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同课异构 探讨高效课堂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滨州市高中物理教研活动中两节“摩擦力”观摩课,从课题引入、规律探究、课堂小结等方面进行对比,思考不同处理方法的优劣,交流由此引发的对高效课堂的思考。
  关键词:同课异构;摩擦力;摩擦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75-3
  1 对比课题引入——高效课堂要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课堂导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
  张老师采用“夺尺比赛”这一学生活动引入新课:请一位身体强壮的男同学和一位小巧玲珑的女同学分别用自己的中指和食指夹紧一把尺子的两端,其他手指并拢,用力向后拉。男同学那一端的尺子上涂抹了一薄层洁面乳,结果女同学取胜。然后,让该男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由此引出摩擦力。
  而笔者先在课件上打出问题:前两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研究了重力和弹力?请学生思考回答后进行概括——定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进一步指出这节课我们也将沿着这条思路开启对摩擦力的研究之旅。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国的初高中物理采用“螺旋式课程”设计,初高中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群”(如:力、热、电等)[1]相同,只是高中课程对相应的概念、规律进行了拓展和加深。张老师授课时,学生对“夺尺比赛”的游戏并不感到新奇有趣,因为在初中摩擦力的学习中,很多同学都做过这个游戏,自然知道尺子上的“奥秘”,因此这样的设计是不适切的。笔者认为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从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提高思维的深度,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提升。学习就是研究,研究先要明确研究内容,因此,做为该课题的引入,可以从明确研究内容入手,通过提问、学生间补充回答及师生共同概括,学生会对性质力的研究思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这样的处理看似平淡,却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2 对比规律探究——高效课堂要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与深入的思考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而难点在于理解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以及对摩擦力大小规律的探究。
  2.1 探究摩擦力的方向
  笔者与张老师都用条刷作为器材探究摩擦力的方向,但是有着不同的教学设计。
  张老师将条刷放在桌面的木板上,进行演示实验。(见表1)
  而笔者则采用了“边教边实验”的教学形式,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两把条刷,先通过演示在手臂上推条刷,明确了刷毛弯曲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请学生设计实验,演示并说明问题。(见表2)
  物理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实有效地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观察,并引发对物理规律的深入思考。从教学形式上看,笔者采用“边教边实验”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并从近处观察实验现象,在增强实验的直观性方面比“演示实验”效果好;从教学设计上看,张老师亲自演示了实验的整个过程,观察指导语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学生的观察与思考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笔者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得出基本规律。然后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器材,变演示实验为随堂实验,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展示对问题的思考,并进行概括总结。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更普遍,印象更深刻,思考更深入,学习效果更好。
  2.2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
  (1)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笔者和张老师都采用了教材中的实验方案:用“记忆弹簧秤”(指针滑槽内卡着小纸团)缓慢拉动静止的木块直至木块运动,让学生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张老师逐步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步操作,同时总结出结论。笔者在介绍了“记忆弹簧秤”的特点之后,在课件上展示了实验的操作规范和三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并做出总结。(见表3)
  (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
  张老师直接展示并介绍了实验仪器之后,就开始介绍实验方案,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把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也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思路清晰,讲解到位,顺利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整个过程中教师的铺垫太多,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验器材,先让学生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再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分组设计实验方法,并尝试操作,检验方案的可行性。然后,进行小组间方案的展示与交流,分析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确定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分组实验。在数据收集处理过程中,也让学生自己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并独立处理数据。完成之后,各小组用投影仪展示数据处理结果并概括得出结论。
  笔者以上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科学分析的能力,合理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正确操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综合处理数据和分析误差的能力,反思操作过程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同学间相互协同、互帮互学的能力[2]。
  3 对比课堂总结——高效课堂要显化科学方法教育
  张老师在课堂总结时,又复述了一遍本节课的知识,强调了知识要点。笔者则先请几位同学谈了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同学们也主要是从知识层面来说的。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几个重要的探究过程,并进一步指出了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我们运用的科学方法:在探究摩擦力方向和摩擦力大小的过程中我们都采用了实验归纳法。具体实验中,用毛刷刷毛的弯曲方向表示摩擦力的方向,体现了“放大法”的应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图像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3]物理学上的任何重大进展,都是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的。引导学生重视并掌握科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非同寻常的教育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物理教材的编写,对物理知识采用了显化处理,而对物理科学方法采用了隐处理,即不明文写出,这就造成了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困难。因此,只有显化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笔者在设计本节课的规律探究时以“实验归纳法”为核心。实验归纳法的基础是实验,因此,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验材料和科学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践,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来感悟物理学的奥妙,并在总结部分通过回顾进一步显化了科学方法教育。
  笔者通过对两堂课的对比分析,深切感受到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同的教学设计会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我们要构建出互动、和谐、体验式的高效课堂,就要在认真研究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创设丰富、适切且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并显化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郑军,余国祥.物理课程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76.
