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多角度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u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继承人,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到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更重要是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是事关全局性的战略问题。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绝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党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教育的大事,实现中国梦的大事。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也明确了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应以发展和完美人的思想品德素质为己任。故人云:“道非文不者,文非道不生”从这就精辟的道出了语文训练和思想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这也反映出了语文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不同的渠道,多角度的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教育和熏陶,以致弘扬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语音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和定格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思想品德为目的。
  一、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撒播高尚的道德种子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在选择上更倾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选编了较多对学生有道德影响、人生的价值观的范文来指导学生,所以说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要完成教学中的德育任务,就必须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比如讲解《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当讲到“邱少云为了战友,为了整个班,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时,应该深层次的去体会邱少云的思想品质。他那种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纪律的精神,促使邱少云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此刻应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有集体意识,为班集体多做事。教学中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中的德育任务,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形成青少年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中深深的播下高尚的道德种子。
  二、联系国家时事,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实践告诉我们:脱离了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品德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是收效甚微的,所以我们要针对性地利用发生在社会上具有真能量的事件进行教育或引导,并让学生用主人翁的态度参与,这样才能体现德育的实效性,才可以收到普通说教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例如2008年3月12日我国的四川汶川发生毁灭性的地震灾害。教师应在教学中要及时向学生讲述灾区受灾的情形和事态发展的情况,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对灾区重建家园的关怀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感恩、爱心的思想渗透。还要求学生参与此次的献爱心活动。让同学么们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为支援灾区尽一份力量。献一份爱心。同事把其他人士捐款的情况也向学生通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地震无情人有情。
  三、注重日常行为的德育渗透
  德育的渗透无处不在,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本身的崇高的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我国著名的叶圣陶老师指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正说明这个道理,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行举止和待人处事,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真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证明,只有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所学的道德准则真实可信时,教师的言教作用才能充分体现。所以在日常性的活动中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真至诚的人格力量去影响他们,带领他们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四、利用传统的节日或纪念日进行德育渗透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指出,传统节日和纪念日里着无限的德育资源,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历史纪念日以及专门事件的纪念日等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因此利用传统的节日或纪念日进行德育渗透,寓教育于节日纪念日中,能使幼小的心灵从小播种爱的种子、爱国的种子、责任的种子……从而从小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例如,3月15日“雷锋日”、三月“雷锋月”教师要利用学校举行“学雷锋”的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同学们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继承和发扬广东青少年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五、用随笔去架起师生的桥梁,把德育渗透其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而随笔里的文字都是最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动态并给予指导。比如,有一个女同学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六年级由于生理的原因,没人指导给自己心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蒙上了一层阴影,造成成绩急速下滑。我经过调查了解之后。在他的日记上写明了人的生理期的特点和症状。以及应该做好的几项措施。这样一下子就打开了她的心结。成绩有开始回到了原来的水平。任何一个同学在不论在某一方面的思想方位上,我都会不失时机的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用美妙的文字魅力去鼓励、表扬和告诫他们。在随笔里,师生敞开心扉,用真诚的文字相互感动着。从而达到把德育教育慢慢地渗透到每一位同学的脑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之,德育教育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渗透,并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了能通过高尚的道德品质熏陶学生明理正身,使德育教育能入耳、入心、入脑,培养好下一代端正的人生观和思想品德,就应该让学生们从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教师要一点一点的渗透。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中的德育任务,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手有五指,长短不一;人有千面,容貌各异,像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不考虑或很少关注学生群体本身的差异存在,只重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造成了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构建有生命活力、和谐发展的阅读教学是广大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一切为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根本转变,更新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既语言学习又注重人文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
期刊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我院在养成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养成教育的培养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作为科学课题组的成员,在我院科研课题的引领下,在进行科学探究的同时,关注幼儿三种习惯的
期刊
特殊学生是指学生在生理、心理或者智力等方面有异于一般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学生往往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行为上有所偏差。这些学生他们往往因为内心缺乏某种力量,导致不够自信,不受欢迎。但我们不能忘了,十指尚有差异,何况是一个个富有灵魂的人。他们只不过是或者比好学生学习能力差了些,或者学习态度不够好,或者行为习惯差了些,或者道德品质不优秀……谁都清楚,正是物种的丰富性,才构成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也正是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2.能力目标  ①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②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③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以及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②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
期刊
随着高效课堂的推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交流中经常抱怨学生课堂上死气沉沉,不够“配合”。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学生对教师本人有抵触情绪。那么,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呢?  一
期刊
实验教学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使用实验仪器情景下的一种教学形态,是化学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化学实验和其他理科实验一样都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能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鉴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必修1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Al2O3的两性,
期刊
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
期刊
一、人的形象与儿童形象  1.人的形象  什么是人的形象?中外不同学者有不同解释:舍勒把人对自身的概括称作人的“自我形象”。姚大志认为,人的“形象”就是人的“形成”,而人的形成本质上是人的道德人格的形成,所以“人的形象”就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归根结底是一种道德形象。石中英对教育知识中传统的“宗教人”“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进行了批判,提出要重塑教育知识中的“游戏人”“文化人”“制造人”三种新历
期刊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争辩,学生自己补充修正自主探索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孩子们学习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必须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以学定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为了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