占道,看电影大声喧哗,景区乱扔垃圾……近年来,国人素质时常被诟病,有些地方甚至打出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标语。这种看法显然以偏概
最近跟着去蹭了顿饭,结果发现到的是竹辉路上的火龙岭,哎哟喂,新店开到这儿来了。去时店招牌都没来得及上。彼时去月浜街上的火龙岭,满桌子的菜,却只记得有道臭鳜鱼。一上桌,已隐隐
如果你爱吃、懂吃,那么你一定知道“川福老灶房”。这家具有纯正巴蜀血脉的川菜馆子,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便火爆苏城。是什么成就了辉煌?川福老灶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谁说书店一定要在室内?追着风喝着饮料闲适地逛逛,不是也很好吗?从英国、法国到美国,从古巴到印度,感受书与自然结合是多么美丽动人的事情。露天书店,环游世界,看看纸本书如何融入各
“暂别了手机,像告别了整个世界。精心体验用斋、坐禅,融入寺庙的生活。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吃饭、睡觉。”这是在重元寺“出家”第一天,很多人的感受。
纽约的“洛克菲勒”、巴黎的“拉德芳斯”、东京的“六本木”、香港的环球贸易广场……一座城市的生活水平,除了看CPI,那些名声响当当的城市综合体,是外界对城市最直观的表达。2
“这张微博图已经刷了3分钟了,还刷不出来!”“用手机看电影,又卡住了!”生活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抱怨。因为网络问题,不少人拿着质量上乘的手机,却无法发挥智能手机本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