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革改变了什么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企业的管理必然受技术发展的影响。哪些方面冲击最大,战略、管理工具、管理方式、价值取向还是其他?
  这些年来,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技术迅速变革的背景下,企业可能辨别出了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却很难判断技术发展的具体路线和具体进程,这就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技术变革改变战略态势
  技术的迅速发展带给企业的最显著影响是使企业面临更复杂、更不确定的经营环境,这有时会影响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战略行为。
  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许多人认为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就是吸引眼球。有人甚至说互联网改变了整个管理模式,企业不用再追求利润,吸引眼球就可以了。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一批又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倒闭又使人们恢复了清醒。在此之后,又过了十年,人们才慢慢摸索出了利用互联网赚钱的商业模式。到此时,互联网领域企业的发展才变得相对平稳。
  现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如,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物联网、新能源利用等等,这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多机会,也使得企业经营环境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准确预言这些领域新技术发展的路线图。新能源开发也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所有人都知道,资源枯竭、全球变暖,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势在必行,改变目前的生产方式也势在必行,但很多企业在投入巨额资金之后发现,在被热炒的风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横亘着巨大的困难。其他新技术的发展也遇到类似的问题。
  因此,技术变革对企业管理影响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更大的不确定性。迈克尔 · 波特(Michael Porter)写《竞争战略》一书的时代,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考虑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竞争对手的影响。但是现在,去问问新技术领域的企业,“你们认为企业未来会如何发展”,许多人会告诉你,两年以后的事情谁都不知道,因为发展太快了。人们能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商业前景,但说不准技术发展速度和具体路线。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企业战略到底是一种思路,还是一个方案的反思。
  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企业管理面临问题,过去的经验没有办法直接拿来用,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对形势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直觉,管理的智慧往往比管理的知识更为重要。当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
  在传统产业,当中国的产业开始发展的时候,发达国家的产业早已经成熟了,主导技术已经确定,生产模式相对成熟,我们很多时候是模仿与学习。虽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但后来者想要赶到前面却是很不容易的。而现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物联网、新能源利用领域,你会发现很多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为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会催生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
  技术变革改变管理方式
  新技术的出现、发展与成熟,对管理手段的革新产生了很大影响。今天的很多管理手段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过去比较复杂的管理现在变得很简单,原来无法实现的功能现在可以实现。
  我参观过生产西裤的一个工厂。服装生产的部分工序需要技术很高的工人,一个工人训练两到三个月也不一定能做得好。现在应用了新技术以后,一个星期的培训就可以让一个新工人上岗。操作上比原来简单了,而产品的质量却提高了。过去我们往往把保证产品质量寄托在严格管理上。强调要有严格的管理,才能有好的质量。现在质量要靠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在我参观的西裤厂里,生产线上每个工人前面有一个小液晶屏幕,屏幕上面记录着工人今天干了多少活,有多少成品,有多少废品,有多少返工。并且完成一个成品可以得到多少钱,生产废品要扣多少钱,工人时时刻刻都能够看到。这样,工人每完成一件衣服,就知道自己挣多少钱。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本身对具体的日常管理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它改变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也改变了企业激励员工的方式。
  技术进步还使得一些以前无法实现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19世纪20年代,在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下,标准化、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是主要生产模式,“福特制”就是典型代表。这一模式的生产效率高,单件产品成本低,但无法满足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与高新技术的出现,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实现“柔性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几十年前,马路上同一牌子的汽车都是一个样子,但今天,同一牌子的汽车从功能到颜色可能不同。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举过一个关于人类战争史的例子。从使用冷兵器,发展到使用前装线膛枪,再发展到使用后装线膛枪,士兵进攻的队形在不断地变化。物质条件变化了,战争的形式就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也是这样,技术环境变化了,管理方式就会相应发生变化。
