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材“探究活动”的三维扩展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a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探究活动”有三大要素,即情境、问题和知识。现有教材中有些“探究活动”情境设置孤立、思维方向单一、探究结果固定,导致了教材的“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很少被采用。为此,对教材“探究活动”进行情境的连续性扩展、问题的纵深性扩展和知识的多元性扩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教育实效。
  关键词:教材“探究活动”;情境扩展;问题扩展;知识扩展
  根据《思想政治》教材“致同学们”中有关“探究活动”功能的介绍,“探究活动”可以被简化为“生活情境—问题探究—知识生成”的教学逻辑过程。“探究活动”的三大要素,即情境、问题、知识,它们之间有着极强的对应性。由于现有教材中有些“探究活动”设计存在情境设置孤立、思维方向单一、探究结果固定的弊端,导致了教材的“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很少被采用。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教材“探究活动”进行了情境、问题、知识的三维扩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情境的连续性扩展
  情境本来是杜威的活动课程“做中学”的学习要素,即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试图解决问题,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说,杜威的情境是真实情境,具有“切身性”,即学生面临真实的问题情境,必须想方设法解决。比如,学生学做陶器。进入制陶作坊,如何把眼前的陶土制成心目中的陶器?陶土应该选择多少?如何搓揉加工陶土?如何将陶土固定在制陶的器械上?如何动手加工?如何将陶器形状加工得既端正又光滑?如何烧制陶器?火候如何把握?等等问题都是在情境中自动产生的。所以,杜威将连续性看成是情境的重要特征。情境的连续性是真实情境自身所具有的,但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设置虚拟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如果学生觉得情境无趣,探究活动就无法进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情境的真实性与连续性的内在关系给我们以启示。我们可以对情境进行连续性扩展,使学生在与自身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连续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从而获得情境“似真实”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教学中,教材有一个探究情境:一位世界马拉松赛冠军在谈到夺取冠军的经验时说,自己事先考察了马拉松赛的全部路程,并用沿途有特征的建筑作标志把全程分为几段,一个建筑就是自己的一个目标,一段路途的完成,就是一个希望的实现。这样,漫长的马拉松赛全程就变成了实现他的一个个希望的愉快之旅。探究问题: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难得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如果就此打住,这个探究活动的价值仅限于得到“重视量的积累”的方法论。笔者以为,对这个探究情境可以从个体心理与社会意义两方面进行连续性扩展。同样的一条路,我们第一次来学校上学,七弯八拐地,觉得遥远,走习惯了,觉得并不远。陌生的路显得远,而熟悉的路显得近。我们对陌生的城市总是觉得很大,而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熟悉了,觉得就这么大而已。这种心理现象有无哲学依据?陌生的路途之所以显得遥远,是因为我们对前途一无所知,总是觉得遥遥无期,当他人告知我们前方的那个高楼就是目的地时,我们感到就要到了。而熟悉的路途,沿路的站台、商店、建筑物距离目的地多远,我们一清二楚,我们在不断迈向目的地,所以显得近。其哲学依据就是量变质变原理,量变质变原理能让我们看到希望,而不是遥遥无期。
  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看,我们可以将情境进一步扩展到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马拉松赛这个事例给我们生活智慧,我们可以将一个漫长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就有一种成就感,漫长过程成了一个个成功结果的积累,我们所要的最终结果在这一个个阶段性的成功中获得了。由此,想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我们把伟大的中国梦,分解为一个个的五年规划,我们的市场经济是与科学的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每年都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观目标,一年年的不断积累,实现了一个个五年规划,最终实现中国梦。
  二、问题的纵深性扩展
  情境的连续性与问题的纵深发展是统一的,在真实探究情境中,一个问题探究完成后,就有一个新的问题情境需要继续探究,而在课堂教学的虚拟情境中,探究问题只指向特定的情境,情境无法连续,问题也无法深入,因此,我们需要对情境作连续性扩展,同时对问题也要作纵深性扩展。问题的纵深性扩展是在情境的连续性扩展基础上进行的问题探究,情境的连续性扩展的方向决定了问题的思考方向,“同质”情境的简单机械重复决定了问题的简单机械重复,因此,问题的纵深性扩展要求情境的连续性应该在不同领域作延伸。上例中,对马拉松赛的情境扩展就体现了这种价值追求,从体育运动比赛到个体心理体验,再到社会发展意义,由此得到丰富的探究经验。所以,问题的纵深性扩展不在于问题的多寡,而在于所提问题在不同的领域,并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对哲学教学来说,应该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等领域展开探究,以获得哲学上宏大的话语——万事万物。
  例如,在“辩证的否定观”的教学中,教材有一个情境探究:有人认为,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例如,我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虫子;大风摧折了庄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问题:认为否定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直接让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否定观”,学生思维展开有一定难度,学生说不出,这是外力对事物的全面彻底的否定,是对事物发展的终结,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对探究情境改动为:虫子踩死与毛毛虫变成蝴蝶;麦粒碾碎与麦粒发芽;鸡蛋打碎与鸡蛋孵出小鸡。比较:对虫子、麦粒、鸡蛋的不同否定,前者与后者有何不同?通过情境探究得出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深入理解了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由此,也可以得出“树立创新意识”的方法论,因为,事物自身在否定自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是事物否定自身之前的认识,我们并不能正确认识事物自我否定后的状态,因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批判原有的陈规旧俗。   然而,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发现,“树立创新意识”本义是我们主动地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主动地研究新问题,而在“自然物”的自身否定的世界观里,所谓“树立创新意识”只是在“自然物”自身否定的前提下,“意识”的被动改变,谈不上“创新”。“创新”是对原有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因此,“树立创新意识”的方法论对应的世界观主要是“人造物”的自身否定。于是,笔者提出一个纵深性的问题:手机是如何自我否定的?这里,学生的思维缺陷开始暴露出来了。有学生认为,手机用坏了是手机的自身否定。用坏的手机是由于进水、跌落、撞击、磨损等外力对它的否定。讨论得出,手机由
