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1343946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把握了诗歌的意象、形象、情感、意境等特点,指出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意象,理解形象,体验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意境,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染与享受,提高艺术鉴赏力。
  【关键词】诗歌教学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文化丛中的一朵奇葩,自古以来为人们历咏不衰。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对诵读吟咏、欣赏品味古诗也都很重视;不管是小学课本,还是中学教材,都适当地选编了一部分古诗,尤其是高中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古诗篇目。从2002年来,高考古诗鉴赏题增加了难度,对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题型也发生了改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很难准确而透彻的把握诗歌的深层次内涵。为了克服这些不足,课堂上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学。
  
  一、白话复述,理解诗意
  
  我国古代诗歌题材广泛,形象鲜明,意境雄阔,情韵悠扬,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内容上看,有的诗歌是诗人直抒胸臆,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借古讽今。从艺术手法上看,既有现实主义力作,又有浪漫主义佳篇;从表现形式上看既有平铺直叙,又有大胆的想象、夸张、比喻等等。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决不能只停留在感性领悟的阶段上,必须从感知形象的外部形态深入到理性体会形象的内在意义,领悟作品中独具匠心的意境美。只有体会到意境美,才能真正把握诗歌的内涵。但是,要理解诗歌的意境美、诗人的情感以及诗的主题,学生一定要先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我在讲古诗时,总是先让学生诵读,然后让他们用白话把诗歌的内容复述出来。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我让学生复述如下:清晨,我(诗人)被阵阵报晓的鸡声叫醒了,旅店外传来叮叮当当车马的铃声;走到店外,天上还挂着一轮残月,我收拾行李,起身上路;但是,村外木板桥上早已有人走过留下的痕迹了。路上,树的叶子纷纷落下,枳花已在开放;旅途早行的景色,使我想起昨夜在梦里出现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的回塘,凫雁在那里自得其乐。
  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有时我只让学生作口头的简单复述。为何要让学生复述诗歌内容?我是这样认为的:由于理解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有的学生可以很准确地理解诗的内涵,很清晰、很流畅地表述自己对诗的理解;有的理解得深刻一些,有的理解得粗浅一些;有时还会出现争论,也许会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所以说,用白话复述古诗,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想象能力、语言逻辑能力、艺术感悟力,也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相当于把古诗改编成一篇小短文练习。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美,领悟其中独特的意蕴,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学生把握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入到对诗歌的鉴赏品味环节。
  
  二、熟读成诵,捕捉诗情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就要反复诵读。一首诗,经过有感情的诵读,读者自我进入到诗歌氛围中,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意象,感悟诗人在诗歌中流露出的情感,这样就为理解诗歌所隐含的主题奠定了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如《商山早行》一诗,一开始,我让学生进行初步诵读,后用白话复述;接着让他们反复诵读,边诵读边体会,使自己融身其中,努力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早行者”。我在台上观察,发现学生诵读的声音越来越小了,从表情中我可以看出他们能大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其中的诗意了。诗人温庭筠在诗中流露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学生也能体会得出来。记得学生是这样鉴赏的:诗人在外漂泊,旅途是那么艰辛,而梦中杜塘的凫雁又是那么快乐,两相对照,诗人不禁因思乡而情伤。
  又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描绘的景色与所寄托的情感。我也是让学生先诵读,再进一步想象:在皎洁的月光下,诗人漫步松林,欣赏这雨后秋月笼罩的幽静景色,为之陶醉。新雨之后,山泉的流量更大了,淙淙流水淌过山石上,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这月下青松、石上清泉不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吗?诗人的归隐之心已有所表现了。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人禀七情,应物思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人总是将自己的情感愿望和性格自然地加到所描写的形象或意境上面,借助形象表现自己,通过意境抒发自己。所以学生在反复诵读诗歌之后,融身其中就能体会到诗人在诗中流露的情感,体会诗意和把握主题。
  
  三、形象分析,理解意境
  
  所谓意境美是由客观形象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谐统一组合而成的。古诗也极富形象,在它极其精炼的语言中,不仅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有优美的景物、环境描写,独特的个性展示。
  王翰《凉州词》这首诗第一句一开篇,就摆出两件物品: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夜光杯”是西域的地方特产,“葡萄酒”又冠以“美”字,这真是美酒精杯,多么诱人啊。诗人在这里,虽然只提出两件物品,然而,却达到了渲染西北地方色彩的目的。诗歌讲究精炼,要求字词具有较强的概括力,要求意象具有宽广的包容性,诗人正是遵循了这条诗歌的创作规律。有了美酒,由谁来享用呢?这就自然地引出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诗人画出这样一幅图画:战罢凯旋的将士纵辔而归,也许是为了解乏,也许是为了庆功,他们打算酣饮一通。正在这时,军中传来琵琶的弹奏声,好不热闹。这里的“欲饮”一句,不仅有“催饮”之意,还可以使读者想见出在那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将士们一杯接一杯,或是一碗接一碗不停地啜饮的样子。如果我们再深一层地玩味此句,就会感到,由于诗人运用了“催”和“饮”这两个动词,也折射出将士战罢而归,酒兴邃起的迫不及待的心情。诗人所表现的是欢快,热烈的景象,塑造了凯旋而归的将士的形象。“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戍边将士的心理话。不管它的内涵如何,只看它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我们好似见到一幅活生生的“醉翁图”。诗人从将士的一个生活侧面来写,没有正面去写战场的厮杀,然而,却写出了战士的心理和情感,塑造了豪气冲天的令人敬佩的将士形象。而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夸张的反问,更使这画面上的人物增添了几分“酒后吐真言”的醉意,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栩栩如生。
  形象是艺术的灵魂。笔者在讲授古诗时,在学生书读成诵的基础上,从内容解析意象,从意象把握形象,从分析形象入手,搞清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表情达意,创设意境的,引导学生了解形象,体会诗的意境,从而进入到诗的境界之中。
  以上三点是我在讲授古诗时常运用的方法,但教授古诗并不拘泥于这三点,还要因体裁、诗风等而异,更要因材施教。不过引导学生进行意境美的体验,深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是教授古诗必不可少的途径,经过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铭选中学)
其他文献
【正】现今社会高度发展,我国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高龄老年人明显增多,这也是我国目前需要面对的问题,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
报分析了ATM性能,探讨了ATM组网的优势性,并根据ATM组网方案给出校园网CAN的组建方案.
【摘 要】合情推理教学模式,就是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通过运用合情推理,帮助学生学习、认知,并使其有效地应用合情推理的能力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一般文化素质和发现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合情推理理论基础以及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应用模式。  【关键词】合情推理 数学教学 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具有的合情推理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实现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长效机制的解读,提出本机制的功能:人格培养功能、情绪调适功能、行为转化功能,并提出相对用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长效管理;功能  1 公共体育的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  我们研究公共体育的服务的长效的管理机制,就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管理的长效机制。我们第一要从“长效”和“机制”两个关键的字上理解。我们所说的,“长效”比较好理解,但是“机制”则需要系统科学的认识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立足医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针对网络成瘾的特点和类型,从调查反馈现象中分析网络对个体的危害和成瘾的原因,提出网络成瘾和个性成熟度之间的关联,提高人们对网络合理使用的警觉性,并提出防治方式。  [关键词]医药类 大学生 网络成瘾 剖析与防治    一、网络成瘾的剖析    (一)特点和类型  “网络成瘾”系行为成瘾的一种,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疗展开讨论。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共有2型糖尿病合并