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我们历史教师应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意识、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最适合这一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分组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有重要意义。
一、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的运用
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交流、分析、思考、各抒己见,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创造力与协同能力。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创设分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交流各自制作的历史小报。论文选题等。再如,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材中的一节,上台作主题发言。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有的为检测讲课效果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特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实质性探索。例如我在讲初历史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时,具体操作如下:
1、整合校本资源,激发学生探究欲
课前我认真挖掘教材、教学用书、网上资源然后整合成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如:利用有趣的课件内容导入本课主题内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利用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组内讨论结果,留有交流的空间;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演讲领悟文学、艺术家作品的情感,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让学生通过歌唱的形式反映作品的风格,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充分开展活动,分组合作探究
合理利用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活动一:首先让学生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在组内合作讨论完成课文标题一“新式教育的开端”内容。1、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2、当时有哪些著名的新式学堂?3、它们新在何处?4、维新变法失败后,科举考试恢复八股文,这给教育事业带来什么危害?活动二:学习认识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也是让学生组内合作以表格方式完成这一内容。活动三: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比较难。为了使学生更加充分认识,让学生在课前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欣赏的一位人物,进行演讲,并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合理分工,完成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更深的接触材料,加深他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3、利用多种形式练习,鼓励合作参与探究
教材在课文中间专设的一系列多层次、多类型的探究性栏目如“动脑筋”等,旨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究历史问题,初步体会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启发学生领悟教科书上的内容。通过本课教材中的动脑筋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处于那个时代会从哪个方面培养自己?”先让学生各自组内交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评一评、乐一乐。这不仅使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的评判能力,从而认识到教育的作用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性。通过连线,让学生掌握各个文学、艺术家的作品。再通过那一时期教育课程和课时的安排与现在相比较,体现认识封建教育改革的局限性和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已学知识,还升华了本节内容。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二、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营造良好的探究式学习氛围
教师要重视教学环境、历史情景的创设,注重教学民主,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索的宽松环境,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质疑、调查、探究,让他们展开思维,发挥想象。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时,教师要正确掌握评价尺度,把握深浅的程度。既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
2、积极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注意方法与效率的问题,要尽量结合自身条件,实现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最佳整合,以此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合作参与教学活动,实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适应新教材、现阶段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学习。开展好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的运用
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交流、分析、思考、各抒己见,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创造力与协同能力。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创设分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交流各自制作的历史小报。论文选题等。再如,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材中的一节,上台作主题发言。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有的为检测讲课效果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特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实质性探索。例如我在讲初历史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时,具体操作如下:
1、整合校本资源,激发学生探究欲
课前我认真挖掘教材、教学用书、网上资源然后整合成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如:利用有趣的课件内容导入本课主题内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利用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组内讨论结果,留有交流的空间;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演讲领悟文学、艺术家作品的情感,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让学生通过歌唱的形式反映作品的风格,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充分开展活动,分组合作探究
合理利用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活动一:首先让学生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在组内合作讨论完成课文标题一“新式教育的开端”内容。1、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2、当时有哪些著名的新式学堂?3、它们新在何处?4、维新变法失败后,科举考试恢复八股文,这给教育事业带来什么危害?活动二:学习认识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也是让学生组内合作以表格方式完成这一内容。活动三: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比较难。为了使学生更加充分认识,让学生在课前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欣赏的一位人物,进行演讲,并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合理分工,完成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更深的接触材料,加深他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3、利用多种形式练习,鼓励合作参与探究
教材在课文中间专设的一系列多层次、多类型的探究性栏目如“动脑筋”等,旨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究历史问题,初步体会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启发学生领悟教科书上的内容。通过本课教材中的动脑筋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处于那个时代会从哪个方面培养自己?”先让学生各自组内交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评一评、乐一乐。这不仅使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的评判能力,从而认识到教育的作用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性。通过连线,让学生掌握各个文学、艺术家的作品。再通过那一时期教育课程和课时的安排与现在相比较,体现认识封建教育改革的局限性和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已学知识,还升华了本节内容。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二、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营造良好的探究式学习氛围
教师要重视教学环境、历史情景的创设,注重教学民主,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索的宽松环境,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质疑、调查、探究,让他们展开思维,发挥想象。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时,教师要正确掌握评价尺度,把握深浅的程度。既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
2、积极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注意方法与效率的问题,要尽量结合自身条件,实现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最佳整合,以此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合作参与教学活动,实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适应新教材、现阶段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学习。开展好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