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十分强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合作性、探究性与实践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好奇心,通过质疑问难、实验探究、动手实践等途径来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造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质疑问难;动手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自主创新要靠大量的创新人才,而教育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落实新课标方面,着眼点就应放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上。
  一、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质疑,就是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不要满足于已有的结论,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破除“师道尊严”的思想束缚,放下教师的权威,以平等、理解、帮助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不够明确的提问,都要倍加耐心地倾听。只要敢提问,就要给予表扬。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质疑的舞台,多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并且要注重示范,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例如,在学习“中和反应”时,我先设问:化学反应都一定有伴随现象吗?物质接触时如果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就能判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议论后,教师演示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学生观察到没有现象发生,我即时设置悬念: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怎样设计实验可证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反应?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加入酚酞试液可帮助判断结论。接下来学生分组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思考实验本质,从而理解中和反应的内涵。随后我又演示做中和反应时,先忘记加酚酞试液,待滴入一定量稀盐酸后才想起要加入酚酞试液,此时发现溶液呈无色。思考:能不能据此判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待学生质疑并解疑后,我进一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判断溶液究竟是中性还是酸性,学生积极探索,讨论热烈,设计出了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可用石蕊试液或锌粒、Na2CO3溶液等)。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化学知识,而且学生在质疑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造能力。
  二、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这意味着创新不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化学教学中,要经常利用实验、故事、谜语、化学史、联系实际、情景表演等方式来创设情境,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理解了化学知识,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创新意识
  思维的求异与发散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与创造性,化学习题的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经常选择或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华盛顿国家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就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中要通过课堂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以及课后开放实验室等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不可以那样做?这样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同时,实验完成之后,学生看到自己的实验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精神。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当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设计出教材中的发生装置后,我启发学生再设计其他不同的装置,最好是能控制反应速率或能使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的装置(可选用注射器、分液漏斗、底部有小洞的试管、U形管、有孔塑料板等材料),课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利用上述材料组装出所设计的装置。当看到自己设计的装置能顺利且更方便地制取二氧化碳时,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又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我设计了两道实践题:(1)在学习第一课时《氯化钠》前两天,要求学生通过询问长辈、查阅资料、上网查找等方式去了解食盐在生活生产中的更多妙用,课堂上与同学相互交流;(2)在学习第二课时《碳酸钠》后,要求学生在家中的厨房里帮妈妈想办法区别食盐与纯碱,看谁设计的方案最多,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应用化学的能力。
  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教学中要创造条件适时地开展参观、调查、搞小制作、写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意义。例如,学习“甲烷”后,我带领学生去附近农户参观沼气的制取与利用流程,把课本上“静”的知识变成了“动”的知识,“死”的知识变成了“活”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广大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坚持不懈,为向社会、向国家输送更多的创新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多侧重于对语法、词汇、句型等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其结果是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英语口语的缺陷阻碍了其潜能的发挥.因
在河北平原水资源日益紧张水环境趋于恶化的情况下 ,进行农村环境教育 ,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对河北平原农村环境教育状况和村民的环境意识的抽样调查 ,提
1.汉字的结构特征。2.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3.愉快的氛围。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时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就当前英语阅读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进行了探究,并得出解决办法。
当前的英语教学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倡导体验和参与,重视交流和合作,借此实现任务的目标,情境教学法有利于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符合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文章结合当前的任务型教学
文章就图书编目工作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为例,从制度建设、定额管理、计算机管理、人员素质及工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在当前的高职学校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有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模式展开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理论力学是高校工科学生的技术基础课,也是许多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有目的培养学生的发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应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思路,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模式迅速转型,高质快捷地培养出“应用型”英商专业人才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