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驿先生与大同的对话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桥驿先生(1923—2015), 原名陈庆均,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以对《水经注》的研究而成为当代“郦学”泰斗。他在历史地理学、郦学、历史地图学、地方志和地名学研究、城市研究、古都研究以及翻译等方面均造诣精深,成就卓著,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连续三届出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称号。1999年被人事部授予“终身教授”荣誉。曾赴日本、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多所大学访问讲学,并被聘为日本关西大学、国立大阪大学、国立广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了《水经注研究》(一、二、三、四集),《郦道元评传》《水经注校释》等学术专著近30种。同时,作为现代城市地理学开创者之一的陈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侯仁之、史念海、谭其骧三位老前辈,实为科学的古都研究的创始人。由陈先生主编的《中国六大古都》《中国历史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中国都城辞典》等是大陆有关古都研究方面最早的专门著述。
  陈老先生五次到山西,生前他曾说:“在国内,除了山西省以外,再也没有另外一省,让我五进五出。我是因崇敬三晋文明、研究三晋文化而频频入境的。山西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们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不仅是文化大省,而且位居首要。”不过,老先生却没有到过大同。他与大同间的一段佳话还要从《古都大同》一书说起。
  2014年2月,《古都大同》的责任编辑孟桂芳将由安大钧任主编、力高才任副主编的这本书送给其恩师陈桥驿先生审阅。陈老先生利用春节整个假期通读了《古都大同》,写下《读览古都大同  回望古都研究》的书评,书评开场白这样写道:“此书是一部历史城市地理的著作,也是一篇这个领域中的杰作。中国古代已有这类著作,如《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之类,虽然都有价值,但都是旧时代的著作,不具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内涵,而《古都大同》这书虽综论此一的历史城市地理,却也使用了现代历史城市地理学的原理,是一部历史城市地理的现代科学杰作。”在批语中,陈老先生还提到由他主编的《中國历史名城》(1986年出版)一书,他写道:“此书中包括都城50处,其中大同列为50城中的第5位。该篇编者田世英系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编辑室主任。他情况熟悉,文字功底也好,于是写了《中国历史名城》之“大同”部分。但毕竟只是全书中的一篇,当然不能与《古都大同》相提并论。《古都大同》确是一部佳作。《古都大同》著作的出现,填补了记录古都大同不足的空白。”
  随后,陈老先生在看到《试论“中国大古都”的构成要件与生成环境》(叶万松、安大钧、韦娜)一文后,于论文尾页上写出了如下批语:
  三位作者所写的这篇关于古都大同,把古都大同作为中国大古都,立论扎实,说理明确,是一篇关于古都研究中别开生面的杰作,我很赞赏此文。认为这是我国古都研究中一项别出心裁而成就非凡的研究方向。希望几位作者再接再厉,在这个方向上继续从事深实,也希望在我国的古都研究中得到响应和推广。
  陈先生在为论文写下上述批语之后,又专门写了《一点感想与建议》。他用浙江大学信笺密密麻麻写了九页半,长达六千多字。陈先生对古都学研究的关切、对晚辈后学的关爱、对历史地理学研究事业的忠心都让后辈晚生肃然起敬。
  陈老先生对大同古都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让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同古都历史文化研究的大同本地专家学者倍感鼓舞。为此,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还编辑出版了《郦学泰斗陈桥驿与大同古都大同》一书。2014年11月4日,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会长安大钧在孟桂芳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浙大校区内的陈桥驿寓所,专程登门拜访这位92岁高龄的学术大家,当面向他表达谢意,感谢他充分肯定大同大古都地位,感谢他对大同古都历史文化研究的大力支持。来杭之前,安会长与时任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的王纪言先生取得联系,《我的中国心》栏目摄制组也一并抵达杭州,人物专题片《半在清溪半在山——陈桥驿》开拍。三个月后的2015年2月11日,享年93岁的陈老先生就匆匆离去。
  北魏郦道元撰著的《水经注》,是一部对历史地理学者充满诱惑的典籍。陈桥驿先生的《水经注校释》,被学界誉为弘扬郦学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或许,1500多年前在平城做官的郦道元,就是陈桥驿先生与大同之间的媒介,一个从没有到过大同的人,在他生命中最后一年间,却与大同频频隔空对话,像是扔在续写前缘!