  iPhone4到iPhone5,从iPhone5到iPhone6……这才是手机的自我否定过程。由此,人造物的自我否定恰恰是人的实践水平的自我否定,而人的实践水平与技术理论水平密切相关。进一步追问:人造物的自身否定是否是自我不断地否定呢?如果我们的实践水平不提高,人造物也就不会自我否定了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人类实践水平会不断向前推进,你不努力,别人会努力,我们无法阻止别人的实践水平的提高。“华为”没有突破,并不能阻止“苹果”的更新。至此,“树立创新意识”的内容呼之欲出。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三、知识的多元性扩展
  情境、问题的扩展最终指向知识,如果知识的价值是单一的,比如,探究活动就是获得一些陈述性的原理,那么,情境、问题的扩展就是白费力气,效率是低下的。显然,知识的扩展引导着情境、问题扩展的广度、深度,并最终决定了情境、问题扩展的效度。学科知识是否蕴含着多元的育人价值?这一点毫无疑问,现代知识观已经揭示出知识价值的多元性,知识不仅仅是呈现出来的客观表征,其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情感、意志、审美等都凝结其中了,知识教学之所以提倡探究生成,就是为了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多元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探究活动的情境、问题、知识才会形成不断扩展的“联动的”有机统一体。那么,如何对知识作多元性扩展呢?泰勒的观点给我们以启示。“就探讨教育目标而论,我们一般可以从这些报告中得到两种提示:第一是有关某一特定学科所能起到的广泛功能方面的一系列建议;第二是有关这门学科对其他大量功能所能作出的特定贡献,尽管这些功能基本上不是这门学科所要关注的。[1]”第一种功能大致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相一致。第二种功能突破了学科的范围,更多地指向个人成长。比如,通过学科教学能够有助于促进个人的健康、自信以及审美的满足,在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能形成日趋成熟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在社会与公民的关系方面有助于满足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以及怎样获得社会的认可,等等。
  例如,笔者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教学中,教材有一个探究活动:蔷薇花总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她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坠入凡尘。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问题:①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②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这个探究活动就不是单纯的知识探究,问题②显然是在追求知识教学的广泛功能,也就是泰勒所主张的学科教学的第二种功能,如何关注个体成长,即如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满足情感上确信自己,形成人与社会的成熟的相互关系。在实际教学中,该问题常被简单化处理,即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不足,但是我们要把握主流,一般来说,人的长处是主要方面。这种认识只是对知识的简单演绎,并没有对知识价值作多元性扩展。知识价值的多元性扩展是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价值引向个体成长的需要。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长处与不足是相互依存的,这要求我们对待他人还是自己,不是简单作出主要方面是“长处”还是“不足”的判断,而是能对他人、自己的“不足”能够理解、宽容,这些“不足”恰恰成就了“长处”。为此,笔者在原有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环节。
  第一,说出诗歌中事物的主次方面,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同一性。
  蔷薇花的芬芳是主要方面,有刺是次要方面。由于植物开花要消耗肥料,花朵鲜艳就不芬芳,花朵芬芳往往不鲜艳。苹果酒的高品质是主要方面,有木桶的味道是次要方面。不用木桶储存就不会有高品质的苹果酒。
  第二,选择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第三,呈现学生模仿的富有哲理的句子。
  最美丽的校园,也有堆放垃圾的地方。
  再豪华的饭店,也会散发出泔水的恶臭。
  伟大的思想家,常常是孤独的。
  ……
  第四,获得的人生启迪:人无完人,看人要抓主流,能容忍别人的缺点。
  参考文献:
  [1]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1.
其他文献
广州日报2014年12月29日讯,第30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广雅中学颁奖,其中一等奖作品广雅中学高二学生郭燊研发的抗癌新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种配合物可以阻断D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遵循这一思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转变教
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小儿乙脑)患者的三个主要症状,且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小儿乙脑极期病情危重,体温常呈高热、超高热,对该期体温控制、护理,是治疗小儿
胆管引流常规拔除T管所致胆汁性腹膜炎并不多见,但该并发症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现综合各方面资料探讨如下。1拔T管后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拔T管后立即出现右
2014年12月1日,湖北省肿瘤医院生物样本库正式揭牌启动。据悉,湖北省肿瘤生物样本库建设原本落后于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但此次样本库建设起点高,
甲状腺手术中突发窒息虽然不常见,但可危及患者生命一旦发生急性窒息,如处理不当或抢救不及时其病死率较高据有关资料表明甲状腺手术中发生急性窒息为0.17%~2.26%笔者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扁柏醇(Hinokitiol)联合氯喹对人肺腺癌(H197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肺腺癌H1975细胞系,应用MTT法检测扁柏醇和(或)氯喹对H1975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
指向社会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在考查目标上要从“知识技能”走向“素养目标”,在任务导向上要从“学科孤立”走向“综合运用”,在试题情境上要从“学科情境”走向“生活情
目的比较无远处转移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单药顺铂每周(40 mg/m2,1次/周)和每3周(80~100 mg/m2,1次/3
最近三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12题都考到了互补商品问题,因而引起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但是,到底什么是互补商品,如何正确理解互补商品,在中学政治学界却是一个莫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