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语文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阅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深入地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认真地去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常用汉字是3500个,而其中1000个出现频度最高,几乎占到总字数的90%。这就是说,只要认识了这1000个字,就可算是“脱盲”,就算是“能”读了。但“能”读不等于“会”读。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抹杀阅读能力的独立地位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有的人抹杀阅读能力的独立地位,实是出于某种“意识”:
  一、写作意识
  写作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大要项。长期以来,人们一说语文的运用也就想到写作,所以至今仍有人主张“以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考试也只需考一篇作文。于是,阅读没有了独立地位,阅读能力也没有了独立价值:读,仅仅是为了写,阅读又成了写作的附庸。写和读,固然有密切的联系,写以读为基础,读因写而得益。但,写与读毕竟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独立能力。写作能力的确重要,但阅读能力至少同样重要。单就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来说,没有写作能力固然不会有《红楼梦》和《奥赛罗》,但如果没有阅读能力,也就不会有“红学”的长盛不衰,也就不会有“读不尽的莎土比亚”。写作是表述自己胸中的所有,阅读是汲取自己胸中的所无;写作是向别人敞开自己的世界,阅读则是要走进别人的世界。“读是用眼睛来听”,“写是用笔去说”(叶圣陶),即读是人们用视学来感受信息,写是人们通过信息载体——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显然,阅读是一种感受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吸收范畴;写作是用知识信息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属于表达范畴。没有吸收,何来表达?
  二、传道意识
  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传道”,阅读教学自然也就要以使学生“受道”为基本目标。由此出发,有的人甚至认为“语文教学”对目前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负有重大责任”。这种道德救世的热忱和义勇诚然可嘉,但这也只能是一种热忱和义勇而已。语文教育,阅读教学,并非“教育”的全部,也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甚至也不是“学科教学”的全部。语文教学只能担负它应该担负、能够担负的责任。其实,从教育的总目标说,都只是“育人”二字。不只是语文教师,任何一科的教师都得“站在育人的制高点上,才能成為一个自觉的教育工作者”。做为语文教师,看不到自己的职责不行;把自己的职责看得过重,恨不得“语文救天下”,也未必行得通;如果一方面似乎很有责任感,可实际上根本没看清自己真正应负的责任,那就更危险。“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文的本质特征。
  三、影像意识
  阅读本来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汲取营养的活动,阅读教学也就应该引导学生跟语言文字打交道。可有些人越来越热衷于把“影像”引入课堂,从幻灯到电影再到电脑多媒体,又时髦又热闹,还很容易获得“好评”,所以乐此不疲,且有漫延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适当的运用也会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但阅读就是阅读,图像不能代替文字。在语文课堂上,偶有一点影像做为感官刺激的佐料也不必去反对。但我们必须清醒,文字,特别是汉字,是一种很精致的表意符号,它表情达意、塑造形象都是间接的,要接受它,有赖于读者大脑的转换。这个转换过程正是人的智慧和精神发育、发展的过程,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特别是文字所承载的许多深遂思想,影像无法再现。有人曾忧心忡忡地指出:“从文字到图像,这是一种传播技术的进步,可是谁又能保证这不是一种阅读的退化,不意味着一种能力退化的危险呢?”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缺少了学生的原始阅读和文本的直观感受,学生接受的只是老师的理解或教参的陈述。教师应该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原原本本地读书。课堂教学中,学生读书是根本的、主要的,学生的原始理解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去制止,这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学生的原始理解,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原始阅读、原始理解。原始阅读后,教师便能知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感情,就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不是针对教材,而是针对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丰富、深化学生的原始理解。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来找问题、回答问题,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要分组讨论交流,这样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这时,可能出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习教学目标不一致,或者学生对文本的兴奋点和教学目标不一致等尴尬局面,教师要大胆纠正,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教学目标中来。教师应该介绍一下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它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知识,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理解,但是,教参不是权威,它往往带有浓烈的阶级色彩。教参之外,也可以找一些其他的相关文章,突破教参的限制,吸纳更多文章。当然,教师也应谈谈自己的观点。
  总之,课堂阅读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引导得法,指导有方,富有个性和创意,就是常说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其他文献
目前举国上下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各行各业都在加强职业化道德建设。我们基础教育这块呢,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大家都知道,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主题,就如同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样,他是千古不变的。我今天主要从学校和教师这两大方面来与诸位交流一下,如何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一、学校  学校是加强教师
期刊
怀远县位于淮北平原南端,是我省主要小麦生产县之一。纵观全县38年来的小麦生产,经历了三次徘徊。1949—1969年21年单产徘徊在50公斤以下;1970—1977年8年单产徘徊在100公斤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历程的引路人……  首先,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  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
期刊
在我省大面积生产中,花生均采用春播留种,但春花生种子发芽势弱,发芽率低,难于全苗。近年来,产区不少单位去广东调秋花生种子,其出苗率虽高但花费很大。在长沙地区气候条件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必须学的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期刊
“心理健康”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指的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情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而深入理解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掌握渗透的基本条件,注重渗透方式,是有效实施
期刊
目前,《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已得到全面推广,《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存在着系统性、连贯性的特点,教学上对学生原有的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个班组中的学生两极分化愈加严重,学困生增多,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那么,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
期刊
颅脑爆震伤主要表现为出血灶、非出血灶(脑水肿)、白质纤维束损伤,但以往CT和常规MRI(T1WI,T2WI)较难早期发现病变,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加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新意识的激发  物理学作为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怎样才能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那么,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那些途径呢?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