  [2]唐一鸣.物理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103.
  [3]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9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各大高校网络慕课学习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慕课作为一种新兴在线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以其开放、免费、互动、便捷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学子的青睐。但目前同学们的慕课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该文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学生网络慕课的学习状况、学习效率、以及慕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去判断现象背后出现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提高当代大学生网络慕课学习效率的可行性对策
摘 要:文章以“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为例,从栏目设计、学业质量水平覆盖、插图设计及任务设置等方面对新人教版和新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习题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新人教版教材有分层次、重基础、“变易”突破概念难点、强调过程和证据的特点,新粤教版教材有问题驱动教学、注重指向和开放性及强调学以致用等特点。  关键词:新教材;习题比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摘 要:通过对“电势能和电势”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用问题探究的方式,从直观教学的角度,运用“实验”“多媒体”“类比迁移”“公式量化”等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策略,对“电势能和电势”的教学进行了科学有效的设计,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又让学生学会了抽象物理概念的建构方法,真正达到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目的。   关键词:电场中的能量;研究方法;电势能;电场能的性质  中图分类号
问题1:白炽灯泡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答:白炽灯泡主要由灯丝、玻璃壳体、灯头等几部分组成。灯泡中的金属材料都是导体,而玻璃壳体,灯头的塑料部分是绝缘体。  问题2:白炽灯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答:白炽灯泡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制成的。灯泡接上额定电压后,电流通过灯丝而被加热到白炽状态(2 000℃以上),因而发热发光。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摘 要: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为物理方法的习得、物理思想的领悟、物理知识的运用奠定基础。实验设计可以从新课导入(为什么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怎么学)、教学效果的检测(学得怎么样)等方面入手。文章以“光的反射”为例,探讨了如何用实验强化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实验;知识构建;光的反射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教学中,设置铺垫,实施“过程性变式教学”,建立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利用“5点量表”的心理测量方法,检验变式教学的效果,为教学提供实施“过程性变式教学”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变式教学;粒子;磁场中的运动;5点量表;铺垫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2-0066-5 
摘 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不同表现水平为基础的学业质量评价要求,SOLO分类理论与学业质量的分层评价具有内涵一致性,用该理论指导学业质量的分层评价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理解SOLO分类理论的内涵,分析高中学业质量水平的SOLO层次,研究SOLO不同层次试题的特征,可以为新课程学业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SOLO分类理论;学业质量;测评  《普
摘 要: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抽象性,由于在生活中学生可能接触不到相关的事物和情景,缺少相应的感性认识,导致很难理解其本质,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恰当的物理教学情境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形象化。本文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探究物理教学情景创设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情境;牛顿第一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
摘 要:章末复习课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但许多物理教师把章末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习题讲评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阐述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章末复习课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关键词:章末复习;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8-0007-5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复习课是物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根据自身特色,围绕信息安全产业,创新了高等职业院校多元合作办学模式。对培养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多元合作;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