  技术变革改变商业模式
  技术是实现商业价值的手段,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会直接导致商业模式的变化。
  我们观察手机市场的变化。最初占据中国手机市场的是一些大的手机厂商,这是由于手机开发的门槛非常高,仅手机软件源代码就有30G之多。生产手机不是一般的小企业能干的。然而在2006年,台湾手机芯片商联发科(MTK)开发出了一种MTK手机芯片,将手机的主板与软件集成在了一起,大大降低了手机生产的门槛:普通厂商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只需采购MTK芯片及其配件便可批量生产出手机。也就是说,MTK芯片使得人人都能生产手机了。这种技术变化导致山寨手机的大发展,大多数原来的手机厂商很快就被山寨手机打败了。
  不仅价格低廉,个性鲜明,山寨手机还采用了与原来不同的营销模式。它不再通过中间商一层一层的分销,而是形成了以深圳华强北为主要集散地的一个集市形式的营销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因为小小的芯片,手机市场从产业链的形式、营销渠道到产业组织形式全部发生了变化。   直到最近几年,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技术成熟之后,这一切又发生了改变,智能手机的需求成了一个趋势,山寨手机慢慢地萧条了。曾一铺难求、租金惊人的山寨手机大本营华强北商业街,如今正经历萧条冷落的寒冬。
  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市场跌宕起伏的背后是技术的变化。技术变化导致了管理的变化,导致产业形态和企业竞争形式、格局的变化。
  技术变革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判断
  技术的变革还会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判断。
  观察中国历史,你会发现2000年前的古籍就有关于商业活动的义利之辩,古人早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类的训诫。为何古人会如此强调经商中的“义”?因为古代经济与技术不发达,古人生活的环境是人口流动极少的熟人社会,违反道德准则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口流动变得频繁,熟人社会被打破,违反商业道德的成本被降低,人们的价值取向就发生了改变,很多人唯利是图,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理性经济人假设。这种假设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Adam Smith)提出。此假设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当然,经济学的“理性人”假定是一个最基本假定,忽略了其他很多变量。当经济学中的这种思想影响到企业管理者时,管理者认同的,就是企业可以看做是一个“经济人”,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盈利,追求利润最大化,并将之当作一个终极目标。这个假设忽略了诸如社会责任,人文关怀、保护环境等问题。
  实际上,利润最大化从来就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近些年,对企业目标的表述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价值最大化,再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这种演变有企业管理者认知变化的原因,也有技术变化的原因。
  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网络上社会化媒体,特别是微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现在的企业如果忽视社会责任,一旦出了事情,都有可能在微媒体上被迅速传播,造成全国性的影响,甚至导致企业垮台。这样的技术变化放大了企业违反商业道德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对社会反应的敏感度,使得企业不得不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得企业有动力和压力去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企业价值取向好像又在向古代社会回归。琢磨此中意味,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技术变革给企业价值判断带来的影响。
  技术变革促进了管理理论发展
  客观讲,自“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之后,一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管理理论发展并不快。但近些年来,新出现的管理理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面临迅速变化的技术和经济环境,企业的管理也在不断创新。旨在反映和解释企业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必然也要加速发展。
  以创新研究为例,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新经济发展有关的技术创业、与经济结构变迁有关的服务创新等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继20世纪出现的A—U模型、主导设计、技术集成、结构式创新等理论之后,合作创新、领先用户导向型创新、破坏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等新的概念不断被提出来。在企业战略研究领域,广泛引入社会学、生态学、博弈论等学科的研究思路,更加强调对不确定性环境与战略适应性的研究。
  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工业革命,管理理论、管理实践的变革与历次工业革命相伴生,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在大变革的时代,如果哪个企业的领导者觉得新技术对他的管理没有太大的影响,是因为还没有到时候。前几年,实体商店并不觉得有多大威胁,但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让所有的商店都产生了危机感。技术变革的速度在加快,对经济、社会与企业的影响也在加大。企业能感受到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虽然,技术变化与社会变化是交叉的,很难单独的用一种技术变化去解释变化的结果,但在不确定的年代,如何管理,如何善用技术,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其他文献