其他文献
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并没有价值连城,也不是稀世奇珍。但它对于我来说,却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池塘是我的游乐场,野外是我的夏令营。夏天,我同伙伴们一同在村里捕鱼、戏水;冬天,河里结冰了,我同伙伴们一起坐着冰车,在冰面上自在地滑行。相比城市的孩子,我们的童年快乐而简单。  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和我并不常见面,我的衣食,都是爷爷在照料。  爷爷是个不善言笑的人,平时不怎么喜欢说话,
期刊
北魏以来的出土墓志铭已成为当下研究北朝史的重要史料来源。大同的北朝艺术博物馆藏多通胡族后裔墓志铭,颇具史料研究价值。  本篇考察的墓志主人来自中古史上的著名北方胡族赫连氏、独孤氏。墓志记述详细的家族源流和墓主人生履历表述,为厘清纷繁复杂的北方民族迁徙、重组、融合过程提供了具体而丰富的实证个案,结合文献互证,有助于更为深刻而全面地认识民族大融合下的中古历史趋势。  众所周知,赫連氏为建立十六国大夏政
期刊
情中有舞,舞中有情,其情为:热情,心情及友情,其间为一分,一刻及一瞬。真可谓“舞”味杂陈。  白裙飘扬,身姿优雅,表情自信,形态清秀。幕布缓缓落下,掌声不绝于耳,鲜花满天飞扬。幕布后的少女们热泪盈眶,相拥而泣。一场看起来如梦似幻,近乎完美的表演,实则“暗藏玄机”。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老师的声音在宽阔的教室里回荡,汗水滴落在明净的木板上,道具放置的声音显得格外清脆。放眼望去,一个个令人眼花缭
期刊
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市广灵县不仅有“山水广灵,生态之城”的美景,还有无数原汁原味的风味小吃。其中被称为“本土美食”的荞面饸饹,在当地人生活中的普及性和火爆程度堪与大同人迷恋刀削面的情形相比。  荞面饸饹是以荞麦面为原料,分甜荞面和苦荞面两种。这种起源于北方的食材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史料记载,北魏年间,民间已开始加工荞面食用,历经岁月长河,面香不减,作法不断丰富。  广灵甜荞面饸
期刊
春回大地,耕牛拉犁,划破油乌的沃土,撒进去的种子很快就会让天地间充满生机。牛,似乎不是耕种土地,而是打开地门,沟通天地间的气息,融进春天温热的活力。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用扬鞭自奋蹄。牛和世世代代生成的牛文化,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精神能源。  一牛可抵七人力  在十二生肖中,牛的地位有多高?不必去做过多的调查研究,按照名人效应的尺度一丈量,肯定名列前茅。自从鲁迅先生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国人对
期刊
为你暖一盏茶,晚风微扬时勿忘回家  ——题记  世间的温柔织成网,拉回绝望边缘的人,指引心途迷路的人,教会新一代如何做人,给与一个人温暖和希望。  弯腰捡起世界  我是一个纸团,被遗弃在校园的小道边,川流不息的人将我踢来踢去,从小白球变成了“灰姑娘”,上课铃声响起,道路上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我松了口气,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望着明明静在咫尺的垃圾桶,好似远在天边。   一群领导的到来打破了无人的静谧,我
期刊
千里桑干滋沃野,万顷碧草壮牛羊。  “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考察时说。  一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紧抓机遇,紧跟步伐,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个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兴起,一个个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强农富民项目落地生根……美丽乡村从山水间起步,载起产业发展的动能和百姓的幸福生活。 
期刊
问谁人可主沉浮?  功过后世传声,兴替如电亦如露。  盖棺铭汗青,难言世情乱数。  终是不回头。  ——定场诗·拓跋嗣  在神瑞年间频频被老天爷打脸的拓跋嗣同学,饱受了战火与天灾的摧残,差一点就要从平城出走,迁都。  幸好在他的好基友——崔浩同学的“力劝”下,才决定留了下来。  通过上天一系列的骚操作,拓跋嗣终于明白了“老天爷的嘴,骗人的鬼。”  神瑞这玩意,说白了就是——真不是玩意。  在416
期刊
如果说山西是一座瑰丽的“中国古建筑艺术宫殿”,那大同的古建无疑就是这座殿堂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大同保留了北魏、辽、金、元、明、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建筑的优秀典范以及雕塑、壁画、油饰彩画、碑刻书法等艺术精品,是中国地上文物最为集中和完整的城市之一。  大同现存古代宗教建筑数量众多,特色鲜明,尤以辽金时期和明清时期的佛教建筑为典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科负责人陈颖说,辽代建筑
期刊
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是冠带,是一户人家的脸面,从院门就可以看出主人的财富、社会地位及文化素养。所以院门也叫门面,门是和面子联系在一起的。过去的中国等级制度森严,如门的体量、颜色、门簪、门钉门环等有很多讲究,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涵。  十年前,大同古城里的院门种类很多,有传统的广亮门、金柱门、垂花门、月亮门及简单的随墙门,分布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里,但已经非常破旧。还有一些近代和现代的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