每年,菲利普 · 科特勒博士总是能够带给我们关于市场和消费者的最新思维与深刻洞察。《正营销》是科特勒博士2012年的压轴之作,在书中他再一次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达成企业商业目标”如何互相驱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书中大量的最新案例和工具也使本书深具实操性。  科特勒博士的这本书是企业塑造未来商业模式和创造可持续价值的重要指导书,他提出的方法和框架将引导企业在未来长期低增长环境中获得增长机遇。正
期刊
做事往往目标及程序均比较清楚,通常努力多做总是好的;而决策则不同,有时成果并不与努力相关,而与判断选择的正确与否相关。有位EMBA学员,曾担任过市委书记,后任省委秘书长,在谈及决策者“当家”与做事者“管家”两种角色的差异时,有这样一段描述:在地方担任党委一把手时,似乎什么话自己讲了都可算数,但由于责任重大,结果是有时间睡觉却睡不着;而在担任省委秘书长时好像什么话都不能自己讲了算数,必须注意多请示汇
期刊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普及应用,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日趋成熟,社会化网络逐渐兴起,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正在越来越多地接入到网络,各种统计数据、交易数据、交互数据和传感数据正在源源不断从各行各业迅速生成,全球数据的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数据的类型也变得越来越多。种类广泛、数量庞大、产生和更新速度加剧的大数据蕴含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不可
期刊
新型工业化时代是一个“与时代(And Era)”,而非“或时代(Or Era)”。既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又要低碳环保;既要保证股东的投资收益,又要让工会满意、员工无忧;既要产品质量好、服务好、速度快、客户定制,又要保持低成本;既要保证公司的利益,又要让社会满意……我们进入了一个追求“又好又快”的时代。  “新科学管理”继承了一百年前泰罗所开启的“循证主义(evidence-based)”传统,又吸
期刊
中航工业自2008年重组成立以来,按照国家的要求,一直在推进着史无前例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我作为班长,和张新国博士等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均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如果说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那么这个成功更多地来自于我们这个管理团队的整体合力。我一直认为,我们集团公司的高管层应该是一个高层学习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推进组织和管理变革的
期刊
移动互联非常深刻地改变了中国都市人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这种改变是如此深刻,以至于稍稍忤逆了移动互联大趋势的事物,都会被消费者毫不犹豫地抛弃。这一点,从分众传媒Q卡战略的失败就可见一斑。  从轰轰烈烈到“壮烈”只有短短一年  2011年,分众传媒开始全面改造其位于北京、上海等七个全国核心消费城市的视频广告屏,在原有的视频播放屏幕下,加装了三块可以感应的小屏幕,作为促销活动的宣传点和互动点。同时在该屏幕
期刊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兴起得益于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媒体发展:1994年底,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达4.4亿,最近的统计数据已超过5亿,网民几乎已经覆盖了中国经济版图的99%;另外,中国8亿手机用户,其中有3亿用户可以用手机直接上网,网络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化,特别是在经济生活层面。例如,虚拟资产和虚拟货币的出现,改变以往的货币、财产和流通模式;电子
期刊
科学管理一直是管理理论中的主要学派之一。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催生的管理革命曾经使人类的生产力提升了数十倍。最近十多年以来,随着流程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管理也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  数年前,张新国博士对我说:“十多年前,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公司的高管在管理方面的对话显得很困难,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许多共同语言。”这句话是我国新型工业管理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张新国博士是航空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
期刊
近年来,国有企业(本文中的“企业”包括采用类似企业经营方式的事业单位)频频向民营企业抛出橄榄枝。2010年,央企龙头中石油携119个项目赴江浙等地,寻求与民营企业合作;而作为地方国企代表的重庆钢铁,则和民营企业亚洲钢铁公司一起,携手开发澳大利亚铁矿这或预示着一个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竞合共赢的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从“争利”到“竞合”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争利”的观念:在一个市场中,价值的总量
期刊
这个题目已写下一两年了,当时仅想从“科学管理、成本控制”角度考虑此种安排岗位的负面影响及控制策略。当着手将其成文时,突然想到查查是否有相关高论,发现众多。  有从个人健康角度分析“萝卜与坑”的关系,如“现在可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呀……”各行各业高度竞争,企业往往都是高负荷运转,在追求“高效低成本”的指导思想下,“一人多岗,一岗多职”成为一种常见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方式,透支明天的工作方式成为普遍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